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一日罪臣請胡丞相到家飲酒,引行相見。
之後又隨同藍都督前到胡丞相宅內探望,飲酒間丞相對藍都督言說:“我和你所謀的事成時,這秀才也有大名分。”
這樣的假口供也登上《逆臣錄》,實在令人驚訝。
聰明絕頂的胡惟庸好像是發了昏,把這種滅家破族的勾當,輕易地宣泄給一個毫不相乾的教書先生。
其實翰林們在編纂《逆臣錄》時,選取藍、胡勾聯的口供也是逼不得已。
因為據這個案件的邏輯:藍玉謀反的動機,就是因為自己加入“胡黨”的內幕敗露。
殊不知藍玉入盟胡黨,由一個坐館先生出麵證實,恰恰露出了破綻。
想到這裡朱棡頓時明白,為什麼紙條上會說“藍玉有難”了。
自古以來謀逆都是十惡不赦的大案,隻要是被卷入其中,便絕不可能有什麼活路。
可問題是現在並不是洪武二十六年,常遇春、常清韻、朱雄英、朱標,這四位在曆史上英年早逝的重要人物都活著。
再加上藍玉還是個非常堅定的太子黨,老朱完全沒有理由對他下手啊!
然而朱棡想起在宴會上,朱元璋提起對“胡惟庸案”的後續處理,總覺得自己的老爹話裡有話。
胡惟庸和一乾主犯的人頭,都已經砍下來了,這個案件還有什麼收尾工作可言?
現在想來朱元璋恐怕已經決定,要借著“胡惟庸案”的這個機會,徹底掃清將權對君權的威脅了。
朱棡本以為自己提出了五軍都督府的這個構想,可以打消朱元璋屠戮武將勳貴的想法。
如今看來曆史慣性不是一般的強大,也難怪大哥要去山西巡察避嫌了。
在將王大年打發走之後,靠在浴桶邊上的朱棡,開始思考如何勸說朱元璋。
畢竟藍玉現在還沒有任何爵位,在軍中的地位也遠不像曆史上那麼高。
最為主要的是,一旦藍玉被卷入“胡惟庸案”,身為姐夫的常遇春肯定同樣難辭其咎。
一旦失去常遇春的庇護,常茂難保不會重走老路
曆史上在藍玉擊敗納哈出之後,納哈出麵見藍玉商量投降的事宜。
對於大明來說,北征大軍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納哈出的二十萬大軍,無異於斬斷了北元的臂膀。
然而酒酣正濃時,藍玉竟脫下自己的衣服,強行讓納哈出穿上。
納哈出接受不了藍玉的“友情”執意推讓,二人一來二去,竟弄得宴會極為尷尬。
當時納哈出不斷跟手下用“蒙語”交流,臉色逐漸凝重。
參加宴會的常茂麾下有位略懂“蒙語”的將軍,竟誤認為納哈出想要逃跑。
常茂情急之下拔出寶劍,就要砍殺納哈出。
常茂的舉動將到手的“和平談判”完全摧毀,因此馮勝對他恨之入骨。
在奏報給朱元璋的軍情中,馮勝將常茂批評的一無是處。
常茂也不甘示弱,他跟隨馮勝多年,掌握了對方不少違法亂紀的事情。
於是常茂趁機向朱元璋揭發,一時之間翁婿二人成了整個大明的笑話。
1387年,朱元璋奪去了馮勝的兵權,削除了常茂的勳爵。
將他們二人召回應天府公開審理,然而不久後馮勝官複原職,常茂卻被朱元璋外放廣西龍州。
抵達龍州後,常茂仍舊不老實。
他不僅利用自身的名聲,勾搭當地土官趙貼堅的妻子黃氏,並與趙貼堅的侄子趙宗壽爭權。
更匪夷所思的是,常茂竟納黃氏的女兒為妾,公開與趙宗壽叫板。
沒過多久,趙宗壽就被逼得兵變謀反,與朝廷對抗。
趙宗壽謀反作亂的消息傳至京城,朱元璋大為震怒
他萬萬想不到,常遇春的長子竟是一塊扶不上牆的爛泥。
在“李善長”案爆發後,朱元璋下令將常茂召回京城。
在他看來常茂活著,自己已然寢食難安了。
作為李善長的徒弟,常茂自知此去有來無回。
於是在回返京城的路上,35歲的常茂竟然服毒自儘了。
常茂的死讓朱元璋極為傷感,他雖怨恨常茂,但尚未到刀兵相見的程度。
看在常遇春的麵子上,朱元璋親命禮部前往廣西,安葬常茂的遺骨。
然而令朱元璋震驚的是,禮部官員抵達龍州後,竟得知“常茂詐死”。
眾所周知,“欺君之罪”是要滿門抄斬的。
常茂的舉動儼然不是一個頑皮的孩子所為,他已經成了禍亂大明規章製度的“攪屎棍”。
朱元璋立刻派遣楊文、韓觀前往龍州,探查常茂詐死的消息。
可是無論楊文、韓觀怎麼查,都沒有發現常茂詐死的痕跡。
故而“常茂詐死”一說,被朱元璋視為無稽之談。
事實上楊文、韓觀並未找到常茂的屍體,他們隻是將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上報給朱元璋。
至於常茂死沒死,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這件事情也成了後世曆史上的疑團。
如今常茂早已成為太原神機營的中流砥柱,然而畢竟還是一個比較容易衝動的年輕人。
一旦藍玉被卷入“胡惟庸案”,導致常遇春受到連累,恐怕常茂會失去理智。
朱棡之前構建的關於中南半島等一係列戰略構想,都需要由年輕的武將去實施。
最為重要的是,常家是朱標和常清韻最為倚重的勳貴勢力。
如果大哥的核心勢力都難以保全,勢必會影響太子之位的穩固。
顧修齊和鐘伯弦這兩個家夥,一直都在謀劃給朱棡“黃袍加身”。
倘若讓他們倆找到了機會,晉王版的“靖難之役”,恐怕就要提前上演了。
朱棡一心隻想在海外裂土封疆,從來都沒有覬覦九五至尊的想法。
“洪武九年的血流得實在太多了,希望老頭子可以適可而止。”
很快時間便到了第二天的朝會,雖然現在朱標已經改變了上朝的時間,但今天顯然文武百官都沒什麼精神。
“有本早奏,無本退朝!”
隨著朱元璋身邊近臣太監總管王景弘的這句話,等候多時的朱棡連忙站了出來。
“臣朱棡有本啟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