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你是何人?”
麵對江珩如鷹般的目光,李在祿戰戰兢兢的匍匐在地:
“小臣拜見天朝上使,今日得能得見上使,小臣三生有幸啊。”
“彆廢話,本帥再問你一次,你是何人。”
“小臣乃安氏使臣李在祿,現在忝任耽羅島駐軍副總官。”
“哦?你去過京城?”
“是。”
李在祿將使臣身份擺在前麵,就是怕江珩一刀宰了他。
眼見這招有用,趕緊舔著臉繼續大拍馬屁:“小臣三生有幸能去京城朝拜陛下,目睹上國繁華,真乃不枉此生啊。”
“本帥沒興趣聽你廢話”,江珩冷冷的問道:“你說你是副總官,那都總官呢?”
安氏的武將機構衍生自李朝,大同小異。
武將分為幾個部分,內禁衛、兼司仆、羽林衛、五衛都督和捕盜廳。
其中內禁衛就是俗稱的禦前侍衛,是皇帝的私軍,也是整個軍隊體係中戰鬥力最強的一支。
比如李芳遠就將大明支援給他的好東西,全都裝備了內禁衛。
而五衛都督府則負責城防、邊防,地方最高長官就是都總管。
來之前江珩早做好了功課,自然熟知對方的軍隊體係。
李在祿聞言麵露苦笑:“都總管是安在仁大人,但他基本不會待在島上...”
這麼一說,江珩馬上就明白了。
耽羅島好,那是對於國家而言。
但對於守將來說,就是一個充滿了馬糞味的大農場。
都做到都總管的位置了,怎麼可能願意守著馬糞過日子?
用腳指頭猜都能猜到,八成是他將軍務一股腦都丟給了副官,然後自個登陸尋歡作樂去了。
想到這裡,江珩也忍不住搖頭歎息。
安氏都爛成這個樣子,李芳遠是怎麼被他們攆狗一樣攆到北方的?
“說說那回回炮是咋回事?”
“啥炮?”
李在祿一臉蒙圈。
“就是城頭上的臼炮!”
“啊,那炮怎麼了?”
“怎麼了?”
第(1/3)頁
第(2/3)頁
江珩目露凶光,嘴角噙著獰笑:“看來你還是不老實啊,要不要本帥給你來一套‘大記憶恢複術’?”
雖然不知道江珩所說的‘大記憶恢複術’是啥玩意,但想來肯定不是啥好事。
但李在祿確實不知道啊!
見他支支吾吾的說不清楚,江珩頓時失去耐心:“拖下去,給他升升官。”
不得不說,蘇謹發明的這一套‘貼加官’審訊手段,飽受好評。
不止是錦衣衛在用,軍中斥候更是身邊常備草紙,就為了審訊方便。
不傷舌頭又能快速得到想要的情報,實乃審訊不二法門是也。
比什麼鐵刷子洗澡可好用的太多了。
就算是硬漢,怕也撐不過‘加三品’。
這不,還沒升到六品官的金恩義,連他奶奶褲衩子啥色都交代了。
但唯獨沒說臼炮的事。
江珩有點狐疑:“他骨頭這麼硬?”
“估計不是”,廖若堅鄙夷的掃了李在祿一眼,
“他連和上官小妾通奸的事都招了,指定和硬漢倆字不挨邊。”
江珩歎口氣:“那就是真的不知道。”
倆人齊齊鄙夷的朝他啐了一口:“廢物!”
一部之主官,居然連手下武器裝備啥情況都不知道,不是廢物是啥?
丟下沒有任何價值的李在祿,隻能尋一些叛軍老兵訊問。
這些老兵可比李在祿強太多了。
雖然一樣的慫,一樣的媚詞如雲,但人家是真知道點東西啊!
“回上差,本來這些地方是裝著英國人給的新炮的”,一個老兵諂媚的供訴:
“但半個月前,忽然來了一批英國人,說什麼重炮因為保管不善,有什麼安全隱患,就都拆了帶走,說是要檢修什麼的。”
“咱們沒辦法,隻好把以前的老炮翻出來,湊合湊合先用了。”
聞言,江珩和曾永勝麵麵相覷。
大明向倭國、安氏叛軍以及英國佬同時宣戰,他們怎麼會在這麼重要的節骨眼上,把戰略要地的武器拆除?
這不是明擺著要把耽羅島送給大明嗎?
這種割股奉君的精神,恕江珩這等凡夫俗子難以理解。
但久經沙場的本能,還是讓他覺得事情不對勁。
“去,請鄭帥登陸!”
為今之計,隻能請鄭和一起商議,然後向朝廷發捷報。
第(2/3)頁
第(3/3)頁
可是捷報該怎麼發,卻讓人有些撓頭。
發現問題卻無法解決,甚至連問題的根源在哪裡都不清楚,讓江珩覺得自己有點無能。
但這個時候可不是他逞能的時候,“再給蘇大人發一封電報,將詳情如實稟報,請他老人家定奪。”
...........
另一邊,齊源所在的封船順利抵達朝鮮。
朝鮮附近海域從來都沒有安全過,倭寇、海盜層出不窮。
尤其是近些年,英國人收編了陳、張後人的海盜船隊盤踞倭島,更是將這一帶搞得烏煙瘴氣。
嚴重的時候,甚至這群海盜敢跑到遼東海域附近撒野,偶有登陸劫掠的事件發生。
所以往朝行駛的航線是真的不安全。
但齊源所乘的封船,可不是傳統的福船或者廣船,而是改進後的兩千料戰船。
彆說是小股海盜了,就算碰上海盜艦隊也足有一戰之力。
至不濟也能邊戰邊退,撤向最近的海港。
但凡眼睛沒瞎,腦子沒壞的海盜、倭寇,就不會打封船的主意。
不僅是因為打不過,還因為上麵懸掛的是大明龍旗。
隻要敢開第一槍,就意味著向大明宣戰,等待他們的將是不死不休的報複。
穿過椒島就進入朝鮮內河,向南拐一個大彎之後,就能直達現在李朝的都城——平壤。
越靠近王都,齊源的眉頭就皺著越緊。
如今平壤往南,可以說一片蕭索,用一句千裡無雞鳴形容毫不為過。
若說因為這裡是李朝和安氏交戰的主戰場所導致,似乎倒也說得過去。
但齊源心裡清楚,恐怕事情沒那麼簡單。
進入內河後,因為怕觸礁擱淺,封船開始減速前進,由一艘風帆戰艦在前引導。
好在封船吃水量深,雖略顯笨重,但因為是平底船,航行在內河上倒也合適。
這日,船隊終於到達目的地——平壤。
還沒靠近碼頭,就聽到滿是喜慶的鑼鼓聲響起。
極目眺望,隻見碼頭邊早已黃土墊道,鑼鼓喧天,淨水灑街,
無數百姓蜂擁而至,踮著腳翹首等待,好一睹上國特使的尊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