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n。
x國之音、德子之聲dw。
紐約時報、經濟學人。
西方官媒媒體,官方頻道,一些“國際”刊物,紛紛給沈三通扣帽子,質疑是不是不再開放了。
三通娛樂發出聲明,駁斥了這些媒體,強調這是商業糾紛,不應該進行政治操弄。
一般來說不會認領這些帽子,不過東大不缺對號入座的生物!
大局啊!大局!
你沈三通是破壞大局的罪人!
瘋了!
沈三通喊出禁止好萊塢電影在國內上映之後,何止是“石砸狗叫”,簡直是油鍋裡潑水,水鍋裡潑油!
為了一己私利!
為了讓三通娛樂霸市!
你自己的電影走不出去,你自己的電影在歐美不受歡迎,受迫害妄想症,人家看的上我們三瓜兩棗嗎,人家正眼看你了嗎,陰謀論!(此條評論一毛,括號去掉)
為此,中影偏向於院線方麵的主管出來放話:“我們開放永不改變,今年不僅不會往回走,還要加大力度,有關公司要直麵市場競爭,不要做溫室的花朵!”
“東大電影發展離不開好萊塢提供的好片子,我們對此懷有感恩。”
隨即,宣布了一係列片單,《變形金剛3》、《功夫熊貓2》、《加勒比海盜:驚濤駭浪》、《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速度與激情5》等今年重頭戲好萊塢電影,會選擇一個好檔期定檔。
歡呼雀躍!
一時之間“什麼失寵了”,“你衛國,國為你了嗎?”,“這就是做憤青的下場”,“做狗、官奴,連骨頭都不給你”
各種冷嘲熱諷,可謂是快意。
多少年沒有這麼快意了!
好萊塢進口大片隻是沒有好檔期,之前沈三通也就是窩裡橫,沒有了國產片保護月,暑期檔國產片絕對全麵潰敗!
光看殖畜發言,還以為它們國籍在小咪呢!
總之就是沈三通敗了!我軍敗了!
包括一些沈三通的支持者,也從極度樂觀,轉為了極度悲觀:三通娛樂取得今天的成績,太順利了,付出的代價不夠大,好萊塢當初攻城略地是大航海時代人家都在流血。趕緊收回自己的狂言吧,千萬彆和好萊塢巨頭打起來,打不過人家啊!
也有一些職能部門站出來落井下石:小沈啊,你看好萊塢狼來了,就彆去欺負港台同胞了,要團結!
沈三通也是瞠目結舌。
因為這一次他算是親自接觸到了,一些事是怎麼辦的。
從殖畜,到一些專家,再到一些媒體,官方內的人,都在迅速歸位。
中影那位主管,比較反對中影現有的經營模式,和院線有千絲萬縷的利益關係。
對好萊塢持有感恩態度,認為沒有好萊塢,就沒有東大電影的進步
也是韓三瓶對頭,一直鼓吹把中影分了。
不知道是蠢還是壞,但放在這個位置上,恰好正合適。
站出來的這些人,不懂什麼是:“為了進攻而防禦,為了前進而後退,為了向正麵而向側麵,為了走直路而走彎路。”
沈三通帶頭衝鋒之後,計劃就開始了。
現在就是大踏步的讓出市場。
接下來就看小咪傳媒巨頭的家國情懷了。
當然,這種行為隻能是一招閒棋,最多爭取一點利益。
不過這一點利益,對於東大和小咪這個體量的談判,可能是幾百、幾千億。
也沒有輸家,除了小咪帝國利益。
小咪也贏,可以獲得大量的金融衍生品。
東大也就是增加點工業實力,賺的都是辛苦錢。
沈三通麵對這種輿論,內心毫無波瀾。
已經習慣。
他一直認為,不管做什麼行業,都應該有這種跟國家大政策大戰略,國際大局勢做相應的配合和調整。
不跟著潮流走,逆勢就要被打的粉身碎骨,比如明明知道,卻偏要去11年後的敘利亞投重注投資,脫歐的代英做生意,22年後的二毛投資。
這不是說不行,隻是你樂意就行。
沒有這個覺悟,你就是小打小鬨的,上不了台麵。
沈三通乾影視行業,不靠洗米,不靠送女,不靠外麵,沒有媒體關係,想要發展,那就必須和國家發展方向配套。
文化產業本土市場是重中之重,東大這塊十四億統一文字和文化的市場,具有無儘的潛力。
海外利益是附屬“戰利品”。
先把自家的地種好,等到東大的旗幟衝天而起,作為軟實力自然會獲得追捧。
到那時,自有大儒站台念經!
三通娛樂硬憾好萊塢,雙方摩擦。
結果似乎為了打消外麵的疑慮,好萊塢進口片在今年正常放映,受害最大的不是三通娛樂,而是其他電影公司。
華易股價暴跌。
三通娛樂隻是小跌,華易當場跪了。
大踏步讓出市場,三通娛樂還有一戰之力,其他國產電影公司,是真沒有抵抗實力。
王忠磊氣道:“他沈三通胡說八道,我們來受罪!我們要和他劃清界限,正好推進和好萊塢合作!”
“閉嘴!”王忠軍不要彆人來打擾自己的思考。
王忠磊立刻不說話了。
華易一直的發展,就是重視人,圈內是大片模式+明星戰略。
明星上,範兵兵跑了,李兵兵半捆綁,扶持受到時尚品牌青睞的姚辰,小生鄧朝填補沒有籠絡到黃小明的空白。
電視劇就是挖頭部的導演,電影就是馮曉剛,製作上陳果富,然後具體業務上讓王忠磊盯著。
就是咬住大導演、大明星。
業外也是人,最早和太合集團,有著李家的城背景的to集團,還有因為圈子認識的馬暈,從這些獲得投資,以及銀行一些關係。
騎馬、打球、開車、請客是王忠軍的生活,是樂趣,也是工作。
所以,在沈三通炮轟好萊塢這件事上,王忠軍從一些圈層沒有得到回應。
這本身何嘗不是一種回答。
“我們做好自己的事,和好萊塢合作可以,但不能大張旗鼓。”王忠軍給弟弟下命令。
確實是個好的“國際化”合作機會。
這些年華易沒少跟在沈三通後麵撈好處。
姚辰如此獲得一些大牌青睞,也是因為《潛伏》上沈三通似乎對其有意見,獲得了支持。
這次好處要跟著撈,但是依然不能衝的靠前。
王忠磊很委屈。
華易都上市了,財富自由了,還要受氣!
“電影行業太依賴人,風險也大,我們要儘快調整業務,互聯網方向、房地產方向,比電影好做很多,要在未來幾年逐步轉向。”
王忠軍心裡也難受,下定了決心轉變。
他本來就擅長做人的工作,互聯網有很多關係,房地產也有,都比電影強。
光鮮傳媒也在行動。
和華易不同,華易主業是電影,然後是影院投資以及藝人經紀,再往後數才是電視劇等等。
而光鮮傳媒主業是電視欄目,廣告,光鮮影業是後來發展的。
03年加盟光鮮傳媒任職藝術總監的張照,在06年創立了光鮮影業並任總裁。
也是他一手打造了光鮮的發行團隊,做出了獨特的矩陣模式嗎,也就是在每個城市都有發行人員駐地。
光鮮對於電影的投資很小心,大部分都是以發行形式投資的,或者加磅投資。
王常田曾闡述過光鮮矩陣發行模式:“以往通過電影公司發行,彆管多大的電影公司,發行公司都隻有十來個人,他們跟院線打交道。你根本不知道影院怎麼排片,什麼時候播?十幾年來一直是這樣的。”
“我們就在全國70個票房最高的城市,每一個城市都安排發行人,每個影院都有。這個係統建立以後,他們發現我們這個係統可以提升30的票房,但是仍然沒有這麼做,說我們勞民傷財,沒有什麼意義,多宣傳就完了。”
“他們不明白我們在當地乾什麼,我們可以和當地媒體合作。彆人去一個城市都人生地不熟的,我們的人都駐在那裡。這個營銷的係統,彆人真的沒辦法相比。”
在電影上映後,依賴各個城市當地發行人協調當地影院和媒體的資源,相比於傳統模式,矩陣模式效率頗高。
哪怕是爛片,也能有一定票房收益。
光鮮利用這種模式拉來了很多影片發行權,也搞出了一些保底票房。
後世發展出了包黃金場刷票房。
此刻,三通娛樂和好萊塢發生摩擦,王常田是“胸中塊壘酒難澆”。
如今的影視公司,三通娛樂是老大毋庸置疑,華易憑借過往優勢牢牢把持老二。
博納憑借著和三通娛樂的關係,發展的也很好,連後發的小馬電影製作能力也比光鮮要強。
第二做不了,第三第四似乎也做不了了,掉到老五去了。
王常田覺得不行啊!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傳~~
從2006年開始涉足電影,一路平穩,卻沒有一部被人所稱道的佳作。
光鮮最弱的就是這一點,拿不出一個代表作來。
因公司估值分歧,王常田的融資計劃泡湯了不止一次。
他總是覺得自己賣低了,和華易不同,他把娛樂當做生意,把光鮮當做自己的孩子。
隨著三通娛樂和華易的雙雙上市,如今是資本追著影視公司跑,看誰都是獨角獸,何況像光鮮這樣的老牌企業,讓光鮮獲得了很好的融資條件,不缺錢了。
但好萊塢磨刀霍霍,老王也想從大熱的電影裡分一杯羹,至少招股書上要把影業算上去,這樣才不算辜負一幫員工跟自己乾了那麼多年。
內心深處,他不認為自己比大小王差多少,未來光鮮的市值絕對會超過華易。
王常田盯著辦公室裡長長的黑板許久,上麵密密麻麻寫滿了劇名、片名、人名。
有100多個名字,大多是港台導演的名字。
“必須做出改變了。”
王常田下了決心。
再不變好萊塢一刀砍下來,恐怕以後隻能乾發行,核心的電影製作無法涉足。
華易盯住大片大導大明星那套是沒有前途的,寄托於港台也沒有前途!
三通娛樂是沈三通一手締造的,本身就是超級大導演,沒法複製。
不過三通娛樂有很多可以學習的點,《生日快樂》、《瘋狂》係列、《囧途》、《失戀33天》這些成本低的小製作,值得模仿學習。
光鮮要追求新類型的開發,下賭注於中小製作,敢用新演員,敢用新導演,要有意識地偏向內地的新導演。
觀眾和電影環境已經發生改變,內地新導演得到了更多的認可,培養新導演是光鮮目前迫切需要去做的一件事情。
刻不容緩!
導演缺口很大,內地老導演基本都不行,很難支撐華語電影工業發展的未來,隻有挖掘新導演。
光鮮之前也在變,但太慢了。
等不了!
必須全麵調整電影項目戰略。
“第一,全麵發掘培養內地導演,發掘新導演,讓電視劇導演、廣告導演、演員等來執導電影,讓更多導演處女作出現。”
“第二,堅持商業類型片,我們不會為獲獎而拍片,不為傳達價值觀、教化大家而拍片。”
“第三,品牌化運作策略,我覺得,未來可以容納20個品牌,希望光鮮成為擁有最多品牌的一家公司。”
三通娛樂和好萊塢巨頭之間的碰撞,掀起的波瀾開始促使影視行業不得不為之改變。
而大陸國產電影公司不是最慘的。
因為市場依然看好,再加上大放水,各種錢都有。
最慘的是文藝片。
不是!
你們!
沈三通這家夥一邊喊著要傳承藝術,一邊心口不一,重拳出擊,還都是從中層末位淘汰下手。
都是我們中堅力量,一邊剔除中堅力量,一邊留下還不成熟的年輕人。
這是要把年輕人都拐跑了啊!
快來人!來人看一看!看一看啊!
你們都關注什麼了,你看看我們多慘!
可惜,沒人搭理。
業內關注度全被吸走了,藝術片追求的就是邊緣化,大眾關注度本身就低。
而一些給錢的外部,歐萌窮了。
至於小咪那邊,完全陷入了狂喜之中。
預期爆炸,這些年投入的各種滲透是真有用!
上市的公司股價暴漲!
沒有上市的公司,也有各種融資渠道,在小咪這片土地都可以金融化。
市場還未兌現,利益先吃到了。
對於好萊塢各路公司來說,當下最重大任務,是讓這個天下掉下的餡餅,以百分之五十增長的全球第二大市場的收益,一直持續下去。
遊說力量開始上強度,東大這邊的做的很好,現在要給自己內部一些政客上上強度了。
用我們的傳媒資源,接受我們的捐贈,還要我們給各種明星享用。
趕緊乾活!
至於東大藝術片如何,真的沒人在意。
門已經開了,踹門工作完成啦!
好萊塢電影能夠長驅直入,這些養的狗都不需要了!
然而。
最慘的另有其人。
還不是大陸文藝片!
本身大陸市場都處於擴大期,再加上市場大,文藝片還有官方撥款,官方地位。
隻是說話語權丟失,該有的還是有。
最慘的是港台。
最近兩年,大陸電影圈是一天一變。
幾年前開始,從曆史大片再到商業片,沈三通把電影定義一個個搶回來。
現在除了港台資金占大頭,以及一些團結項目,正常的商業電影項目,首選還是大陸演員、大陸班底。
如果市場是在粗放擴張,港台電影圈也能跟著吃,還能通過其他方麵,來填充自己私貨。
現在的情況是,好萊塢大片大步攻城略地,國產電影公司凝重以對。
上到三通娛樂下到其他小公司,都在應對這種變化。
核心如此,本身就邊緣化的港台圈,自然受到更大擠壓。
而且所有熱度都被中心圈層吸引,華易、光鮮、小馬這些還能吸收一些熱能,文藝片還有一些保底。
港台圈屬於邊緣的邊緣,感受到了刺骨寒意。
和港圈走的比較近的光鮮開啟扶持新導演,搞小成本喜劇,和港島合作更加強勢。
沈三通和好萊塢巨頭對了一掌,濺起的餘波足以讓港台圈掀翻在地。
大帝層次的打架,大道都能磨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