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看過了遍布天下的神秘組織朝陽群眾,接下來就是另一個讓外國聞風喪膽的職業群體——漁民。】
【當今華夏,若要問最牛的職業,當屬華夏漁民了。】
【先彆急著反駁,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之中,漁民這個職業老是跟黑黢黢的臉龐和海浪掛鉤,認為他們非常貧苦,讓人憐惜。】
“難道不是嗎?”
南明,延平郡王鄭成功摸了摸下巴,看著天幕之上,他以為這些都是常識來著。
漁民,或者是明清時代的漁民,那可真是倒了大黴。
朝廷時不時就通知你要禁海,然後把你的船隻沒收,將你和你的家人帶到一個陌生土地之上。
而且還不給分配任何的東西,隻有一些鹽堿地給你蓋房子。
然後還要美其名曰這是朝廷恩賜,收你一筆恩情費不過分吧?
於是乎,每一次都有漁民冒險逃到海島之上,生根發芽。
這也是鄭成功他老爹鄭一官手中大部分海盜的來源。
可以說相比於中原大地之上的餓殍遍野,漁民更慘,他們甚至連被記錄的資格都沒有。
三國時空,長期生活在番禺的步練師也是頗有感觸地歎了一聲:
“漁民確實窮苦,稍有不慎就有全家死亡的危機。”
她曾經親眼見過龐大的海嘯將周邊的漁民村落一掃而空,將眾多漁民吞噬,這樣貧賤的生命怎麼可能成為最牛的職業呢?
難不成後世之人都不畏懼死亡和風浪台風的嗎?
懷著這樣的心情,諸天觀眾紛紛將目光看向了天幕。
【
漁民就變成了華夏海浪之上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平日裡身兼多職,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於是乎,那一天,華夏的魚雷技術突飛猛進,一下子挺近了二十年。】
“這特娘的也行?”
大明朝,朱棣瞪大了眼珠子,他也是海禁的反對者,並且親自把鄭和下西洋當成了政治任務來做。
第(1/3)頁
第(2/3)頁
但是,這麼多次下西洋他竟然沒有想到將海邊的漁民利用起來,簡直是疏忽大意!
“誒呀!若是之前艦隊之中多用漁民,能夠剩下來多少銀子!”
很明顯,旁邊的朱胖胖朱高熾也想到了這一層,一聲哀嚎之後跌坐在了地上。
很明顯這就是大明朝皇帝的天然局限,因為朱元璋開國的時候就不推崇海貿,所以現在也想不起來用漁民。
不過如今,朱棣大手一揮,道:
“從今往後,在全國各地海岸設立巡檢司,往來漁民都可以收納為水兵!”
這下,就算是開海之後也不擔心沒有船員可用了,可喜可賀!
不過相比於朱棣這邊的豁達,另一邊,我帶清的聖祖康麻子玄燁,就沒有這樣的心胸了。
“主子爺,這些漁民看起來還是有點兒用處的,那些海外流民不是不尊重我大清嗎?何不用這些漁民,讓他們狗咬狗?”
“哼!狗咬狗?你當真以為他們是傻子?我帶清這麼多年隻敢用施琅一個人統帥水軍,是為什麼?”
康熙白了一眼旁邊提議的大臣,心中已經給他判了死刑,不過仍舊解釋道:
“還不是因為我帶清八旗隻有幾十萬人,哪來的八旗會水啊!要是招募了這些人保不齊日後就是一大禍患!
所以,還是讓他們繼續吃不飽飯,打不到魚,才是最合適的狀態!”
康熙說著,吸了一口桌上的茶水,隨後滿意地閉上眼睛,抬頭看天幕。
他什麼都明白,隻不過,身份使然,一切的改革他都不能做!
……
【對於華夏漁民來說,打撈魚雷不過是開胃小菜。】
【鷹醬家也覺得頗為肉疼。】
【那是我方漁民結合豐富的生活經驗並且自學機械編程之後,利用海裡麵撈起來的廢鐵造出來的。】
【什麼?不相信?】
【那也沒有辦法,對於貴方的損失表示遺憾。】
此時此刻,彈幕之中一陣幸災樂禍:
第(2/3)頁
第(3/3)頁
“笑死,我華夏漁民多才多藝,不就是造了幾個探測器而已,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人不行不要怪海浪太大!”
“對鷹醬寶具:華夏漁民的捕魚網。”
“漁民老鄉:嘿!這可比打魚快活多了,而且誰不想要族譜上麵單開一頁!”
……
“哈哈哈!單開一頁族譜,確實是無上的誘惑力,漁民都有這樣的心思,可想而知未來華夏的力量。”
南陳,作為最後一位南國之主的陳霸先也是出身嶺南,曾經家中也有航運和捕撈的活計。
此刻他羨慕地看著天幕之上的漁民,不是因為他觸景生情,而是因為他治下的陳國已經沒有多少漁民了。
彆說漁民了,就連人也沒有多少了。
說到底還是怪侯景那個狗賊,蕭衍末年南國有五千萬人口,而到了他的手中隻剩下了一千多萬。
彆說漁民了,就連百姓出了建康城都見不到多少。
所以,即便是他知道漁民可用,也無人可以供他驅使。
不過作為東吳之主的孫權卻沒有陳霸先的苦惱。
“嘖嘖嘖,看來步夫人說得對,漁民果然有好戰之心,可以用來籌建軍隊,壓製各大世家!”
孫權心中打的算盤啪啪響,看到天幕之中漁民的出色表現,他也眼饞想要分一杯羹。
東吳的軍隊除了山越族人無人可用,但若是在海上訓練艦隊,就可以盤活他的局勢!
一舉兩得啊!
想到這裡,吳大帝孫權眼睛亮的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