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幽蘭親自帶著齊桓修和齊憶煙參觀,給他們介紹女子書院目前的發展情況。
“識字班是最基礎的班級,這裡主要是教三百千,給大家做啟蒙的。在啟蒙課程講完之後,便會有所分化。當然,有些女子以前是開過蒙的,那便不用在識字班讀書,直接分流即可。”
葉幽蘭帶著齊桓修往院子裡麵走。女子書院設立的時候,尤長明為了彌補梅姨娘的過錯,捐了二十萬兩銀子。雲儀惠妃的母族周家也捐了五十萬兩,把女子書院修建得比國子監還大,裡麵分設了許多學院。
“這邊是繡工學院,專門教刺繡等手工藝的。這邊是陶藝學院,還有繪畫學院、裁剪學院、烹飪學院等,都是教一些手藝活兒的。”
“以往總有一些偏頗的認知,覺得學手藝就不用識字,其實是錯的。真正的技藝不能隻靠口口相授,因為每個人的領會能力和表達能力都有所不同。技藝的傳承還是需要文化基礎,所以無論學什麼手藝,我都會讓學生們先開蒙識字,打好基礎。”
齊桓修深以為然,微微點頭表示讚許。
“這邊還有醫學院,是培養醫女和藥女的。”
葉幽蘭談及此事,嘴角不禁泛起一抹溫柔的笑意:“自從陛下扶持辛太醫出門行醫,許多身患隱疾的女子紛紛踏出家門,尋求醫治的希望。隨著女患者的增多,對醫女和藥女的需求也日漸旺盛。若非九公主慧眼識珠,提議大力扶持女子醫院,我們或許至今仍蒙在鼓裡,不知世間竟有如此之多的女子,麵對男大夫時,對自己的病情感到難以啟齒,因此延誤了病情,導致‘紅顏薄命’。”
齊憶煙雖然沒有學過醫,但她在妙華鏡裡見過三千俗世的故事,知道女子因為生理結構的原因,比男人更多病,而且病情還容易反複。
再加上男女有彆、男尊女卑等社會條件的束縛,所以才有民間大夫流傳著一句話,叫“寧醫十男子,不醫一婦人”。
葉幽蘭帶領齊桓修和齊憶煙往裡麵走:“辛太醫每天辰時便來授課,溫太醫每隔三兩日也會來授課,一直到午時。與學生們一同用午膳之後,再帶一部分學習進度較快的學生去醫館見習。雖然短時期內想要培養出一個女醫不太可能,但有幾個領悟能力特彆好的,已經可以看些個簡單的小病了。現在每天跟著太醫們實習,進步神速。”
齊桓修的眼神閃了閃,揚了揚眉毛,嘴上問著葉幽蘭,眼神卻轉向齊憶煙:“溫太醫也來醫學院這邊授課?”
這老小子是認出自己的女兒了,還是想在女子書院裡找個老伴兒啊?
齊憶煙看出齊桓修心裡的八卦之火,她自己也有點好奇。不過這件事不用掐指算,葉幽蘭已經給出答案。
“辛太醫的醫術高超,其中大部分醫術是傳家之寶,辛太醫未經母親的首肯,其醫術不得外傳。這一束縛使得辛太醫在教授弟子時,總是難以毫無保留,教學體係因此顯得略有殘缺。
所以溫太醫才主動來幫忙,一同授課。兩位太醫的聯手,使得醫術的傳授更為完整、深入。
而在溫太醫的帶動下,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太醫願意在不當值的日子裡走進醫學院,把畢生醫術傳授於人。
方才提到的那些領悟力好的新人,便是跟著太醫們在辛太醫的醫館實習的。”
齊桓修揚了揚眉毛,他倒是不知道,他的太醫院裡竟然有這麼多不求名利隻求傳承的好大夫。
“傳朕旨意,凡在醫學院授課的太醫,每個月領雙倍月俸,年終考核加分。”
這種事情,短期可以靠一腔熱血,若要形成持續性,還是需要物質的激勵。
齊桓修微微眯了眯眼,十天前,他已經下了調令,把蜀地總督辛華歆調回京城,任禮部右侍郎。
雖然都是二品,但禮部右侍郎可沒有蜀地總督那麼大的權利,照理說這是明升暗降,一般人不會情願。
但辛華歆不同。
他費勁巴拉把辛熾霞送進京城,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自己能回京,跟他的同門師兄——禦史中丞袁佑青朝夕相對。
如今齊桓修成全了他,辛華歆偷笑都來不及呢。
“朕已經下了調令,宏霞夫人不日即將進京,到時候她若是仍舊不肯讓辛太醫把醫術外傳,那也不勉強,朕會從太醫院挑選合適的老師——比如溫太醫這般。”
【父皇這是看熱鬨不嫌事兒大啊!分明就是想看辛華歆和袁佑青的瓜,還有溫太醫到底什麼時候才能認出女兒,卻把吃瓜說得這麼清新脫俗,不愧是我父皇!】
被女兒戳破心事,齊桓修半點都不覺得臉紅,反而洋洋得意地點了點頭。
沒錯,朕就是這麼英(假)明(公)偉(濟)岸(私)!
齊桓修帶著九公主在女子書院轉了一大圈,還坐下來聽了半節課,把教書先生緊張得說話直咬舌頭。
齊桓修鼓勵地輕輕拍手稱讚,還點頭表示讚許,那女先生才深吸幾口氣,找回平日的從容自信。
之後,齊桓修還去宿舍轉了一圈,礙於男女有彆,齊桓修沒有進門,齊憶煙進去看了一圈,回來笑眯眯道:“父皇放心,這裡的宿舍比國子監的更乾淨舒適,還香噴噴的呢!”
齊桓修又對葉幽蘭稱讚了幾句,接著又提出要去參觀食堂。
葉幽蘭心裡微微一顫,皇帝陛下怎麼看得這麼仔細?看上去不像是來視察,倒像是特地來尋找瑕疵的。
難道陛下是想尋她個錯處,然後以此為由,把她這個女山長換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