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可肘子和赤日爺爺說之所以沒有被破解成文字,是因為那些字符可能是另一種最古老的語言,彝語的幼年版。”
“如果從符號學角度出發,我們可以將文字看做一種符號係統,它由各種特定的符號組成,這些符號具有約定俗成的意義。”裘老與辜老號稱“南辜北裘”,當然不會被小女孩給難道:“例如漢字中的‘日’和‘月’等,分彆代表著現實中的太陽和月亮,它們是對客觀事物的抽象概括和符號化表達;英文單詞‘sun’‘oon’同樣是用特定的字母組合來表示太陽和月亮的概念。這些符號通過一定的規則組合在一起,就能夠表達更為複雜的思想和信息。”
“除了這點,文字還有許多的特征,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它還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係統,是語言的視覺形式。語言是人類交流和思維的工具,但語言具有轉瞬即逝的特點,而文字的出現使得語言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製得以保存和傳播。”
“還有文化學和傳播學上的特點。”
“因此被學界定義為文字的符號,就必須具備這四項特征,第一有明確的抽象概念;第二是可以傳播,或者能夠找到其傳播的證據;第三是能夠代表使用者的文化特點,第四就是文字的使用要有足夠長遠的傳承和傳播範圍。”
“當然了,我覺得還應該添加上更多的特征,比如其必須有內在的語法邏輯,可以自由組合成語言來表達,接受和傳播。”
“要是將這些特點全都算上的話,肘子那篇文章裡發表出的那些字符,的確在表意,但表意不明確;的確有傳播,但是範圍太小;數量太小;作為文化載體的意義不清晰,最關鍵的一點,我認為還是因為記錄太少的緣故,導致這些符號間的邏輯關係和組合關係也不明確,也就無法將之作為語言解讀出來。”
“無法作為語言解讀出來的文字,嚴格來說不應當算作文字。”
見到周至想要開口,裘老直接抬手打斷:“最多最多,在證據不足之前,可以算作文字的雛形。”
“能得裘老鬆這個口也不容易。”周至也不敢奢求更多,轉移話題說道:“我跟小苗這次是從紐約回來途徑滬上,想著來看看您,跟您彙報下甲骨文研究係統的工作進展。”
“我用得著你彙報?”裘老瞪眼問道:“你都好久沒有管理這個項目了吧?”
“裘老是這樣啊,”周至趕緊解釋:“從目前來看,我們這個項目的研究已經基本完成了,也就是說,通過係統自動查找處理,能夠予以綴合的甲骨,咱們也綴合得差不多了,能夠拚湊成句成文的,我們也都進行了處理歸檔,以待未來繼續研究所用。”
“從這個係統引申出來的研究成果也不少,比如我們通過釋讀甲骨文記載的日月食資料,結合天文學推演,考訂了發生於公元前1161年10月31日的乙巳日食,證明了殷人已經掌握交食周期,對於甲骨文斷代乃至地日運動的研究具有重大意義。”
“結合甲骨文卜辭和山東滕州前掌大商周史氏家族墓地發掘出土的銘刻,確定了商代薛國地望,為商代曆史地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支點。”
“通過殷墟小屯yh127坑,具有明確年代的小屯南地甲骨、史料價值獨特的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三份資料的結合分析,我們直接證實了古史記載中‘商’王朝的存在和安陽小屯為殷商王朝的王庭,將中國信史的上限提早了一千餘年。”
“近期的成果裡邊,最有趣的就是我們破解了王國維提出的那個疑案。”
王國維曾做過一個有趣的推斷,《山海經》裡有這樣一個故事,夏商之際,有一個叫“王亥”的人,雙手操鳥,善於“服牛”,常趕著牛群從事貿易活動,他是商人的始祖。
王國維卻將甲骨卜辭與山海經聯係了起來,認為甲骨文中經常提及的“高祖亥”,就是《山海經》中的王亥。
而這個“王亥”在後來的其他典籍中其實出現過多次,隻不過名字已經訛傳成了核、該、胲等。比如屈原的《楚辭·天問》裡就曾經有一句讓前人無法理解的“該秉季德”一節,王國維在得到甲骨文的提示後便貫通了,認為《天文》中這個“該”字,其實就是“亥”,所以《天文》這段文字,講的是王亥被害和族人報仇之事。
王亥是殷商始祖閼伯的六世孫,冥的長子。王亥在商丘服牛馴馬發展生產,促使農業迅速發展。用牛車拉著貨物,到外部落去搞交易,使商部落得以強大。
王亥開創了商業貿易的先河,久而久之人們就把從事貿易活動的商部落人稱為“商人”,把用於交換的物品叫“商品”,把商人從事的職業叫“商業”成為了現今商業用詞的來源。
關於王亥的死有兩種傳說,一種是《竹書紀年》記載:“夏泄十二年,殷侯子亥賓於有易,有易殺而放。”
這種說法是說夏曆帝泄十二年,王亥和弟弟王恒一起從商丘出發,載著貨物,趕著牛羊,長途跋涉到了河北的有易氏。有易氏的部落首領綿臣見財起歹意,殺害了王亥,趕走了王亥的隨行人員,奪走了貨和牛羊。其弟王恒兼程逃回商丘。
還有一種說法是綿臣的妻子看上了王亥,而招惹王恒的嫉妒。於是王恒聯合一位衛士暗殺了王亥,把他的身體切成了八塊。當地士兵捉住他們,交給自己的君主綿臣處置。
當綿臣知道王亥的死因時,決定把王亥帶來的牧人和動物,通通歸自己所有;然後把其屍體和王恒趕出有易國。
這個故事當然是講給麥小苗聽的,周至說道:“但根據我們這次綴合出的甲骨文記載,這個故事其實和兩種說法都不太一樣。”
“王亥的確是被有易君所殺,但王亥的弟弟王恒卻收下了有易君的‘血債償金’,並且在有易君的幫助下成了商部落的首領。”
“而王亥之子上甲微卻堅持追討血債,最後率部伐滅了仇敵,並且得知了自己叔父在事件中扮演的不光彩角色,親屬間展開一場權力之爭。”
“最終微取得了勝利,打破了部落推舉領袖的傳統方式,繼承了父親的首領地位,商族國家由此建立。”
“若乾年後,逐漸壯大的商族推翻了夏朝,成為了中國曆史上第二個朝代。”
“中國的曆史真是太迷人了。”麥小苗覺得這個故事太有趣了,簡直就是一部在曆史文字中尋找線索,破解疑案的懸疑劇,又露出了小女兒的姿態,習慣性地靠在周至身上:“還能當大偵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