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遊戲競技 > 諸天萬界之大拯救 > 第26章 代一門課

第26章 代一門課(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 第26章代一門課

隔天。

李傑人還在數學家大會,有關他的新聞就先後登上了浙省衛視,以及央媽。

浙省衛視的報道是在晚間新聞,不僅有播報,還有視頻片段,而央媽,肯定不是聯播,他先是登上了一套,然後又上了13套新聞台。

一套的播報是簡訊,13套新聞台有播放片段,李傑和陳誌民的畫麵,輪番切換。

除了電視,傳統的紙媒也進行了報道。

對比上一次,這次報告的規格高了不少,《人人日報》、《光明報》、《文彙報》等重磅媒體,都進行了報道。

在浙省大本營,報道的媒體那就更多了。

當然。

多歸多,仍然局限於一個特定的圈子,並沒有進入主流群眾的視野。

數學家想要破圈,難度太大。

除非哪天能捧回一座菲爾茲獎,或許才會真正破圈,亦或者證明一個知名度極高的數學難題。

像孿生素數猜想,知名度還是低了一點。

幾天一過,熱度過去了,該怎麼樣,還是怎麼樣。

李傑等人歸國時,等待他們的隻有校方人員。

記者,早就跑了個乾淨。

畢竟熱點已經過去。

“東升,你真的不再考慮考慮?”

回去的路上,嚴敏覺得有必要再勸一勸李傑。

用哥德巴赫猜想當博士畢業論文?

難度太大了一點吧?

困擾數學界幾百年的難題,最後一次成果還是上個世紀60年代的事,自從陳景潤證明了‘1+2’。

幾十年過去,再無推進。

“先試試吧,如果兩年內一點進展都沒有,到時候再換其他課題也來得及。”

聽到這話,嚴敏默然。

也好。

年輕人嘛,挑戰一下高難度,也沒什麼。

‘東升’剛剛完成了一項極為重要的項目,此時正值自信心爆棚的時候,太打擊他,不太好。

先讓他試一試,等撞了南牆,自然會回頭。

是的。

嚴敏不太看好李傑新選的課題。

歌猜啊。

‘1+1’,這個看似小學生都會的題目,卻是多少數學家,窮儘一生也沒法達成的目標。

第(1/3)頁

第(2/3)頁

自然科學的皇後是數學,數學的皇冠是數論,而哥德巴赫猜想則是皇冠上的明珠。

最璀璨的那一顆!

萬一,萬一‘東升’真的完成了那一步,那場麵,嚴敏根本不敢想。

數學界,會爆炸吧?

應該?

一定會!

轉眼間,時間來到9月。

新學期開始,又有一大批學生走入了大學校園,這個學期,李傑身上的擔子重了一點。

他帶了一門課——《初等數論》。

這是一門相當基礎的課程,雖然很基礎,但地基打得不牢,又哪來的高樓?

有一說一,國內名校本科階段教育跟國外名校的差距,稍微有一點點。

很多大牛、小牛都不會帶本科生,即便帶,也是將課程丟給研究生、博士生。

李傑代課,一方麵是學校的提議,另一方麵也是他自己的意願。

總是研究數學,腦子需要適當休息休息。

上課,正好是休息。

講一講基礎課程,聽一聽學生天馬行空的想法,保不齊就冒出什麼靈感。

……

9月10號。

正式出門之前,李傑對著鏡子整理了一下頭發,假發戴久了,都快忘了真長出頭發是一種什麼感覺。

解決禿頂問題,刻不容緩!

在驗證歌猜的過程中,他準備試著公關一下生發領域。

這玩意,既是自己享受,也是一座巨大的金礦。

如果真的能解決脫發問題,哪怕不是那種百分百的治療方案,也是一筆天量的財富。

不論是自己用,還是以技術入股的方式,都能賺的盆滿缽滿。

打理好發行,李傑夾著教案,精神抖擻的走出了教師公寓。

“張老師,早上好。”

“早!”

“早上好。”

“張老師,今天又變帥了。”

一路上,李傑碰到了不少‘熟人’,在浙大校園,他也算是‘名人’。

連續在四大頂刊發表了八篇論文,國際數學家大會一小時報告者,孿生素數猜想證明者……

一係列的光環,想不出名都難。

不單單是在教師群體,他在學生群體內的名氣也不小。

第(2/3)頁

第(3/3)頁

今年招生的時候,他就是宣傳點之一。

那份履曆一列出來,懂得都懂。

今年浙省理科高考狀元,報的就是浙大數學係,不過,理科狀元並不是最強的那個人。

眾所周知,保送生、io金牌(國際中學生奧數競賽)之類的學生,在單一科目,往往更具備天賦。

今年io國家隊一共有六位成員,其中有兩位報考了浙大數學係。

擱在往年,很多人都去了北大數院。

浙大今年算是扳回了一成。

那個叫金隆的學生,是一個好苗子。

李傑聽說過他,io金牌獲得者,在數學上很有天賦,招生老師為了勸他,花費了很大的力氣。

站在李傑的角度,他覺得金隆的天賦應該不如朱朝陽。

未來,朱朝陽也會‘報考’浙大。

更準確一點,應該是走競賽的路子,先進奧數省隊,再進國家隊,斬獲一枚io金牌,國內的大學,清北複交浙……基本上是任選。

過去這一年多,李傑和朱朝陽一直有聯係。

這小子是一個相當慢熱的孩子,即便很熟了,他也隻是偶爾給李傑打電話。

或是問一問學習規劃,或是傾訴一下生活中的問題。

普普和嚴良,早已消失在茫茫人海,到了今年,朱朝陽基本不怎麼提他們了。

更多還是提到家裡。

母親、父親。

還有那個同父異母的妹妹。

每次和父親一塊出門時,他都能感覺到母女二人對他的排斥。

其實,朱朝陽也知道她們為什麼敵視他。

他已經是初中生,又不是小學生,哪會不知道緣由,多半是為了‘遺產’什麼的。

朱永平二婚後跟新妻子生了一個女兒。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國內又有重男輕女的思想,他爸那個二婚對象,肯定擔心自己以後分的更多。

這些都是朱朝陽跟李傑傾訴的內容。

他也跟李傑提過,那些錢什麼的,他一點都不在乎。

如果能用錢換回父親,他寧願一毛錢都不要。

(本章完)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