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我的嶽父漢武帝 > 第五十八章 維和

第五十八章 維和(1 / 1)

推荐阅读:

“大家散了吧。”

看劉徹到偏殿去了之後,劉據一揮手,遣散了眾人。

一時間,眾朝臣都一一離去。

而睡得正香的張淩卻渾然不覺。

沒過多長時間,劉石著急的從偏殿跑了出來。

他看了一眼正靠在柱子上睡覺的張淩,搖了搖頭。

他走到了張淩麵前,輕輕的推了推張淩。

“張大人,張大人。”

劉石喊了一聲。

張淩張開雙目,打了一個哈欠。

“劉公公,散朝了嘛。”

劉石一臉的無奈,這位可是敢放劉徹把劉徹關到門外,自己回屋子補覺的主。

他能怎麼樣。

劉石隻能賠笑著說:“張大人,你看你說的。”

“這都散朝很久了。”

“陛下看你半天沒到他那裡去,所以讓我來找一找。”

張淩剛剛醒,有些懵,半天之後這才回想起來。

劉徹是說過讓他散朝之後直接去找他。

“哦,是這樣,不好意思,劉公公,剛剛睡著了。”

張淩站起身,揉了揉酸痛的雙腿,又控訴了一下跪坐的不人道。

這才站起身,跟著劉石一起來到了偏殿。

來到偏殿之後,張淩看到一位身材魁梧、儀表堂堂、滿臉絡腮胡子的人,正在用一根木棒在地圖上比劃著。

“陛下,您看,這就是烏孫和龜茲兩個國家。”

“在西域諸國中,這兩個國家算是非常大的了。”

“烏孫號稱有控弦之士十萬,而龜茲則有傭兵三萬。”

“烏孫這個國家地處西域諸國邊緣,和匈奴是直接接壤的,所以對於匈奴恭順有加。”

“而龜茲,他的地理位置更加的重要。”

“如果說樓蘭是西域諸國商路的話。”

“那麼龜茲,就是鏈接和終點的紐帶。”

“也正因為如此,在龜茲和烏孫兩個國家之間,匈奴人更加偏向於烏孫。”

“龜茲在與烏孫的對抗中經常吃虧。”

劉徹聽完了那個人的話之後,問道:“如此說來,龜茲是不喜歡匈奴的。”

“這樣說吧,其實西域諸國都是親匈奴的。”

“不親匈奴的人,也坐不上國君的位置。”

那人搖了搖頭,解釋道。

聽到這個答案之後,劉徹略微有些失望。

“陛下,張淩帶到了。”

劉石聽到劉徹和那人的對話告一段落之後,立刻上前稟報。

“哦,張淩來了,朕給你介紹一下。”

“這位是大將軍李廣利。”

“廣利,這位就是朕新任命的侍中張淩。”

劉徹指著張淩和李廣利,互相介紹了一番。

看著李廣利,張淩不禁讚歎了一聲,這人真可以稱得上是儀表堂堂。

不過想想也不奇怪。

李廣利的兄妹李延年和李夫人都是以相貌著稱的,李延年長得自然也不會太差。

“參見大將軍。”

張淩行禮道。

“早就聽陛下提起過張侍中,今天一見,果然不凡。”

李廣利也誇讚了一句張淩。

“大將軍過獎了。”張淩謙虛的說。

李廣利出現在這裡,張淩也不稀奇。

目前,對於西域這件事情上麵,沒有幾個人比起李廣利有發言權的了。

雖然幾次征討西域諸國都有些狼狽,可是對於西域的情況,李廣利早就已經摸得很清楚了。

“好了,閒話少說,張淩,你說說你的想法吧。”

劉徹大手一揮,指著張淩說道。

“陛下,我們最開始的計劃是,通過經商,慢慢的掌控西域,進而切斷匈奴伸向西域的大手。”

“然後北擊匈奴。”

“這個辦法好是好,但是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太慢。”

“按照這個計劃,最終完成的話,恐怕需要五年甚至更久。”

張淩先是簡單的介紹了一下原本的計劃。

“恩,說的對,這個計劃需要的時間太久了。”

劉徹也點了點頭。

他知道這個問題,但是他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但是剛剛龜茲和烏孫的使節在吵架,讓我突然有了一個想法。”

“我們能不能借著烏孫和龜茲的紛爭,借著他們兩國為大漢屬國的關係,介入其中。”

“簡單的來說,就是通過這件事,更快的介入西域各國。”

張淩把自己的想法說了一下。

“這不好吧,兩國雖然不和睦,但都是我們大漢的屬國。”

“我們大漢偏幫誰恐怕也不合適。”

“再說了,就算我們大漢是名義上的宗主國,但是要介入他們兩國的紛爭,總要有個名目吧。”

李廣利皺著眉頭說道。

“名目,當然有了,作為宗主國,必須要保證屬國的和睦。”

“如果屬國不和睦的話,我們大漢自然要儘到宗主國的義務,前去維和。”

“然後我們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派出軍隊,參與其中。”

張淩笑著說道。

“維和。”

劉徹聽到這個詞,眼睛一亮。

並不單單是因為這件事情,而是張淩的這個詞發明的實在是太好了。

作為宗主國,對屬國之間維和,的確合情合理。

而且,延伸一點的話,對於大漢其他的屬國,也可以采取這個辦法。

“嗯嗯,作為宗主國,我們自然要保證兩國的和睦,依我看,維和這個說法挺好的。”

“行,這件事就這樣定了。”

劉徹點了點頭,把這件事給定了下來。

其實按照以往的規矩來說,應該是其他人再討論一番,然後劉徹才出麵,把事情給定下來的。

但是張淩的這個辦法實在是太合他的心意了。

他就直接做主了。

“維和,這也說得通,既然如此,我們要派多少士卒,又采取何種方式,完成維和這件事。”

李廣利看著地圖,問張淩。

“士卒,我建議最少派五千。”

“不然的話,恐怕沒有太高的威懾力。”

“至於方式,我大漢將士駐紮在兩國之間。”

“如果遇到兩國紛爭,可以迅速介入其中,主持正義。”

張淩把自己的想法一點點的說了出來。

“駐紮,既然如此,駐紮地選在何處。”

李廣利又問道。

“依我看,選在這裡還是比較合適的。”

張淩用手一指,指向了一個地方。

看到這個地方之後,李廣利眼睛一亮,驚訝的轉過頭,看著張淩。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