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塵埃掠影》章節:中華文明對西方思想及宗教的影響
根據當前人類曆史研究的成果,在距今3.5萬年至距今1.5年之間,隨著現代人類從東南亞地區和中國南部向世界各地區,南亞次大陸、中亞、中東、地中海沿岸、歐洲等地區開始有人類活動和定居。
在南亞次大陸、中亞等河流湖泊眾多,水源充足,氣候溫暖的地區,開始出現農業區和村莊;在中東和南歐等水草豐富,氣溫較溫、草場廣袤的地區,開始出現以畜牧為生的遊牧民族;歐洲北部等歐亞大陸高緯度地區,生活著已經適應北極寒冷地區環境和生活方式的北極古人類,如傳承至今的楚科奇人、愛斯基摩人等耐寒民族的祖先,他們這些地方以放養馴鹿,捕獵北極熊、海豹等北極動物為生。
當時,南亞次大陸與東南亞屬於同一個文化圈,在思想和宗教方麵都是信仰薩滿教、濕婆教、耆那教和佛教等古老的原始宗教;中亞、中東、地中海沿岸和歐洲等地區由於自然條件相對貧瘠,缺乏發展大規模農業和養殖業的自然資源,因此該地區人口稀少,村落零散,這裡的人民仍然保留著遷徙之前文化和生活狀態,他們以血緣為紐帶組成部族和部落,過著半農半牧的遊離生活,因此這樣帶地區很難發展人口,很難形成大社會和城市,他們過著原始的宗族社會生活,在薩滿教、濕婆教、耆那教和佛教等古老的原始宗教思想中掙紮。
這個時期,中華文化剛剛脫離東南亞原始文化主體,正在經曆獨立發展的過程,因此在這個事情中華文化沒有對西方世界產生重大的影響。
在距今1.5萬年至5000萬年,中國地區已經形成大規模農業區、村莊群、城市群和國家,中國地區嶺南地區、四川盆地地區、長江流域地區、黃河流域地區在經濟、人口和社會等方麵都獲得了繁榮發展,並建立完備母係社會製度、獨立發展的宗教思想、信仰體係和神權體係,為華夏民族及華夏文明的產生和形成奠定了基礎。
這個時期是華夏文明孵化期,因此中華文化還沒有影響西方世界,西方世界仍然在原始宗族社會製度約束下,在古老原始宗教思想的微弱光線中艱難生活。
距今4300年至4100年期間,地球爆發了一個非常慘烈的小冰河期,導致北方定居民和遊牧民大量逃難都生活資源較為豐富南方,因此南亞次大陸受到中亞、中東和南歐等地區定居民和遊牧民的入侵,當今西方學者稱呼這支入侵南亞次大陸的人類為雅利安人。
西方學者認為雅利安人是所有白種人的共同祖先,按照這些西方學者理論和定義,白種人從一開始就不一個純粹的人種,因為入侵南亞次大陸的那些定居民和遊牧民是東南亞古人與中亞、中東等西方古人的混血後裔,當時西方世界很難有純種的白人,血統比較純的白人隻能生活在偏遠而封閉的地區,如青藏高原、伊朗高原、高加索等高寒山區,目前也是這些地區的白人血統比較純粹。這是題外話,不在此繼續深究。
這次外族入侵,雅利安人最終擊敗了南亞次大陸的土著民族如古泰族、古越族等東南亞及南中國古老民族。由於從事農業生產的東南亞民族向東撤退,造成南亞次大陸勞動力嚴重不足,為了發展農業生產,新來乍到的雅利安人通過他們在中東同類從非洲引進黑人奴隸,代替當地土著農民,發展南亞次大陸恒河流域地區的農業,為整個西方世界提供糧食和牲畜草料。從此南亞次大陸北部恒河流域地區形成了一個由雅利安軍人集團統治,由白人、黑人和黃種人等人種雜居的印度社會及國家雛形。
在一段漫長的歲月裡,為了使雅利安人在南亞次大陸站穩腳跟,雅利安統治階層,在當地神職人員和知識分子的幫助下,根據雅利安統治階層的需要,他們巧妙地融合了薩滿教、濕婆教、耆那教和佛教等古老的原始宗教教義和精神,創立婆羅門教(後來發展為印度教),以及婆羅門社會等級製度的社會管理製度,從此產生印度民族及國家。
第(1/3)頁
第(2/3)頁
在南亞次大陸遭受雅利安入侵的同時,中國四川地區遭受鬆潘高原及秦嶺以北定居民和遊牧民的入侵,導致古蜀國的滅亡,以及華夏民族及華夏文明產生。
當時,中國嶺南地區和雲南地區與東南亞是同屬一個文化區,同屬於東南亞遠古文明,古蜀國核心地區成都平原地區,到達雲南和嶺南地區隻有幾百公裡距離,因此古蜀國在人員、經濟和文化等方麵與東南亞遠古文明區域交流非常頻繁,因此古蜀文明是東南亞遠古文明最好的繼承者和發展者。
華夏民族和國家成立後,華夏民族繼承了古蜀文明的精華,並進行全麵而深刻社會及宗教改革,廢除母權和神權,樹立父權、王權和人權,發展了全新而充滿活力的新文化,從而產生了華夏文明。
華夏文明從公元前2100(即距今4100年前)至公元前256年(即距今2256年),經曆了1850年的漫長發展,經曆夏朝、商朝和周朝等曆史朝代,並到達華夏文化的頂峰——周文化,周文化在春秋戰國時期通過時間和戰火洗禮,產生了深刻影響中國和世界的諸子百家學說和文化,為中國建立大一統的帝國文明時代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和文化基礎。
公元前246年,嬴政統帥秦國大軍,通過多年戰爭征服了黃河流域地區、長江流域地區、中國南部的嶺南地區,使包括四川地區在內的廣大地區成為一個完整的龐大帝國——秦朝即秦帝國。
建立帝國後,嬴政號稱秦始皇,秦始皇膽識超群、宏圖偉略,推行國家、社會和文化的全麵改革和創新,廢除分封製建立朝廷、郡、縣等三級集權統治製度,奠定了中國國家管理的基本製度,該製度使皇帝及其內閣能夠有效地管理一個龐大而複雜的帝國;秦朝廢除阻礙帝國發展、傳播封建迷信的宗教、文化和習俗,鼓勵積極進取、尊重人權和法律,廢除出投機取巧、不平等的製度,極大地解放人、生產力和創造力,使秦國和秦朝風清氣正、經濟繁榮、人民富足、秩序井然;同時,建立通達全國各地的文書通訊體係及物資交通網絡,推行統一文字及統一文書格式,建立統一格式的驛站、馬車和道路,極大提高了國家的通訊及物資的交流效率,增加國家的統治和凝聚力。
秦朝第一次定義了中國的國家概念及其基本的國家版圖,秦國和秦朝是中國地區第一個讓中國之外的人民和民族無限敬仰的世界級偉大國家,從此“秦qin”成為外國人對中國和中國人的稱呼,而很多與中國有關的民族建立的國家,也許喜歡稱呼自己國家為“秦qin”,如契丹(連讀就是qin);今緬甸的欽邦qin,在古代這裡是一個大國,此地曾經被稱為秦國或大秦,這些在中國曆史上有記載;在中國社會動蕩時期,中國西北地區少數民族建立地方政權一般都成秦國。由此可見,秦國和秦朝在世界人民心中多麼偉大!多麼輝煌燦爛!如今西方、東南亞等地區的人民仍然稱呼中國人為秦qin。
現在我們已經無法考證,秦朝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偉大帝國,對全世界和西方世界產生過什麼影響?但是,我們知道當時秦帝國是這個星球上唯一高度文明的大帝國,而世界其他地區,如西方世界仍然過著宗族部落的原始生活,他們還不懂什麼是文字,更不知道如何建立和管理國家,也不知道如何才能獲得更好的生活,如何才能衣食無愁。但是,秦朝給了他們生活的榜樣,以及人生追求的目標,從那時起,他們深深地向往中國、向中國學習,他們還想著如何才能征服中國!
秦朝是一個依靠戰爭和社會改革立國的大帝國,因此帝國內部民族矛盾一直非常嚴重,民族和解及國家認同不可能在短期內完成,隨著國家強硬統治手段減弱,舊貴族、舊門閥、舊軍閥等舊勢力肯定馬上死灰複燃、席卷全國、毀滅國家!
人無完人,好事難成,秦始皇建立秦朝後,為了抵抗匈奴,派人修造長城,發兵三十萬,征集了民夫幾十萬;為了開發南方,動員了軍民三十萬。他又用七十萬囚犯,動工建造一座巨大豪華的阿房宮。
到了秦二世即位,從各地征調了幾十萬囚犯和民夫,大規模修造秦始皇的陵墓。這座墳開得很大很深,把大量的銅熔化了灌下去鑄地基,上麵蓋了石室、墓道和墓穴。二世又叫工匠在大墳裡挖成江河湖海的樣子,灌上了水銀。然後把秦始皇葬在那裡。安葬完了,為了防備將來可能有人盜墳,還叫工匠在墓穴裡裝了殺人的設備,最後竟殘酷地把所有造墳的工匠全都埋在墓道裡,不讓一個人出來。
第(2/3)頁
第(3/3)頁
大墳沒完工,二世和趙高又繼續建造阿房宮。那時候,全中國人口不過二千萬,前前後後被征發去築長城、守嶺南、修阿房宮、造大墳和彆的勞役合起來差不多有二三百萬人,且不概幼兒和婦女。耗費了不知多少人力財力,逼得百姓怨聲載道。
公元前209年即秦二世元年秋,秦朝廷征發閭左貧民屯戍漁陽,陳勝、吳廣等900餘名戍卒被征發前往漁陽戍邊,途中在蘄縣大澤鄉(今宿州)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達目的地,按照秦朝法律不能按時到達目的地者一律斬首,情急之下,陳勝、吳廣領導戍卒殺死押解戍卒的軍官,發動兵變。起義軍推舉陳勝為將軍,吳廣為都尉。連克大澤鄉和蘄縣,並在陳縣(今河南淮陽)建立張楚政權,各地紛紛響應。
起義不到三個月,趙、齊、燕、魏等地方都有人打著恢複六國的旗號,自立為王,國家馬上四分五裂。
陳勝派出周文率領的起義軍向西進攻,很快攻進關中(指函穀關以西地區),逼近秦朝都城鹹陽。秦二世驚慌失措,趕快派大將章邯(音han)把在驪山做苦役的囚犯、奴隸放了出來,編成一支軍隊,向起義軍反撲。原來的六國貴族各自占據自己的地盤,誰也不去支援起義軍。周文的起義軍孤軍作戰,終於失敗。吳廣在滎陽被部下殺死。起義後的第六個月,陳勝在逃跑的路上被他的車夫莊賈設計殺害了。最後莊賈帶著陳勝的首級去向秦軍邀功請賞去了。
最終,響應起義的劉邦軍和項羽軍徹底消滅了秦朝!
平定秦朝後,劉邦帶領漢軍與項羽楚軍展開殊死搏鬥,最終劉邦集團得天下,於公元前206年建立漢朝,開創中國的第二個大一統帝國漢朝即漢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