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無法無天正文卷第三百二十四章自此南北通渠慶曆六年十一月,朝廷征召了一些民夫,在京城郊南,修建了一些軌道。
等到十二月份的時候,軌道就已經修出了二十公裡長。
汴梁就有個小型鋼鐵廠,現在正在瘋狂供應鐵軌,上萬民民夫,於沿線不斷鋪設道路,一直向南延伸。
這條軌道在趙駿的設計當中,自然不是什麼奇觀,而是南北鐵路的一部分。
之前說過,汴梁東西運河非常方便,唯獨南北溝通卻非常難受。
如果要走運河的話,就必須要繞一段遠路從黃河渡口進入汴口才行。
所以趙駿就一直計劃把南北打通,讓河北、河南、南陽等地的經濟連通起來。
但可惜的是受限於條件,他沒辦法挖一條運河。
主要原因在於成本、空間、地勢等等因素。
雖然像元朝那樣,強行挖一條溝通南北的京杭大運河也不是不行。
可以說趙駿不僅僅是擁有後世的知識,這些地圖,筆記本裡存放的很多知識,都成為他的資本。
完全可以從武漢轉道漢水,在襄陽卸貨,轉火車一路運到汴梁去。
“我不這麼認為。”
“至於之前老範說應該在陝西與河北分彆修一條鐵路,這樣將來跟遼國西夏打仗的時候,就能迅速派兵進攻。”
如此一來南陽盆地這個產煤、產鐵的大礦區就能與汴梁連接在一起。
同時長江水運的一部分貨物就不需要再從下遊揚州入運河,再轉道淮南、京東路,最後到汴梁來。
“因為說句難聽點的話,現在我們要想消滅西夏和遼國很難嗎?一點都不難。”
這地圖可不是大宋的地圖,而是趙駿從後世帶來的地圖,是地理書裡的圖冊。
如此就能全國性的鐵路大發展,大宋國力就真正開始扶搖直上了。
一番操作之後,不僅從四川、湖南、廣東等地的貨物將大大減少運輸的時間,同時也讓河北與汴梁的聯係更加緊密。
工業化發展之後,各地鋼鐵、紡織行業將大大發展。
因此元朝隻能花費巨大的代價修河渠。
他雙手一攤,表示反對範仲淹先修河北與陝西鐵路的提議。
它們不是白被燒,如今已經成為了趙駿的政治籌碼。
“所以至少目前我認為應該先發展經濟為主,把大宋的國力再提升一個檔次。這樣消滅西夏和遼國就更有把握,火車修建之後,也更利於我們控製遙遠地區。”
“因為這些地方都是產煤和產鐵的重要區域,比如河南平頂山就是產煤大市,南陽盆地煤礦和鐵礦資源極為豐富。河北就不用多說,後世我國第一大鋼鐵產區。”
說句難聽點的話。
此時外麵下著大雨,十二月天氣愈發寒冷,氣候也經常古怪,有的時候晴朗幾天,居然還很炎熱。有的時候忽然一夜之間降溫十幾度,甚至還下起了凍雨和大雪。
趙駿搖搖頭道:“難的是打下來怎麼治理,即便是把遼國和西夏消滅,這些黨項族、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就會服我們?會融入我們?我看沒那麼簡單,融入進來,也得很多年。”
趙駿的意思很簡單。
之後再向陝西、山西、江浙、廣東、湖南、福建、四川等地形較為複雜的地區擴展。
“先把汴梁城市圈發展起來,再慢慢輻射到整個河北、河南的平原區。”
就算趙禎今天暴斃了,九歲的趙昉登基上位,被奸人蒙蔽,說要把趙駿拉出去砍了,政製院這些人都得聯手把趙昉廢掉,換皇次子趙昕上來。
有了這些東西,趙駿的地位就穩如泰山。
最後經過深思熟慮之後,趙駿認為應該運河加鐵路兩管齊下,同時進行。
可一來元朝把首都定在了北京,元朝統治階級需要一條貫通南北的運河來連通經濟和政治中心。
因此趙駿其實根本沒必要像元朝那樣費時費力費財地挖河流。
雖然地理書被趙駿給燒了,不過圖片卻被他用筆記本電腦保存了起來,之後又經過他的繪畫重新出現。
“汴梁作為天下中樞,自然是首先發展起來的城市圈,就像英國倫敦一樣。”
十二月中旬,距離船隊歸來接近大半個月後,政製院內,趙駿正在會議室的桌案上的地圖進行繪畫標記。
另外就是如今的大宋正處於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初級階段,即將正式邁入工業化。
而南方的話,可以先從汴梁修一條鐵路,穿過河南、南陽盆地到荊湖北路的襄陽。
大宋首都在汴梁,燕雲之地甚至都不是國土,連通南北無需直接修河到北京去,隻要連通河北就行。
“而且最重要的是現在完全可以讓遼國和西夏充當咱們的原材料提供國和商品傾銷國,要是把他們滅了,我們上哪去搞材料和賣東西呢?”
而大宋則不一樣。
先把汴梁到南陽的鐵路修好,之後再在河北、河南、山東、淮南等平原區修出密集的鐵道網絡。
汴梁往北修到黃河白馬渡口,這樣就把河北的運河連通,以後河北就不需要再逆流黃河上遊,轉道汴河。
到十二月中旬的時候就尤為明顯,氣溫嗖嗖地往下掉。政製院內的諸多宰相們一個個都穿上了厚實的棉大衣,聽著趙駿講解戰略規劃。
又恰好蒸汽火車完善,橡膠成為了這個布局的最後一環。
“鋼鐵是工業的第一步,接著才能全國性地開始修鐵路,造船廠,蒸汽輪船遠航全世界。”
二來元朝依舊是古代封建王朝,唯一的溝通南北方式也就隻有運河。
至於滅遼國和西夏,也許就是以後順便的事情,但現在趙駿表示可以先不滅。
滅了的話大宋還得消化,還得拿錢治理。
還不如讓遼國和西夏先充當大宋的原材料生產國跟商品傾銷國,以此做到利益最大化。
畢竟到趙駿這個位置,就必須要考慮國家的利益至上。如果像元朝那樣隻打不治,最後也無非就是個短命的大王朝而已。
“這一點老夫倒是讚同,反正到了老夫這個年紀,估計也看不到將來覆滅遼國和西夏的場景,還不如遲些。”
呂夷簡說道:“隻是依漢龍之見,我們多久才能建設好國家,對外正式出兵宣戰?”
他們也很好奇,誰又想等太久呢?
“不會太久。”
趙駿笑道:“年關到了,依照慣例,各國都要遣使來大宋見禮,當我們展示火車的時候,未來三到五年,就是遼國和西夏被一頓胖揍的時候。”
“這”
眾人驚訝。
王曾和晏殊若有所思。
李迪和張士遜年紀大了,反應不過來。
張士遜納悶道:“為何?”
“因為那樣隻會讓遼國和西夏看到他們與大宋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再不想辦法,就將徹底滅亡,所以他們在未來三五年內,必須要有所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