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吹牛的吧!你們武林船廠這才成立幾年, 怎麼這就造出能入海的機器船了?”
“就是,就連雞籠島一廠都沒有造出來呢!不是說五十年內,機器船、鐵船都尚且不能下水嗎?你們這是這麼一回事兒?”
除了魯一、芳姨媽, 還有那不知事的楚小弟之外,乍一聽得這話,兩個更士和楚家父女,麵上都現出了訝色,牛均田更是失口反駁, 滿麵的不信, 他很快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失禮, 正想要找補幾句,那小販已是直接拉著他往前跑, “眼見為實, 你瞧見了就知道了!”
“這是得要去看看!”
非但年輕人,便連楚父也展現出了很高的熱情, 很顯然, 這位就是平日很喜歡泡茶館、看報紙,議論國是的那幫人。如今茶館風行,從原本隻在大州縣有一一茶室的稀罕場所,變成了縣城都有一三家, 做工人得閒泡茶、讀報, 吃點心必去的所在, 算是在路邊攤和小飯館、大飯幫之間, 取了一個恰到好處的定位。
而與之相伴的, 便是各地湧現的議論家,買地這裡,並無敏朝的廠衛陰影, 也很少聽說有人因言獲罪,雖然發表暴論也會引來反駁,甚至可能發展成群毆,但這種論戰,對於議論家來說反而是一種激勵,因此,越是繁華的地方,便越有人以讀報、論政為樂趣,這些人自己的事業未必就有多好,但見聞一定是很廣博的,那些埋頭做事的老百姓不知道的消息,他們是如數家珍,而且也有自己的見解。
也就是這樣的人,對於機器船是特彆敏感的,若是對國家大事漠不關心的百姓如芳姨媽,這會兒就有點發懵了——機器這東西,在買地完全大行其道,新鮮的機器實在是太多了,為何就對機器船這麼不可置信,這麼關心呢?洗衣廠的洗衣大機器,發電機、風扇機,這些機器全都如此神奇,麵市的時候,也沒見他們這麼震驚!
但是,若是常讀報,常去茶館如楚父這樣的,那就不一樣了,他們對於‘運力危機’相關的討論,是了然於胸的。因為這是連著上了幾期《吏目參考》的重點討論。在茶館中大家的主流意見,也是認為想要解決運力危機,無非是兩個辦法,第一,讓機器取代人力,造出一次能運送大幾十人甚至上百人的機器船大量投放;第一,限製百姓的移動,那就要回到敏朝的窠臼裡去,不再是有身份文書就能在買地境內到處行走,而是還要再加一個路條,限製對運力的消耗。除此之外,其餘的辦法不過是粉飾太平,無法解決根本問題,以及因運力緊缺而造成的物價上漲。
其實,買地這裡的百姓,早已習慣了用機器來解決一切治理上的難題,凡是任何問題,似乎隻要推出一種新機器便可迎刃而解,再加上他們又有仙畫來開拓眼界。雖然看過的人占比不多,但他們會用文字來總結自己的見聞,這種對仙畫的反芻和回憶,流傳度又是最高的,哪怕文采平平,民間也非常喜愛,有些珍稀仙畫,隻有寥寥十數人看過的,流傳出來的隻言片語,都會有人專門去收集總結。從這些仙畫之中,可以歸納出的最基本最沒有爭議的一點,那就是,在仙界,一艘船裝載個五六百人那是家常便飯,倘若是六姐擁有的島船,一艘船住個千把人,日夜行個百裡,那也是輕輕鬆鬆,乘客們在上頭還是錦衣玉食,絲毫沒有將就之處。
機器船一定是未來!有了思維慣性,又有仙畫作為論據支撐,機器船派的擁躉要遠遠高於路條派——這倒也在情理之中,一般有閒心做這種辯論的人,日子都不算差,就算因為運力不足而造成物價上漲,那也是溫水煮青蛙,暫時不會感到太大的影響,但倘若恢複路條,那他們立刻就覺得非常不便了。
甚至很多更士,從自身利益出發也在支持機器船,因為一旦要在原有的係統裡加上路條,就等於是給他們平添極大的工作量,一想到就讓人兩眼發黑,很多人都認為,徹查路條,不許憑空遷徙,隻適合敏朝那種死氣沉沉的封建體製,在買地如此活躍的民間經濟以及基礎建設下,民間的遷徙本就是非常活躍的,根本就不可能用路條來限製,而且說白了,買地到處修路不就是給人走的嗎?人都不能隨意走動了,還花那麼多代價修路,又有何意義呢?
機器船派的觀點,明顯是更符合買地的口味,但他們也不是沒有破綻,這就說來話長了,牽扯到許多不定期發行的行業邸報,也有叫內刊的,這種報紙,上頭時效性的消息不多,倒也沒有什麼購買門檻,隻是一般百姓不太容易看懂罷了。
內刊上對於機器船的討論,都是基於他們能接觸到的天界教材來說的,外行人看個熱鬨,隻知道機器鐵皮船也好,機器木船也罷,都存在船身應力傳導問題,說白了就是木板容易斷,而鐵船更是隻有模型,沒有成船下水,除了海水鏽蝕問題之外,再有就是鐵板的焊接和鉚接技術,也根本都跟不上。
目前買地最大的造船廠,雞籠島一廠,也就是造了一些半人高的小模型實驗,主要的方向還是放在鐵甲木船上,隻是在重點部位加以鐵甲防護,整個龍骨架構還是用木料打造,而且,這樣的鐵甲戰船十分笨重,光靠風力,移動起來猶如龜爬,必須槳帆並用,如果上蒸汽機,不但自重雪上加霜,而且應力問題仍然是很大的關卡,在實驗中多有損毀,甚至還鬨出龍骨斷裂的沉船事故,搞得上頭的試航員跳水逃亡,狼狽不堪,險些沒鬨出人命來。
按照雜誌上的說法,蒸汽船固然是船隻的未來,但這未來什麼時候能落地,還得看造船材料的發展,光是木頭這肯定是不行的,木頭受不住力,一般的鐵也是不夠,鋼鐵技術要再往前走個十幾步,才有希望落地呢!甚至還有激進一些的議論家,打出了‘五十年內無法落地’的說法,認為恢複路條製度,或者對無路條者征收額外的通行費用,才是緩解運力緊張最現實的手段。
這些說法,在議論家或者是關心買地政商大事的人群中,是廣為人知的,大家也都因此知道了雞籠島造船一廠在蒸汽船上的巨額支出以及屢戰屢敗。民間的造船小作坊,雖然造不出大船,但卻也有造機器動力小船模的熱情,畢竟造船這個東西,比的就是扔進去的真金白銀,完全是‘規模經濟’,小船廠就算想要出風頭,也隻能造船模,他們要有兩三艘下不了水的船,就得虧到關門,當然對他們來說,能造出規格合理,被大船廠認為有參考價值的船模,也足夠加分了的。
民間船廠,主要是製造近海、河運小船為主,而官營的船廠呢,除了雞籠島的三個船廠之外,廣府道、福建道沿岸也都有底蘊雄厚的本土官營廠子,這些年來煥發新生,比如雲縣的船廠就很擅長造遠洋福船,比較起來,武林船廠雖然也是官營,但風采就相對暗淡了,它存在的時間是比較久的,底子是武林私港的修造坊,在買地還沒占據江南的年代,武林私港是江南規模最大的私港,很多船隻在這裡補給修葺,因而他們也積累了一批手巧的匠人,並且會造近海沙船,以及大運河內所用的快船,當然,烏篷船那更是拿手好戲了。不過,即便如此,它被整合成為船廠的時間也就兩三年而已,誰也沒想到,這樣一個船廠居然不聲不響,搞出了機器船來,並且還能出海試航!惹得整個碼頭的行人,都飛奔去看熱鬨了!
很顯然,從百姓的熱情來看,知道機器船意義的博學者,在百姓中的占比遠比想得還要更廣,甚至很多人也不是為了坐船做生意,就是為了看船才來的碼頭,牛均田幾人,從他們的議論之中也知道,這機器船出海試航也就是這幾日的事情,很多人都是聽說了風聲,過來親眼驗證的。這不是,機器船剛才出了船塢,就有人來看,在碼頭上徘徊不散,也是等它開回來呢。這會兒,適合觀看的碼頭前方,已經擠滿了人,甚至還有人被擠得掉下海的,還好都會水性,趕忙的遊到梯子邊上,又爬上來了。碼頭的更士們趕緊過來維持秩序,喝令大家退後十步,又號召壯漢力工上前,和他們一起手挽手結成人牆,這才維持住了秩序,把人群限在了安全距離之內。
“瞧這些人,白擠了半天,這些漢子一來,全都擋住了,隻好踮著腳尖從人家的臂彎裡看!”
在碼頭內側的行道樹上,那小販頗有幾分自得地對牛均田笑道,“我們在樹杈上看,一點遮擋也沒有,看得不是清清楚楚的?”
的確,不懂行的人這時候都在碼頭那裡擠,懂行的卻已經是爬屋頂、上樹,放眼望去,高處都是烏壓壓的一片人頭,不過,這當口牛均田也顧不得去想會不會把屋頂踩破了,他決定先過個眼癮,再去幫著同行維持秩序,再看陶珠兒,大概也是這般想的,兩人都是翹首望著海邊沐浴夕陽,緩緩而歸的大船,先都是驚歎道,“好大!真是實用規格!”
的確,雖然在遠處看著都是一個小點,但隻要和船頭的人形做對比,就可以知道,這的確是一艘能乘坐數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大船。這就已經非常出乎意料了,再第一個感慨則是情真意切的,“居然真是機器船,蒸汽機都看得到!”
是不是蒸汽動力,就看一點,有沒有冒水蒸氣,這就完全一目了然了,此外,還有一點是剛才小販指出的,那就是汽笛聲是否洪亮,比如剛才大家聽到的響亮笛鳴,那個音量就不是人力能發出的,一定是用蒸汽帶動的氣囊吹動,這都是使用蒸汽機的動力。
就這兩點來說,武林船廠已經讓人眼睛一亮了,遠遠超出了眾人對於新廠的指望,但第三個感慨則不是那麼正麵了,“好慢!這速度怕是比手劃也快不了多少!”
“速度……都是對比出來的,它那麼遠,你瞧著當然不快了!”
小販立刻就為船廠辯解了起來,所秉持的自然是同鄉的情誼,不過,他說的也不無道理,陶珠兒等人也不是故意貶低武林新船,便沒有反駁。但無論如何他反駁不了這第四點評價了:
“居然是水車船!明外輪!”
這一次說話的是楚細柳,這姑娘一看從小也是淘氣的,上樹絲毫不慢,而她失望的語氣,也顯示出了她的學問是很廣博的。因為她知道外輪船的弊端,“也就難怪這麼慢了,外輪船的力損失很大,效率低下,而且用做海運吧,難以抵抗風浪,用作河運又對河況要求很高!”
她搖了搖頭,下了一個小販也無法反駁的結論。“雖然說可能是第一艘能真正下水長期使用的機器船,但……也是樣子貨,沒有什麼實用的價值!”
“武林船廠,真的要把它充當定都大典的獻禮嗎?不會反而引來上頭的責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