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無法無天正文卷第一百二十章太祖的子孫當不了皇帝政製院新立,但卻並沒有立即就對各個部門指手畫腳,而是以收集數據為主。
離年關還有不到三個月,趙駿提出了一些要求。
一是要求各個部門把今年部門內部的數據統計交上來,二是要求吏部把目前的官員名單交上來,三是建立幾個新部門。
目前裁定的幾個新部門主要有統計部、地質部、火器局、創造局、交子部等等,用於統計數據,勘探開發,火器研究,發明創造以及銀行金融業之類。
至於其餘部門的拆解、職權細分、官員責任製度以及新的國家政策問題,大概要等到明年才會開始。
不過趙駿已經讓呂夷簡他們放出風聲,算是給各個部門反應時間。
而且順便也能看看其它部門的風向。
如果有些部門想在這個使絆子,一些人想要搞事情,那趁著這個時候一並解決。
省得將來真開始乾事業的時候,陽奉陰違,當麵一套背麵一套。
不得不說,他的處理方式還是比較老道。
這得益於大學時選修了《政治史》,研究的就是古代政治與現代政治。
其實不用特意研究,看古代的職能部門和現代職能部門比對就知道,大體是有相似之處的。
比如古代兵部和現代國防部,職能就大差不差。戶部掌財政,跟後世的財政部與民政部幾乎沒什麼區彆。
所以古今對比,基本上就是換了一個名字而已。
趙駿做的事情並不是大刀闊斧改革,隻是把宋朝混亂的官場職能劃分明確,撥亂反正,回歸到它們應有的部門任務上。
而不是到處踢皮球,最後屁大點事還要政事堂處理。
因此在這方麵的阻力上,應該會小很多。
具體的職能劃分,就是趙駿接下來的任務,隻不過他已經有了一定想法。
比如目前三司、六部,完全可以進行拆解,重新組部。
把三司改成民政部和財政部,把六部裡的戶部做為人口統計以及稅收部,工部拆解出一個地質部,刑部改成司法部,改大理寺為法院體係,再增加一個檢察院體係,做到司法三權分立。
然後就是把禦史台做成監察部門,吏部做為人事部和組織部,兵部做為國防部,禮部分出外交部、教育部、文化部以及宣傳部等等。
嚴格來說,這些部門古代都有相應職權,隻是職責劃分的沒那麼明確,權力有大有小。
現在拆解重組,有的會保留原有職能,有的從原有職能裡分出一些新的部門,還有的乾脆增加一些部門,把原來混亂的職權、不能明細的責任劃分清楚,國家發展規劃就會清晰許多。
如此一來,宋朝權力機構就會變為以政製院為首,下麵分出如民政部、財政部、戶部、工部、刑部、禮部、教育部、宣傳部、地質部、大理寺、檢察院、禦史台、統計局、火器局、創造局、交子部等部門。
這些部門相當於後世的高官單位,在古代也相當於原有的三省六部機構,職責上和作用上都沒有太大變化,就是把職能確定清晰,什麼部門做什麼事,而不是像以前那樣,你可以管我可以管,你可以不管,我也可以不管這樣混亂的情況。
所以總得來說,趙駿上手後的第一件事,還是很有規劃。沒有大刀闊斧的改革,也沒有大麵積淘汰官員,隻是梳理,甚至還增加了部分官員崗位。就如同要修理機房,就得先把機房的線路都清理得整整齊齊。
之後開完會議,眾人就各自回自己的辦公桌上處理自己的事情。如今政製院新建,沒有直接出調政策,就先按照以前政事堂的職權繼續進行。
範仲淹是候補人員,他的本職是開封府尹,就去了開封府,晏殊也去了三司。
趙駿現在有像呂夷簡王曾他們那樣行駛宰相的權力,但他並沒有立即插手政務。這些事情呂夷簡他們應付起來更得心應手,自己去就屬於添亂,所以他就沒留在政製院,出去辦自己的事情去了。
而就在政製院新建,大宋百廢待興,即將迎來曙光的時候。
早朝發生的事情也迅速傳遍整個汴梁。
趙駿是先帝幼子的事情喧囂塵上,驚動了很多人。
第一個自然是大宗正趙允讓。
因趙禎二十六歲了都還沒有兒子,為避免國本有失,早在去年趙禎就在朝臣的建議下,抱養了趙允讓的兒子趙宗實入宮,由曹皇後撫養。
所以麵對這個突然出現的先帝幼子新聞,趙允讓是大驚失色。
晌午時分,宣平坊趙允讓宅內,趙宗懿急匆匆地步入廳中,趙允讓正在喝茶,他最喜歡喝花茶。
外麵秋風吹拂著樹葉,發出沙沙作響的聲音。
見到長子冒冒失失闖進來,趙允讓板起了宗正那張臉,低喝道:“慌慌張張,像什麼樣子?”
趙宗懿忙道:“父親,出大事了。”
“何事?”
趙允讓將手中的茶杯放下。
趙宗懿說道:“早上官家設政製院,節製百官,位比古之丞相。”
“嗯?”
趙允讓聽到這個消息,皺起眉頭道:“怎麼能這樣呢?宰相本就權重,現在又恢複丞相,難道官家忘了曹操之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