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隆回一戰期間,第3師團和37師團在漣源和婁底附近死傷上萬人。
以兩個師團硬扛中國軍隊3.5個美械師(加上傘兵總隊主力)以及天上那沒完沒了飛機的輪番進攻,即便是這兩個日軍師團也有些扛不住。
既然隆回那邊已經敗了,日軍第11軍自然不敢再拿地3師團和37師團來冒險。
不過日軍雖然撤退,但並未放棄婁底和益陽二地。
畢竟這兩個地方位置很關鍵,都是長沙西邊的門戶。
而且婁底更像是一顆釘子釘在了湘西大門口。
日軍在這裡駐紮了116師團,在益陽駐紮著34師團。
同時第3師團駐紮在湘鄉。
這樣一來,就在長沙西邊形成一個三角形的防禦陣型,進可攻,退可守。
至於中國軍隊卻是沒有繼續進攻了,因為也有些乏力。
主要是24集團軍這邊,看似有十幾個師,但沒有一個美械部隊,每個師多則七八千人,少則四五千人,缺少重武器,要不是有空軍支援,是沒有多少進攻能力的。
日軍主動後撤,無疑是皆大歡喜。
之所以讓日軍這麼快放棄進攻的原因,除了隆回一戰的失敗和婁底這邊的局麵嚴峻外,主要還是桂柳戰場那邊沒能取得預定目標。
日軍並未拿下桂林。
原時空日軍拿下桂林是靠著日軍第11軍從全縣南下,而不是靠23軍。
23軍說白了主力也就2個師團。
即便是駐守越南的日軍南方軍派出了一部分兵力增援,但也隻就幾千人而已。
這樣的兵力拿下柳州倒是問題不大,但想要拿下重兵防守的桂林,還是有些勉強。
因此日軍就決定從湖南抽調部隊增援廣西。
既然在湖南這邊無法打開局麵,那就換個方向試試。
所以在湖南一戰暫時結束後,日軍第11軍就抽調第13和第37師團、第20軍抽調第68師團共計三個師團的兵力搭乘船隻沿著湘江、長江和東南近海前往兩廣。
對於此事,第九戰區這邊就不是多關心了,巴不得日軍撤走部分兵力,這樣壓力也會小一些。
第(1/3)頁
第(2/3)頁
其實此次湖南作戰,雖說隻持續了一個月,但雙方損失都不小。
都各自戰死了一個中將指揮官。
日軍這邊傷亡超過4萬人,中國軍隊更是突破了6萬人。
好在中國軍隊這邊主要死傷是來自79軍和93軍,這兩個軍就占了近一半的傷亡數字。
日軍這邊主要損失以13師團、39師團、116師團為主,第3、第37師團損失也不小。
其實這就能給看出來,在湖南戰場,中日雙方屬於半斤八兩,誰也奈何不了誰。
日軍看似有十個師團的主力部隊,但衡陽一戰讓日軍元氣大傷,戰鬥力大減。
而中國軍隊在湖南戰場有多個美械部隊,也讓日軍優勢不明顯。
但美械部隊的數量少,也讓中國軍隊在麵對日軍時,無法做到壓製日軍。
美械部隊倒是行,可是其他友軍就差了不少。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雙方也就沒有繼續打下去的原因。
日軍想著是換個地方搞突破,也就是把兵力調到廣西去。
而中國軍隊則是有另外的想法。
因為隨著日軍敗退回長沙附近,讓中國軍隊有機會換裝美械了。
不過能換裝的不會太多,因為美械暫時不夠,畢竟遠征軍要全員換裝。
同時美國也想借美械逼迫國府答應一些條件,例如軍隊指揮權。
即便是史笛葳走了,這件事依然沒有結束。
所以湖南這邊在接下來能換美械的隻有18軍剩下的2個師、74軍3個師、54軍剩下2個師、第10軍的預10師,也就是8個師。
至於其他部隊隻能繼續等了。
這幾支部隊都是在此次湖南作戰或者上次衡陽一戰表現突出的,也就18軍的55師是因為沾了點光,跟著整個18軍一起換裝美械。
一旦這8個師換裝美械,那麼在湖南戰場就會有12個美械師部隊(算傘兵總隊)。
而除了這12個師外,遠征軍十幾個師全麵換裝美械後,就能及時調回國內戰場前線,又有了反擊日軍的實力。
第(2/3)頁
第(3/3)頁
一旦這二十多個美械師投入戰場,中國軍隊的反擊實力就會大幅增加。
於是雙方都覺得自己的策略不錯。
。。。。。。
“可惜,這一戰最後的焦點居然成了湘西那邊。
日軍也是,不是要進攻衡陽嗎?
怎麼打著打著就撤退了?”
衡陽機場,傘兵總隊這邊不禁吐槽起來。
在之前衡陽一戰,他們可是絕對主力。
可這一次作戰,他們成了配角。
加上日軍防守嚴密,調去配合新6軍的傘兵總隊主力並沒有發揮決定性作用。
雖說也斃傷日軍數千人,但依然是配角,沒有攻克日軍防守的、且能影響整個戰局的城鎮。
聽到李馳的吐槽,孫波不禁搖頭,“誰知道日軍在衡陽這邊隻是虛晃一槍,明顯日軍一開始的重點就是在湘西,隻是為了牽製我們,這才派出兩個師團來進攻我們。”
“日軍這一次沒有全力進攻衡陽,怕是以後都沒機會拿下衡陽了吧?
不是說日軍想要打通粵漢鐵路和湘桂鐵路嗎?
豈不是隻能放棄了?”李馳笑著說道。
“衡陽肯定是穩了,越往後,日軍的機會越少。
我可是聽說第10軍的預10師要換裝美械,加上兩個日械師,第10軍可謂兵強馬壯。
等第10軍換裝完成,日軍怕是得出動兩個師團才能牽製住地10軍。”孫波說出了自己知道的一個小道消息。
“第10軍要換裝美械?新編22師那個標準?”蔣自強不禁問道。
“不可能,也就198師那個標準。新編22師師特例。”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