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反常(1 / 1)

推荐阅读:

12年結束,新一年到來,各個公司總結自己過去一年的成績,三通娛樂也不例外。

沈三通隱退後,對三通娛樂做了梳理,準確的說是瘦身。

專注電影主營業務,非主營業務進行剝離,該分的分,該賣的賣。

咖啡之類的線下業務賣了出去,遊戲、互聯網業務獨立運行,經紀、電視業務拆分。

專注打造以電影為核心,以內容創作驅動的娛樂公司。

而三通娛樂在電影市場上,獲得了充足回報,創下了誇張的成績。

12年中國電影總票房384億元,相比去年增加132億,增長率高達52%,增速比去年大踏步放開好萊塢電影還要多。

國產片票房2278億,增加958億,增長60%,跑贏了大盤增速。進口片1562億,增加522億,增幅305%。

其中三通娛樂電影票房17085億,僅三通娛樂票房便比進口片要高,比之去年增加83億,增加95,幾乎實現份額翻倍,占國產片市場份額的75,總票房的45左右。

《趙子龍》和《囧途4日在東京》帶動龍年春節檔繼續火爆,《精絕古城》《魔盜團》帶動暑期檔再創新高。

電影市場之上,不是三通娛樂一家獨大,而是三通娛樂憑借一己之力帶著中國電影飛馳!

最近幾年的中國電影市場增速呈現雙核驅動,一個是三通娛樂,另一核是好萊塢進口片。

12年雙核強弱有所轉變,三通娛樂的驅動能力明顯更強。

這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隨著市場份額擴張,依然保持高增速,展現了電影市場的巨大潛能,也展現了社會麵的勃勃生機。

不是說不存在問題,而是成績大於問題。

大部分人是日子人,想要日子越過越紅火,對於美好生活充滿向往。

電影是要花錢的,是最真實的民意表達。

電影局組織的新年茶話會上。

沈三通攜帶著三通娛樂的成績單,高調表達對張一謀的支持:“現在有人說我沈三通厲害,這一點恕我不能認同,我隻是站在了巨人肩膀上。”

“中國電影最大的幸運,就是在發展關鍵路上,我們有張一謀導演這麼一個不計個人毀譽、毅然改弦更張的領軍人。”

在現場的老謀子,當即老臉一紅,連忙說道:“沈導客氣了客氣了,不敢當不敢當。”

與會的領導、導演,無不倒吸一口涼氣。

我靠!

沈三通這是要乾什麼?

不少人心裡都湧現出沈三通要搞事的想法,畢竟在搞事上,沈三通確實喜歡搞事。

“當得起。當得起。”沈三通堅定道:“張導沒有拘泥於藝術電影的窠臼,而是勇敢的踏步往前走,如果隻是停留在藝術電影領域。中國電影早就死了,隻能龜縮在電影學院和學術研究上。”

張一謀哪敢承認:“沒有我張一謀也會有其他人。”

“您就彆謙虛了,過分的謙虛是驕傲!”沈三通說道:“2002年《英雄》以25億票房橫掃市場時,很多人批評張導向資本屈膝、消解藝術追求。”

“當年我還是學生,為張導在學校搖旗呐喊,和同學老師辯論。十年後再回望,事實勝於雄辯!爭論可以休矣!”

“《英雄》這部作品恰如中國電影市場化進程中的破冰船,用商業邏輯撕開了產業升級的突破口。”

“好萊塢大片壓境、國產電影舉步維艱的世紀之交,張導以武俠外衣包裹的市場化嘗試,客觀上完成了三大曆史使命。”

“第一,驗證了中國市場的票房潛力。”

“《英雄》首次將觀影群體從文藝愛好者、電影愛好者,擴展到普通市民,當年bj新東安影城單日排片45場的盛況,直接刺激了全國院線建設熱潮,2003年銀幕數同比激增37。”

“這為後來諸如《狼牙》《精絕古城》的爆發奠定了硬件基礎。”

“第二,打通了電影工業全產業鏈。”

“從跨國融資到特效外包,從整合港台創作資源到開發衍生品,《英雄》的商業運作手冊至今仍在被行業沿用。當年被詬病的廣告植入,恰恰開啟了影視項目多元化盈利模式的探索。”

“第三,重構了類型片創作範式。”

“通過將第五代擅長的視覺美學與商業敘事嫁接,《英雄》既保留了作者電影的基因,又開創了中式大片類型。”

“這種平衡藝術追求與市場規律的實踐,為後來的古裝大片提供了可複製的經驗模板,也為後來的曆史大片奠定了基礎。”

“可以說,張一謀導演的《英雄》,不隻是商業突圍,更是中國電影工業化的裡程碑式探索。”

張一謀一開始是不好意思,聽著聽著心忽然不安了起來。

怪怪的!

這些話在他墳頭說,好像比今天的會場上更恰當吧?

其他人也都是神情各異,不知道沈三通喉嚨裡賣的什麼藥。

沈三通自顧自繼續說,交流吧,大家碰撞思維,本來就是商業互吹:“今天中國電影市場逐步穩居全球第二,不應忘記《英雄》在寒夜裡點燃的那把火。”

“就像高鐵發展要感謝先鋒號實驗列車,電影產業化同樣需要先行者試錯。”

“我們在銀幕上欣賞《精絕古城》的刺激探險,不能放下碗罵娘!更不能忘記當年頂著罵名架設產業階梯的前輩!”

“向張一謀導演,和老一輩電影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改開之後的電影曆史,張一謀導演必然要占據一半的篇章,張導是我們這些晚輩的好前輩,是我們的好老師。”

彆說張一謀了,在場所有人都心驚不已。

此時此刻,以沈三通的地位,說這話很讓人意外!

他沒必要去捧張一謀。

這他媽都不是商業互吹,可謂是拍馬屁。

特彆是張一謀的電影作品受到輿論審視的敏感時候,《金陵十三釵》開了個頭,以往張一謀的作品也被審視,包括《紅高粱》。

沈三通現在說這個話,傳出去,一下能把張一謀從輿論漩渦裡摘出去。

在電影領域,在影迷心裡,在文化領域,作為三通娛樂締造者的沈三通,作為電影文化事業繁榮重要推動者的沈三通,就是有這樣的影響力。

當然了,也有人神色古怪。

沈三通說的話,幾乎是在蓋棺定論。

與其說是誇讚,聽著更像是張一謀百年之後的追悼詞。

張一謀不隻是心驚,心都涼了。

他還有繼續乾下去的打算呢,沈三通這番話,看似誇獎,有點反串,甚至有點大庭廣眾苦活喪的味道。

有領導緩頰道:“張導對於中國電影貢獻確實突出,以後還要繼續貢獻力量。”

潛台詞是提醒沈三通,張一謀還活著呢,你可彆把人當死人。

張一謀感激的看了領導一眼,他想多乾幾年呢,哀求的看向沈三通:“不敢當不敢當,我還有很多做的不足的地方,沈導才是真正為中國電影做貢獻。”

其他人都等著下文呢。

眾所周知,前麵的誇獎不算什麼,往往“但是”才是真話。

沈三通前麵誇的狠,“但是”後麵的話隻會更狠。

至於新年茶話會,要照顧場合,沈三通是在乎的人嗎?

出乎在場人的預料,沈三通沒有“但是”,純誇。

沈三通誇的這些確實是張一謀的貢獻,而且也沒誇張。

不僅不誇張,還沒算上執導奧運會開幕式。

張一謀是兩個時代的弄潮兒,藝術電影時代和商業電影前期,都是電影領域的主角。

後世還斬出了第二世,重新走出來了一條路。

爭議大是大,但是這股折騰勁,事業心,比很多年輕人還要強。

春晚弄了個機器人秧歌,這種又土又潮,看似平平無奇,實際思及極恐的節目,說明張一謀還在探索。

前世,論文化領域的影響力,張一謀絕對是天花板。

茶話會結束之後,沈三通對張一謀幾乎“吹噓拍馬”般的評價,不脛而走。

社交媒體上傳開了。

震碎不少人的三觀!

不是,你沈三通在《金陵十三釵》上,沒少炮轟張一謀啊,怎麼現在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了?

有人渾水摸魚,在裡麵反串,鼓吹沈三通“背叛”“被詔安”。

1月3日。

沈三通轉發三通娛樂官微曬出的12年成績單,評價道:“回望02年的電影市場,當年總收入是9億,張導的一部《英雄》248億,四分之一還多,十年後電影市場份額增加了426倍。”

“三通娛樂是在電影局、中影遮風擋雨之下,馮導賀歲片,以及張導商業片嘗試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才有了今天的成績。”

“曆史已經注定,我們不能因為現在,去否定前輩過去的付出。那是曆史虛無主義。”

“與其說三通娛樂成功,不如說社會發展成功,現實精彩,文化源遠流長。三通娛樂的成功,是因為講好了觀眾喜歡的故事。”

“三通娛樂的成績,離不開中國電影市場的自主發展,獨立自主。”

沈三通還是在誇,一改之前尖銳的態度。

觀眾為三通娛樂成績歡呼,電影圈和娛樂圈感覺到了寒意。

很明顯沈三通絕對另有目的,隻是目的不是張一謀,恐怕也不是國內導演。

有些人從“自主發展”察覺到了一些什麼。

在好萊塢跑獎的李銨,更是連夜乘飛機跨越大洋,他已經感覺到了刺骨鋒芒。

沈三通如此乖戾囂張性格的人,念起了“團結經”,必然是為了揮舞重錘。

現實,也如李銨所想。

當某些人解構同誌、小姐的時候,他們也應該做好自己被解構的準備。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