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本章是“有”“無”形象論,辯證說明道的無處不在。
轂:車輪中心的空心圓木,周圍與車輻的一端相接,圓心可以插軸。埏埴:和泥製作陶器。戶:門。牖:窗。
此“利”與“用”如何理解?利,類似今之“價值”;用,使用,與利的關係類似現代的使用價值。車轂、器、室,形象闡釋“有”是看得見的實在的形式,而其中“無”,使“有”具有意義。“有”是死的,“無”使之運動,承載,容納,出入,發揮其價值功用。無與有,相反相關,緊密聯係一起,不可分割。人們隻看其有,不知其無。老子以三個“當”,構成排比句,表明必要之條件,強調“無”的重要,說明“無”是關鍵,是精髓。“無”於“有”,如畫龍點睛,如化腐朽為神奇,如起死回生。而且,“無”生“有”。無,作用巨大,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