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什麼?你問為什麼朝陽群眾的思路在大秦帝國不行?
嗬嗬,因為在大秦還沒有統一天下的時候就已經用過類似的方法,而且還是官方強製推行。
那個主官叫做商鞅!
當時,因為他嚴苛的律法,導致了民間舉報誣告蔚然成風。
造成了大秦內部官員極大的人員浪費,於是乎在商鞅逝去之後,這個律法也就不了了之了。
歸根結底還是大秦民心威望不足,如果說天下歸心,民眾愛戴,就像是天幕中的新華夏一樣。
那麼大秦的子民也能夠變成自發的朝陽群眾。
不過大明朝的洪武大帝朱元璋卻在思索要不要在應天府推廣這個思想。
讓應天府的民眾自發尋找可疑的間諜和其他勢力的探子。
不過想了想就作罷了,畢竟如今不是未來,交通不便。
大明朝威加海內,周遭國度派遣使臣還來不及,怎麼可能耗費人力物力來刺探情報呢?
“彆到時候,民眾將隱藏在民間的錦衣衛當成探子給舉報了,就不好了。”
藍玉說了一句,隨後就看到了老朱黑下來的臉色。
“哼!要是被抓,也是他們能力不濟!看看人家朝陽群眾,執行力我看比咱最精銳的錦衣衛都高!
我看他們是好日子過的時間長了,需要狠狠操練了!”
……
【朝陽群眾不僅僅是執行力和行動力上一流,搞情報的嗅覺和靈敏度也是當世無人能及。】
【公元二零二零年,一夥盜墓團夥在一座租下來的院子裡麵挖呀挖呀挖,結果就被無處不在的朝陽群眾發現並且反手舉報。】
【於是乎,這幾位喜提銀手鐲套餐。】
【當然,在院落裡麵挖土動靜太大,被發現那也是情理之中。】
【那麼如果動靜小一點兒能夠瞞天過海嗎?】
【答案是,不行!】
【鄰居用電量過大,朝陽群眾表示,你丫是不是在種植葉子?】
【單身小夥每一次都點六份外賣,被旁邊的居民舉報,被發現是在開青樓。】
【路上行人看起來很眼熟,好像似曾相識,於是乎,在逃二十二年的逃犯終究被繩之以法!】
第(1/3)頁
第(2/3)頁
“特娘的,這群人眼睛也太毒了吧!要是東京府之中有這樣的人,俺們都不用上山,半路上就被官家給抓住了!”
梁山之上,聚義廳中。
一眾好漢看的那是汗流滿麵,時不時倒吸一口冷氣。
太可怕了!
特彆是之前還去了一趟東京府看過花燈的幾位,更是臉色慘白。
要是這些朝陽群眾在大宋,恐怕他們何時下山,何時就是他們的死期!
同樣是盜匪出身,方臘他們就顯然有不同的見解。
“朝陽群眾,不愧是未來華夏的天字第一號情報組織,這樣的敏銳和洞察力,還有執行力,若是可以化用在我聖教身上,區區大宋,反手可滅!”
方臘端坐在虎皮座椅之上,撐著下巴念了一句。
“聖公,這有何難,咱們這些年洗腦……啊呸,傳教的信徒也有幾百萬,聚集起來,為您耳目,大事可成啊!”
“對啊!信徒可用!”
方臘忽然站起身來,心中已經在想象自己利用萬千朝陽群眾所向無敵的場景,一時間,整個營寨回蕩著方臘的大笑。
不提某位明教聖公的妄想,天幕之中,朝陽群眾的神話依舊在上演。
【朝陽群眾雖然名為朝陽,卻擁有極其強大的異地單兵作戰能力。】
【公元二零一一年,胡建警方就接到了一名朝陽群眾的爆料,隔壁桌正在探討葉子和粉末交易。】
【隨後相關人員立刻出動,抓捕窮凶極惡的歹徒十幾位。】
【而到了如今,朝陽群眾已經不止於朝陽區的熱心群眾,可以指代社會上的每一位熱心人。】
此時此刻,視頻之中的彈幕滾滾而來:
“我算是知道為何每一個城市都有一個朝陽區了(滑稽)”
“強者從來不抱怨環境!”
“心之所至,便是我鄉!”
“強者的專用座位:小馬紮。情報組接頭地點:街頭巷尾。接頭交流暗號:沒有暗號,大聲密謀。”
……
“這哪裡是什麼情報組織,這是大同社會的先行者。
這便是那位偉人的思想偉大之處,他能夠將世界的上一個人都懷著一顆熱忱的心,誰敢說這不是大同社會!”
第(2/3)頁
第(3/3)頁
春秋時空,魯國曲阜。
孔丘指著天幕上,朗聲說道。
說著說著,就老淚縱橫,口中不斷念叨著:“大同!天下大同!”
作為一個儒生,而且是儒家的開創者,他的一切美好都來源於《尚書》。
《尚書》之中所言,最美好的社會就是鄰裡親親,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朝陽群眾的存在,就是這一社會的最好寫照啊!
聽著孔夫子的話,下方的三千弟子眼中閃過了一絲堅毅。
他們看到了真正的大同所在,一定要陪著孔夫子,創立真正的大同人間。
另一邊,一向吃齋禮佛的菩薩皇帝蕭衍終於抬起頭來,看向天幕,道了一聲佛號:
“阿彌陀佛,朝陽群眾,確實有利於社會整風,我如今舍身布道這麼多次,還沒有接收到佛祖的召喚,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夠!
所以,朕決定,號令天下,學習朝陽群眾,相互舉報犯罪!”
當然,這個召令一出,本就搖搖欲墜的大梁朝廷更加被人唾棄了。
高高在上的蕭菩薩可不知道,他治下的帝國,最大的罪惡就是他蕭家本身。
就算是朝陽群眾穿越而來,也會第一時間給他掛路燈上麵。
【朝陽群眾的範圍一開始可能並不大,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朝陽群眾已經遍地開花。】
【十幾年來,送了幾十上百個劣跡藝人踩縫紉機,為監獄的年末大聯歡送上了各種各樣的節目候選人。】
【當然這也隻是朝陽群眾最表麵的東西,防範犯罪和製止罪惡,隻不過是他們最微不足道的貢獻。】
【真正讓朝陽群眾變成一種“職業”和信念的,是一代代傳下去的善意和希望。】
“致良知,行於世間,我的道,沒走錯,哈哈哈!”
大明朝,王陽明看著天幕,同樣熱淚盈眶,但是他並不認為這是什麼大同社會。
他的關注點反而在人與人之上,朝陽群眾的傳播,讓他的心學得到了鑒證。
隻要知行合一,致良知以致用,人人都能夠成為聖人,華夏,人人如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