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下朝之後,禮部草擬文書,替朕擬個問罪旨意,朕倒要問問他佛郎機王室,安插細作攪我大明用意何在?”
朱棣冷冷開口:“區區佛郎機,行事如此乖戾氣,與暗厄利亞沆瀣一氣,欺朕刀槍不利乎!”
楊士奇眼神一凜,再無方才畏縮之樣,頓時殺氣彌漫。
作為禮部尚書,他心裡清楚自己最主要的職責不是處置內務,而是當好他的外事天官。
雖然大明與英交惡,但留在京城的外事府衙卻未曾撤除,各國使者都在京留人。
哪怕是賊拉惡心人的天竺,都給他們留了個駐地,隻不過與其他使臣的位置有些遠。
畢竟,誰也不願意忍受天竺佬獨特的起居習慣。
聽到朱棣的話,楊士奇已經決定下朝之後,就把佛郎機使臣拉出來,好生訓斥一番。
禮部的事宜處理完畢,工部鄭賜趕緊上前彙報。
工部的事情不是一言兩語能說的清,西域的鐵路、黃河的治水、各地的煤場、礦場,當塗的鐵廠等等等等,事無巨細,
這些事務交疊在一起,每一件都十分瑣碎、繁雜,可每一件都不容小視。
尤其是這些廠礦可是涉及朱棣未來大計,他更不敢等閒視之,沉下心來耐著性子的逐條詢問。
這可苦壞了其他陪聽的官員,不敢插嘴不敢亂動,有尿都得憋著。
直到囉囉嗦嗦一個多時辰過去,鄭賜才緩緩說道:“以上,便是最近一年工部主要事宜。”
朱棣看了看天色,已近正午:“嗯,日已過午,諸位愛卿辛苦了。”
“臣等不敢。”
就在諸人以為今天就這麼散了的時候,朱棣卻朗聲說道:“太常寺卿何在?”
“臣在。”
“命尚膳監準備午膳,咱們邊吃邊說。”
聞言,官老爺們頓時兩腿一軟...
尚膳監的效率很快,尤其是在沒有特殊要求的時候,動作更是麻利。
不到半個時辰,簡單的食盤便被端了上來,小方格子裡呈著幾樣小菜,正中堆著大米飯。
這便算是他們的工作餐,就連朱棣也不例外。
拿起筷子嘗了一口,朱棣樂了:“在海上的時候,想要吃點青菜可是真難,朕吃那些海味都快吃吐了,這渾身上下都散著鹹魚味。”
第(1/3)頁
第(2/3)頁
“陛下辛苦。”
嘴裡道著辛苦,心裡卻不免鄙夷。
誰逼著你出海了?還不是你自己閒的蛋疼非要折騰?
“工部的事說完了,兵部說說吧,根生。”
“臣在。”
雖說兵部到現在還是姚廣孝管著,但實際負責的人早就是蘇根生這個左侍郎。
要不是早知蘇根生遲早得跟著蘇謹跑,朱棣早就將他扶正了。
隻可惜姚廣孝人在北平,正負責新都營造,蘇根生又是個死心眼,一心隻想跟著他二叔走,朱棣一時之間也沒個靠譜的人選。
本來張輔是個合適人選,可惜現在被自己丟出去帶兵,徐增壽人在李朝穩定地方,一時半會也回不來。
“唉...要是九江還在就好了。”
兵部不需要有什麼大才,但一定得是朱棣最信得過的人。
若是李景隆沒有戰死在朝鮮,現在就是朱棣心目中最合適頂替兵部尚書的人選。
至於他那個弟弟,沒被朱棣弄死已是看了他哥哥的麵子。
蘇根生本身能力並不算特彆出眾,但勝就勝在一個‘駁’和一個‘穩’字。
雖然他的各項能力都不如蘇謹出眾,但久在蘇謹身邊,將他那一身雜學也學了個七七八八,處置各部事務之時,都有獨到的見解。
更何況他還是從一縣主簿做起來的,對下麵的很多事情心知肚明,不是那種高高在上,飄在雲裡的官,下麵的人很難蒙他。
另一個‘穩’字,則是他做事的時候十分謹慎,每做出一步決策之時,總要瞻前顧後許久。
蘇謹那個‘慎之’的字,送給他倒是頗為合適。
果然,在蘇根生管理下的兵部,任何一件事拿出來都沒有什麼亮點。
但偏偏就是這種沒有亮點,就是最大的亮點。
任何一件事到了蘇根生的手上,總是能被他處置的井井有條,讓人挑不出毛病來。
“很好”,朱棣滿意的點點頭:“有根生你在兵部,甚慰朕心。”
“陛下過獎,此乃臣之本份。”
幾多朝臣無不羨慕看著蘇根生,能被陛下如此稱呼的,也就蘇謹那個狗東西了。
第(2/3)頁
第(3/3)頁
也不知是沾了蘇謹的光,還是真的被陛下欣賞。
最後剩下的一個部門,便是刑部。
然而郭資卻是一臉的欲言又止,好像便秘一般。
朱棣狠狠瞪了他一眼:“有話說、有屁放,你是吃撐了不消化,憋著說不出話?”
“是...”
郭資所糾結的,其實還是未經三法司審問,朱棣直接處置案犯的事。
作為燕王府的老臣,郭資對朱棣的忠心毋庸置疑。
但身為刑部首官,卻知陛下此舉有百害而無一利,頻頻跳過六部下達旨意,長此以往朝必大亂。
“行了,也不用你憋著屁為難,朕替你說吧!”
朱棣冷冷掃他一眼:“都察院李仕魯告病,任老爺子今日也托病不來,朕還不明白你們的心思?”
說著長歎口氣:“但是此案非比尋常,若不以雷霆手段鎮之,你可知天下會出什麼亂子?若被有心人利用激起民變,難道朕還要再經曆一次清君側嗎!”
清君側三個字,是朱棣一生禁忌,沒人敢宣之於口。
如今卻被他親自提起,所有官員無不暗暗心驚,更是一口大氣都不敢出。
朱棣的神情忽然有些困頓,帶著疲倦擺了擺手:“隻此一次,朕儘量下不為例。”
“謝主隆恩。”
郭資悄悄鬆了口氣,旋即臉上又泛起狐疑。
什麼叫...儘量下不為例?
可惜朱棣壓根不給他提問的機會,將吃完的餐盤隨手丟在一邊,拿起錦帕抹了下嘴:
“六部的事情都說完了,現在朕要說說下一步的計劃,或者說,變化...”
半月之後,最新的政令和旨意下達到各個州縣。
果如蘇謹所料,在得到朱棣的承諾,給他們喂足了甜棗之後,這次朝中反抗的聲音趨之若微。
與此同時,蘇謹也終於有驚無險的抵達了吉達港,不過這邊留給他的,卻不是什麼好消息。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