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其實台州知府燕德明一開始是沒想跑的。
他好歹是個讀書人,中了第一路做了知府,但凡還有點法子可想,他都不會逃離那座台州城。
因為他是見過那位靖北侯的,兩浙甚至福建的大多官吏將領,都被召去過錢塘,聽過那位靖北侯在堂上的一席話,燕德明的消息還算靈通,他當然不會覺得那位好聲好氣說話、長相俊朗溫和的侯爺會是個好糊弄的主。
因為他知道死在河北的無數貪官汙吏,知道西北乃至西南被清洗的那些地方官吏與武將,知道那位侯爺看起來好說話但揮起屠刀來比誰都狠這樣的人在江南劃分了每個人的防區,明明白白地告訴他們誰的防區上出事,他就去找誰,話語下隱藏的寒意好像跟閻王爺也沒什麼區彆。
燕德明一開始其實是沒把那些話當一回事的,甚至認為是這位侯爺在北邊打慣了遼人,跑到江南來見到倭寇所以難免有些小題大做,倭寇嘛,他在沿海這些年又不是沒見過,穿著破破爛爛的衣裳,靠著破破爛爛的海船,跟叫花子似的跑到大魏沿海,頂多也就是蹲在草叢裡打劫個過路人,再不濟闖進村子放把火搶點金銀禍害個寡婦也就完事了。
有什麼好防的?
可靖北侯既然說了那番話,麵子上的工作總是要做的,於是燕德明回到台州之後,倒也像模像樣地召集了官吏士紳,轉達了上麵的政令,又著手訓練民團,加強海邊的巡邏戒備,按他的想法,要是那些倭人真犯了失心瘋轉到台州來,他說不定還能借此立個大功,在這場剿倭之戰中大放異彩。
想想看,台州大捷,台州知府親率民團打敗了遠渡重洋來劫掠的倭寇,保護了治下的百姓,完美地貫徹了代天巡狩的靖北侯的政令,堪稱能文能武與眾不同,從此之後傍上靖北侯的大腿,一朝名震江南,被調回京城委以重任
燕德明擦了擦嘴角的口水。
然後倭寇就來了。
台州臨海,隔海相望的就是幾座小島,以往是下南洋的船隊們不可多得的補給休憩暫避風暴之地,久而久之在海島上也有了些村落,遷徙過去的百姓們做著那些船隊們的生意,一來二去也越來越富有。
而對於在海上漂了很多天的倭人來說,沿著大魏沿海打探了許久發現的這些小島,簡直是老天爺給他們賜下的老窩。
大概是為了防海盜或者防船隊翻臉,海島上有著一定的防衛力量,但這些對於舉國而來的倭寇們簡直不夠看,甚至都沒經曆任何像樣的血戰,倭寇們就把海島屠殺了個乾淨,那些島上百姓積攢下來的錢財簡直閃花了倭寇們的眼睛,他們怎麼也想不到,就這麼個遠離陸地的破海島上的魏人都能這麼富,那隔海相望的大魏還得了?
他們也多少保留了一些理智,靠著那些破船過來的這些時間,他們也不是對大魏一無所知,倭寇們知道如今的大魏已經有了海軍,各地也加強了防備,尤其是錢塘和蘇州的那些港口附近,實在是不好下手,所以他們才一路來到了台州。
這些倭寇都屬於倭國一個較大的諸侯,整整七千人,他們沒有一下子全部登陸,而是派了四十個人,乘著幾艘小船,先行去了鬆門山打探。
四十個倭寇,說句實話換成山賊可能連搶個稍微大點的村落都夠嗆,鬆門山下有個鬆門寨,整個寨子的人都一個姓,平日裡也極為團結,按道理來說倭寇們一開始選擇的目標並不算好,最大的可能是被趕下海,然而連倭寇們也沒想到的是,當他們提著刀砍死了幾個路人,然後殺入那個寨子裡時,看到的隻有滿地亂竄的百姓,和十幾個舉著糞叉的農夫。
當夜鬆門寨被屠寨,上到八十歲老人,下到咿呀學語的孩子,無數被砍了頭的屍體堆在寨子裡的廣場上,四十個倭寇裡的領頭人沉思半晌,露出了極為猙獰血腥的笑容。
他一邊派人回去通知還在海島上等信兒的大部隊,一邊拔出了刀,他用倭語朝著周圍剃光兩邊頭發隻剩一條小辮的倭人們喊著什麼,然後搬來幾具屍體堆疊在一起,拔出刀跳起來一刀劈下。
這在倭國被稱為試刀,這四十個倭寇的身份也呼之欲出,在鬆門寨被屠寨的背後,讓人悚然的真相浮現出來。
這四十個倭人,是浪人。
所謂浪人,就是失去土地的倭國武士,即使在倭國,武士也是十分稀少的品種,如今的倭國諸侯被稱為大名,而武士就是他們的直屬不下,就算是倭國如今名義上的統治者源義滿,手底下的武士也才不到兩千人。
這四十個浪人很有可能是在倭國諸侯混戰中失勢的武士,被派出來打頭陣,他們從小就接受了嚴格的武術和體能訓練,大多數人都練習劍道,而且他們還有特殊的武器武士刀。
武士刀源於唐刀,在如今的倭國已經成為了武士的標配,倒不是說這玩意兒平民不能佩戴,而是倭國除了武士實在沒人養護得起。
價格昂貴,製作複雜,要使用很多種不同的鐵和鋼料,用爐火加熱後由工匠捶打千萬次,純手工製造,而且養護極為麻煩,因為武士刀容易生鏽,所以隔三差五就得找人用特製的磨刀石磨刀,每天都需要用油擦刀,無比麻煩,除了這幫死心眼的武士實在沒人願意折騰。
所以這樣四十個久經訓練裝備精良的倭寇,戰鬥能力可想而知,而且倭人出了名的一根筋不怕死,如果說原來跑來大魏沿海劫掠的倭人還隻是些落魄窮光蛋,那麼在這幾十個浪人嘗到甜頭之後,性質就變了。
此時的大魏沿海駐守的多半是戰鬥力極差的守備兵,或者是民團團練,基本也就是舉著糞叉子叉人的水平,對上這些浪人,結果可想而知。
而很明顯倭人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這四十個倭寇在屠完鬆門寨後根本停都不停留,休整片刻便去往了下一個地方,天色擦亮時他們如法炮製地開始在章安鎮劫掠殺人,而在他們的身後,是七千餘倭寇浩浩蕩蕩地開始登岸。
局勢由此一發不可收拾。
砍人砍習慣了的諸侯麾下正式軍隊,和駐守村鎮的民團青壯,戰鬥力的對比懸殊到了極點,而且這幫倭寇也不攻城,下手一般都是村鎮,先殺人,再搶劫,搶完就跑一點也不耽擱,七千餘人彷佛蝗蟲過境,一路從登陸點蔓延向整個台州,那四十個浪人倭寇衝殺得最狠,甚至第二天就跑到了台州的政治中心臨海城下,而這時候城裡的魏人甚至都還沒反應過來發生了什麼事。
四十個倭寇看著眼前繁華的城池商量了片刻,膽子大到居然直接開始衝擊城門,排隊進城的百姓和維持秩序的士卒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就被揮舞著武士刀的倭寇砍翻在地,如果不是某個守門校尉拚死抵抗,近距離炸了一門城門旁邊的火炮和幾個倭寇同歸於儘,止住了倭寇的攻勢關上城門,偌大的城池今天說不定就要被四十個倭寇給破了。
得到消息的台州知府燕德明此時還在府衙裡和幾個官吏商議著明年春耕的事情,聽說幾十個倭寇跑來攻城,他怔了怔後還有些納悶這些倭寇是從哪兒來的,但片刻之後,整個台州沿海無數倭寇登陸燒殺劫掠的消息,就讓他兩眼發直差點一口氣沒緩過來暈過去。
整個府衙亂作一團,給他順氣的順氣,按人中的按人中,好不容易這位大老爺醒了過來,當聽說七千多倭寇把那些可憐的團練、守備兵殺得七零八落,然後不約而同地朝著臨海殺來,燕德明隻花了不到一個呼吸的時間,就做出了決定:
“跑!把本官的夫人也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