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7章:本州島大戰
本州島上有六大勢力,分彆為:織田、上杉、武田、德川、伊達、毛利六家。(注:蠣崎家的勢力位於北海道。)
除毛利家之外的另外五家,在收到九州全境淪陷的消息後,馳援九州的聯軍直接原地解散。
這其實也是無奈之舉,畢竟在無法登上九州島的情況下,繼續保留編製也沒有意義,也隻是白白的浪費錢糧罷了。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秦魏宋吳四國聯軍,接下來進攻地點必定是本州。
本州各國不知道四國聯軍會在何處登陸,又沒有辦法進行任何形勢的反擊,隻能被動進行防禦,所以自然是相當的缺乏安全感,於是就都將大軍招回守護自家的勢力。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東瀛十一國聯盟基本已經名存實亡了,接下來或許還是會相互援助,但總體上都是以自身利益為主,各自為戰。
“報……啟稟陛下,中原聯軍在西部的石見、因幡、備前、丹後四國國登陸了。”
織田信長露出意外之色,自語道:“竟然是西部?”
九州全境陷落之後,織田信長等大名就都召集了麾下的智謀之士,推測中原聯軍接下來的主攻方向。
畢竟就算是被動防禦,可連敵人的登陸位置都不知道的話,那未免也太過於被動了,而知道了位置起碼可以針對性的布防。
會議上,大多數人都認為,中原的聯軍定會從關東平原、濃尾平原或是近幾平原登陸,畢竟這三大平原是本州的精華,是人口最多也最富裕的地方。
中原征倭聯軍主要為財而來,就絕不可能放過這三大平原。
另外,平原地帶一馬平川,易攻難守,而中原聯軍又善於攻堅,所以很可能不會求穩循序漸進,而是直接攻打最為富裕的平原地帶。
關東、濃尾、近幾這三大平原,又全都在織田家的掌控之下,所以織田家應該以這三大平原為主進行布防。
這樣的說法,得到了大多數的認同,其中也包括織田信長,畢竟單看中原聯軍在九州大肆殺戮的舉動,就知道他們不是為了長久統治而來的,而是為了求財,那麼就絕對不可能放過本州三大平原。
織田信長通過三次本州大戰,將原先占據近幾平原的毛利家趕到了西部,將占據關東平原武田家和德川島趕到東北部,好不容才將本州三大平原全部占領,自然不可能允許中原聯軍搶走三大平原。
織田信長也覺得中原聯軍,進攻三大平原的可能性更大,所以將大半兵力都調往平原地帶,卻怎麼也沒想到漢人聯軍竟從西部登陸了。
漢人聯軍為何會選擇先攻西部呢?自然是因為西部離九州島最近了。
“本以為漢人連戰連捷之下,會變得愈發驕狂起來,卻沒想到還是如此謹慎。”
織田信長苦笑起來,麵對如此強大,卻又如此謹慎的漢人聯軍,東瀛各國接下來的日子顯然不會好過。
由於織田信長完全猜錯了敵軍的主攻方向,這也就造成西部地區兵力相對空虛,所以四國聯軍的攻勢可謂是勢如破竹。
徐晃在石見國登陸之後,一邊迅速進攻沿海城池,一邊以毛利元春的名義,招降各大城池的守將。
毛利家對此雖已經換了新大名,但毛利元清的威望顯然比不上他哥哥。
再加上秦軍的攻勢又極為猛烈,若是在開戰前不投降,一旦破城的話就是屠城。
試問誰不害怕?
毛利家已經被秦軍打怕了,心生畏懼之下,很多守將還未開打,就都選擇了開城投降。
秦軍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占領了大量的城池,這也使得徐晃手中的兵力,不但沒有減少,反而還越打越多。
僅用了五天時間,徐晃就占領了石見國全境,兵力也增加到了三萬眾,繼而繼續攻略西部其他各國。
石見國全境淪陷,安藝、出雲、備後三國岌岌可危,毛利家新大名毛利元清大驚,連忙征調本就不多的兵力前去抵抗,同時遣使向他的盟主織田信長求援。
可如今織田信長自顧尚且不暇,又哪還有多餘的兵力支援毛利家?
更何況,毛利家東部的因幡、備前、丹後三國,也都遭到了中原聯軍的進攻,織田家與毛利家的聯係被切斷,已經不再接壤了。
哪怕織田信長想支援毛利家,織田家的大軍也過不去啊。
所以,毛利家已經徹底淪為棄子。
毛利元清無論是威望,還是能力、心性,都遠遠無法跟毛利元春相比。
在得知織田家派不出援軍,而領地又成片成片的投降,在安藝、出雲、備後三國都淪陷,絕望之下竟然直接向徐晃投降,使的秦軍兵不血刃白得了兩國之地。
徐晃征戰西國的過程中,由於並未遇到多少抵抗,大多數守軍都直接投降,所以所造成的殺戮並不算太重,從頭到尾也隻殺了近十萬人而已。
戰後經過統計,六國之地的總人口,依舊還有二十五萬眾,都不及九州三國的總人口,不過大秦在倭國控製的總人口也達到了六十萬眾。
滅亡毛利家,占領六國之地後,徐晃手中兵力達到了六萬眾。
其中秦軍隻有一萬,而秦協軍(降軍)卻多達五萬。
降軍的數量已是秦軍的五倍,
這些降軍是被迫投降,而且才投誠不久,徐晃並不能信任他們。
另外,由於毛利家的人骨頭太軟,沒怎麼抵抗就投降了,很多降將手中還保留了兵權,擁有能夠反抗秦軍的力量。
所以,在經過一番思索後,徐晃決定停下繼續擴張的腳步,開始整合西部六國的資源,並且對五萬秦協軍進行整訓。
除此之外,徐晃還征召近五萬壯丁,大規模的開采石見銀山。
徐晃的種種舉措,尤其是整軍收權,引起了很多降將的不滿,並且開始密謀反叛,不過卻被徐晃提前察覺。
反叛如期進行,而徐晃卻是早有準備,在誅殺了三千叛軍叛將,又將七千叛軍打為奴隸,發配到礦山進行挖礦後,秦協軍兵權徹底被徐晃掌握在手中。
自此,西部六國才徹底趨於穩定。
徐晃這邊可謂勢如破竹,而明魏宋吳四國那邊的戰事,雖比秦軍要慢上許多,但也同樣極為順利。
四國島那邊,今川和北條兩家雖湊出了九萬大軍,兵力是明軍的兩倍還多,但士兵的綜合素質,以及將領的陣容,和明軍相比還是差的太遠了。
從本州逃來四國的今川和北條兩家,都擁有不止一位神將級猛將,但朱棣可是出動三尊戰神。
雙方的將領陣容完全就不是一個級彆,而士兵的綜合素質同樣差距極大,又怎麼可能擋得住明軍?
明軍自登上四國島後,三戰三捷,很快就占領了四國島三分之一的領地,今川和北條兩家傷亡慘重,卻又不能不擴軍,繼續拚死抵抗。
照此趨勢的話,最多一兩個月,就能滅亡今川和北條兩家,徹底占領四國島全境。
至於魏宋吳三國,所攻打的領地都是織田家的底盤,但織田家的兵力大半都在關東、濃尾、近幾這三大平原,所以西部地區的兵力相對空虛,自然不可能擋得住魏宋吳三國的攻伐。
魏宋吳三國的目標都是攻下四個國,可僅用了半個月時間,就已經完成大半的戰略目標,而織田家的主力卻還在前來支援的路上。
西部地區才一遭到進攻,織田信長就立馬調兵,前去支援西部地區,可是由於路況,還有距離較遠的緣故,所以顯然沒有那麼快抵達。
就在織田家大軍趕來的程中,本州西部的局勢已經徹底崩壞,等到援軍抵達已經徹底無力回天了。
對此,織田信長其實也是早有預料,所以打從一開始,他就做好了放棄西部二十國的準備
織田信長想將四國聯軍,限製在近幾平原之外,為此哪怕是將西部二十國,給打成一片白地也在所不惜。
僅靠織田一國之力,想要完成這個目標,顯然並不容易,所以織田信長還向上杉、武田、德川、伊達,以及北海道的蠣崎家,都發去聯合聲明,希望四國可以派兵前來西部參戰。
德川、蠣崎、伊達三家,在收到信長的傳訊後,都以漢人聯軍可能還會分兵去侵略其他地區為由而拒絕了。
上杉謙信和武田信玄,則都響應了織田信長的號召,並且親自率領精銳大軍前去助戰。
可讓織田信長和上杉謙信都沒想到的是,上杉家的大軍才離開領地,都還未來得及和吳軍交戰,大後方的越後國就遭到了秦軍的襲擊,而且還是周瑜親自領軍。
這時織田信長等人才知道,原來登陸石見國的秦軍隻是一支偏師而已,周瑜所率領的秦軍主力盯上了上杉家的地盤。
至於秦軍為何會盯上上杉家?恐怕也就隻有上杉家的金礦能吸引到秦軍了。
意識到這點後,織田信長頓感背脊發涼,毛利家的石見銀山,上杉家的佐渡金山,哪怕是在東瀛都是機密,可是漢人聯軍卻了如指掌。
這樣一個強大,謹慎,卻對己方了如指掌的對手,東瀛真的能夠戰勝他們嗎?
織田信長不知道結果,但他顯然沒有選擇,無論成敗,他都必須拚死一搏。
越後國突然遭到襲擊,來的還是秦軍主力,這可把上杉謙信給嚇壞了。
越後不但是上杉家麵積最大的一國,一國相當於三國的麵積,而且礦產資源豐富,有著佐渡金山這座大金礦,並且還是上杉家的主要產糧地。
因坐擁佐渡金山的緣故,上杉家財政一向都很富裕,但耕地卻不算多,所以糧食產糧一直都不高,而越後國一地的產糧就占了上杉家的一半。
越後國一旦淪陷的話,上杉家不但要損失主要財源地,而且還將損失一半的產糧,這對一國來說無疑是致命的,也逼得上杉謙信不得不立即撤軍回援。
武田信玄得知上杉家遭襲,害怕漢人聯軍還會襲擊自家,於是招回了支援大軍,全力防守本國。
所以,正率軍前往西部的織田信長,也隻能孤軍奮戰對抗魏宋吳三國了。
上杉謙信回援的速度不可謂不快,但還是晚了一步,越後國隻有一萬五千守軍,在三萬秦軍主力和三萬秦協軍(倭國降軍)的猛攻下,僅僅支撐了十天就全境淪陷。
值得一提的是,越後國各城竟無一人投降,抵抗力度之強,遠超過了秦軍眾將的預料。
最終,秦軍雖輕鬆攻下了越後國,但也折損了五百秦軍,以及四千秦協軍。
如此強烈的抵抗,除了上杉家大肆宣傳漢人殘暴之外,更多的還是上杉謙信比毛利大友等大名更得人心。
這也讓周瑜意識到,若還按照之前不投降,就直接屠城的慣例的話,等滅亡了上杉家,這片地區也被屠成一片白地了,到時恐怕連挖掘佐渡金山的勞動力都湊不出來。
一念至此,周瑜決定放寬屠殺條件,破城並不直接屠城,而是殺光所有反抗者,以此來降低上杉家的抵抗。
周瑜的這個法子確實比屠城更好用,不屠城降低了民眾對秦軍的抵抗,而上杉家的將領投降的幾率也大大提高。
周瑜恩威並施之下,僅僅隻用了八天的時間,就攻下了越後國十城之地,並且未造成太大的殺戮,隻是殺了五六萬人而已,這已經是秦軍殺戮最少的一次了。
越後國淪陷之後不久,上杉謙信的大軍也終於趕了回來,不過她非常理智,並沒有前去和周瑜爭奪回越後國,而是選擇了死守越中、越前、能登等其餘各地。
上杉家可不是織田家,兵力遠沒有織田家充裕。
秦軍的戰力本就比倭軍強,兵力又不比上杉家少,上杉謙信又怎麼敢和周瑜正麵對抗?不如以守代攻,坐等周瑜主動打上門來。
上杉謙信決定死守的同時,還遣使去遊說武田信玄和伊達政宗,希望武田家和伊達家能夠出兵支援上杉家。
武田信玄本來是不敢出兵的,但得知秦軍主力在越後國,而其餘漢人聯軍又在西部,漢人聯軍已無多餘的兵力襲擊武田家了,
考慮到上杉家一旦亡國,唇亡齒寒之下,武田家也無法獨存,於是武田信玄果斷決定出兵,和上杉謙信一南一北共同夾擊周瑜。
小夥伴們,中秋節快樂,昨天缺更的章節會在周末補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