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遊戲競技 > 諸天萬界之大拯救 > 第25章 冰雹猜想

第25章 冰雹猜想(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 第25章冰雹猜想

兩天後。

由國際數學聯盟主辦的大會正式開始,西班牙國王胡安一世出席了開幕式,並宣布了06年菲爾茲獎得主。

“格裡戈裡·佩雷爾曼!”

他宣布的第一個菲爾茲獎就是那位毛子數學家。

短暫的騷動後,現場的數學家們全體起立,獻上掌聲,向那位缺席的數學家致敬。

接著,陶喆軒、安德烈·歐克恩科夫、溫德林·沃納的名字依次從胡安一世的口中報出。

“東升,我相信下一次,你也會在上麵的。”

看到幾人領獎,嚴敏一邊鼓掌,一邊樂嗬嗬的說道。

對於李傑能不能獲獎的事,他們浙大的教授們,毫不懷疑。

憑他在數論、有限域方麵的貢獻,獲獎隻是遲早的問題。

就在昨天,陶喆軒在arxiv網站上傳了一篇預印本論文,關於‘冰雹猜想’的論文。

所謂的冰雹猜想,指的是‘一個正整數x,如果是奇數就乘以3再加1,如果是偶數就析出偶數因數2,這樣經過若乾個次數,最終回到1。’

不論這個過程中的數值如何龐大,都會想瀑布一樣迅速墜落,所以,又被稱之為冰雹猜想。

這個猜想正好是陶喆軒研究的領域,他是這方麵的專家,昨天的那篇論文中,他用到了李傑提出的工具,幾乎證明了冰雹猜想。

他的證明,也變相的印證了李傑的研究。

所以。

國內的數學家都很看好李傑,下一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一枚菲爾茲獎獎章,幾乎穩了。

……

次日。

李傑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進行了一小時報告會,相比於上一次,這一次參加的數學家更多。

3000多數學家,有三分之一到場。

放眼望去,報告廳裡滿滿地全是人。

沒辦法。

誰讓他火呢!

陶喆軒的那篇論文,又給群論+有限域研究添了一把火。

抽象代數、數論領域相關的學者,全來了。

上台之初,嚴敏還擔心李傑會怯場,但看到他上台之後的樣子,嚴敏的心徹底放進了肚子。

哈哈!

這是他們浙大走出來的學子!

北大?

還行吧,也就那樣。

第(1/3)頁

第(2/3)頁

先贏,不叫贏!

他們浙大有機會後發製人!

浙大數院能不能崛起,全靠‘東升’這小子了,院裡、校方都對這小子寄予厚望。

本來嘛,校方準備跟普林斯頓聯係聯係,給‘東升’安排一個雙校聯合培養計劃。

碩士階段在浙大,博士階段在普林斯頓。

這麼做,履曆既好看,又能去頂尖大學學點東西,不過,這個規培方案被李傑拒絕了。

國外求學,完全沒必要。

眼見正主不樂意,浙大也樂見其成。

真放去了普林斯頓讀博士,他們還擔心李傑一去不回。

畢竟,這樣的先例太多。

國內外的科研環境,確實存在客觀上的差距,尤其是基礎科學領域,國內對這一塊的重視度,稍微有點不夠。

不重視的原因,也不是什麼亂七八糟的原因,隻因性價比太低。

一如電動車和燃油車之爭,在燃油車領域,歐美、日韓的先發優勢太大,想要超越,至少需要數十倍的投入。

而在新興領域,大家幾乎處於同一個賽道,歐美日韓頂多起跑順位更好一些。

差距沒有想象中的大。

同樣的投入,效益更高。

這才是國內基礎科學受到冷落的重要原因,其他什麼學閥、體製之類的原因,都是次要因素。

“以上就是全部。”

“謝謝大家。”

話音剛落,現場響起了連綿不絕的掌聲。

交流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如果發現點什麼就死死地捂在懷裡,人類哪有現在的進步。

當然。

真正事關國運,即刻見效的好東西,肯定要捂在懷裡。

就像可控核聚變。

那東西,誰要是有突破,絕對不會分享出來。

誰掌握了能源,誰就是下一個時代的王!

可控核聚變,也是李傑這一世的終極目標,花個二三十年,把這玩意肝出來。

二三十年,看著很長,其實已經很快很快了。

因為可控核聚變的前置科技鏈太長,太長。

哪怕知道原理,想要搓出來,也需要十幾年的功夫,考慮到影響,這個時間需要適當的拉長了一點。

2035年,那是李傑給自己定下的時間點。

第(2/3)頁

第(3/3)頁

35年,完成實驗室階段。

40年,正式進入軍用、民生領域。

報告會結束,李傑第一時間被央視的記者堵住了。

對比上次,這一次的采訪規格明顯高了很多,而且很有可能登上早間新聞、國際新聞之類的欄目。

聯播?

那還不夠。

拿到菲爾茲獎的話,應該能上聯播露露臉。

“……”

一陣簡短的客套之後,記者提出了第一個問題。

“您在群論領域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能否分享一下您是如何發現這一突破點的?”

“其實是一次很偶然的意外,那天吃飯的時候,突然冒出了一段靈感。”

“今天稍後的一場報告會,本屆菲爾茲獎得主陶喆軒,臨時更改了報告內容,他的新題目是【冰雹猜想】,其中引用了您提出的數學工具。

您怎麼看待這場報告會?”

顯然,這個問題是用來‘抬升’逼格的。

菲爾茲獎得主都在用華夏數學家開創的工具,這說明什麼?

說明‘張東升’的研究在國際上有著絕對的領先。

“陶喆軒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數學家,他的那篇論文我看了,幾乎可以提前宣布,冰雹猜想已經被他攻克。

稍後的報告會,我很期待。”

其實,前天看到那篇論文時,李傑稍微有那麼一點意外。

沒想到先開花的竟然是抽象代數領域。

他以為會是素數方麵先出成果。

不過。

不論是抽代,還是素數,亦或者是群論方麵,隻要跟他提出的工具有關,他都會是受益者。

這座金礦是他發現,並提前收入囊中的‘財產’,後續的數學家們,想要發掘這座金礦,他完全不會拒絕。

但每一位淘金者都要給他交稅。

他們的每一份成果,功勞簿上都有他的一筆。

這就是開派祖師的魅力!

(本章完)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