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看了看王翦,又看了看站在王翦身後的王賁,哪不知這對父子是什麼心思,無非是擔心功高震主,他會殺了他們。
寡人的有那麼沒有容人之量嗎?不過,你們倆父子彆想著告老還鄉,榮歸故裡,寡人覺得你們的功勞還不夠,還可以更高!
聽諸臣提出的各個儲君人選,扶蘇得票最高,胡亥和幾位年齡不大的公子一票未得。
對這種情況,嬴政早有預料,今日提出他想立儲,為的是驗證一番,但他暫時不會立扶蘇為儲,一是扶蘇性子未改,二是現在立扶蘇,會吸引太多目光注意扶蘇,再想對扶蘇進行改變就難了。
嬴政道:“立儲之事,今日便議到此,擇日再議!”
淳於越張了張嘴,有話想說,但又閉上了嘴,還以為大王今日就要儲君定下來,沒想還是個空炮。
趙高、李斯等人則鬆了口氣,隻要大王今日沒有定下儲君,那他們就還有機會讓大王改變立儲人選。
其他大臣對嬴政暫不立儲也見怪不怪,大王在這問題上都擱置了好多年,今天要是真把儲君之位定下了,那太陽才是打西邊出來了。
嬴政又道:“今雖天下一統,然人心未定,有陰謀之輩於民間製造妖言,迷惑民眾,時日一久,必成禍端,寡人欲立製輿台,監察天下輿論,為民辟謠,眾卿以為如何?”
話音才落,淳於越又跳了出來:“大王,此事萬萬不可,豈不聞厲王之事?”
“厲王之事”正是成語“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出處,其記於《國語.召公諫厲王止謗》。
嬴政看著淳於越,麵無表情道:“卿是將寡人同周厲王相比乎?”
在嬴政的目光下,淳於越低下頭,道:“臣不敢,隻是自古以來,民之所言如同河水,當以疏導,而非堵塞,堵雖能治控一時,卻會致河水蓄積為洪,屆時川壅而潰,傷人必多。”
嬴政問道:“那卿認為讓天下人隨意說話就是好事?若有人於私下非議寡人、中傷大秦,又當如何?豈不聞三人成虎?”
淳於越道:“大王,身正則影不斜,自清則水不濁,天下人皆知大王美德,又豈會聽信謠言?縱有造謠之人,也不過爾爾。”
意思是,大王隻要自身品行端正、具有美德,那就不懼流言蜚語,即使有人造謠,也隻是個彆少數,您要相信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不會聽信這些謠言的。
說的很有道理,但實際操作起來真是那麼回事嗎?
彆人給你潑汙水,不反駁、不想辦法解決,靠自己品行端正,就能讓謠言不攻自破,他人不會相信謠言?
隻能說想法非常好。
哪怕在網絡發達的現代,這種被造謠汙蔑的事依舊難解決,否則何至於某地鐵偷拍案至今未有結果,無錫蛋糕店事件已經反轉,還有人不知,還在網暴蛋糕店老板。
現代尚且如此,何況是大秦這種封建王朝時代。
不主動掌握輿論,那是非黑白豈不是由他人評說?
李斯道:“臣讚同大王之言,民愚而不智,如何能辨清謠言?若人人皆可隨意評議朝政、談論君王,天下間必謠言四起,禍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