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隆萬盛世 > 1365進退維穀

1365進退維穀(1 / 1)

推荐阅读:

“善貸,看看吧,韃靼土默特軍已經北退。”

兵部大堂,譚綸把一份剛收到的遼東軍報遞到魏廣德麵前。

“退了?”

魏廣德略感驚訝,伸手接過軍報,打開快速瀏覽一遍。

隻見軍報上簡略寫道:明萬曆六年十月,韃靼土默特軍再次進犯遼東,以四萬騎兵自前屯遼寧綏中西南,向錦川進軍,明總兵戚繼光命各地將領堅壁固守,自率大軍阻其主力南下,土默特軍兵力不濟而後退。

“應該是在沙河兒、長嶺山堡對峙時發現遼東官軍奔援,自感兵力不足而選擇退軍。”

譚綸這時候開口說道。

“嗯,有可能。

四萬虜騎對上五萬官軍,兵力不足很正常,不過”

魏廣德說到這裡微一遲疑。

“難道還有其他?”

譚綸不解問道。

“黃台吉應該是被打破膽了。”

魏廣德看向譚綸,小聲說道。

“啊?”

沒想到魏廣德會這麼說,譚綸自然大為驚訝,不由失聲。

“四萬對五萬,雖然兵力略有不足,但以虜騎驍勇,完全可以不避的,就算我軍有長城天險可守。”

魏廣德淡淡分析道,“敵見我大軍至而北退,不戰而退,這意味著他們其實不敢和我大軍交戰。

自嘉靖四十年以後,蒙古虜騎多次和宣大明軍交戰,遼東官軍也多次擊敗土蠻、泰寧等部侵襲,然皆我大明大獲全勝。

這說明什麼?”

魏廣德說到這裡看向譚綸,嘴角掛出一抹笑意。

“虜騎自嘉靖二十九年犯京畿後,肆掠十餘年,後連番失敗,銳氣淨消。”

譚綸小聲說道。

“對。”

魏廣德這次很斬釘截鐵說道,“虜騎北退,很快會進入遼河平原西側,那裡是土默特、泰寧的交界處,離土蠻部也很近。

東可控製遼河平原,西有西山,過去就是草原,至於黃台吉興師動眾一番,會不會就此收手還猶未可知。

令戚繼光率部北上直逼虜騎主力,做出欲要與其決戰的態勢。

薊鎮軍也不必再等候,令董一元率軍北上,隱蔽前行至龍山一帶待命。

接下來,就看黃台吉會不會召喚泰寧、土蠻部參戰,若他們三軍和一,正好我大明官軍也是三軍合一。

隻要確定他們的方位,就令馬芳部自西向東,由草原方向進行包抄,董一元部由南向北推進,戚繼光所率遼東軍自東向西出擊。

三軍既然彙集,不管黃台吉打不打這一仗,我都要掃了泰寧、土蠻二部。”

魏廣德不確定黃台吉北退是繞過西山返回草原還是準備等待援兵,在尋求新的進攻方向。

出動大軍對於大明來說很費勁,需要耗費大量錢財,其實蒙古諸部也是如此。

大軍出動,絕對不是一件輕易之事。

魏廣德賭黃台吉還是想得到點什麼,那麼就不會輕易服輸。

而就算他服輸,直接跑掉,大明已經動員了三鎮大軍,自然也要收點利息,於是目標就轉移到泰寧、土蠻這兩個經常叨擾遼東的蒙古部族頭上。

總之是耗費了錢糧,但官軍必須有戰果。

就在魏廣德對譚綸說出此役不成,也要順勢掃掉遼東蒙古的時候,黃台吉的使者也已經進入了泰寧部首領速把亥的營帳。

“台吉想聯合我部一起攻明?”

在詳細敘述了黃台吉的用意後,速把亥微微皺眉。

彆看泰寧部經常犯邊遼東,但他們自恃實力不足以擊敗明軍,所以寇邊目的就是為了劫掠糧食和人口,從未想過占據遼東地盤。

即便是他們經常合作的土蠻部,其實也是如此打算。

明軍雖然在遼東就數萬兵馬,可卻能得到關內十萬大軍馳援,真要把兩族那幾萬兵馬彙聚到一起,說實話,早些年和李成梁打過,打不贏。

李成梁的騎兵是真的利害,正麵交戰完全不輸蒙古騎兵。

而李成梁更加擅長長途奔襲,往往利用步卒攔截他們,然後騎兵突襲後方,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這種不對稱打法,讓蒙古人極不適應,經常顧此失彼。

關鍵是,這路明軍騎兵深得蒙古騎兵出戰精髓,進退自如,就算他們設計,暗伏大軍包圍,也很難將其消滅。

就如明軍對待蒙古騎兵來去如風一樣,蒙古騎兵麵對大明騎兵其實也是類似的感覺。

騎射雖然他們略占優勢,但明軍騎兵占儘裝備便宜,遠戰一樣用弓弩和鳥銃和他們對射,近戰他們的戰錘、三眼銃等武器更是遠比蒙古騎兵的彎刀強悍的多。

雖然現在遼東明軍換了主帥,從李成梁變成了戚繼光,但是這人練的兵的打法就更不好對付。

上次土蠻部幫助阿台,曾經在明軍出兵女真時出動,結果遭遇明軍車營。

一個車陣把軍隊保護的密不透風,直接和土蠻部打起遠戰,大炮加鳥銃的組合,讓土蠻部損失慘重。

就算付出代價衝到近前,以為可以憑借蒙古勇士的悍勇擊敗明軍,但沒想到這路明軍近戰也是不弱,最後白送了百十個首級給對方。

遠戰,還能帶回袍澤屍體,近戰那是隻能丟在那裡,即便搶回可以獲得戰死者半數身家可都沒人敢去。

“台吉已經集結了四萬大軍,若是能得泰寧部兩萬兵馬相助,吸引明軍出關決戰,我大蒙古就有必勝把握。”

土默特使者看速把亥猶豫不決,急忙勸說道。

聽到六萬蒙古大軍和明軍野戰,速把亥倒是又有點動心。

草原上多久沒有出現這麼龐大的軍隊了,自從十年前阿勒坦歸順明國,做了那什麼順義王以後。

“明軍可是有四五萬人。”

不過,想到戚繼光手下那些戰車,速把亥依舊很擔憂。

若是一戰不能擊潰明軍,那就要麵對那猶如刺蝟般的車陣。

“六萬對明軍四五萬,優勢在我,速把亥首領難道還擔心什麼?”

說到這裡,使者故意裝出一副輕蔑的表情,想要刺激一下他。

“長嶺山堡前,若不是明軍固守長城,台吉早就命令攻城了。

如今想要吸引他們的辦法,我軍已經退到紅土堡,此地距離明境不過百餘裡。

我軍再次駐紮,必然讓明人寢食難安。”

使者又說道:“至於是否真和明軍交戰,若是明軍勢大,我們撤退避其鋒芒就是。

可若是敵軍兵力不足,則我們可以騎兵突襲,就算明國派來援兵,我們也可以立馬撤退。

我們蒙古人本就是馬背上勇士,隻要跨上戰馬,還怕區區明國軍隊。”

“不要說了。”

速把亥大手一揮,打斷了使者的勸說。

“台吉駐軍紅土堡?”

速把亥追問道。

“是。”

使者急忙答道。

“進可攻退可守,位置倒是不錯。”

速把亥評價一句,那裡他知道,是個廢棄土堡,原是明軍建造,棄守大寧時完全放棄,就在泰寧部勢力範圍的邊緣。

“我派人聯係劄薩克圖汗,看他是個什麼意思。

他有兵馬三萬餘人,若是願意率軍助戰,這樣就有十萬大軍,十萬打五萬,把握最大。”

速把亥開口說道。

使者沒想到速把亥打算再拉盟友進來,實際上土默特對劄薩克圖汗並不喜歡,因為早年劄薩克圖汗就曾多次違抗大汗阿勒坦的命令。

隻不過劄薩克圖汗一直龜縮在遼東,阿勒坦不願興師遠征才沒理會他們。

劄薩克圖汗,其實就是蒙古察哈爾部族,明國稱其為“土蠻”,其部族也被稱為“土蠻部”。

雖然對劄薩克圖汗不滿,但使者並沒有表現出來,相反他還記得黃台吉吩咐他來到泰寧部時說的多,那就是儘可能多的從泰寧部要到人馬,擴充兵馬。

黃台吉信誓旦旦,要用優勢兵力秋風掃落葉般擊潰明軍,然後殺進遼西走廊,徹底封閉遼東和關內的聯係。

那以後,遼東明人和關內的交通,就被握在他們手裡,所有的物資經過遼西走廊,他們蒙古人就可以儘收一份孝敬。

時間久了,遼東明人和關內聯係減少以後,他們就可以圖謀整個遼東。

那可是擁有幾十萬人口,已經被明人開發出來的土地。

隻要能得到遼東出產的糧食,土默特人就不會再為糧食煩惱,自然也不需要繼續臣服明人。

是的,所有蒙古人都清楚,大汗選擇做順義王,就是為了和明人做生意,獲得草原上需要的物資。

沒有這些物資,每到冬天,他們的日子會很難過。

而黃台吉的眼光無疑更加長遠,大明國內很難打進去,就算打進去,明國也會從各地調集大軍圍攻,這樣的態勢下他們想要長久立足很難。

但是把目光鎖定在遼西走廊就不同了,這裡地勢狹小,但卻是遼東和關內聯係的重要通道。

切斷這裡的聯係,就能讓明國逐漸失去對遼東的掌控。

過去,大汗隻是圍在長城邊上打主意,搶也搶不到多少財物。

可現在黃台吉顯然更勝一籌,他把視線落在遼東這片土地上,打算以此為根基發展蒙古部族。

“好,還請速把亥首領給劄薩克圖去信,讓他帶兵來助戰,到時候突入明境所得財貨按出兵分派。”

使者說分贓按照出動兵馬數量,也是想刺激泰寧部。

速把亥隻說泰寧有兩萬兵馬,但實際上擠一擠,三萬人還能湊出來的。

若是泰寧部和察哈爾都調集全部兵馬和明軍交戰,不僅可以消耗他們的實力,還可以讓明國人記住他們。

這對土默特人來說,自然是天大的好事兒。

至於分配的那點收獲,在整個遼東麵前,真算不得什麼。

黃台吉要的,可不是那點可憐的搶掠財物,而是整個遼東和那片土地上源源不斷的出產。

而速把亥見到黃台吉使者不反對,當即就給劄薩克圖汗去信,請他儘調精兵前來助戰。

明蒙兩邊再次開始悄然備戰,董一元在三屯營收到兵部軍令後,立即率領薊鎮大軍出了三屯營向西行進,出冷口向都山進軍。

而一路信使飛馬向著永寧而去,這是給馬芳部傳達軍令的。

前兩日已經和宣府軍取得聯係,馬芳部在草原上行蹤隱秘,長城沿線派出的斥候居然都未發覺馬芳部蹤跡,直到馬芳率部出現在永寧長城外二十裡地才被明軍發現。

而此時,馬芳正率軍進了長城,在永寧獲取補給物資準備再出長城。

永寧的物資,也是前些日子從京師送出,就是為了讓其部可以快速完成補充,再次出關準備參戰。

“確定了?黃台吉就在紅土堡裡?”

此時,戚繼光派出的夜不收已經追蹤到黃台吉軍動向,確定了紅土堡就是蒙古人駐軍之地。

紅土堡位於尖山門西邊,距離遼長城最近的太平堡不過百餘裡。

距離要遠不近,打起來倒是不很方便,特彆是帶著大批步卒出戰的話。

不過此地也是要衝,紅土堡西麵是土默特人的牧場,而在東邊則是泰寧部活動區域。

由此南下可窺視遼西走廊,向東則進入遼河河套區域,可以向遼東多個方向發動進攻。

如果真讓蒙古大軍在此常駐,確實對遼東明軍威脅極大。

要知道,遼東長城為了避開土質鬆軟的遼河河套那些沼澤,在這裡是修成“v”字型。蒙古人可以從東西南三個方向突襲明境,東可攻擊遼陽、沈陽,向南可偷襲海州,而向西則是廣寧、錦州。

不得不說,遼河沼澤區的存在,對於明軍的部署真的是製造了巨大的麻煩。

至於如果將防禦線外擴,將整個遼河河套包在長城內,那距離也要上千裡,且交通極為不便。

這也是當初放棄遼河河套主要原因,耗費太大。

最起碼,按照現在“v”字型長城,明軍還可以依托廣寧、遼陽等地駐軍布防。

“下去休息,來人,速把打探到的消息書寫軍報遞送兵部。”

戚繼光此時已經回轉錦州城,暫時遼東大軍在此休息。

隨後,他派出更多的夜不收出關,以紅土堡為中心,周圍百裡範圍進行詳細地圖繪製,完善進兵路線。

現在他要等的就是兵部的命令,到底是遼東軍出動擊敗蒙古大軍,還是會和薊鎮大軍一起出動。

紅土堡,確實正如黃台吉所料,讓戚繼光寢食難安。

“遼東防禦態勢必須改變,現在太被動了。”

戚繼光的眼光已經看向遼河河套北端的彰武,隻要明軍在此駐軍,就可以極大限製蒙古軍行動。

隻是彰武已經進入泰寧傳統勢力範圍,貿然行動恐遭遇泰寧部強力反擊。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