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6章:明國參戰,朱棣親征
周瑜命徐晃率一萬大軍、一萬降軍,率先於石見國登陸,自然是因為石見銀山大部都在石見國的緣故。
沒錯,石見銀山並不是一座礦山,而是一整片的礦山山脈。
出雲、安藝、備後三國境內,同樣也有不少的銀山,這才是周瑜將本州西部六國都拿下的主要原因。
分出去兩萬兵力後,周瑜手中可調度的兵力還有六萬,則由他親自統帥從本州島中部的越後國登陸,主攻越後、越中、越前、能登四國之地。
周瑜之所以選擇在你越後國登陸,自然是因為內越後國境內,有著倭國第一的金山,佐渡金山,這是周瑜這次征倭必須要拿下的目標。
越後國是上杉家的領地,也就是說,周瑜此次出征,會再一次對上上杉謙信這個老對手。
至於甲斐國的甲斐金礦,等奪下石見銀山和佐渡金山之後,周瑜自然會出兵前去占領甲斐國。
周瑜並不知道上杉謙信,就是曾服侍過他的女仆尚珊珊,若是知道的話恐怕會被嚇出一身冷汗,畢竟尚珊珊擁有不止一次的機會能殺了他。
這次秦魏宋吳四國相約一同出兵本州,財大氣粗的秦軍選擇直接兵分兩路,同時從本州西部的石見國和中部的越後國登陸,魏宋吳三國遠沒有秦軍那麼財大氣粗,所以都是集中兵力猛攻一路。
魏軍會在因幡國登陸,主攻因幡、伯耆、但馬、丹後四國之地。
宋軍會在備前國登陸,主攻備前、備中、美作、播磨四國之地。
吳軍則會在丹後國登陸,主攻丹後、丹波、若狹、近江四國之地。
按照四國如此布置,進行出兵的話,整個本州的西部和中部,鬥將麵臨征倭聯軍的兵鋒,並將被四國瓜分。
就在四國聯軍準備攻入本州之前,卻發生了一件讓所有人都意外的事,那就是明國水軍突然出現,並靠突襲攻上了四國島。
明軍的突然參戰,不僅是讓東瀛勢力猝不及防,連中原諸侯也同樣感到極為意外,顯然都沒想到明國也會來搶蛋糕。
朱棣本就有意通過征倭,來獲取大量的錢糧,用來發展本國內政,之所以一直按耐不動,隻是想讓四國聯軍打頭陣,來試探一下倭國的虛實。
在收到了四國聯軍,僅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愛占領九州島的消息後,朱棣覺得倭國簡直不堪一擊的軟柿子,於是決定親率兩萬水軍、四萬陸軍征倭,通過吸倭國的血來壯大自己。
朱棣本想讓朱天蓬擔任征倭主將,但卻被範增給勸住了,理由也很簡單,不能在加大朱天蓬的威望了。
朱天蓬一直想促成明齊兩國合並,但過程卻並不順利,並不是所有齊將都願意加入明國。
底子本就薄弱的明國,也沒有那個財力,無法將齊國一口氣消化掉,而強行合並的話指揮消化不良。
所以,哪怕如今齊明已形同一國,但朱棣依舊沒有正式宣布齊國並入明國。
隻要這個合並聲明一天不公布出來,哪怕齊明已經在軍事上合並了,可從法理上來說,兩國依舊不是一個國家,朱棣和朱天蓬也是平等的存在。
朱天蓬的威望本就比朱棣高,無私的讓齊國並入明國的舉動,更是獲得了大量明軍的好感,若是再讓他擔任征倭主將,繼續立威的話真的會功高蓋主。
範增是為了保護朱天蓬,所以才阻止他擔任主將,並提議讓朱棣親自征倭立威。
如今齊軍中有很多將領,對朱天蓬投靠明國頗有微詞,甚至還有部分朱天蓬的心腹,覺得朱棣壓根就比不上朱天蓬,所以明國才應該並入齊國。
朱棣威望不夠,無法讓齊國將領信服,所以必須要立功提高自己的威望才行,而這次征倭對於朱棣來說就是一個立功立威的好機會。
至於朱棣親征會不會遇到危險,遭到四國聯盟的聯合針對?甚至是爆發大戰?
範增認為絕對不會,畢竟現在各國的主旋律都是修養,誰也不願意率先打破現階段的平衡。
中原四國之中,無論哪一個的國君出現動蕩,最終獲益的都隻會是秦國。
所以,秦國若是針對朱棣的話,魏宋吳三國絕不會坐視不理,甚至還會站出來阻止。
況且,周瑜也是個聰明人,在徹底解決東瀛本土勢力之前,絕對不會冒著和盟友翻臉的風險,去針對朱棣的。
朱棣覺得範增的話很有道理,於是果斷決定親自征倭。
他這次親征倭國是抱著立威,和收服齊國眾將的心態去的,所以自然不敢有絲毫大意,而征倭的將領陣容也同樣極為豪華。
明軍主將:朱棣
軍師:姚廣孝
隨軍將領:張燕、周倉、臧霸、項莊、李岩、李過、常遇春、常茂、湯和、沫英、藍玉、馮國用、馮勝、傅友德、康茂才、郭興、郭英、周德興、王彥章、王彥童、夏魯奇……
兵力:水軍兩萬,陸軍四萬(霸王騎三千,五軍營三千)
征倭明軍之中光是戰神,就有常茂、王彥章、夏魯奇三位。
哪怕是秦魏宋吳四國聯軍之中,也就隻有大秦出動戰神比明國多而已。
朱棣出動這樣的陣容,足可見他征倭的決心之大。
朱棣沒有貿然攻上本州,而是消防周瑜,先打下一個穩定的後勤基地,於是四國聯軍看不上四國島,也就成為了明軍的目標。
四國島百分之八十都是山地,耕地麵積稀少就算了,而且還沒有金銀礦,所以極為的貧瘠,總人口不過五十萬而已,甚至都不到九州的的一半。
正是因為四國島太過貧瘠,根本壓榨不出太多油水來,就更彆說是四個國家刮分了。
所以,四國聯軍在攻下九州島後,壓根就沒想過攻打四國,而是選擇了直接進攻本州。
四國聯軍看不上的四國島,是因為已經在九州島嘗到了甜頭,吃慣了大餐自然吃不下康咽菜。
可明國隻是想將四國作為跳板,而且若能獨占整個四國島的話,島上人口和資源也算是一道美餐,於是就將目標鎖定了四國島。
四國島隻有今川和北條兩家勢力,卻都不是四國的本土勢力,而是在被織田家滅國之後被迫退入四國島,隨後滅亡了四國本土的各大勢力後兩分四國島。
今川義元和北條氏康,都收到了秦魏宋吳四國聯軍,即將出兵攻打本州的消息。
兩人都意識到了中原聯軍,可能看不上貧瘠的四國島,心中雖都有些屈辱,但更多的還是鬆了口氣,在防備上也稍稍有些鬆懈了。
今川義元和北條氏康怎麼也沒想到,征倭的漢人聯軍,除了秦魏宋吳四國之外,竟然還有一個國家明國,而且還會盯上貧瘠的四國島。
明軍突然的襲擊,打的今川北條兩家猝不及防,等反應過來之後,四萬明軍已經全部登陸,並且還派水軍搗毀各大港口,準備徹底封鎖住整個四國島。
得知明軍的行為後,今川北條兩家大為驚恐,連忙組成聯軍共同抗明,同時聯絡本州的各大勢力,求取支援希望他們可以派人前來支援四國。
本州島六大勢力的六位大名,織田信長、武田信玄、上杉謙信、伊達政宗、毛利元清、蠣崎信廣,在收到四國島的傳訊後都大為驚恐。
畢竟秦魏宋吳四國,就已經夠他們受的了,如今竟然又多了一個明國,這還讓不讓人活了?
六位大名雖都想支援四國,但秦魏宋吳四國的大軍,已經擺明了要攻打本州了,而且還不知道會從哪裡登陸。
本州島的海岸線太長,六國又都是靠海國,兵力都不足以守住自家的海岸線,被動挨打之下本就缺乏安全感,又怎麼可能分出兵力去支援四國島呢。
可是若是一點忙都不幫的話,一旦明國徹底占領四國島的話,定會以此作為跳板進攻本州,到時候本州勢力的壓力就更大了。
所以,對於本州勢力來說,四國戰局最好的形勢,就是讓明軍陷入四國島的泥潭,分不出兵力來攻打本州島。
六家雖分不出兵力來支援四國道,但卻能給予了軍械和物資支援,幫助今川北條兩家擴軍,以此來利用今川北條兩家拖住明軍。
至於秦魏宋吳四國,對於明國征倭的態度,那自然也是歡迎的態度。
大家畢竟都是漢人,而倭國的領土麵積也不算小,明國想打哪裡是他的自由,隻要不搶四國劃定好的地盤,影響到各自的利益就行了。
不過為了防止今後大家因利益而內訌,周瑜還是決定派遣使者,代表四國聯軍向明國表明態度。
四國聯盟可以允許明國進入倭國,也可以不乾涉明軍的行動,甚至可以接納明軍進入聯盟,但明軍不能損害到四國聯盟的利益,也不能攻打四國已經占領的地盤,否則將遭到四國聯盟的聯手打壓。
朱棣本就無意和周瑜為敵,他征倭隻有兩個目的,一是積累功勳,二是撈錢。
大家的目的既然一樣,而倭國的這塊蛋糕又足夠大,足夠五個國家分,那根本沒必要爭,一致對外,先將倭國打趴下才是上策。
所以,在得知秦魏宋吳四國聯盟,盯上了本州西部和中部地區之後,朱棣就決定等占據了四國之後,他會率軍攻打本州東部地區,儘可能的避開四國聯盟不與其起衝突。
不過對於是否加入四國聯盟?
朱棣本來是有意加入的,畢竟另外四國是盟友,自已一國孤軍奮戰,未免勢單力薄,但在姚廣孝的勸說下,最終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
明國和秦魏宋吳可不一樣,秦魏宋吳四國之所以能結成同盟,相互之間配合無間,是因為另外三國都是秦國的小弟。
明國可不是秦國的小弟,也不願意當秦國的小弟,若是加入聯盟的話,反而更容易被四國暗中針對,所以還不如孤軍奮戰呢。
朱棣婉拒了入盟,並將自己的想法寫在了信上,讓使者代為轉交給周瑜。
周瑜拉朱棣入盟,本是想給朱棣挖坑的,可看過朱棣的回信後,也意識到朱棣身邊有高人,不太可能輕易中他的算計,於是也就暫時放棄繼續給他挖坑的打算。
神武二年,四月十日。
秦國大將徐晃,率兩萬大軍,在本州島石見國登陸,拉開了本州大戰的序幕。
緊接著,魏宋吳三國的大軍,也分彆在因幡、備前、丹後三國登陸。
一時間,本州島西部和中部地區,可謂是遍地戰火。
織田信長、毛利元清等大名,收到消息後都大為驚恐,連忙調集大軍前去抵禦。
其實在對馬海戰結束之後,織田信長、武田信玄、上杉謙信三人,在逃回之後的這段時間內,做了很多對抗中原聯軍的準備,比如:重新打造戰船、大肆打造兵器、以及對內宣傳漢人的殘暴等等。
身居海島的本州各國,若是不奪回製海權的話,就會一直被動挨打,永遠沒有止境。
所以,哪怕明知倭國的造船技術比不上中原,各大勢力還是都選擇了繼續造船,這樣起碼能縮短一點差距。
可是能夠出海的戰船,和軍械可不是一個概念,並不是短時間內就能造出來的。
所以,除了造船之外,六大勢力還都在大肆打造兵器,並且大肆宣傳漢人的殘暴,以此來激發民眾對漢人的仇恨,從而大規模的進行擴軍。
除此之外,織田信長甚至還征召了聯軍,準備調往最前線的九州島,助大友、毛利、島津三家對抗中原聯軍。
可讓織田信長等人怎麼都沒想到的是,他們的大軍都還沒征調完畢,九州島就已經全境淪陷了。
漢人聯軍隻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不但滅了大友、島津兩家,而且還占領了九州島全境。
速度快到讓織田信長等人根本來不及反應。
如今九州島已經全境淪陷,漢人水軍也已經封鎖九州,支援的大軍什麼都登不上九州島,自然也就失去了意義馳援的意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