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地窖裡的朱元璋 > 第一百四十九章 讓韃子滅族

第一百四十九章 讓韃子滅族(1 / 1)

推荐阅读:

炮火、慘叫、爆炸、海浪翻湧的聲音充斥著整個海平麵。

老朱集中軍中所有的輕型迫擊炮,數千個迫擊炮布置在鄭成功的船隊裡,對著自閩江順流而下的清軍炮轟。

木製帆船、艦船被炸得支離破碎,船隻損毀,不斷沉沒,無數木屑四分五裂,漂浮在海上。

與它們一起漂浮的,還有不知道多少個沒有被炸死的小黑點。

許多在海上掙紮、求救,還有的趴在木板上,周圍到處都是漂浮起來的屍體。

那是葬身在大海的人實在太多了的緣故。

七八萬人在炮火的轟炸下,很多很多滿清韃子被炸死,身體裡的血液流出,彙聚飄蕩在了一起,變成了這樣的淡淡淺紅色彩,在夕陽照射下,顯得波光粼粼。

而且明軍還在持續不斷的轟炸,海波翻滾湧動,驚起波濤漣漪陣陣,浮上來的血液自然也就越來越多。

也就是這是大海上。

若是在尋常江河裡,七八萬人被轟成碎片,流出的血液恐怕能把整條河都染成鮮紅。

炮轟持續到傍晚,哀嚎與慘叫越來越少,被猛烈的海風掩蓋。

不知道何時,遠處海麵上浮現出了一條條脊背,那是鯊魚的脊背,它們聞到了血腥味,成群結隊而來,初略看去,至少得數百條之多。

朱雲峰通過無人機觀察看到這一幕,略微驚訝。

因為這還隻是露出脊背的鯊魚。

大抵是大白鯊。

在水麵下方還有大量黑影,或是一些捕獵時不露脊背的鯊魚。

比如長鰭真鯊、公牛真鯊之類。

但後世福建地區可沒有聽說有那麼多鯊魚出沒。

然而仔細想想倒也合理。

以前寫查資料的時候就看到過,包括大白鯊在內,很多鯊魚廣泛分布於我國東海、台灣東北海域,也就是後世dyd附近,離福建並不遠。

之所以近海沒有大量鯊魚出沒,是因為千禧年到2010年期間全世界都流行吃魚翅,我國與小日子大量捕撈鯊魚。

並且不止是大白鯊,其餘各種鯊魚都遭到捕撈,以至於鯊魚數量銳減。

後來我國出台了各項相關法律,保護這些魚類。

但小日子那邊卻一直偷偷非法捕撈,屢禁不止,使得東海附近鯊魚數量大幅度減少,近海也很少能看到鯊魚出沒。

然而如今可是古代。

古代沒有後世那樣的工業能力,漁民打魚都是靠小木船,就在近海捕撈,都出不了太遠,對鯊魚以及其餘海洋生物完全造成不了任何威脅。

東海又一直是鯊魚最合適的生存海域之一,存在大量的鯊魚是正常的事情。它們聞到血腥味,必然蜂擁而至。

甚至這還隻是第一批。

因為數萬人的死亡造成的血腥味非常濃鬱。

而像大白鯊、真鯊這種其實並不怎麼愛襲擊人類,卻很容易被血腥味吸引。

最關鍵的是,鯊魚並不喜歡待在深海,反而喜歡在淺海遊蕩。

於是就是受到濃鬱的血腥味影響,成百上千的鯊魚穿過鄭成功的艦隊,浩浩蕩蕩向著韃子們所在的海域周邊遊去。

如今還存活的韃子們已經很少,至少七八成左右或被炸死,或被淹死。

即便沒有被炸死,在爆炸的衝擊波下很容易被震暈,從而沉入海底,淹沒在了海洋的潮汐之中。

但也有數以千計的人漂浮在海麵上。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

有人驚恐地發現了鯊魚脊背劃破海麵而來,不由得駭然色變道:“那那是什麼?”

“海狼,是海狼。”

“快,快跑。”

“彆殺我們,彆殺我們,求求你們讓我們上岸,我們投降。”

“嗚嗚嗚嗚嗚。”

鬼哭狼嚎的聲音向四周蔓延,慘叫與哀嚎遍野。

還能存活的人要麼是運氣好沒有被炸死,又找到一塊木板能浮起來的人。

要麼是水性比較好,原本就是滿清福建水師的兵馬。

這些人多是當地招募的漁民,常在海裡捕魚,對於鯊魚來說自然非常熟悉。

特彆是大白鯊。

在古時候它們的官方稱呼叫做鮫鯊或者鮫魚,民間則稱呼它們為海狼。

要是孤舟出海,遭遇到成群結隊的大白鯊圍攻,頃刻間就有被撞翻船隻,船毀人亡的危險。

見到那麼多鯊魚過來,韃子們嚇得慌忙四處亂竄,向著岸上遊去。

然而迎接他們的卻是子彈。

“噠噠噠噠。”

岸上的明軍肆意扣動扳機,打得海麵上不時爆出絢爛的血花。

血液又進一步刺激鯊魚,很多鯊魚湧動,向著漂浮在海上的黑點遊去,開啟了一場饕鬄盛宴,。

“咦?”

老朱站在岸上,用無人機觀察著情況,納悶道:“這些鮫魚怎麼隻吃屍體,不去咬人啊,朕還想讓他們多喂喂魚呢。”

旁邊朱雲峰心善,見不得這麼血腥的場麵,早就蹲在那玩手機了,聽到老朱的話,隨口回答道:“鯊魚喜歡吃屍體,腐屍也吃,不怎麼主動攻擊人。隻是誤把在海上遊泳的人類當成魚類才會去咬,咬死了覺得口感不好都懶得吃。它們更喜歡脂肪多的海豹、海豚一類食物,不過現在海上全是屍體,肉那麼多,免費的食物肯定會吃,所以才會優先吃屍塊。”

“原來如此。”

老朱笑了笑,說道:“既然如此,那就繼續打,彆放一個韃子上岸,這些個金錢鼠尾朕看得就心煩,讓鯊魚們多吃些,也清一清這世上的汙穢。”

到了晚上的時候幾乎已經沒有活人了,海麵上全是漂浮的屍體。

受血腥味引來的鯊魚不計其數,方圓估計上百公裡的大型肉食性鯊魚全都遊了過來。

甚至還有大鱷魚,稱之為中華韓愈鱷。

這種鱷魚古時候廣泛分布於黃河長江流域,隨著氣候變遷一路往南遷徙,在廣東、福建等地河流或出海口生存。

專家預測應該是在清末時期才滅亡。

因為根據後世廣東福建等地出土的骨頭以及地方縣誌記載,明清時期,廣東福建等地還一直有中華韓愈鱷的存在跡象。

後世有人認為這些就是灣鱷,但它的頭骨卻與灣鱷有很大差彆,體長達到6米,比灣鱷還要大。

古代各種記錄當中,它們多有食人的記載,常被各地官府招募人手殺死。

現在還是明末清初小冰河時期,全球氣候越來越冷,它們也不斷往南遷徙,一直到福建、廣東等地的出海口附近。

此時海麵已經是一片狼藉,海風吹拂當中,清軍已經沒有任何一艘完整的船隻。

大量船隻被火炮轟碎,骨架沉入海裡,碎木屑隨海風飄蕩。

隨著時間推移,血水被海浪吹走,殘肢喂了魚蝦,船隻殘骸沉入海中,隻需要幾天的功夫,以前是什麼樣子,海上就又會變成那樣,什麼都不會留下。

僅僅過了兩三天時間,海麵上漂浮的屍體以及木屑就少了大半。在周圍遊蕩的鯊魚跟鱷魚都少了許多。

大海正在用它的包容、接納以及博愛,將世界的一切震蕩和變化撫平。

就像時間流過的痕跡一樣。

而如今琅岐島海戰便是滿清韃子在南方地區的最後一場戰鬥。

自此之後,南方各地再也沒有滿清韃子出現。

琅岐島海戰結束,老朱搬師回朝。

此時已經到了十二月下旬,公元1661年即將結束,新的一年馬上就要開始。

從1661年農曆6月3日朱雲峰他們過來,到如今12月底,短短半年時間左右,天下大勢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滿清隻能龜縮在北方腹地,甚至是河北京畿一帶。

河南、山東、安徽大片地區陷入混亂,失去了滿清官府的壓製,地方起義軍不計其數,攻縣略州的事情屢有發生。

而南方地區則安寧祥和了許多,各地重新派了官員,征調衙役以及組織戍守部隊,平定了騷亂。

朱慈焙亦暫時在南京開都城,設立朝堂,定張煌言為內閣首輔,又以王夫之、黃宗羲、呂留良等人為內閣大學及六部尚書,改元承武。

年號都是有講究的,如南明那些年號,“弘光”意喻為“光複弘業”,“隆武”標榜武力複興,永曆帝取封號“永明王”中“永”字,組合為“永曆”。

因而這些年號往往需要在繼承性與變革性間尋求平衡。

朱慈焙就沒好意思求變革了。

他純粹是靠朱元璋他們過來才能複國。

因此簡單乾脆一點。

承武就是上承洪武,表達的是承接的是洪武開創的盛世,同時也是標榜太祖欽定的正統性。

每次開朝會的時候,朱慈焙都是高坐台上,需要先向南方口誦太祖爺的名號,又向西北方口誦朱棣太宗的名號,時刻把正統掛在嘴邊,才能跟朝臣們開會。

正是十二月二十八日,老朱回到了他忠誠的南京。

南京皇宮正熱火朝天,大興土木。

除了前麵幾座宮殿相對完整以外,中宮及後宮倒塌了近半,需要及時修複。

錢也好說。

現在大明完全不缺錢。

雲南還在源源不斷的輸送物資呢。

各地清剿了大批韃子流寇,又扣押了從漕運送去北京的糧草賦稅,南京這邊還有錢糧。

朱慈焙帶著以前的長子陳大牛,現在的太子朱和垚,以及從陳二牛改名為朱和垣的二兒子,馬不停蹄地去迎接太祖爺,親自出城。

“孫兒參見太祖,祝老祖宗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到了近前,朱慈焙一家人跪倒在地上。

老朱在馬車上撩開車簾看了他一眼說道:“起身吧。”

“謝太祖。”

朱慈焙靠近過來,點頭哈腰道:“太祖一路旅途勞頓,甚是辛苦。”

“上車老祖宗。”

朱雲峰撩開車簾向他招招手。

“好嘞我大孫子。”

朱慈焙忙不迭上車,讓倆兒子在車駕旁邊大眼瞪小眼,隻能跟著馬車走。

上車後雙方的衛隊兵合一處,繼續向著城門的方向而去。

“出什麼事了?”

老朱看到朱慈焙滿臉討好的笑容,笑著問道。

朱慈焙笑道:“是這樣的,安徽、河南、山東等地有大量起義軍向朝廷發來公文,希望能夠加入到朝廷,孫兒本想應下,但太祖在,孫兒不敢隨意做主,且要是答應他們的話,就得派兵出去鎮守,南京雖然兵馬眾多,然孫兒有自知之明,並沒有調兵遣將的能力。”

“嗬嗬。”

老朱笑了笑道:“你做得不錯,就是太謹慎了些,凡事不敢冒進,這是優點,也是缺點。”

朱慈焙忙陪笑道:“孫兒這一生膽小如鼠,唯獨知道聽老祖的話沒錯。縱使老祖要讓孫兒去死,孫兒都知道這是為了咱們大明的江山,孫兒毫無怨言。”

“哈哈哈哈哈哈。”

老朱就大笑了起來。

其實對於後輩子孫這膽小的品性,正常情況下他肯定不高興。

畢竟朱慈焙算得不什麼雄主,唯一的優點就是非常小心翼翼,而且內政和後勤做得很好,布置得相當謹慎不出太大紕漏。

可亂世的雄主需要的不是小心翼翼和謹慎,而是找到敵人漏洞和抓住機會,大膽地主動出擊打擊敵人。

就像這次。

清廷在南方的勢力被橫掃,北方也出現混亂。

正常情況下,雄主就該馬上派遣大軍北上。即便精銳都被老朱帶去了福建,可南京依舊有諸如李定國、白文選、袁宗第等原南明軍隊十餘萬駐守。

李定國白文選他們跟老朱徐達傅友德等人的軍事能力比較起來肯定是不太行,但收複已經沒有軍隊的河南安徽山東等地還是沒問題。

可即便是這樣,朱慈焙依舊非常保守,小心謹慎,步步為營,不敢有絲毫逾越,在老朱眼裡,這皇帝當的並不算合格。

但話又說回來了。

朱慈焙作為落魄底層宗室,早年混跡於市井,又麵對清廷十多年搜捕而逃出生天,自然練就了一身察言觀色,會說話的本事。

那馬匹拍得老朱非常開心,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朱雲峰還時常頂撞他這個老祖宗呢。

現在看到朱雲峰那一脈的開山老祖,麵對自己這個老祖,又是如此小心翼翼恭維,對比之下肯定看朱慈焙也更加順眼。

何況亂世他可以幫忙平定,平定了這亂世之後,就往往需要像朱慈焙這樣謀求穩定與發展的皇帝。

否則要是過於激進,剛剛恢複的江山國力,或許又要出現震蕩難平。

“行了,這些事情你讓李定國他們去吧。”

老朱笑完之後,淡淡地說道:“不用耽擱,年後就啟程出發,先蕩平漕運沿線韃子,下月我就出發北京,朕要拿韃子皇帝的人頭血祭咱們大明山河無數百姓。”

朱慈焙彎腰恭敬問道:“不休整休整嗎?”

“不休整了。”

老朱閉上眼睛,思緒早就飄向了北方,平靜地說道:“休整休整,若是韃子跑了,還得去關外找,乃令鄭成功艦隊即刻北上,克山東至渤海,他們既然來屠戮我中華漢民,那就該全死在我華夏大地上,沒必要再回去了!”

這一次,他要讓韃子族滅,可不能再像上一次那樣,讓多爾袞帶著人馬逃到西伯利亞去。

哪怕小冰河時期,韃子們在西伯利亞凍死餓死,遭受了許多苦難,但總歸肯定還是有人能活下來。

若是不殺光他們,多爾袞多鐸他們犯下的血債,又該誰來還呢?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