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隆萬盛世 > 1321蒙古入藏?

1321蒙古入藏?(1 / 1)

推荐阅读:

明朝對西藏是否有過實際控製?

實際答案是幾乎可以說沒有。

雖然通過茶馬貿易,明朝和西藏建立聯係,也在持續進行朝貢貿易,但實際上也僅限於貿易。

藏地官員雖然交還了蒙元的官印,接受大明的冊封,但對大明並沒有太多了解,也就談不上尊重。

對於西藏地區特殊的政教體製,明廷也不是很了解,隻當是邊境土司一樣進行的統治。

明廷跟當時雪區的宗教領袖關係並不緊密,沒有太多的控製權限。

比如,永樂十二年,雪區影響最大的教派,格魯派領袖宗喀巴大師以旅途艱辛為由,拒絕了明成祖朱棣對其本人的邀請,隻是派遣弟子釋迦也失來京。

明朝從未派遣一兵一卒、一官一職駐紮西藏,對西藏事務也根本不關心。

曆史上,漢人王朝基本上就沒有真正深入過西藏,管理過西藏。

而藏地的控製權,更多還是受到來自草原的影響力。

而清朝時期,因為滿清對蒙古全方位的控製,反而實際獲得了對西藏的管理權力,這從西藏保留下來的畫像就可見一斑。

在記錄大明皇帝和西藏活佛的畫像裡,西藏活佛被畫的無比高大威武,而大明皇帝在他的麵前就顯得異常藐小。

而在記載大清皇帝和西藏活佛會麵的畫像裡,兩人則是幾乎平等,甚至大清皇帝還是居於左側,更加尊崇的位置上。

而且,麵部表情和身體的動作也顯得更加卑微。

好吧,大清派有駐藏大臣,時刻監督著西藏的一舉一動,若是還按照對待大明皇帝的畫法繪畫,保不準會有什麼禍事兒。

實際上,這一切都是清軍七次入藏後帶來的。

而大明,一次也沒有。

在布達拉宮殊勝三界殿還供奉著清朝康熙皇帝長生牌位,按照乾隆皇帝形象繪製的唐卡畫像自七世達賴喇嘛開始,曆任達賴喇嘛坐床大典必須在此畫像下舉行,並由駐藏大臣監督。

這就是清朝對西藏實際的管理權,這些都不是此時大明所具備的。

已經習慣了後世中國“雄雞啄蟲”圖的魏廣德來說,自然不能容忍西藏脫離明廷管理的現狀。

之前沒機會插手西藏事務,現在不同了,通過格魯教,似乎大明有了介入西藏事務的機會。

“善貸,你是否打算對西藏用兵?”

就在他們這次商議快要結束的時候,譚綸皺眉問道。

他能感受到魏廣德對西藏的野心,過去大明隻是名義上管理那裡,根本就沒有實際控製。

但是,魏廣德似乎有心要改變現狀。

“現在討論對西藏用兵還為時尚早。”

魏廣德搖搖頭,苦笑道:“現在俺答汗眼看著成為了格魯教的護教金剛,草原騎兵成為格魯教的護教大軍,大明若是此時摻和藏地事務,保不齊就是要同時在西藏和宣大等地交戰。

我雖不懼怕這樣的情況,但終究沒必要。

錦衣衛要做的就是加強對藏地的刺探,等待機會。

若是俺答汗真率部上了西藏,和當地武裝打起來,我大明倒是可以想象是否參與其中。”

說到這裡,魏廣德不由得盯著譚綸道:“還有,關西七衛現在什麼情況?”

魏廣德既然把視線看向大明西部,自然對西域也開始上心,問起新疆方向的情況來。

關西七衛,是指明朝在嘉峪關以西設立的7個羈縻衛所,又稱“西北七衛”和“蒙古七衛”,先後有安定衛、阿端衛、曲先衛、罕東衛、沙州衛、赤斤蒙古衛、哈密衛七個衛所,那都是明初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時期打下來的地盤。

聽到魏廣德問起,譚綸臉色一囧,不好回答。

不過就算不好回答,也不得不答啊。

“名存實亡。”

譚綸也不扭捏,直接答道。

又不是從他手裡丟掉的,朝廷問罪也不關他的事兒。

“不過那邊氣候不好,人煙稀少,就算繼續控製也是無用,朝廷還要承擔高額軍費,實在是得不償失。”

譚綸最後還是說道。

這就是大明對西域的看法,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其實明朝剛建立的時候,也往西邊打過的。

洪武五年,朱元璋對北元進行第二次征伐,史稱嶺北之戰。

明朝本來打算一鼓作氣徹底掃平元朝的,但是沒想到徐達的中路軍和李文忠的東路軍都受挫,隻好退回來,隻有西路軍成功打到了河西走廊。

西路軍的主帥馮勝考慮到補給困難,又聽說其他兩路大軍退兵的消息啊,同時又有點擔心因為自己的西征引起當時的東察合台汗國起兵對抗,於是就沒有在河西走廊駐守,修建了嘉峪關之後呢,就撤兵回去了。

過了兩年,明朝又派軍隊到嘉峪關招降了柴達木盆地的卜煙帖木兒,在當地設置了衛所,實現名義上的統治。

此時的西域雖然土地廣袤,但地理和氣候實際上並不適合明軍長期駐紮。

在漢武帝時期,河西走廊的兩州八郡一共有103萬人,其中連人口最少的敦煌郡都有3萬多人。

而唐朝貞觀時期,主管河西走廊的隴右道一共有人口19萬多人,到開元時期增長到55萬人。

可到了明朝這次西征呢,在整個河西走廊就隻找到了3萬人口,甘州甚至就隻剩下了830戶,比西征軍自己的人數還要少。

而且當地漢人比例很低,傅友德一路向西進軍呢,要帶著翻譯一起走才行,這種情況根本就沒有辦法承擔大軍的後勤補給。

漢唐時期,當時的氣候還能讓漢人生活在那裡,可到了明朝,要生存都已經是巨大的挑戰。

自然,大明之前的幾個皇帝也就無心對那裡繼續進行統治,實在是困難太大。

實際上朱元璋和朱棣都有過經營西域的念頭,但是連河西走廊都不能填滿足夠的人口,那就更彆說往西經營了。

既然沒法直接統治,那怎麼辦呢?

隻能通過羈縻冊封的手段來穩住局勢,所謂的關西七衛,其實主要也是由邊境少數民族組成的,和朵顏三衛類似的模式。

大明若是想,調動幾萬人馬打過去倒是不難,可能打下來不代表能長期守下去。

魏廣德不用多想,看譚綸的臉色他就知道,若是提出恢複大明對西域的管理,怕是他會第一個跳出來反對。

畢竟是兵事,和他息息相關,由不得他猶豫。

“利用原來的羈縻關係,不管他們認不認,先聯係上,了解實際情況還是很重要的。

朝廷是否要繼續向西拓展並不重要,但不能不了解情況。”

魏廣德隻得說道。

魏廣德這樣說,譚綸也就不急了,點點頭算是答應下來。

對此,魏廣德也隻能在心中歎息。

雖然很不想承認,但事實就是,清朝對於中國版圖的貢獻無疑是曆代王朝中最大的。

也隻有盛唐之時,或許稍可以比較。

漢唐一直被認為是中原王朝最強盛的時期,但即便是這兩朝,也對近在咫尺的西藏高原望而卻步。

西藏位處於高原寒冬之地,雖然秦漢曾經想涉足西藏,但由於此地山高水遠且中原人到了之後容易出現高原反應,也就放棄了向西南擴張。

因此,西藏高原也成為中原王朝向西南地區擴軍事擴張的一個地理屏障。

至於盛唐,最早和西藏的接觸就是緣於戰爭。

後世國人隻知道鬆讚乾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實際上鬆讚乾布迎娶文成公主前,他已經迎娶了五位王妃,文成公主是第六位。

唐朝與吐蕃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就是公元638年,吐蕃入侵了吐穀渾,並順勢東進,鬆讚乾布率二十萬大軍打到了四川鬆州。

唐都督韓威領兵抵抗被擊敗,八月,唐太宗任命吏部尚書侯君集為行軍大總管,兵分四路出擊吐蕃,大敗吐蕃,終於挽回了顏麵。

在這次軍事衝突之後,鬆讚乾布終於認識到唐朝的真正實力,於是決定與唐朝建立友好關係,於是才有了鬆讚乾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

隻是這種關係僅僅維持了十年,在公元650年鬆讚乾布去世後,吐蕃的大權由祿東讚把持著。

而此時的唐王朝已由高宗李治接管,唐朝完全占有了西域,河西走廊暢通無阻。

公元651年,吐蕃再向唐朝的小弟吐穀渾發起進攻,將吐穀渾收入麾下,此後在領土上吐蕃與大唐直接接壤,衝突更是不斷。

唐王朝把主要兵力放在平定高句麗以及鎮壓西突厥叛亂時,吐蕃卻在河西走廊發難了。

公元670年,吐蕃襲擊了安西都護府,奪取了今天的新疆阿克蘇地區,導致大唐多年經營的安西四鎮落到了吐蕃手裡。

對此恥辱,唐朝自然是不甘心的,為此先後發動了兩次大規模的戰爭,但都以失敗收場。

670年四月,薛仁貴率五萬大軍反攻,在青海大非川與吐蕃激戰,結果吐蕃集結重兵四十萬圍攻,唐軍陷入包圍,幾乎全軍覆沒。

八年後,唐軍再次在河西走廊發起了反擊,這次掛帥的是李敬玄,率十八大軍出擊,但結果仍以失敗告終。

所以,唐朝的版圖,實際上並未包括西藏地區,那時候吐蕃的強勢通過雙方的戰爭就可見一斑。

魏廣德想要收複西藏,將其納入大明治下,想靠武力奪取無異於癡人說夢。

漢人,始終不能在那片高原上進行激烈的戰鬥,高原反應的影響實在太大了。

似乎看出魏廣德對西藏那個地方的興趣,劉守有這時候忽然說道:“魏閣老,就當前局勢,索南加措想借蒙古俺答汗之手恢複黃教在西藏的影響力和控製力。

若是朝廷冊封達賴喇嘛,是否可以借此支持俺答汗出兵,我們從旁協助。

雖然此舉未必能讓我大明控製該區域,但是有我大明冊封的達賴喇嘛,朝廷就可以定期派人前往藏地巡視,也方便我們了解當地地形和人口等情報。

不管朝廷最後的選擇,至少多去那裡,對他們的了解更透徹,想來總是好的。”

魏廣德沒說話,隻是在思考劉守有的建議,倒是譚綸想想就說道:“若隻是接濟些糧草,應當可行。”

譚綸明白劉守有的意思,冊封達賴喇嘛,派人定期前往巡視,就把西藏變成和西南土司類似的模式。

雖然管理依舊有限,但終歸有利於朝廷更加深入了解藏地。

“這麼說,俺答汗還要活著才好。

等他幫助索南加措回到藏地再死,否則計劃就會失敗。”

劉守有的提議,和魏廣德之前的盤算有些衝突,那就是利用俺答汗的死分化蒙古。

分化後的蒙古,他那幾個兒子還會出力幫助索南加措嗎?

大概率是不會。

也隻有俺答汗活著的時候,才有可能調動蒙古軍事力量登上青藏高原,幫助黃教恢複對那裡的影響力。

劉守有聽到魏廣德這麼說,一時也不知道該如何接話。

“善貸,劉指揮的提議也不失為一個辦法。”

譚綸卻說道,“隻要俺答汗不死,朝廷可以按照此策進行下去。

若是中途人沒了,後續再說就是了。

隻要不是出動官軍,兵部都會無條件支持。”

讓蒙古人上西藏高原打仗,譚綸是絕對不會反對的。

多好的削弱蒙古的機會,怎麼能輕易錯過。

魏廣德點點頭,對劉守有說道:“錦衣衛再查查黃台吉、布延和土伯特那些人的宗教信仰,看看他們是否也皈依黃教。

若是他們也信奉黃教,想來還有可能讓戰爭繼續下去。

隻要他們上了西藏高原,九邊的壓力就小了,遼鎮甚至可以尋找機會,徹底滅掉遼東的土蠻部,還有泰寧、福餘二部。”

魏廣德開口說道。

泰寧、福餘二部,本屬於朵顏三部之一,隻是此時的泰寧、福餘二部實際上已經被喀爾喀、科爾沁等部族滲透控製,幫著他們攻打大明。

倒是朵顏部因為在薊鎮被戚繼光教訓兩次,近些年老實了不少。

這些部族,包括朵顏三衛,其實已經成為遼東、薊鎮明軍的主要敵人。

魏廣德打算趁機滅掉他們,也在情理之中。

畢竟如果俺答汗大軍在側,明軍還真不好放手一搏,圍攻這些蒙古人。

要是俺答汗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是絕對不會放縱明軍攻打他們的。

“回去我就讓人準備糧草。”

譚綸馬上說道,顯然對此抱著樂見其成的意思。

“嗯,我就等著俺答汗的奏疏。”

魏廣德笑笑,隨口說道。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