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詭三國 > 第3516章朝廷的缺席判決

第3516章朝廷的缺席判決(1 / 1)

推荐阅读:

廳堂之內,火盆燒得很旺,可是士孫瑞卻覺得手腳冰涼。

他沒想到,崔琰竟然想出了這樣的策略!

舍棄曹操轉投驃騎?

簡直大膽!

士孫瑞想要發怒,大喝一聲,斥責崔琰,可是話到了嘴邊,卻縮了回去……

若是早一些時日,崔琰這般話,定然會被扣上賣國賊的帽子,打入十八層地獄不得超生,可是現在當驃騎展現出了實力之後,這種話似乎就沒有那麼嚴重了。

崔琰的政治屬性,無疑是非常高的,至少比年齡更大的士孫瑞都要高出一截來。

因此對於崔琰來說,他現如今提出的議案,明顯已經是深思熟慮之後的產物,並且將利益分派算得十分的精透!

士孫瑞仔細一琢磨,竟然發現自己原先的設想盤算,比起崔琰這辦法來,弱了半籌。

崔琰這簡直就是釜底抽薪!

而且是一口氣還抽了兩個釜!

曹操的就不提了,崔琰同樣也抽了斐潛的釜底之薪!

驃騎進攻中原,那是因為山東之前和現在,算是驃騎的『對手』,或者說是『敵人』,那麼自然是會被驃騎打擊和製裁的,那麼如果現在『驃騎』變成了友軍呢?成為了『自己人』之後,形勢就自然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曹丞相執政不行了,斐丞相上麼!

斐潛一來,他崔氏不就有擁立之功了嗎?斐潛也自然不可能對崔氏喊打喊殺。

這不就非常符合大漢的『傳統』了麼?

三公輪流坐,大家笑哈哈。

丞相也就是大一些的三公,又有什麼不可以輪流坐的?

所以,崔琰的這一個議案,是符合大漢國情的,有先例可循,不是什麼背祖棄宗的辦法,對於天子劉協來說,也可以勉強接受。

沒錯,是勉強。

可是崔琰在乎天子劉協『勉強』麼?他隻需要自己爽就行了!反抗不了,也就剩下享受了。天子劉協之前反抗得了曹操麼?那麼現在『享受』一下斐潛,又有什麼問題?

所以天子這邊,可能會不爽,但是問題不大。

其次,山東士族的需求是什麼?

穩定和諧。

莫要再打了,坐下來談麼……

等斐潛坐下來之後,就能再起來麼?

董卓也坐下來過,後來如何了?

現如今,曹操將所有的權柄都抓在曹氏夏侯氏的手中,就算是斐潛來了也一樣抓權柄,又會比在曹操之時差多少?

最為關鍵一點,斐潛的斐氏,是小族!

驃騎斐潛沒有曹家夏侯家那麼多的兄弟!

所以若是驃騎最終變成了丞相,是不是要分權?

而這權柄一旦分出來……

嘿嘿嘿!

士孫瑞吞了口唾沫,看著崔琰的目光都有些驚恐起來。

這家夥,果真是……

當然,個人的立場不同,選擇思考的方向就不太一樣,這是在所難免的。可是即便是立場不同,誰能最大限度的考慮到更多的群體,就自然可以獲得更廣泛的支持。

這就是士孫瑞和崔琰之間的區彆了。

士孫瑞原先勸說崔琰出麵,考慮的隻是天子和他自己的利益,至於是不是損害了冀州的利益,抑或是和崔琰個人的利益有沒有衝突,士孫瑞就沒有太仔細的衡量了。從某個角度上來說,士孫瑞隻是更多的想著自己,然後以忠義的名頭讓旁人去犧牲。

就像是坐在台上的官吏,拍著桌案讓百姓彆整天想著要加工錢,要多休息,要這要那的,而是應該多想一想大漢建國以來,是不是已經物產豐富了,是不是已經可以吃飽飯了,怎麼還有臉要求那麼多?摸摸自己的良心再說話!做人要講良心!

然後大漢百姓摸摸兜,發現自己良心多不多,並不一定清楚,但是一定清楚自己兜裡麵沒錢。

士孫瑞就是如此,他希望崔琰多講一講良心,可是崔琰卻不談良心的事情,而是轉頭提出了新的建議,現在既然到了審判的關鍵時候,那麼誰缺席,就判誰出局吧!

崔琰的這個辦法,比起士孫瑞原先的打算,自然好了很多。

似乎誰都得到了利益!

除了缺席的曹操。

士孫瑞一聽,嘿,有道理!

所以在政治當中,就連桌案上的茶水,都是陷阱!

喝多了茶水,就會想要去更衣吧?

然後前腳出去更衣,後腳就開始表決了,『我看那某某某就很不錯,堪當大任……』

『不錯,不錯,很不錯!』

『就他了!』

『大家愁眉不展的時候,就他勇敢的挺身而出……』

『……』

崔琰看著士孫瑞的表情,又是加上了一句,『如今大漢四邊安寧,也是驃騎之功……我等中原內亂之時,驃騎不顧身家性命,北上平滅鮮卑,又是開拓西域……此乃於過有功,足可堪當大任!若是如此功臣亦不為賞,何來公義之言,安撫臣民之心?若是將來邊疆再出變故,又是何人堪用?』

崔琰見士孫瑞神色,知曉其猜測到了自己幾分謀劃,但是現如今局勢已是如此,他也不害怕自己的謀劃暴露了,『一家苦,總是好過萬家悲!某也是為了大漢這萬年基業!莫非……有人為了一己私欲,罔顧大漢萬萬年?!』

士孫瑞吸了一口涼氣,『若是……若是驃騎……不就此位……』

崔琰笑而不答。

士孫瑞起初還有些疑惑,但是仔細想想,心中猛然一閃,然後瞪眼看向了崔琰!

怪不得崔琰現在要辭官不做!

原來如此!

這家夥!

如果在這樣的條件下,驃騎依舊不依不饒,那麼就可以等同於是擺明了要大逆於天下了,這幾乎就和驃騎一貫以來的所作所為違背!那麼在關中,在山東,以及在更遠的地區,會不會還有人堅持站在驃騎一邊?

三國曆史裡麵,不管是孫大帝還是劉大耳,在實際上已經是地方土皇帝了,依舊要等到曹丕先搞事情之後,才改了名號,除了是分庭抗爭之外,更重要的是誰也不願意當這個出頭鳥。曹丕縱然搞了什麼禪讓,三拜三請等等,但是依舊要舍棄了他老爹的策略,全麵和士族豪強媾和,推行九品中正製,分潤政治權柄給那些支持他的地方士族豪強大戶……

而且還是在三國已經相互殘殺了三十年,大漢威信已經徹底崩塌之後!

所以如果驃騎拒絕了崔琰這個提案,所引發出來的後果,恐怕也會是宛如驚濤駭浪,鋪天蓋地一般的席卷整個大漢!

就像是當年的董卓……

恍惚之間,士孫瑞甚至不清楚自己是怎樣告辭了崔琰,又是怎麼出的崔氏的院子,直等到坐上了車,搖搖晃晃之下,才猛然想到了一個問題,崔琰這是在利用他!

『豎子!安欺老夫?!』

……

……

政治權謀,差人一截,就是低人一等。

士孫瑞進了皇宮,拜見劉協。

不管怎麼說,大漢還沒有大辮朝代的對於臣子奴化的壓迫,像是士孫瑞這樣的老臣,不僅是不需要跪拜,而且還可以在大殿上有一個位置,平日裡麵行為托大一些,也不會有人挑刺。

士孫瑞將在崔琰之處的情況,一一和劉協說了。

劉協皺眉。

雖然說劉協之前沒上過庭,但是缺席審判這個事情麼,還是多少可以觸類旁通的……

這確實是一個好點子。

可是為什麼之前崔琰就不提呢?

劉協看了一眼士孫瑞,忽然有點明白了。

這老頭……

現如今在山東,不管是上層的統治階級,還是中層的官吏士族,其實都知道曹操進攻關中的部隊已經被打得七七八八,撤下來的兵卒也是士氣稀爛。

據說曹操身邊的那些大將,也死的死,傷的傷……

以上種種,可以說曹操確實是在這一場戰鬥當中,損失巨大,並且實力大減!

而現如今的問題,就是對於驃騎軍接下來要如何處理。

是依舊判決驃騎為賊逆,還是一舉否決原先的審判,然後執行遲到的正義?

士孫瑞轉述的崔琰策略,就等於是給了一個台階。

用曹操以及曹軍血肉做出的台階。

如果在尋常時刻,曹操肯定不能同意,但是現在不是曹操一直都沒露麵麼?

如果說改判驃騎為功臣,那麼原先的丞相自然就成為了罪人,然後割了曹操的肉去喂驃騎,順帶著大家也跟著喝點肉湯……

畢竟現在驃騎實在有些凶殘,不多點肉,恐怕未必喂得飽他。

如此處理,好處自然是有的,反正就可以將罪惡都推給下麵的人,就像是小偷偷錢,犯錯的是小偷的手,跟小偷這個人沒多大的關係。這雖然在邏輯關係是明顯的狡辯,但是在法理上是成立的。個彆員工,臨時工犯的錯,怎麼能讓整個公司來承擔罪責呢?

曹操這個丞相,也沒說是世襲罔替的啊,所以也不過就是大漢王朝的臨時工罷了。

出了事,臨時工來頂缸,也是基本操作。

頂多天子劉協再出一個麵……

不對!

劉協眯起眼來,憑什麼他要出麵道歉?

這計策,是崔琰想出來的,然後崔琰一直都不說,到了荊州出現了險情,士孫瑞找上門去,才說出來,是為了什麼?

然後,士孫瑞現在一副老臣已經儘力了,老朽已經做了所有應該做的事情了,還請陛下做主,拿個主意,全憑天子定奪的態度,又是為了什麼?

劉協深深的吸了一口氣。

他有些明白崔琰和士孫瑞的意思了。

可問題是,這『判決』如果是劉協自己來下,那麼劉協就失去了超脫事外的地位!

將來曹操不能重新爬起來,倒也罷了,萬一曹操重新崛起了呢?

或者說,就算曹操不能崛起,他臨倒下之前,狗急跳牆呢?

士孫瑞看見劉協沉吟不語,就是不說好,也不說不好,也猜測到了劉協的顧慮。士孫瑞心中不由得有些後悔,覺得為什麼要來趟這渾水?天子劉協扛不住這責任,難道他一個名義上的國之三老,就能扛得住?

『陛下……若是……』士孫瑞緩緩的說道,『聽聞魯肅魯子敬……自從關中歸來後,多有讚許關中舉措之言……』

劉協聞言,眼睛一亮!

魯肅?!

這倒是個合適人選!

……

……

魯肅離開了關中,但是在許縣並沒有馬上就回江東。

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現在大漢王朝的鬥爭焦點都集中在了當下斐潛和曹操之間,眼瞅著這爭鬥就要有一個結果出來了,魯肅當然不可能在這結果即將出來之前,就離開許縣。

這個結果,說不得關聯到了大漢,也包括江東未來幾年,十幾年,甚至是更為深遠的枯榮興衰,早一天知道,自然是早一天的準備,如果說回到了江東,說不定等到驃騎軍兵臨大江的時候,江東才恍然北方已經變了顏色?

和在關中無人問津,冷冷清清的態度不同,在許縣之中,魯肅還是比較受歡迎的,一方麵是就算是江東背刺了曹操,那也是曹操的痛苦,和其他山東士族又有什麼關係?另外一方麵是如果說真的驃騎兵臨中原,和江東重臣交好的話,是不是還有一條退路?

所以不管怎麼說,現在和魯肅七大姑八大姨扯上些關係,終歸是沒什麼壞處。

請客,喝酒,歌舞,學外語。

魯肅這幾天也比較滋潤。

啊,西域的小娘子,真是潤啊……

在宴會之間,免不了會有人問起關中見聞。

魯肅也就實話實說。

說實在的,魯肅對於關中的描述,沒有一點的誇大,甚至還多少往低了說了。

像是在潼關之下麟趾塬見到了驃騎兵卒威武雄壯的一麵,魯肅就是閉口不言,隻是講述一些在關中土地上的那些普通事情,就連斐潛棗衹維修水利準備來年春耕都不說……

魯肅不說這些事情,並不是對於驃騎的有什麼好意,相反,這恰恰是魯肅希望能夠降低山東對於驃騎的畏懼。

對於江東來說,斐潛和曹操掐得越久越凶,自然就是越好。

至於在這個過程當中死傷多少百姓,折損多少錢財,又或是多少家庭分崩離析,化為枯骨……

和江東又有什麼關係?

隻有北方打殘了,江東才有機會爭奪天下!

孫大帝才有可能真正的成為大帝,而他魯肅才會有從龍之功!

要不然魯肅在床榻上獻的策,還能有什麼意義?

可是魯肅萬萬沒想到,他已經儘力將關中的描述往少了說,往差了講了,依舊還被認為是在給關中說『好話』!甚至魯肅的那些翻來覆去的套話,也被解讀成為了不看好曹操的意思!

比如魯肅說『難分勝負』,就可以斷章取義的將『難分』給去了,變成了『勝負』,然後同理可斷,將『猶未可知』變成了『可知』!

就說魯肅有沒有說過『勝負』和『可知』吧!

有!

所以這有什麼問題?

山東士族子弟就算是知道其中的奧妙,也都是心領神會的笑一笑。

畢竟魯肅是外地的,是江東人,表麵上抹得光亮些就行了,至於實際上如何,那就要看這外地人能不能在山東地區消費了。

魯肅又沒有帶錢財過來,還在山東之地吃吃喝喝,那麼為了大漢承擔些責任,不是應該的麼?

觥籌交錯之間,魯肅醉了。

等他醒來之後,便是在市坊聽聞了一個令他毛骨悚然的消息!

他『被』表章了!

他竟然上了一份表章,表示一切的一切,都是曹操誣告驃騎而起,關鍵是表章上還有魯肅的手印和畫押!

所有見到了魯肅的士族子弟,都是恭恭敬敬表示,子敬先生,你好猛哦,你好棒哦……

魯肅心知不妙,沒有去爭辯那表章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也沒有去找誰解釋那手印不應該是蓋在表章上,而是應該在西域小娘子身上……

魯肅幾乎是得到了消息的當天,就喬裝逃離了許縣!

他已經預見了,許縣將迎來一場巨大的風暴!

而他的表章,就是引發這一場風暴的最後一根柴火……

一些人注意到了魯肅逃離,但是沒有任何攔阻的意思。

畢竟比『死無對證』稍微低一些的,就是『缺席審判』。

搞魯肅,問題不大。

人生在世,有誰沒被搞過?

而且之前江東背刺了江陵,這筆帳還沒好好算過,現在先收一些利息,也不算是什麼太大的問題。

但是如果說直接搞死魯肅,就有些問題了。

畢竟現在江東還算是一個緩衝區,也是未來的一個小退路,搞搞斷章取義缺席審判什麼的,就算是鬨出問題來,大不了是某個官吏出來頂鍋。表示是這個官吏學術水平不高,理解方式出現了問題,抑或是在某個環節當中把控不嚴謹不認真不細致等等,反正是極個彆的,少數的問題,和山東絕大多數的士族子弟是沒關係的。

而現在魯肅逃離了許縣,也正好符合這些山東士族子弟的需求,所以就算是魯肅喬裝打扮的十分拙劣,也依舊像是什麼都沒看見,什麼都沒發現一樣。

而且魯肅這麼一走,這表章真假就更加的沒有什麼討論的必要了……

在極短的時間之內,風暴就形成了。

誰也不去管魯肅如何,這已經不是重點了,而是在這風暴起來之後何處安身?

抑或是,在風暴之中,如何渾水摸魚?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