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傻子怪才傳奇人生 > 第549章 繼續尋找藏寶圖

第549章 繼續尋找藏寶圖(1 / 1)

推荐阅读:

最新網址:劉傻子教授說,在古人的眼中,神聖的太陽,清晨日出時,東方紅霞一片,中午,豔陽高照,金光燦燦,分外炎熱,傍晚,夕陽西下,晚霞絢麗。古人對太陽一天之內的溫度變化,無法理解,太陽女神羲和在甘淵中浴日,使其降溫的傳說,流傳至今。

張洪德教授說,《山海經圖》中有一女子在甘淵中給太陽洗浴的場景。《山海經》則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於甘淵”的典故。根據黑齒國在“湯穀上(南)”,湯穀地望應在黑齒國之北,其地下考古所對應的是日照市的堯王城遺址,這就是所謂的“十日國”,羲和之國。而湯穀就是東夷人祭祀太陽神的聖地。

黃梅導遊說:“堯王城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個相當大的‘原始城市’,也是堯王城龍山古國的‘都城’。中美聯合考古隊調查後認為,該遺址麵積超過100萬平方米,當與兩城鎮遺址麵積相仿。

楊揚導遊說:在這裡首次發現了土坯房建築,特彆是奠基石的發現,揭開了中國在建築領域舉行奠基儀式的先河。墓葬的葬俗獨具特色,在墓主人周圍鑲陶片,構成方形墓框的現象,是非常少見的。該遺址出土的銅渣,表明該地最先邁進了銅石並用的文明時代。

張洪德教授說:“根據山東大學東方考古研究中心與芝加哥自然曆史博物館組成的聯合考古隊普查結果,堯王城周邊地區為三級聚落分布。從地理位置上來講,堯王城遺址麵向大海,背靠老牛頭頂,雙山,白雲寺等山係,右是竹子河和大寨山和磴山,左為傅湍河和奎山。十足的帝王之氣和風水寶地。”

劉傻子教授說:“堯王城墓葬考古表明,墓向均朝向遺址南部的磴山一帶。”張洪德教授還說:“磴山東北麓有石盆山,石盆山上有眾多關於太陽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傳說。現在仍然有太陽神石、石祖像、太陽神陵、雞呴呴嘍山、老母廟等遺跡。石盆山中的山穀為秦始皇所命名的望仙澗。根據清人王隕的記載,望仙澗中有老母廟,祭祀的是女媧和羲和。”

田幻想說:“嗟丘和大人國的地望大約在江蘇灌雲縣大伊山一帶。該區域的考古文化為大伊山新石器時代石棺葬遺址,該遺址,在連雲港市灌雲縣城北一公裡處,大伊山東南角山麓台地的青風嶺上。”

劉傻子教授說:“遺址揭露麵積700平方米,清理出新石器時代“石棺墓葬”64座,隨葬文物150餘件。大伊山遺址反映出典型的大汶口等北方文化的類型特征,又含有蘇南文化的某些因素,是東夷文化的前沿。”

張洪德教授還說:“該區域的考古文化有如下代表:北青墩廟遺址,係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位於城頭鎮青墩廟村北,為一大河灣沙灘,麵積約15萬平方米。鹽倉遺址,該遺址位於海頭鎮鹽倉城村,史載為春秋莒國鹽官駐地,漢代在此駐城,為一東西走向的台地,長120米,寬115米,高3米。”

田幻想說:“據此,王亥的困民國應該是豎亥的方國。遠古時期人們的地理順序是南、西、北、東,也就是說,《山海經圖》與今天的地圖恰恰相反,即上南下北,左西右東。”

劉傻子教授說:“雨師妾國可能在海曲古城一帶,東海峪遺址遺址為其代表。2006年,該遺址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公布麵積有8萬平方米,中美聯合考古隊進行‘區域係統調查’時認為該遺址當為20餘萬平方米。”

田幻想說:“東海峪遺址房屋建築分布密集,反映出這裡是一處規模較大的原始村落。從‘東海峪遺址’房屋的建築看,房屋台基的出現、夯築技術的使用,都開啟了中國傳統的夯築台基式土木建築的先河,這在中國古代建築史上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房屋建築出現‘散水’設施,說明先民已掌握了較為先進的防潮技術。”

黃梅說:“東海峪遺址明顯不屬於堯王城古國,因為東海峪墓向多以向河山為主,而堯王城墓向多朝向石盆山。東海峪出土有陶玲,應當是雨師祭祀時用的樂器。”

楊揚以導遊的口氣說:“玄股國地望大約在兩城遺址一帶的地域。兩城遺址背山麵海,麵積約100萬平方米。據英國版本《世界史便覽》稱: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中國山東日照市兩城為亞洲最大的城市。2005年被國家文物局列入全國100處重點大遺址保護項目。該遺址文化層厚2—5米,文化內涵十分豐富。”

劉傻子教授說:“文化層以龍山文化層為主,這裡出土了全國唯一的一件獸麵紋玉锛;出土的鑲嵌綠鬆石玉鉞也是玉器中的精品;陶器的器型十分豐富,出土的器物造型幾乎涵蓋了此後曆朝、曆代的造型,而且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其藝術性也極強,遺址中出土的陶鳥、太陽紋陶盆就是其中的代表,證明兩城鎮先民不僅是一個崇尚鳥的民族,也是一個崇尚太陽的民族。”

黃梅說:“兩城鎮遺址有三圈城壕,遺址是所處聚落群的一個核心,是兩城鎮古國的“都城”;遺址內發現了近百平方米的房址,應為祭祀或大型聚會所用;葡萄酒的發現,駁斥了中國釀葡萄酒外來說,把中國釀葡萄酒的曆史提前了兩千年;浮選的小麥標本是考古的重要發現,證明龍山時代中國北方,魯東南地區是一個旱澇適宜的農作區。”

張洪德教授說:“勞民國可能在膠州市三裡河到青島市區一帶。地下考古以三裡河龍山文化遺址為代表。該遺址屬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膠州市南關街道辦事處北三裡河村神仙溝西,麵積約為5萬平方米。”

黃梅說:“遺址的地層堆集分為上、下兩層,上層屬龍山文化層,下層為大汶口文化層,經兩次發掘,出土文物達2000餘件,是一處內涵極為豐富的古遺址。其中,薄胎黑陶器(又稱蛋殼陶器)是中國龍山文化獨有的文化遺存,工藝之精,實屬罕見。”

張洪德說,在中國曆史博物館展出的1件該遺址出土的黑陶高柄杯,高20厘米,重39克,口盤部分僅厚0.3毫米,薄如蛋殼,光亮如鏡,堪稱絕世佳作。另外,還發現龍山文化類型墓葬近百座,大汶口文化類型墓葬。

劉傻子教授說:“古莒國曾立都於膠州市三裡河不遠的地方——計斤,即《左傳》上的“介根”。袁兆國在《莒國文明注青史激蕩演義六百年》一文中說:“據有關曆史考古專家推論新證:在曆史上,隨著莒國變遷,國都也多次轉移新址。其一說約在商代莒都曾一度遷於江蘇贛榆,到西周時又遷回莒地,初都莒地陵陽河大汶口文化城,繼而段家河龍山城。”

田幻想說:“又一說莒國初都介根(今膠州市西南),後徙於莒。還有一說春秋莒國有三都,即:莒城、渠丘、鄆。莒城即今縣城地;渠丘在莒城南,當在今江蘇贛榆縣西境;鄆在莒城北東莞鎮,當即袁家莊東周遺址。”

楊揚說,“東方句芒,鳥身人麵,乘兩龍”本句指的是嵎夷之地(龍山堯王城類型)先民的圖騰與崇拜。句芒(或名句龍)是少昊的後代,名重,為伏羲臣。死後成為木神(春神),主管樹木的發芽生長。太陽每天早上從扶桑上升起,神樹扶桑歸句芒管,太陽升起的那片地方,也歸句芒管。句芒在古代非常非常重要,每年春祭都有份。他的本來麵目是鳥——鳥身人麵,乘兩龍。

張洪德教授說:“史跡茫茫,有的已難以考證。”他們沒有找到《山海經藏寶圖》的蹤跡。昆侖,即昆侖山,又稱昆侖虛、昆侖丘或玉山。地理觀念上的昆侖山,指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橫貫新疆、西藏間,伸延至青海境內,全長約2500公裡。古代神話的西方昆侖,是漢以前地理上的昆侖一名與傳說中昆侖的結合。

劉傻子教授說,昆侖由神話世界變為仙境,有一個過程。如《西次三經》說,昆侖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那裡除了有九尾虎身的陸吾神守護之外,還有一種長了四隻角,有些像羊的獸,名土鱗,能吃人;那上麵的鳥,樣子如蜂,卻大得如鴛鴦。有一種開黃花結紅果的樹,果子味道如李,無核,名叫沙棠,吃了能禦水而不溺死。這明明是怪異的神話世界。同樣是昆侖,在《淮南子·地形訓》則是彆一樣景狀:

張洪德教授說,昆侖有增城九重(一層比一層高的城池〉,其高萬一千一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上有木禾,其修五尋。珠玉樹、璿樹、不死樹在其西,沙棠琅王千好在其東,絳樹〈赤色玉樹〉在其南,碧樹、瑤樹在其北。旁有四百四十門。門間四裡,裡間九純,

劉傻子教授說,昆侖山在神話中有了崇高的地位,《山海經·海內西經》說,它是海內最高的山,在西北方,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昆侖山方圓800裡,高達七、八千丈。上麵長著一種木禾,高四丈,粗夠五個人合抱的。山的每一麵有九口井,每口井都用玉石作欄杆。每一麵又有丸道幾每道門都有開明獸在那裡看守著。開明獸是什麼樣子,是位半人半獸的神,身軀有1虎那麼大,九個頭,長得都是人麵,向著東方,立在昆侖山上。昆侖山是百神所在的地方。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