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華娛之女明星請自重 > 第二十九章 這不是遊戲!破開妖風!

第二十九章 這不是遊戲!破開妖風!(1 / 1)

推荐阅读:

外界紛紛擾擾。

沈三通吃瓜。

不久前,突尼斯一個小販自殺。

一場影響深遠的大動亂開始,被稱為“春”,但實際上是“寒冬”降臨。

歐洲也將付出代價。

正常來說,一個人要在自己利益受到損害的時候,才會產生怨懟;一定數量的怨懟,才會產生仇恨;一定數量的仇恨,發生一場糾紛;一定數量的糾紛,出現一次爭鬥或者一定程度的抗爭;一定數量的抗爭,形成一場小起義;一定數量的小起義,連續多年,爆發大起義。

東大很多造反曆史,到了王朝末年人活不下去,各種矛盾堆積,無可調和,才會進行王朝更迭。

而且往往是各種小起義被彈壓,慢慢的,才會形成大的,直到進入吃雞大賽,一個王朝覆滅,新的王朝建立。

也就是說,一個國家覆滅,需要很多起義,一場起義需要許許多多的抗爭,大量的糾紛,龐大的仇恨,海量的怨懟,以及龐大的利益受損,無可調和的人群。

仇恨,往往不是對單個人,也不是某個既得利益團體,而是真的無法解決。

這是正常發展,從“事實”“衣食住行”出發演化,是“第一位的”,而不是遵循某種“設定”,人為操作的。

用電視劇營銷來說,一部好看的電視劇,正常的演化:

要一定數量的人感覺到好看,才會給出無字好評;一定數量的無字好評,才會給出一段評價;一定數量的一段式評價,才會有一篇中評;一定數量的中評,才會出現一篇情緒飽滿的文字長評;在一定數量的文字長評裡麵,很愛這部劇的觀眾,或者很喜歡某個明星表演的,才會開始製作物料,花費心思拉人。

正常來說,出現有人自發為一部電視劇製作物料,需要一個不小的好評群體,有些時候幾千個有好感的觀眾,才會出現一個。

這是正常情況。

如果不正常的呢,設定的呢,第二位的呢?

就是常見的宣傳手段。

一個人製作了十份、幾十份宣傳物料,並且表示自己是“路人”“自願的”“沒有收錢”,給人的感覺是這部劇簡直有數量龐大的觀眾覺得好看。

一個三人、五人小組,再有一套成熟模版,一天能生產數十篇上百篇情緒飽滿的評論,以及各種物料。

需要幾十萬、上百萬有好感觀眾才能出現好評如潮的現象,被流水線生產出來了。

甚至發掘出各種話術,拉踩對家,並且悄然宣傳自己想要宣傳的,努力營造路人感。

突尼斯小販就是這個情況。

他也許隻是一種個例,但隨後的行為被批量生產。

隻要給錢,就有一群人“永遠熱淚盈眶”,散步行走。

而正常這種行為,必須是在有龐大不滿群體才會出現,實際利益受損才會出現,此時卻被批量製作出來。

當這些人多了之後,各種有心思的都會出來,荒誕的成為一種“時尚潮流”。

一個國家給人“搖搖欲墜”“要倒了”這個預期廣泛傳播,手頭有力量的人心思也會活躍起來。

這個時候就不是一些地痞流氓,一些不知所謂的小年輕所能比的,而是實力派。

也就真倒了。

結果,就是一個矛盾沒有尖銳到無法挽回,一個秩序沒有完全破壞,一個不是無法調和的國家,變得無法挽回了。

一切的就是一場意外,但最終的過程以及終點卻不是意外。

參與的人大部分不是為了自己利益而戰,不是在受到了利益損失後的行為,因為收錢或者起哄,把自己當柴火燃燒,卻熱了外麵的灶台,成為了農場主手上的火雞,魚塘主養的魚。

如果是自發的,那麼可以自下而上,但不是自發的,組織還在外麵,是被催生的,甚至是被顛覆的。

當果子成熟的時候,背後的人就會站出來摘走。

小咪金融資本下誕生的帝國模式,這套收割手段無比貪婪,也無比“高效”,連本土野心家都不需要,需要的隻是美元通道。

也就是說哪怕本土實力派,也無法從這種野心投機中受益。

從上到下,都是養的魚,都是火雞,都是獵物,無非是大還是小。

這些國家不知道,什麼叫做“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

也沒有東大的曆史,不明白“再壞的秩序也好過沒有秩序”。

把這當做一場遊戲。

可惜這場遊戲是很少一部分金融資本持有者的遊戲,對於普通人,是血腥的吃雞大賽,被玩弄的nc。

一月中旬,姚辰和淩瀟蘇通過鑫浪娛樂發表獨家聲明,證實兩人辦理了離婚手續,結束了7年婚姻。

姚辰沒有了《潛伏》,但也因此獲得了其他青睞。

選擇了敵人,也就選擇了朋友。

天下沒有不通風的牆,沈三通不喜歡她,就有人喜歡她,拿到了不少大牌代言,還有其他資源。

沒有前世路人緣光,但名氣也很大。

陸續不再使用洞天微博,選擇了鑫浪微博。

沈三通有些感慨,地球離了誰都一樣轉。

姚辰比前世,更熱衷於評論時事,也許這就是代價。

臨近年關。

天氣越發寒冷,草木成冰。

沈三通為了春節檔電影上映而忙碌。

今年春節檔,三通娛樂準備了兩部戲,《囧途3心花路放》以及《武侯諸葛亮》。

這兩部戲也決定計劃能否實施,如果這兩部戲票房達到一定預期,實現開門紅,保住國產片一半份額,那就大踏步把電影市場讓出來。

目前因為三通娛樂在暑期檔極強競爭力,國產片穩穩壓住進口片,所以春節檔沒有劃入上一年票房彙總,按公曆年計算年度總票房。

《囧途3》作為大熱續集第三部,“大年初一看電影”觀念深入人心,預售三千萬,早早破紀錄。

沈三通重點放在《武侯諸葛亮》這部戲。

如果這部戲成功了,“偉光正”這類正麵英雄人物的刻畫將邁出了關鍵一步,如非典抗疫、航天研究等事跡都能提上日程。

拿來就能用的好故事。

去年連續發射了好多顆北鬥衛星,北鬥定位係統的研發,既可歌可泣,又先虐後爽。

93年小咪關閉gs係統,導致銀河號在海上飄蕩,非常屈辱。

之後想加入歐洲的伽利略衛星導航係統,錢給了,還是被耍了。

隻好自己自力更生,開始自主研發,走出一條輝煌之路,憑借後發優勢,比gs更加先進!

靠封鎖,封鎖不了東大。

有自力更生精神的國人打不倒。

這裡麵還有一個隱藏的信息。

已知無法封鎖,那麼軍事是被封鎖最嚴格的領域,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最先超越小咪的,也應該是軍事。

月底。

微信發布了測試版,越來越多熟悉的事物出現。

楊密、羅金、佟麗婭等人主演的古裝穿越愛情劇《宮》,在藍台黃金時段開始首播。

原版馮少峰換成了羅金,比馮少峰更年輕。

如今電視劇業務層級離沈三通越來越遠,基本不會過問具體的事。

1月31日。

三通娛樂曆史題材重頭戲《武侯諸葛亮》,在京舉辦首映禮。

之所以如此重視《武侯》這部戲,除了後續計劃,也和當下思潮有關。

不是說沈三通說什麼就是什麼,也不是說因為他出現,產生蝴蝶效應,所有人都會納頭便拜。

很多人依然有影響力,聲勢上不小。

姚辰如此,易中田也是如此。

易中田沒有硬黑諸葛亮和劉備,甚至還肯定過,但他說話說一半。

沒有將諸葛亮的事跡講出來。

他說“蜀漢民有菜色”,這是事實,還有個事實也是事實,是在諸葛亮死了三十年之後。

而易中田說完諸葛亮死後,就直接接上了這句話。

給人感覺:是在諸葛亮的統治下蜀漢民有菜色。

這是詆毀了。

如果說易中田對諸葛亮是勉強是說一半留一半,對劉備是實實在在的詆毀。

在講劉備攜百姓渡江的事跡中說道:“劉備當時說了這樣一句有名的話‘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

然後表示:“劉備的‘以人為本’和我們今天說的‘以人為本’是不一樣的。我們今天說的‘以人為本’是以人為根本,而劉備說的是以人為資本。”

直接把劉備功利化了。

而且依然沒有把話說完整。

劉備的原話是“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也就是:乾大事的人必須要以人為根本,現在彆人都來歸順我,我怎麼忍心棄他們而離開呢。

易中田很明顯歪曲了本意,實實在在的抹黑。

同時對曹操和郭嘉的描述則過於誇大。

郭嘉不用多說,“網絡文廟十哲”之一就有郭嘉,沒發生的功勞按了上去。

原文在六9書吧看!

讚曹操同時,易中田不忘貶低劉備。

“曹操的條件是比較差的,政治資本是不如他的對手的。”

“比如袁紹,他有一個龐大的家族,作為支持;比方說孫權,他有父兄留下的現成的一片基業;比如劉備,雖然也沒有什麼本錢,但他自己弄出一個來,劉皇叔,一張可以騙人的名片。”

曹操祖父是曹騰,曾任小黃門,後升遷至中常侍,因策劃迎立桓帝有功,遷大長秋,被封為費亭侯,父親曹嵩通過家族關係入仕為官,這種出身,不如劉備?

簡直荒謬。

而在去年,《易中田品三國》在央視科教頻道播出。

影響力很大!

和《赤壁》那個時候一樣,現在《武侯諸葛亮》也是頂著很多爭議。

易中田那套有人捧,也有一定市場。

如果《武侯》電影成功,會洗滌一遍現在的風氣,如果不及預期,這股風氣會更加囂張。

所以《武侯》掛上了火車頭廠牌,隻許成功,不許失敗。

也是按照三通娛樂重頭戲標準進行宣發。

看電影。

用電影說話。

《武侯》這部戲,簡單來說類似後世無敵文。

出山前無敵,出山後也無敵。

視效上更進一步,曆史文學化,也就是神話。

這部戲郭凡獨立執導,下了狠功夫。

再加上有《赤壁》《曹操》打底,視效上超過前兩部,成本卻進一步降低。

映後環節。

這一次,沈三通沒有上台,把舞台交給了郭凡。

不過話題依然離不開沈三通,郭凡道:“這部戲首先感謝沈導,他給了我獨立執導大製作的機會,然後感謝唐國牆老師,友情客串,給了我們年輕人很多鼓勵。”

老年諸葛亮找來了唐國牆老師來演,他說起一段往事。

“94年我出演諸葛亮時,全國上萬觀眾寫信投訴,有些投訴信直接寄到了廣電部,生怕我演不好毀了諸葛亮的形象。”

“全國人民都揪心啊,我壓力也很大,我那個時候還是很嫩的小生,哈哈。”

“好在最後演出成功了,我最大感想就是曆史人物,尤其是武侯這樣的曆史人物,我們一定尊重他,周潔演的很不錯。”

“郭凡導演也讓我感觸很深,在片場起早貪黑,和他接觸後,我對我們電影充滿信心。”

唐國牆老師出演諸葛亮是個轉折點,從那之後事業起飛,後麵曆史劇演到手軟。

成功塑造一大批古代人物的影視形象,也沒人再質疑他演的任何古代曆史人物。

上下五千年,都演過了。

當然也是不點名批評了一些人。

坐在觀眾席的沈三通,這一次純路人,分享自己觀影感受:“我最佩服的三個人,一個是挽華夏於危難之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個封狼居胥,斷了匈奴國運,興了大漢;最後一個便是丞相,白帝托孤,出師表是多大的忠義啊,關鍵丞相百年之後這些人還是沒走眼!”

“實際上,蜀漢內部矛盾從頭到尾都挺嚴重的,比曹魏也好得有限。丞相的不僅是理想主義者,也是現實手段高超的人,托孤之後迅速收拾爛攤子穩住局麵,甚至還能逆風輸出北伐曹魏。”

沈三通直接點名批評:“易中田是很好的曆史作家,這是我一貫且中肯的評價。”

“易中田隻是把諸葛亮沒做的說了出來,沒把他如何治國、外交等說出來。他的確說了正史,但並沒有說全部的曆史,所以不考證很難辨彆他說的是否是真的。”

“騙術很高級,但事實勝於雄辯,無論他怎麼說,都無法改變武侯的本質。”

說到騙,沈三通毫不掩飾,不屑之味溢於言表。

觀眾、記者、現場嘉賓都驚了,也都興奮。

論狂還是沈三通啊,毫不掩飾自己的立場,當場炮轟易中田。

如今的氛圍,表這個態,說這話,是需要勇氣的。

也是,敢直接和好萊塢開戰,這算什麼?

畢竟三通娛樂真開始走法律程序了,控訴小咪電影市場的歧視政策。

首映之後。

頭條幾乎都是沈三通炮轟易中田。

易中田不得不出來回應,很有一番姿態,堅持自己是“正說”“趣說”“妙說”,是在曆史基礎上進行的評說,讓一些人不要隻盯著一點細節,這會阻礙學術熱情。

沈三通當場就火了。

一絲臉麵也不留了:“我建議易中田去學一學基本的邏輯,正說、趣說、妙說三者存在邏輯衝突,這是既要又要也要,怎麼可能呢?”

“說到盯著一個點,我想起‘宜粗不宜細’這句話,現在一些人完全反著來理解。”

“‘宜粗不宜細’是完全符合辯證法的,在研究曆史尤為重要。”

“一個曆史人物,給了曆史交代,做的貢獻多過了缺點,那麼就應該強調積極的一麵,而不是放大缺點。”

“人總會有缺點,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用放大鏡去找,總會找到缺點。”

“而如果一個人在曆史中,發揮的作用很負麵,那麼也不應該從他做了什麼樣的小事,給無限放大,那改變不了大方向。”

“這句話對應的是‘成大事不拘小節’,老祖宗總結的就很好,首先大節不能丟,大節不丟,一些小瑕疵不算什麼。”

“同時,如果大節丟了,你去放大‘小節’,一頓誇,其實是彆有用心。”

“這就是抓住一個人的主要和次要!完全符合辯證法。”

“做《曹操》電影,我就是遵循的這個方法,曹操整體來看,在當時有進步意義。”

“我當時之所以在《赤壁》裡,比較貶曹操就是對衝烏煙瘴氣的風氣。”

“幾年過去了,誰知道這種風氣還是聲囂塵上!妖風滾滾!”

“‘宜粗不宜細’說的是抓住一個人的主要方麵,忽略次要方麵,而不是讓次要的占據視野。”

“現在一些人對好人搞“細”,對壞人搞“粗”,甚至用此來為自己遮掩,弄成了遮羞布。”

“武侯最偉大的意義在於用一生來證明了,不靠陰謀詭計,不靠玩弄關係,不靠蒙蔽百姓,不靠殘酷暴戾。憑借光明磊落、公平公正、一心向陽、天下為公,也能把國家治理好!”

“搞政治並不是必須人品卑劣、暗箱操作,不是沒有人逃脫這些淤泥,不能因為自己站在淤泥裡的人瘋狂的想證明,諸葛武侯也在淤泥裡,和他們一樣。”

“賊的眼裡,看誰都是賊!”

沈三通這個人,更喜歡一刀砍翻,以血還血以牙還牙才能酣暢淋漓。

但在娛樂圈文化圈,很多時候,他必須克製,很多話不好說的太直白。

當然,在一些人眼裡,他已經很尖銳了,但其實一直收著來。

按照情緒走,早就上馬克沁了。

顛倒黑白就是顛倒黑白了,竟然還敢狡辯?

必須出重拳!

同樣。

“宜粗不宜細”不僅適合曆史人物,公眾人物也一樣,“粗”的不行,“細”的再多也沒意義。

沈三通一通輸出。

賊看誰都是賊,以己度人

熱度嘩啦啦的漲!全網炸裂!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