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瑱來到衙署前,便見蒯良已經在府外等候,因他是使者,沒召見不得入府。
但昨天晚上劉表答應了秦瑱今日會麵,大清早就派人來告知他劉表召見,所以他抵達之時,劉表等人已然在府內等候。
見得蒯良前來迎接,他便對露齒一笑道:
“昨日見得蒯公,本欲先行請教一番,惜哉蒯公未成赴宴,屬實遺憾啊!”
他自知昨天蒯良是為了躲避自己和劉表的衝突,但終究人家兩次接洽,態度需要親熱一些。
蒯良見其如此,自是微微撫須道:
“因昨日須得回府複命,故而吾讓公悌、文行二人等候。”
“不知這二人秦將軍可還能看入眼?”
“公悌、文行皆是俊才,吾與之相談甚歡,還得多謝蒯公與使君好意!”
見蒯良不想回他請教之事,秦瑱便知蒯良這是在避嫌。
由此可知劉表的心情必然不是太好,不然蒯良絕不會是這一番態度!
這般探知了兩句,他便不再廢話,笑道:
“敢問使君現在何處,蒯公可否引薦?”
“使君便在府內正廳,我這邊帶將軍前去!”
蒯良說著話,就一路把秦瑱引入了衙署正廳之中。
隻見劉表坐於正中,左邊分彆是蔡瑁、蒯越,另一邊則是劉先和秦瑱不認識的中年人。
不過秦瑱雖不認識,卻也能猜出中年人的身份多半就是龐季。
關於龐季這個人,其實事跡不多,唯有劉表入荊州之時與蒯越勸降過張虎、陳生等部。
但怎麼也算是劉表起家的功臣,自也算是其心腹之一。
眼見眾人齊至,秦瑱就知道今天還得再論一番道。
入堂之後,他便對劉表行了一禮,待得劉表賜座,便即入得坐中。
劉表見其入座,自是撚須沉吟道:
“君昨日神情悲切,謂以國事為重,欲與我相商,何以今日來此不語?”
秦瑱見之,拱手笑道:
“尊者不言,下不敢發,隻今天子令我兩家討伐孫策,不知使君意下如何?”
劉表聞言,自是冷冷一笑道:
“既有天子詔,我等自當尊詔,豈有何意?”
“先生也切莫與我在此試探,你我皆知,此次天子下詔,乃是貴軍之意!”
“江東雖有千裡之地,卻為揚州所屬。”
“今貴軍不滿孫策南下,本屬應當,何以又來牽扯我荊州出兵?”
秦瑱見他直接敞開了談,便即笑道:
“在下屬實不知使君何意。”
“向者宇內大亂,故使君守荊州,劉豫州收眾淮南,共襄國難!”
“雖江東為揚州所屬,卻是我大漢之土。”
“眼下孫策無端侵占國土,擅殺忠良,實乃國賊。”
“故天子下詔共力討之,何分你我?”
劉表一聽,自是眉頭荊州,蔡瑁卻冷笑道:
“先生此言可笑,既是不分你我,此次討得孫策之後,江東之屬莫非也不分你我?”
秦瑱見他搭話,便再度笑答道:
“本為大漢之土,自當不分你我!”
“待江東取後,天子欲以誰牧使,都是天子之願。”
“莫非蔡兄以為,貴軍所取之土乃是私土不成?”
蔡瑁聽著這話,頓時暗忖秦瑱這貨真不要臉,現在他們明著談,秦瑱非要扯大義。
說來說去,揚州刺史在劉備軍中,到頭來江東還是要歸劉備軍所屬!
但這種說法也沒有錯誤,他也不能輕易回話。
不過他不說話,初次見麵的龐季卻冷笑道:
“先生之言屬實可笑,現在天下皆知劉元穎乃貴軍所屬!”
“若依先生之言,我軍出兵出力,到時候伐得孫策,土地錢糧皆為貴軍所有,我軍何利也?”
秦瑱看著他發話,自是悠悠一笑道:
“這位先生看著麵生,想是今日初見,敢問先生昔日我等討董所獲何利?”
“誰家不是隻為共襄義舉而去,豈有圖利之心?”
“夫人生天地間,以忠孝為立身之本。”
“公既為漢臣,則見有不臣之人,當誓共戮之:臣之道也。”
“吾此番乃是尊天子之詔,受劉豫州之命,來與貴軍相談協力出兵之事!”
“怎的到了先生嘴裡,便成了兩家逐利之舉?”
“還望收回此無父無君之言,不然便使君不語,待吾來日入朝,也得參奏先生一言!”
說著他便將臉一板,給龐季羞得滿臉通紅。
劉表見秦瑱牙尖嘴利,也不得不開口對龐季道:
“孝禾此言確實不妥,不可再如此言之!”
說完不等龐季說話,他就冷眼看向了秦瑱道:
“吾已知玄德所願爾,既汝前來共議出兵之事,不妨將爾等謀劃說出。”
“再談談爾等欲讓我軍如何助力。”
“畢竟揚州終為爾等所屬,此番討伐孫策當以貴軍為主,我軍為輔。”
“總不至於讓我荊州之兵先行赴死,為爾等奪取揚州才是!”
麵對劉表的冷眼,秦瑱方才點頭道:
“使君此言方是正道,此次南下江東,自當我軍主攻!”
“不瞞使君,此次我軍已經整兵待戈,以十萬大軍南下討伐孫策。”
“此次也無須使君出兵,但需借我軍糧草五十萬石,戰船三千即可成事。”
“一場大戰,決不耗費使君一兵一卒,不知使君以為如何?”
而他話音一落,蒯越便忍不住嗤聲一笑道:
“吾早聞聽先生雖善戰,卻好誇口,不料竟如此風趣。”
“而今貴軍雖有兵馬十六七萬,但北邊尚有強敵防禦。”
“除各地駐守之兵,能動者至多不過四五萬軍,哪來的十萬大軍南下?”“再者五十萬石糧草便罷,戰船三千,少則需要上萬水軍。”
“貴軍哪裡來的諸多水軍?莫非想詐我軍?”
秦瑱見他如此嗤笑,自是搖頭道:
“非是欲詐貴軍,先生所言十六七萬兵馬,那隻是我軍所納各地降卒。”
“須知至我軍入淮南之後,民心依附,壯士雲集。”
“以將校之功,隻需數月,便可練上一支精銳兵馬,隻惜哉糧草不足,不得南下!”
“但叫貴軍支應我軍五十萬石糧食,今年冬季之前舉十萬大軍南下有何難也?”
“至於水軍之事,先生更不需慮,現在我軍水軍已成,隻奈何船隻被堵在巢湖不得入楚江。”
“貴軍與船三千,我軍便可自西向東與孫策決戰。”
“我廬江之士,何止萬餘人馬,如此算來,三千還算少了!”
說到此處,他又看向劉表坦誠道:
“吾亦知使君不欲勞兵,隻需依照此法,便可無虞。”
“一則我軍不是白借,待得秋糧一至,糧草、船隻便可依次歸還。”
“劉牧以此法並無損失,相反來日兩家通商,我軍還有重禮獻上。”
“二則,現在天子詔在此,貴軍不出兵也不行,隻需如此,即便朝廷知曉,也知劉牧之心,必不苛責。”
“這般兩全其美之法,不知劉牧意下如何?”
劉表聽著此言,一時沉吟不語,思考起了利弊關係。
誠然,秦瑱這貨卻是惹他頗為不喜,但不可否認,這番話語說的十分現實。
憑劉備現在的實力,確實可以直接碾壓孫策,隻不過缺少糧草和水軍而已。
而這兩樣,劉備軍不是沒有,隻不過是現在沒有。
他給劉備這些東西,劉備確實可以獨立消滅孫策。
他不僅沒有任何損失,還能完成現在天子詔令出兵之事。
但問題就在於他不想打破眼前的平衡狀態。
無論是劉備壯大,還是孫策壯大,都不符合他利益。
這個提議是有可行性,但是達不成他的目的。
如此想了一會兒,劉表便起身道:
“貴軍之求吾亦知矣,然則此事事關重大,且待吾思慮兩日!”
他的反應自也不出秦瑱所料,這種事情他也不指望一兩天就能談妥。
眼見劉表有意送客,他便起身拱手道:
“使君可好生思慮,公事既畢,瑱當於傳舍靜候回音。”
言罷,他便離席而出,慢步退出堂內,劉表見狀,對劉先道:
“彆駕且與我送送先生,先生乃是北人,難得至此,這兩日可帶先生四處周遊一番!”
劉先聞言,便起身跟出,一路跟上了秦瑱的腳步。
看著招待自己的人變成了劉先,秦瑱便笑道:
“瑱何德何能,能得彆駕親自相送,無須這般麻煩,吾自歸彆舍既是,先生且回。”
劉先一聽,就表示彆呀,早就聽說先生之名,未曾得見,如今咱們好好聊聊。
他也知道劉表要和眾人密談,他參不進去,還不如帶秦瑱到處逛逛。
於是秦瑱便跟著劉先一路行出了衙署,路上自是又打聽劉先的家庭狀況——主要還是想打聽周不疑這個神童。
周不疑是劉先的侄兒,對於這個家夥,秦瑱的興趣很大。
因為在曆史上,周不疑少有異才,劉先欲遣周不疑就劉巴學,被劉巴婉拒。
而後周不疑跟著劉先北上,就成為了曹操之子,同樣是神童曹衝的玩伴。
曹操可以說十分喜歡周不疑,想要招為女婿,卻為周不疑所拒。
後來曹操討伐柳城,周不疑連獻十計,幫老曹攻陷了柳城,讓曹操越發奇異。
結果曹衝早夭,曹操便欲處掉周不疑。
曹丕勸諫,曹操就明確表示周不疑不是你能駕馭的人,隨之派遣刺客殺了周不疑。
關於此人的種種事跡,曆史上的爭論極大。
秦瑱自也想看看,到底是什麼樣的奇才,老曹竟然會如此忌憚。
難不成這小子是個小司馬懿不成?
而他此時一問,劉先便有些奇異道:
“先生於中原亦知小侄之名?”
秦瑱頓時表示聽說是一個難得天才少年,有些好奇。
劉先一聽,便是一臉自得之色道:
“若說不疑,當真天資聰穎,年少難得,六月學步,一歲能言,三歲便可識字!”
“今方六歲,已能誦千言之書!”
秦瑱一聽,暗道好家夥,這小子當真是個天才!
當即他讚了一句,又對劉先笑道:
“說來吾有一女,亦是六歲,尚懵懂不知,可知劉君這侄兒不凡!”
可他沒想到,他一說罷,劉先便撫須笑道:
“此子雖敏,卻無名師,今聞先生於淮南廣布學問。”
“不知小侄可能入先生之眼,收為弟子?”
這一句話可讓秦瑱頓了好一會兒,心想自己就是隨便問問,劉先還起勁了。
不過看劉先這模樣是真有心把周不疑送給他當徒弟。
這件事就有些值得考慮了,雖然他和老曹不睦,但對老曹看人的眼光還是認可的。
曹操都覺得周不疑難以駕馭,老劉的兒子就能駕馭麼?
可彆等他好不容易輔佐劉備成了事,又給教出一個逆賊來,那就麻煩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