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上,辱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此章雖是實論,但實在不易順暢理解。首句,似是引用其時人談論,蓋針砭時弊。寵,得到榮耀、榮光;辱,受侮辱,屈辱;若,就;驚,失之正常。今有反其義:寵辱不驚。為什麼驚?緊接加以闡釋。貴,把……看得重,是一種自私之心,今有患得患失之語形容某心態;大患,禍也;若,及。憂慮災禍及身。
得與失相對,互文見義,得到寵辱和失去寵辱皆驚;從私心私欲角度言,實重點指失寵和受辱。貴大患若身,此心態與“以身為天下”截然相反。
以“故”字句結尾,老子發出宏論: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貴,與前麵的不同,前為己,私心也,此為人,尊重他人;愛,待人以善,類今博愛。寄、托,義相近,托付、寄托。此境界,禮記“天下為公”與之類同,——不同的是,修身與立業、自然與治理的區分。此“貴”與“愛”相關、相近,也就是容、公、全,是善,是道。若,如此,這樣……就。老子貴無,無身,忘我,為天下。與其後的莊子是不同的,莊子養生是回避保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