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一行總還是有了一個圓滿的結局,起碼顧懷在離開的時候,已經能想象到邯鄲這座古老的城市因為大學的興建而重新繁華起來的模樣。
當然,要想做學問,天下就得安定,所以該蓋的大學得蓋,該打的仗也還得打,戰爭不能解決問題的根本,但至少能讓問題有了解決的可能。
一個盛世的標準應該是什麼?
大一統王朝,有外敵但不致命,沒有頻繁的戰爭和衝突;政治清明,官員多少還要一點臉,不至於大家一塊貪,律法還能稱得上公正嚴明,社會秩序井然。
農業進步,商業繁榮發達,最底層的人們也不用擔心吃不上飯,基本的生存需求能得到滿足,手工藝品和商業交易能為經濟發展注入活力,社會階層不死板,不至於讓人從出生就能一眼看到老死的那天。
然後就是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以及教育的普及了,盛世重文亂世用武,吃飽了飯才能吟詩作賦,一幫人想埋頭搞科學研究更是需要國家養得起,推行教育也是一樣的道理。
這麼一看,大魏無論是哪一方麵都夠不上這標準,甚至可以說,爛到了骨子裡。
要想摸到這個邊,還得先打贏遼國,而且就算打贏了,如果不大刀闊斧的改革,也不可能出現這樣的盛世,因為一個盛世的實現往往需要前後數代帝王的努力以及幾十年的國家發展作為經濟前提。
而且隨著顧懷爬得越來越高,他也很悲觀地發現,所有人理想中的那種大同社會,是永遠不可能出現的。
犧牲,隻有犧牲才是永恒。
最好的前景,便是他打贏這場北伐,然後用最淩厲的手段,最正確的眼光,最短的時間,來讓大魏從如今的困境裡重生。
這得花上多少年呢?
正在馬車裡讀書的年幼天子不知道是不是察覺到了顧懷的心境,連聲音都放小了一些。
這應該是北伐之前顧懷的最後一次出巡了,他並沒有像以前一樣走到鄉野田間去看看,也沒有在沿途多做停留考核官吏,南下到了一趟邯鄲,就直接東行去往清池,一路上不斷有幕府的文書送過來,批閱的過程裡,他也發現遼人的動作越來越大,邊境的火藥味兒越來越濃,半個月,最多半個月,國戰就又要再度拉開序幕了。
可惜不能再種幾年田他悄無聲息地一歎。
他的目光落到小皇帝的身上,經過這麼一段時間的相處,趙吉在他身邊時總算不再是那副如坐針氈的模樣,在外人看來,這或許隻是個顧懷的子侄畢竟小皇帝主動親近他的樣子做不了假,但隻有顧懷知道,這個聰明的孩子什麼都懂,眼下也隻不過是為了生存所以才會選擇忘掉之前的一切來主動依附於他這麼個“殺父仇人”。
他並沒有大張旗鼓地將小皇帝介紹給所有人,邯鄲一行中也沒有讓那些人知道這個年幼的孩子就是如今大魏的天子,這既是為了讓趙吉能低調安全地生活在北境,也是為了避免讓他和那些有心人少接觸,一個遼國就足夠顧懷煩惱了,實在沒必要再讓大魏內部也再生出些什麼風波來。
顧懷還注意到小皇帝有意地學習著一切,包括自己的一言一行,包括自己處理北境事務、任免官吏的行事風格,這倒是讓他想起那句“最好的學習對象就是要打敗的敵人”類似的白爛話,但他也不在意,養虎為患這種事情,他是不會做的,小皇帝夠聰明,所以一定能意識到這一點。
即將進入四月的時候,顧懷的車駕終於是進入了清池的地界,這一段路他曾經走過一次,那是剛剛把遼人趕回北邊的時候,帶著崔茗來實地考察自己的封地,如今時隔一年多再次過來,第一眼便能發現這個地方已經徹底改頭換麵。
從長蘆到饒安,環繞鹽山的這一段地域已經建起了無數的廠房,豎立的煙囪排出黑色的濃煙,那應該是煉鐵廠房已經點燃了熊熊烈火開工;幕府轄下的工廠多為軍管,畢竟這裡即將或者已經成為整個北境最大的武器生產地點,鎧甲、長刀、火槍火炮,乃至單兵使用的天雷,都要從以前大魏各個地方生產然後集中的方式,變成統一規格、統一流程地從這裡運往前線。
單是想一想,就知道此時正集中在此地的匠人、管事有多少,這個修建到投入使用工業區的過程中得用多少銀子打底,這讓顧懷再一次感歎盧老為北境的儘心儘力,如果不是有盧老統籌,讓顧懷自己來做這件事,不知道要抓掉多少頭發,浪費多少時間。
這大概也是北境幕府的一種縮影,顧懷是幕府的主人,但也隻是個決策者,事必躬親的時候很少,當初打完了仗,盧何就接手了幕府的大部分事宜,再加上顧懷親自提拔的比如農政署長、司法署長等一乾人,他們才是真正做事的人。
這簡直就是一個小號的朝廷,隻是短時間內應該不會出現朝廷中的那些積弊,畢竟北境隨時處在生死存亡的危機下,真要爭權奪利也得打完了仗再說。
除了武器廠、煉鐵廠,鹽山周圍的礦山也遍布廠房,這裡雖然不是大魏最大的產鹽地,但其他種類的礦石很豐富,對於如今的北境來說,簡直是一塊寶地。
雖然沒有現代化的機械設備,但清池因為沒有直麵遼人,所以有著豐富的人力,開采冶煉礦石、集中化規格化生產武器,既能提高效率,也是北境推動傳統手工業向製度化工業轉變的第一次嘗試。
而且除了這些官營的地方外,外圍還有許多已經出租出去、暫時還沒開工的廠房,大部分是由那些從江南來到北境做生意的商人租下的,但可以預見的是,再過一段時間,林立的廠房會充斥肉眼可見的每一片區域,北境的生產力,從此可以邁進新的階段。
不過工業區形成後產生的城市化效應,也會讓清池的城池規模與人口聚集度登上新的高度,考慮到這旁邊還有個海港,以後的清池,怕不是要成為北境的中心?
這還是顧懷的封地,他是要收稅的滿滿的都是以權謀私的味道,怎麼冥冥中學到了跟楊溥一樣的撈錢手法?
顧懷沒有在工業區停留,因為這裡儼然已經在幕府的統籌下像模像樣地開始摸索著走上正軌,京城造作司幾乎被顧懷搬了個乾淨,再加上一批士子的到來,這裡已經不用他再操心了。
倒是一路上的風景讓馬車內的小皇帝看得有些目不暇接,畢竟那聳立的工廠、冒著黑煙的煙囪、整齊上工的工人,還有無數的礦石絲綢原材料變成工業產品的模樣,都讓一直以傳統方式生活的他很震驚,尤其是當行轅離開工業區,看到那接天連地的大海時,以及那個龐然大物一樣的海港時,趴在車窗上的趙吉有那麼一瞬間忘記了呼吸。
他恍惚間意識到了“美麗”的另一種表達與含義。
顧懷也因為碼頭的繁榮忙碌,以及那千帆競渡的模樣感慨萬千,光看這模樣,誰能想到一年以前,這裡還是一片野草肆意生長的荒郊野外呢?
再考慮到這個港口連接了江南以及蜀地,糧食、金銀都會源源不斷地支援北境,這裡儼然已經成了一道命脈,一架維係北境生命的橋梁。
單靠北境,怎麼可能與國土橫跨萬裡草原乃至西域的遼國抗衡?這次出巡所見的一切,才是大魏能堅持下去的根本。
而顧懷也很快見到了離彆一段時日的李明珠。
雖然還沒有成婚,但兩人已經有了夫妻之實,再加上李明珠會來北境,也是因為自家夫君如今所作所為皆能影響一國之起伏,所以哪怕是做生意,也要為自家夫君打算,馬車駛過已經逐漸被琳琅滿目商家入駐的鋪子,駛過因為售賣而逐漸形成的鎮子,到了李家在海港置辦下的宅子,兩人溫存片刻之後,很快就聊到了如今海港的現狀。
“一切都在走上正軌,”李明珠說,“隨著幾十家大商率先來到北境,那些還在觀望的小商戶們也雇傭了商船過來,隻要是聰明人都能意識到,北境和江南連接在一起時必然的事實,南洋那邊的生意北境固然難以觸及,但隻要是走高麗、倭國那一邊,就一定繞不開這裡的海港。”
顧懷沉吟片刻,搖頭道:“還不夠,這個海港一定要成為海外貿易的中心,而不是簡簡單單的轉賣貨物、過路休憩之地,不然花了這麼多功夫修那麼大一個工業區是為了什麼?在我的預想裡,蜀地適合成為糧倉,江南適合成為原材料產地,而北境就是最好的加工地以及海外貿易中心所以幾十上百個商戶雖然能起帶頭作用,但短時間內還不足以讓這裡超過江南。”
李明珠說道:“這可能會很難,因為江南那邊已經有了成熟有效的貿易體係,而北境這邊處處都需要摸索”
“說到底還是時間啊,”顧懷感歎道,“可如今最缺的就是時間,工業區要發展,海港要繁榮,才能撐得起整個河北,國戰迫在眉睫,哪裡有那麼多時間去給他們慢慢摸索”
他沉默地思索著,突然說道:“有兩個辦法,第一個,邀請高麗和倭國的商人來這裡,一旦察覺有人會分潤他們的利潤,江南的商賈們才能瘋狂起來;第二個,加大擄掠的力度!我離開江南後,徐縉送過來的文書上,說江南的私掠船們雖然因為嘗到了甜頭,開始更加頻繁地去往倭國,但還不夠!工業區需要廉價的人力,港口需要大量的金銀,我要發一道鼓勵私掠的政令,讓那些私掠船從這裡出發,既然從貿易上解決不了問題,那就去搶!唉,隻是這樣一來,原本上不了台麵的私掠成為北境公然支持的政策,我以後不知道在史書上會被罵成什麼樣”
李明珠心疼地握住他的手:“你也不要太過著急了”
“不著急不行啊,遼國帶來的壓力太大了,”顧懷搖頭,“我都不敢和你說這些,這一仗乾係的東西實在太多,一個不小心,所有的一切都會蕩然無存,我到北境這兩年,一直是在如履薄冰你說我能走到對岸嗎?”
沒有得到回答,但等來的卻是溫暖的唇,溫柔的香氣回蕩在鼻間,讓顧懷那顆隨著越來越多的邊境軍情而跳動得越來越快的心逐漸安定下來。
他在那麼多官吏、武將麵前,總是胸有成竹、鞭笞天下的模樣,但隻有在自己喜歡的人麵前,才會有這麼不安脆弱的一麵,沒有人能扛著這天大的責任麵不改色,說到底還是因為不得不迎難而上罷了,不進則退,而退則是死。
李明珠依偎在他的胸前,環抱著他的手輕輕拍打在他的身後,像是在哄孩子,又像是在給心愛的人餞彆送行。
一道聲音打破了屋內縈繞的溫柔。
“王爺,邊境急報!遼國集結十七萬大軍,正在逼近長城!”
顧懷猛地抬頭,剛才的些許迷茫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身為北境藩王該有的冷硬與鐵血。
他看向懷裡的李明珠,輕聲道:“我該走了。”
李明珠挽了挽頭發,站起身子,在他的側臉留下一道吻痕,輕輕地笑道:
“那就去吧。”
“我的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