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閣老,俺答汗身子隻能說還行,但到底怎麼樣,卑職也說不上來。”
對於魏廣德的問題,劉守有有些遲疑著說道。
“怎麼說?”
魏廣德微微皺眉問道。
“據報,俺答汗已俞七十,身子骨說不上好。
可你要說不好,他還能去仰華寺見索南嘉措,算算時間,此時他應該已經過了甘肅到了仰華寺。”
仰華寺,是位於青海的一處藏傳佛教格魯派寺廟。
明萬曆三年,由明朝藩屬蒙古順義王俺答汗與藏傳佛教格魯派領袖索南嘉措合作,建寺於青海湖南麵的察卜齊雅勒,明廷賜名“仰華寺”,蒙古稱為察卜齊雅勒廟,藏語稱為特欽曲科林。
這些,魏廣德自然是知道,也知道在隆慶五年完成和大明和議後,俺答汗忽然就皈依佛門了。
在隆慶五年時,格魯派僧侶阿興喇嘛來蒙古右翼地區傳教,他利用佛教生死輪回的教義,迎合俺答欲稱雄草原的心理,尊稱俺答為“大汗”。
阿興喇嘛說俺答之所以成為人間尊貴的君汗,是他世世修行的結果,是前世君汗的轉世,隻要在今生今世廣興佛教與經典,普度眾生,積功德和利益,就能像“轉輪聖王”那樣征服四方,名揚天下。
俺答對八思巴與忽必烈二人的交往早有耳聞並一心向往,便向阿興喇嘛請教佛法。
阿興喇嘛一麵講解佛、法、僧三寶及八戒,一麵要求俺答拋棄薩滿教。
於是俺答開始皈依藏傳佛教,並向明朝請求佛經和喇嘛僧,明朝認為這是讓俺答“放下屠刀”的好機會,便一一兌現。
在阿興喇嘛的誘導和切儘黃台吉的敦促下,俺答召集右翼三萬戶領主共同議定,派使臣進藏邀請索南嘉措。
同時,為迎請索南嘉措,俺答命其子丙兔在青海察卜齊雅勒地方建立寺廟。
萬曆二年,俺答派思達隴囊素、威靜宰桑、達雲恰台吉、本寶善丁等人為使者,攜帶俺答的書信、金銀珍寶等供獻、大批布施,前往西藏禮佛,謁見索南嘉措。
曆十餘月之長途跋涉,到達拉薩,在釋迦牟尼佛前敬獻供品,大行布施,然後誠懇地邀請索南嘉措駕臨蒙古。
當時西藏處於噶舉派的藏巴汗政權的統治下,格魯派受到壓製。
索南嘉措試圖借助蒙古力量來對抗藏巴汗,便借佛旨予以允諾,並讓俺答於牛年在察卜齊雅勒廟來見他。
萬曆四年察卜齊雅勒廟落成,在俺答請求下,明廷賜名“仰華寺”。
此時蒙古和青海之間通道,一部分被明朝甘肅鎮守衛,一部份則是瓦剌地盤。
俺答為了去青海會見索南嘉措,於是先率部出征瓦剌,但被擊敗,不得已致書明朝甘肅守臣,要求借道甘肅入青海。
這個事兒,魏廣德還有印象,因為是他答應下來的。
不過為此,明廷高層還有過一陣非議,最後就是兵部命沿途明軍高度戒備,防備蒙古借機生事。
實際上,年初俺答汗就率部經過了明朝境內進入青海,並未發生戰事,但即便如此,明廷依舊命西北明軍高度關注。
劉守有一提這個事兒,魏廣德就反應過來了,笑道:“這麼說來,我們這位順義王還有好些年可活的。”
“善貸,難道你想在仰華寺對他出手?”
譚綸聽到魏廣德的話,立馬緊張的問道。
“雖然俺答汗離開了他的勢力範圍,但身邊還跟著數千精銳護衛。
而且,俺答汗去青海,不可能不預先在國中留下後手,萬不可輕舉妄動。”
譚綸提醒道。
魏廣德搖搖頭苦笑道:“就算我真有此心,內閣和宮裡也不會答應。”
兩宮太後要的是天下太平,皇權順利過渡到長大的萬曆皇帝手上可不希望明朝和蒙古之間再爆發大的戰爭。
“我關心他的身體,是因為打算等他死後,就奏請朝廷封他幾個掌握部族的兒子為王。”
魏廣德直言道,也算是圖窮匕見。
封王不封汗,讓他那些兒子自己想方設法去爭去。
這樣,他們相互之間的關係就不會好,不會成為鐵板。
而大明這邊,隻要照應的好,讓各部關係緊張而又不能讓他們完成兼並,隻能敵視就行。
這樣,他們的眼睛就隻會看著自己身邊的族人,而沒精力考慮對大明做什麼。
隻要不讓蒙古諸部統一,防止再出現一個俺答汗,草原的威脅以後就會無限減輕。
不過,譚綸這時候還沒反應過來,還在驚訝於魏廣德要給蒙古封出幾個王位。
“善貸,此事你可要想清楚,俺答汗可就隻是個順義王,你都打算給他幾個兒子都封王,這”
譚綸馬上就出聲提醒道。
譚綸有些緊張,劉守有似乎想到什麼,再聯想到之前魏廣德問話的內容,他反而先猜到了魏廣德的打算。
“魏閣老是想引起他們兄弟之間不和,相互敵視?”
劉守有忽然插話問道。
“對。”
魏廣德點點頭,看了眼劉守有,隨即對譚綸解釋道:“按照規矩,俺答汗要是死了,他指定的兒子必然接受順義王王位,成為蒙古新的首領。
可我左思右想,覺得統一的蒙古未必是我大明之福。
俺答汗老了,他不僅沒法對遼東的土蠻諸部進行有效控製,甚至對西北的瓦剌都沒辦法對付。
若是我大明出兵征討,雖然成功概率很大,但難免大動刀兵,不如趁他死後分封他的兒子,讓他們相互敵視。
雖然未必會如現在般,兩下保持和平,但分散的蒙古諸部勢力有限,對我大明的威脅也降低了。
就算其中再出現如土蠻、泰寧等不服部族,對我大明也不會有大的威脅。
不過我想著,憑朝廷握著互市的權利,他們未必敢學遼東蒙古般釁邊事。
到時候蒙古分成幾部,通過控製互市,我們或許還可以得到更多。”
魏廣德說道。
“二桃殺三士?”
譚綸詫異道。
劉守有已經確定了先前的想法就是魏廣德的意思,當即站起身對著魏廣德就是一抱拳溜須道:“卑職認為魏閣老所言極是,分化瓦解蒙古人,可以有效減弱他們對我大明的威脅。
通過控製互市,還真能讓蒙古人自己內鬥起來。
現在據錦衣衛查探到的情況,俺答汗的繼任者最有可能的還是僧格。”
說到這裡,劉守有就注意到譚綸詫異的眼神,急忙補充道:“譚尚書,僧格就是辛愛黃台吉。”
聽到劉守有的解釋,譚綸才收回目光,微微點頭。
不要說兵部尚書不知道大明最大敵人的情況,還不是大明內部文書習慣稱他為黃台吉,所以譚綸知道這些人在大明官方的叫法,卻忘記他們的本名。
就比如說俺答汗,大明官員沒人不知道的。
可一旦說阿勒坦,怕是就沒幾個人知道了。
劉守有繼續對蒙古諸部情況進行介紹,如數家珍,不枉他頂著錦衣衛指揮使的牌子。
“布延台吉,領巴嶽特部,賓圖台吉,領委兀慎部,把林台吉,領巴林部,哥力各台吉,領達拉特部。
這幾個都是俺答汗比較喜歡的孩子,都給他們自己的部族。
除此以外,還有博達錫裡、袞楚克、劄木蘇三子,或因為年幼,或因為不得寵,俺答汗都沒有給他們自己的部族,沒有部族可領。
據錦衣衛線報,俺答汗這些孩子相互之間關係都算不上好。
博達錫裡、袞楚克、劄木蘇三人因為同命相連,關係稍好些。
其他人,都對僧格掌控鄂爾多斯,以後還會繼承土默特和謝永布很不滿。”
劉守有最後說的鄂爾多斯、土默特和永謝布,就是蒙古的右翼三萬戶,也是俺答汗統治蒙古稱汗的基礎,那是一個也沒有分出去,就是給僧格分了一個部族。
到現在,最有戰力的兩個部族還是俺答汗直接管理。
魏廣德聽了劉守有的話,若有深意看了他一眼,隨即說道:“錦衣衛熟悉蒙古內情,當對此高度重視,尋找分化瓦解其實力的辦法。
比如想辦法讓那三個沒有分到部族的俺答之子,教他們討好俺答汗,若是能把土默特和謝永布分一個、兩個出來,將來黃台吉就算繼承順義王王位,手上沒有足夠的戰力,也很難壓製住他那些兄弟們。
同時,通過這個辦法,試探著把錦衣衛密探安插到那些王子的身邊,教教他們,也有利於朝廷對蒙古的影響力。”
“魏閣老,此事其實之前錦衣衛這邊也一直在做,隻是收效甚微。”
劉守有此時臉上露出一絲為難之色。
把密探送到那些王子身邊,你以為是玩呢,哪那麼容易。
雖然大明此時自認為戰力不弱於蒙古,可他們沒有自知之明,還以為隻要蒙古人跨上戰馬就可以在大明來去如風,肆意劫掠,所以對待漢人可沒什麼好臉色。
現在錦衣衛能把手伸進大漠,更多還是靠著邊境那些走私商人,互市次數畢竟有限,時間也斷,很難讓人得到那邊的信任。
“此事不急,那俺答汗身體不是還行嗎?
但是錦衣衛要以此為目的進行籌劃,需要的幫助,應該主要是九邊提供便利。
此事,下來你和兵部協商,但又需要,兵部儘力滿足,包括互市。”
大明在邊境的互市,名義上是巡撫和地方官府負責,但實際上影響力最大的還是邊境那些軍頭。
他們掌握著通道,蒙古人來互市,必須經過他們的查勘,才會放行,就更彆說往草原上走私各種商品。
是的,在魏廣德麵前,大明九邊就不要說把邊境守的和鐵桶一樣的話了。
後世大明亡國就和山西商人走私脫不了乾係。
魏廣德雖然沒有大肆打擊走私活動,甚至讓錦衣衛通過這條線進入大草原,那也是有自己的目的的。
其實,他的商隊多少也有參與這樣的走私,要不然怎麼大量從草原帶回羊毛。
不過,底限不能破。
走私商隊可以往草原上販賣鐵鍋、鹽巴和茶葉等管控物資,但數量上必須在他能接受的範圍內。
如果他不主動參與其中,其實還包括錦衣衛利用這條線賺錢,他也沒辦法完全掌握對蒙走私的規模。
非他這一係的走私商人,但凡規模過大,影響到整體利益,魏廣德就會讓錦衣衛進行打擊。
這就是掌握權力的滋味,想賺錢和玩兒似的。
至於說魏廣德不擔心他手下那些商會走私的罪名?
當然不。
錦衣衛密探可是靠著商隊走私草原混進去打探情報,他們可不是奔著錢去的,完全就是為朝廷排憂解難,讓朝廷能更深的了解草原的局勢,這可是為國為民的善舉。
再說,錦衣衛也有份子,要是斷了這條財路,錦衣衛年底分紅的銀子打哪兒出?
朝廷互市的份額,有戶部、兵部等根據掌握的蒙古情報綜合分析得出,交易的數量都是奔著最低限去的。
如果這些交易品全部用在蒙古部族人身上,他們也能勉強混得過去。
可蒙古人並非隻是自己用,實際上他們也參與到絲綢之路上,也是其中的一個環節。
西域如瓦剌等小國,都需要蒙古這邊提供茶葉和鹽巴生存,有多的還會往中亞販運,從中謀利。
實際上,不管大明如何提高交易數量,都是不能滿足蒙古人需要的。
“魏閣老,卑職還有一事需要稟報,正好譚大人也在,我就一並說說我錦衣衛製定的削弱蒙古的策略。”
這時候,劉守有忽然又說道。
本來,魏廣德吩咐好事兒,就準備讓人散了,各自回衙門辦差的。
現在劉守有這麼說,他自然還得聽聽,錦衣衛又製定了什麼策略削弱蒙古。
“說。”
魏廣德點點頭對劉守有說道,譚綸也是饒有興趣看過去。
“原本草原上,蒙古人信奉的是薩滿教,但是在傳承的過程之中不知何故,薩滿教卻逐漸消亡。
其實前元那會兒,蒙古人就不少人改變了宗教,有信道教的,也有該佛教的,還引入了藏傳黃教和紅教的。
道教和佛教在草原影響有限,倒是藏傳佛教一直得到蒙古大汗推崇,不僅在忽必烈時期,就算現在的俺答汗也是改信了這個。
這次仰華寺,其實就是專門為黃教而建的。
卑職研究了俺答信奉的黃教,這個教派的教義倒是很有意思,和其他佛教不同,黃教強調嚴守戒律,喇嘛在授了比丘大戒之後不允許結婚,而其他佛教是允許的。”
劉守有略帶深意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