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nove.com/最快更新!無廣告!
作為遼國靠近邊境的城池之一,涿縣並不繁華,但肅殺的氣氛也還沒到軍鎮那一步,比如此時天亮時分的城門處,便已經有了許多附近的百姓排隊準備入城,而負責維持秩序的士卒,居然還不過百人。
但考慮到整個南京道的兵力都被抽調南下,而且此地混居的漢人早已經沒了反抗的勇氣,所以會出現這景象倒也很合理。
遼國出草原東征西征,一路打到東海和西域,雖然經過了幾十年的遷徙和發展,但遼人的數量還不足以填滿各個地方,所以遼國雖把遼人定為上等人,把其餘異族當成奴隸,但也不會真提起刀子把人殺光,就比如被遼國滅國的西夏,都這麼多年了還是有那麼多被抽了脊梁骨的黨項人活在遼人的統治之下。
而遼國的南京道,其實就生活著大量的漢人,隻不過經過這麼多年的鎮壓馴化,所以這些漢人已經接受了被異族統治的事實,前些年或許還會有漢人叛亂起義,但被殺得狠了,自然就隻能老老實實當起了下等人,而且認真說起來,其實除了見到遼人要主動讓路、被遼人無故打死隻需要賠一頭牛、稅賦多了點重了點之外,和被朝廷統治區彆也不大。
也沒什麼的。
從這一點來看,人的韌性還真是表現得淋漓儘致,但也不能說他們不對,隻是想活下去有錯麼?朝廷收複不了燕雲趕不走遼人,他們能有什麼辦法?但凡有得選,誰願意當下等人?
或許那位遼國有遠見的皇帝陛下能預見到這樣下去早晚會出大問題,不過普通的遼人對待漢人隻會比對待那些依附遼國的部族更殘忍更無情,就比如那位站在城門便仔仔細細搜了一遍入城女子的全身,借機揩了不少油的守城士卒,就在那漢人女子丈夫敢怒不敢言的目光中,得意洋洋地說道:
“再看?再看把你眼睛挖出來!”
能活在這裡的漢人,多半聽得懂一些遼話,漢子憤憤低下頭,拉著秀憤得幾乎要一頭撞死的妻子快步走進城門,另一個士卒從那挑著的竹籃中拿起瓜果擦了擦,大大方方地咬著,對自己的同袍說道:
“上頭抽走了一半多城裡當兵的,眼下就隻剩咱們守城門,媽的要從早上一直站到半夜,累都累死了,他們到底啥時候回來輪班?”
“我哪兒知道?”
“你大兄不是也被選去了麼,就沒個家書什麼的?這次怕是要立下不少軍功吧?搶回來的好東西可彆忘了讓兄弟我開開眼啊!”
“這才多少天,哪兒會有家書送回來,不過嘿,你還真彆說,人老蕭收了錢就是辦事,我那大兄這次混上了個十夫長,怎麼也算是小頭目了,隻要能活著回來,以後也是這城裡一號人物,到時候我可是要跟著發達了。”
“真威風啊...富貴了可彆忘了我。”
“好說好說。”
“那天大軍開拔的時候從城外過,我還跑到高處看了的,那個壯觀喲,連到天邊看都看不清有多少人,一開始我還在想要是這次又輸了,咱們這些在南邊兒當兵的都得遭殃,可看那架勢又覺得怎麼都輸不了...”
“呸!你這破嘴,就不能說點好的?”
“嗨,不就順口一說嗎?”
“輸是肯定輸不了的,”士卒說,“就看能打到哪兒了,最好是能一路打到魏國的京城去,我聽說那邊可富得很啊,連吃飯的家夥事兒都是金銀做的,咱們這邊隻有大人物能有的東西,在那邊能堆成山!到時候大把的土地、財寶、奴隸送回來,咱們還哪裡用得著當兵,享福就行。”
圍過來湊熱鬨的幾人砸吧砸吧嘴,好像一同為那美好的未來而喉頭微動。
這麼多年了,遼國一直在給所有遼人灌輸一個念頭,那就是南方的那個國度,是注定要被遼國覆滅的,那大片的土地和如山的財富,遲早要屬於遼人,而當遼國徹底吞並魏國,才是好日子終於到來的時候無數遼人都堅信這一點,把這種世仇當做理所當然,這才是遼國為什麼明明都走出了草原,從遊牧轉為了半遊牧半農耕,轄下無數他族子民,卻依然渾身上下透著股窮瘋了要搶一把的蠻橫氣息的原因。
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
單從這一點來看,遼國和如今被顧懷收拾得痛不欲生的倭國,在後世的理念是真的有些像。
幾個士卒仍然閒聊著打發無聊的值勤時間,話題已經從南方的戰爭轉移到了剛剛排隊的某個女子的身段上,葷段子自然是所有湊在一起的男人喜歡聊起的話題,但隨著一個士卒無意間轉頭看向南方,這個話題就戛然而止了、
“那是什麼?”
許多人隨著他的手指往那個方向看去,得益於是晴天,所以很容易便能看到遙遠的地平線上出現的黑潮,雖然看不清那到底是什麼東西,但不妨礙某種直覺給這些站在烈陽下的士卒們帶來徹骨的寒意。
與此同時地麵的震動也開始從模糊變得明顯,城門前綿長的隊伍迅速出現了混亂,曾見過大軍行軍的士卒死死看著那一線黑潮在視野中越發擴張、清晰,直到徹底占據了地平線,瞳孔漸漸擴大:
“是...騎兵!”
大部分人還沒意識到究竟發生了什麼,一個士卒還好奇問道:“是南征的大軍回來了?”
“怎麼可能這麼快,怕是又有大軍南下了吧。”
“不對啊,”有人喃喃,“沒見過這種黑色的鎧甲,新出的?”
心底的不安感越來越強烈,城門前已經有人爆發出了尖叫,但大部分人仍然不願意去考慮那個幾乎不可能發生的真相,直到城牆上方突兀響起淒厲的號角聲,才有人撕心裂肺地喊起來:
“是魏人!魏人來了!”
就像是引線終於燃儘,這聲喊叫徹底引爆了城門的秩序,城內的士卒拚命想要關上門,城外的人則是瘋狂往裡擠,因為抽調太多而不剩下多少的兵力在此刻顯得那麼捉襟見肘,負責城門防務的軍官急得直跳,卻也沒辦法組織起像樣的防禦來。
因為沒人能想到魏軍會出現在這兒。
這代表了什麼?是魏軍繞過邊境的奔襲後方,還是...南邊的戰爭已經出現了結果?一個所有遼人都無法想象的結果?
城門久久沒有關上,而在五裡外河邊飲馬完畢恢複馬力的大魏邊騎已經衝到了近前,當先的十餘騎已經舉起了手中的製式重器,這些經曆過戰場廝殺的精銳,此刻身上散發出的殺氣簡直可以驅散夏日的陽光。
那是根本不把擋在眼前的一切當成活物的目光。
“天雷開道,分成三隊!衝入城門後,一隊控製倉儲,兩隊沿著街道衝殺,有反抗者無論漢遼,格殺勿論!”
軍陣中的李易迅速傳下軍令,在天雷的爆炸聲中,整個騎兵軍陣再次提速,直接策馬衝過城門前亂跑的人潮,衝進了這遼國的城池內。
多少年了?
從魏遼戰事稍歇,劃分邊境以來,多少年沒有將領帶兵到過此地?這裡的人可還記得這裡曾是漢地?那些遼人可曾知道這裡曾有過那麼厚重的曆史,出過那麼多留在史書上的英傑?
蜀漢皇帝劉備,西晉盧循,北魏酈道元,大唐賈島盧照鄰...他們在天之靈可曾想過有一天自己的故鄉會被異族侵占?大魏上到天子下到黎民,可敢相信有一天大魏的邊軍還能再一次收複這淪陷已經幾十年的土地?
越過城門的李易心潮澎湃。
接到王爺的軍令後,他帶著剩餘的一萬三千大魏邊騎,用最快的速度北上,一路收複易縣、新城、岐溝關,而在發覺遼軍真的將南京道兵力抽調一空,那十七萬大軍覆滅之後再無像樣防守兵力,一向不喜歡冒險的李易也果斷兵分三路,隻求以騎兵極快的行軍速度,在遼國反應過來之前地那散落在這片土地上的各座城池收複!
而事實也如他預料的那樣,騎兵進軍根本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無論是邊境的軍鎮,還是後方的城池,邊騎所到之處,便直接能插上大魏的旗幟,真的如同顧懷的軍令所說,今後大魏的邊境線,就看他李易能在這次大勝之後跑馬多遠!
而且他還不用擔心打下的城池太多,導致分兵過多無法對析津形成包圍的問題,因為在他的身後,李正然、武安才正帶著步卒壓上來,騎兵占城,步卒接收,整個過程順暢無比,哪怕有城池沒能衝進去,李易也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帶著騎兵繞過去,將那些已成孤城的城池遠遠甩在身後,兵鋒直指析津!
如果硬要在這場大勝後的狂歡中找出隱患,那便是收複的地域中遼人太多,殺不完,也不好殺,雖然其中大部分是平民,但如果大肆殺戮,恐怕還是會引起各種各樣的動亂,而如果不殺,又難免要浪費兵力維持地方秩序,乃至於象征性地阻止漢人對遼人掀起血腥的報複。
這便是和異族的戰爭,它不同於中原割據的混戰,打下來的地方的百姓能直接成為自己的子民,而是有著滔天仇恨的魏人和遼人根本無法平等共存,而毫無疑問收複回來的幽燕之地會劃歸北境的直接統治,所以怎麼處理這塊土地上的遼人,便是眼下最迫在眉睫的問題。
作為最前線統兵的大將,這件事本應該由李易決定,但好在軍令上王爺已經給出了方案,那便是壓根不考慮任何政策安撫和文化融合之類的可能性,他不會下令把這些遼人殺光,但也絕不會讓這些遼人融入華夏!等待他們的結局隻有兩種:一種是發賣為奴隸,在以後河北與幽燕的建設中出力;一種則是集中軍事管製,為以後分裂遼國做準備。
這裡是漢人的土地,那麼這上麵便隻能有漢人!民族融合通常都要以五十年一代人計,魏遼之間的局勢,根本不可能留出這麼富裕的時間。
所以將大旗立在涿縣城頭的李易隻是聽取了大致的彙報,便下令道:
“讓此地漢人選出臨時的吏員維持秩序,發給他們武器,讓他們去看守住那些遼人,等待後方步卒接收城池,若有異動的,直接格殺!再通告全軍,嚴禁欺辱女子、擄掠百姓,他們的斬獲不用上交,但一定不能大包小包都往戰馬上套,隻要不影響行軍速度,本將給他們一夜時間收拾戰果,明日清晨,再度發兵,本將要帶他們過了良鄉玉河,直衝析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