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爺,戶部王尚書剛來了,還不知道走沒走。”
蘆布馬上站定,小聲回答道。
“哦,那你等會兒再過去,等他走了再去。”
魏廣德眼珠兒一轉,馬上就改開道。
他看不想和王國光懟上,這位老兄現在因為內閣要他們出大筆錢而不滿,這次來找張居正,肯定就是來吵架的。
其實在朝堂上,這樣的動作很多時候也就是做個姿態,畢竟內閣要戶部出銀子是拿去治河。
要是戶部真因為出銀子的事兒把治河的大事耽誤了,天下士人口誅筆伐也會讓那老小子聲名狼藉。
但是王國光執掌戶部,他卻不能不有所表示,否則任何一個衙門或許都會搞些花錢的項目,從戶部要錢。
魏廣德想躲,不過他能如願嗎?
張居正當然不會隻自己承受王國光這一刻的怒火,他派人來請魏廣德,也找來張四維,三個閣臣一起接受王國光的怒吼。
這樣,他的心裡才會好受些。
當張居正派來的書吏退出值房後,魏廣德一撫額頭對一邊的蘆布抱怨道:“王國光過來時表情是不是很差?”
“是很不好看。”
蘆布老實回答道。
“那你不會機伶點給我報個信,我先出去一趟,躲躲。”
魏廣德很不滿意的說道。
“老爺,那王大人直奔首輔值房,我哪知道還會請老爺也過去。”
蘆布有點小委屈,要是見是個官員臉色不好進了內閣就要來通知魏廣德躲出去,那豈不是隔三差五都要躲。
不要以為閣臣就比什麼六部官員高一級,不存在的。
大明的官員,噴子是真不少。
隻要觸動他們的利益,有的是理由站出來噴。
任何政策都有兩麵性,一方得利,必然有一方要吃虧。
內閣,其實就是從中進行選擇,得出最有利於國家的主張。
讓人吃虧了,還不許人家噴一頓,發泄下不滿。
彆說六部尚書,就是侍郎,甚至科道那些七品芝麻官,那都是敢當麵頂撞閣臣的。
說白了,大家都是進士,隻不過職位不同而已,頗有點後世革命分工不同的意思。
當然,頂撞上級,也就是所謂的下克上,鬨得太難看也要當心被穿小鞋。
這次讓你狂了,下次指不定就犯到人家手裡。
大明的官員慣於逢迎,更會掌握這個度。
噴上級官員,那是為了展現不屈風骨,在朝野上下贏得一個美名,可不是要和領導結死仇。
掌握好這個度,就能贏得朝野稱頌清正,掌握不好就如海瑞等人,名聲留下了,但最後還是黯然退出政壇。
“下去吧,我也得過去聽聽這個王噴子怎麼說。”
魏廣德起身,走出了值房,很快走近張居正值房。
還在門外就聽到裡麵王國光的聲音,腳步不由得一緩。
“行不行你說句話,戶部沒銀子撥下去,是不是乾脆把京城的衙門賣了換成銀子。
之前戶部還有老庫支應著,現在老庫早就空了,你讓我在哪兒變銀子支給工部修河堤”
戶部沒銀子,太倉庫空了,這其實早在內閣預料之內。
每年太倉也就是年中那段時間,有南北各省的稅銀入庫會豐盈不少,但是年底的時候清賬,大多都會支走,剩不下幾個。
但是要說朝廷一點銀子拿不出來,那也不現實。
實際上,魏廣德和張居正商量裡就考慮了年底這關怎麼過的問題。
自然,就是借銀子。
兵部太仆寺常盈庫裡可不就有成箱的銀元堆著嗎?
留在庫房裡吃灰也太難看了,還不如讓朝廷在虧空的時候借點出來支用,後麵稅銀收回來再填回去。
這也是大明財政雖然年年鬨饑荒,但在萬曆中期以前朝廷依舊能夠維持穩定運轉的根本原因。
隻不過到了萬曆中後期,萬曆皇帝朱翊鈞想著法兒把太仆寺常盈庫的銀子搬進了內廷,缺少了朝廷監督,直接導致萬曆後期和泰昌、天啟兩朝快速敗光幾千萬兩大明的戰備存銀。
彆覺得讓一幫貪官看守常盈庫會監守自盜,實際上貪官都看著那裡成堆的銀子,但還真沒人敢伸手。
因為太仆寺常盈庫的銀子支出得有出處,也就是用到軍事方麵,這點其實很難。
畢竟,大明官場並非鐵板一塊,內部按地域分成數個派係,還有閣臣為首的一群人存在。
相互之間的監督,就是常盈庫的銀子就在那裡,但是誰都不敢動的原因。
即便是權侵朝野的嚴嵩,嚴世番也不敢打這筆銀子的主意。
魏廣德終究還是走進了首輔值房,他主動衝王國光拱拱手,而王國光這會兒正在氣頭上,根本就沒理他。
“現在才什麼時候,太倉的存銀已經沒多少了,都已經定下來了,都是年初定下的成例。
工部的銀子支走以後,後麵除了禮部能拉走皇帝大婚的銀子,其他衙門的都隻能拖欠到明年再說”
王國光繼續說道,把現在大明戶部的老底兒全部都抖摟出來了。
“沒銀子,那之前九邊的軍餉,還有西南的犒賞銀子”
魏廣德聽到王國光的話,心裡就是一緊。
彆的衙門有沒有銀子隻用他不關心,但是兵部那邊的銀子他得上心啊。
兵部沒銀子,地方上就得鬨,說不定又是一場嘩變在所難免。
好吧,朝廷已經多少年沒有鬨出因為兵餉而發生嘩變的事兒了,要是真發生了,他這個內閣次輔可就難辭其咎。
“王尚書,戶部每年支應,兵部的錢可都是有著落的,彆的先不說,到時候兵部的銀子可不能少,拖欠的後果太大,你我都擔待不起。”
涉及到自身利益,魏廣德馬上就插話道。
明朝軍隊的嘩變,其實主要還是從土木堡事變之後開始的。
起初明朝的軍事製度是朱元璋設計的,守衛京城的是明軍“三大營”,這是明朝最精銳的部隊。
其他地區是“寓兵於農”的衛所製,軍官都是世襲的,世襲製就成了他們胡作非為的保護了。
底層士兵要麼就是世代必須當兵的軍戶,要麼就是充軍發配來的,整天被軍官們隨便差遣,甚至被迫幫軍官們經商、種田,就跟軍官的奴隸差不多,逃跑現象非常嚴重。
部隊裡倒賣軍糧、克扣軍餉的現象很普遍,甚至武器裝備都大量作假,這種狀況不止是邊軍,京城的明軍三大營也一樣。
軍隊的腐敗直接導致軍隊戰鬥力快速下滑,經過土木堡事變後,武勳逐漸退出朝堂,文官控製了大明的權利。
然後就是九邊的軍餉成為文官和武勳兩者之間入口的肥肉,過這塊肥肉可是武勳獨占,現在得分一塊給文官,自然就讓底層軍士的日子更加難過。
南邊的衛所,當兵的吃不飽飯可以選擇逃亡。
而北邊的屯田製本來就崩潰的早,士兵也沒地方可以逃亡,畢竟需要防禦蒙古人南下,長期都是駐紮在營地裡。
為了吃飯,於是邊軍終於忍受不住就開始鬨餉,進而發生嘩變,或者說兵變。
雖然按現在的體製來看,這活脫脫就是需要嚴打的惡意討薪行為,不過軍隊畢竟不同,組織架構太大,牽一發而動全身,每次鬨起來可就是大事兒。
遠的不說,嘉靖朝就是明朝朝中的拐點,之前不管是正德朝還是弘治朝,總還有老祖宗留下來的餘蔭,有戶部老庫銀子支撐著,也就是下麵的人吃相難看導致鬨出兵變的事件。
可到了嘉靖朝,敗光老庫銀子以後,那就是真的沒銀子可用了。
於是嘉靖朝大的因軍餉而發生的嘩變就有六次,其他小規模的嘩變那就層出不窮,至少也有十九次上規模的嘩變。
全部參考正德末年甘州兵變發動,其實都是軍隊裡中低級將領在主導,根子其實還是基層的文武之爭,利益分配不均衡,武人直接選擇掀桌子。
扯遠了,就近了說,隆慶朝以後,內閣對於兵事愈發重視起來,不管是高拱還是張居正,都考慮到明軍底層是不的情況,所以在財政撥付上優先保證兵部需要。
這個結果就是最近幾年,特彆是進入萬曆朝以後近十年時間裡,地方上再未發生過軍隊嘩變的事件。
當然,魏廣德也不敢拍胸脯說下麵沒有發生,或許有,隻是規模比較小嘩變,很快就被地方官員動手平定下來,然後捂蓋子沒有上報。
其實,大明地方上的督撫們,早就開始有意識瞞報一些情況了。
現在朝廷要掌握地方上許多情報,要麼是通過錦衣衛上報,要麼就是地方巡按禦史上奏的方式知道信息。
年底剛好就是給九邊發軍餉的時候,要是戶部不給銀子,那就意味著年前士兵們怕是拿不到辛苦一年的銀子。
馬上要過年關,這不是把士兵往嘩變這條路上逼。
京官過年要是官俸拖欠都要到戶部和內閣堵門的,遑論那些隻會拿刀槍的士兵。
“都十來年沒因為鬨餉發生事端了,要是這時候再上報,這年兵部沒法過,那戶部也就彆想過。”
魏廣德話音剛落,王國光立馬就惱了,對著魏廣德後的:“魏閣老,你這是威脅我們戶部是吧。
沒銀子就是沒銀子,要你就把禮部大婚的銀子拉走。”
“這不是我威脅你,而是你在拿大明士卒的命威脅我。”
魏廣德馬上就答道,“以往河工,非耗費巨大是絕對不會找戶部要銀子的。
而今年不同,為了保證沿河兩岸百萬百姓生計,朝廷才覺得發大工,把黃河中下遊河段整修一遍。
河道和工部的銀子那裡支應得起,這才要戶部承擔部分。
而你呢?
身為戶部尚書,不是考慮從哪兒搞銀子,反而拿軍餉威脅內閣,你要做什麼?
你想讓地方上衛所造反嗎?”
用兵餉威脅內閣,這個先例絕對不能開。
魏廣德本來是打算來這裡挨王國光說幾句氣話就完事兒,可要是戶部以後沒事兒就拿兵部的軍餉說事兒,這個頭可不好開。
鬨什麼脾氣也不能拿軍國大事開玩笑。
所以,直接把王國光的話引到造反上。
雖說這十年來沒有發生軍隊嘩變,可在座的那個沒經曆過這種事兒。
彆說,魏廣德當初還遭遇了南京嘩變,那可是南京城啊,鬨事的還是京營,當時就震驚整個大明。
雖然那次不是因為軍餉,而是其他事件的起因,但是士兵鬨事兒,多少還是和缺斤短兩的軍餉有關係。
要是軍餉到位,當官的想帶著手下鬨事兒都難。
“善貸,慎言。”
張居正見此馬上就喊道,隨即也狠狠瞪了王國光一眼,語氣稍微放緩些說道:“汝觀,戶部撥付軍餉必須保證,這個沒得談。
戶部有難處,內閣自然有考慮。
其實這些年來朝廷財政年年虧空,也不是到你這裡才出現的,內閣對此已經在考慮如何提高朝廷財政收入。
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兩年還要苦一苦戶部,等朝廷新政出來再說。”
張居正的打算,在場幾個人都知道。
這兩年因為考成法,實際上戶部每年的收入已經增加了。
過去各省的拖欠幾近杜絕,沒人還會讓下麵人拖著國稅皇糧不交,那是要掉官帽子的。
僅此一項,戶部每年都能把稅都收上來,算是增收不少。
不過也因此,地方上為了追稅確實也鬨出不少事端。
清丈田畝,一是通過分攤賦稅為民戶減稅,二也是掌握更多的田畝信息,憑此重新製定天下賦稅。
按照朱元璋定的數字,根本達不到增收的要求,隻能說減負。
而百多年來,天下田畝暴增,朝廷卻一點沒有增加收入,張居正這次就是要朝廷也從中獲得好處。
王國光也知道,先前的話過於激進了點,這會兒也是默不作聲。
片刻後,還是張四維打破了室內的氛圍,開口說道:“戶部有難處,可是河工還是要做的。
戶部先緊緊,把銀子都支了,年底各衙門要錢,到時再看到底有多大的缺口,能緩緩的就緩緩,不行的,就從常盈庫借支出來。”
張居正和魏廣德都點點頭,魏廣德順勢也把兵部送來的奏疏拿出來說道:“這是西南李成梁發來的詳細戰報,我倒是想到點,不如讓兵部下文,讓李成梁儘快和俞大猷聯係,把緬甸東籲城裡的財寶送到京城來。
緬甸王宮裡的,肯定要入內廷,不過金銀這些可以轉戶部做為犒賞,先支應著朝廷。
至於明軍,先讓他們繼續在緬甸駐防,倒是不著急準備賞銀,先把事兒應付過去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