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白描道君像圖》可以引伸出中國古代線描畫的發展,和磚畫,瓦當等工藝的關聯關係,宋代道君的形象,黃庭經對宋代文人和世俗的影響等等等等,可是老大一篇文章。
從絹底和裱錦,可以聊宋代紡織技術,從素麵的絹到繁複提花的錦,從家庭織布到官錦院裡的大織機,以及織錦文化和對周圍蕃國的影響等等,都可以展開。
《臨戴文進謝安東山圖》大青綠山水,就可以聊中國的隱士文化,魏晉門閥,清談,哲學流派,黑暗政治和佛教傳播對文人思潮的影響。
《杜甫詩意圖軸》就更是周至的長項了,可以講中國傳統詩歌的發展,創作規律,審美意趣,流派,意境表現和傳遞,詩意和畫意的美學共性……
這是一個難得的科普機會,反正手動的時候嘴閒著也是閒著,因此周至也就不厭其煩,至於說最後攝製組采用哪些內容,那是他們的事情了。
反正研究比他深刻的,英文沒有他好,而英文比他好的,對於國學研究的廣博程度和深度又不如他,而且周至絮叨有個特點,那就是生動,知識點繁密,雖然專業但不失有趣,常常在幽默當中就完成了知識的普及,而許多稀奇古怪的“冷知識”,往往讓人感到既震驚荒誕,但又符合當時的情理,可以充分地滿足大眾對古代東方生活的獵奇心理。
外行看熱鬨,內行可就看門道了,周至純粹是乾到哪兒,想到哪兒,就聊到哪兒,沒有草稿沒有宣講材料,完全是信口開河,可是能夠將三幅畫上涉及到的各種學問,都道得出個一二三來,就連學術精深的翁萬戈都暗暗嘖舌。
很多知識就連他這研究了翁家收藏一輩子的人都不了解,這娃當真就是一瓶“國學萬金油”!
周至有個非常不好的習慣,就是修補畫作的時候專心致誌,廢寢忘食在這個時候不再是形容詞,而是客觀事實。
彆人也不敢隨意乾涉打擾他,隻能按頓補充食物和飲水,大家輪流著陪他熬。
等到修複完最後一筆,將筆一丟,直接躺倒在沙發上,悶頭便睡。
“以鈞快去拿床被子來,屋子裡空調有些涼。”翁萬戈趕緊招呼:“這兩天一夜,老夫也算是開了眼界了,了不得啊……”
“我們看畫,會不會影響到肘子休息?”管舒寧對麥小苗問道。
“不會的。”麥小苗坐在沙發邊,輕輕握著周至的手,又是心疼又是驕傲:“現在就算大聲說話也弄不醒他,等他睡飽了自然就好了。”
第(1/3)頁
第(2/3)頁
“這個習慣不好,要改。”王少方說道:“肘子現在年輕,倒還扛得住,等到以後年紀大了怎麼得了?”
“這事兒也怪我。”翁萬戈自怨自艾:“我是沒想到他動作如此之快,早知道就一幅畫一副畫地慢慢來了……”
“既然都完成了就不說了,不過叔父您最好給國內打兩個電話,讓老爺子們把肘子這個毛病糾正過來。一次性修完,著法子太耗損心力了,不是長久之計。”翁以鈞說完再度看向畫麵:“但是話又說回來,這麼做又的確讓人感到震撼,看看,說修舊如新,當真就修舊如新啊……”
“是啊,之前我一直擔心國內的技術和條件。”翁萬戈說道:“現在看來,東西交給肘子,令人一萬個放心!”
“就是不知道啥時候醒。”管舒寧笑道:“安先生還等著看集齊一套的康熙八大碼和豇豆紅本朝茶圓呢,大都會博物館那邊也提出想要借用這套瓷器,和館藏一起,舉辦一個康熙磁器與宮廷藝術珍品特展。這小子書法不錯,我就不用另外求人了。”
周至這一覺足足睡了十四個小時,等到睜開眼睛的時候,已經是次日傍晚了。
視線當中是麥小苗全神貫注看著自己的大眼睛,被周至突然睜眼打了個措手不及,臉不由自主地紅了。
一見到這樣的情況周至就忍不住想要逗她,伸手摸了摸麥小苗的耳朵:“你這樣子就像小狗嗅到了好吃的。”
“呸,你才小狗。”麥小苗害羞的趴到了周至的懷裡:“我知道這是你的老習慣了,不過大家都不放心,翁老還打電話到京城,向王老爺子和啟老爺子告狀了。”
“啊?”周至坐了起來:“告我什麼?”
“告你三十六個小時不睡覺!”
“嗨!二老年輕時候比我還瘋,彆說年輕時了,他們五十多在全國文物鑒定小組裡那勁頭……”
“肘子醒了?”門口傳來翁萬戈的聲音:“正好,出來吃完飯吧。”
吃飯的時候,翁以鈞和管舒寧就提出了好幾件事兒。
第(2/3)頁
第(3/3)頁
第一件當然是通過嘉德辦理此次典籍托運的事項,還有兩百萬美金標的物的鑒定費用要支付一成,加上運費,保險等諸多事項,一共得是三十萬美金左右。
這也是行規,作為瀚海拍賣行首席顧問的周至當然清楚,於是分彆簽了兩張支票,然後告訴兩人說他還有一堆的沙漠金木頭,以及之前的青花大罐,還有九件豇豆紅,也就一事不煩二主了。
第二件事情就是采訪的事情,電視台已經找到了伊麗莎白一家做了前期采訪,想要將這個故事推上節目,因此需要補充采訪周至,向征求他的意見。
周至隻同意了語音采訪,這種事兒和科普字畫修複中華亞文化還不一樣,沒有必要去拋頭露麵。
第三件事兒是展覽,一整套的康熙本朝豇豆紅八大碼,外加一件首次發現的豇豆紅茶圓飲器,加上二戰英雄遺孀遇到誠信的中國古董商,這樣的噱頭已經可以發起一波宣傳,並且配合來一次展覽了。
這也是宣傳的機會,周至當然同意,而且這次展覽也算是大都會對東方藝術展的一次更加細分的嘗試,周至覺得很有意義。
從東方瓷器展,到中國瓷器展,到清代瓷器展,再到康熙瓷器展,老外們的專業知識也是從粗糧開始,一點一點吃到細糠的。
這樣的推進過程本身,也說明了中國瓷器,在國外藝術品市場的逐漸為人所熟知,所追捧。
有了活動主題,就需要有活動名稱和配套的“文案”,管舒寧就想委托周至,安先生和佳士得對你設計的四季拍賣會文案非常滿意,乾這個你可以說是專業的,時間這麼緊,隻能靠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