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買活 > 970 張九娘大計夭折

970 張九娘大計夭折(1 / 1)

推荐阅读:

“扒版, 你們買地居然也容許這樣的事情?”

“扒版?你一個武夫,居然也知道這個詞兒?——看來,你當真是張九娘的親信, 怎麼,她的消息也如此靈通, 連南邊的市場,掌握得都這樣仔細了麼?”

這個詞一出, 兩邊都是詫異, 隻是後續的情緒大不相同, 魯二是詫異過後, 恍然大悟:“難怪, 我說呢, 為何那些仿衣源源不絕, 做工精美, 甚至勝過了織造局官繡, 還很難找到源頭,原來真是買地這裡的作坊!你們這樣——衙門不管嗎?”

而那柳柳姑娘, 麵上則是一紅,又理直氣壯地道,“話可不能亂說啊!什麼扒版,那也要一色一樣, 才能叫扒版呀,我們可都是改過了的!”

“紐扣挪一寸也叫改過嗎?!”

“那怎麼不叫改過呢?再說了,你們張九娘的設計,那是屬於你們敏朝的專利,有沒有在我們買地注冊過呢?倘若沒有,那就不受保護的, 我們就算是照樣生產又怎麼了呢?可沒有主動賣到敏朝去,至於客人穿著出關,那是他們自己的事了——還有,誰說我們買地百姓窮困,不穿這些好衣裳的?你這分明就是汙蔑!”

這魯二雖然稍微開竅,但始終還是個實心眼的漢子,張九娘待他不薄,他護主之心是很強的,當下紫漲了臉,也不顧人在柳柳的屋簷下,戳心戳肺地道,“你們軍主都穿著棉衫那!什麼樣的好人家敢穿綾羅綢緞?難道就不跟著裝樣了?!誰知道你們的衣服,在這都賣給誰!”

“哎,你這人,合著我們的衣服就都是要偷偷賣回敏朝去是吧?!你意思我們就是專門扒版走私的廠子了?”

這兩邊對嗆起來,彼此和烏眼雞似的,也都不知道各讓一步,彼此留些體麵。還是那管事居中調和道,“罷了,這也不是什麼犯法的事情,魯師傅,我們小東家說得的確不假,本身這新鮮版式,就算是在我們買地注冊了專利,有效期最長也隻有一年,且就算是注冊了,真的流行開來也管不住民間仿製的。更何況是敏朝的版式呢?

這本來都是極新的東西,擱在十年前,休說是衣服了,便是機器、工具,再好的發明一旦流行開來,也是大家一起仿,完全沒有專利這個概念那!你們雄國公府家大業大,難道還真的指望張主任的專利費養家嗎?不如這樣,你把九娘的衣裙告訴我們,我們也給你一筆專利銀子,你是轉交給張主任,還是自己留著,那就憑你的便,你看這樣如何?”

這倒也是實話,張九娘雖然設計了不少風靡華夏的新衣版式,但收到的費用卻是不多的,除了賣給買地服裝廠的第一筆買斷銀子之外,後續幾乎沒有任何收益,這點讓她頗有些耿耿於懷,認為服裝和話本比起來實在是吃虧。現在買地和敏朝這裡,都流行所謂的版稅,出書什麼的,早就不是自己貼錢了。

若說以前除了少數話本大家,受到書商青睞,能收一筆潤筆銀子,在第一次印刷時和正版書商各自分賺一些,之後便隨著盜版四起很難有後續收益的話,那現在,隨著買地印刷術的飛速進步和嚴格管理,質量精良、價格又低廉的正版書籍,早已把老式的盜版書籍打敗,書商發掘到一個暢銷的話本的話,可以反複加印,而作者也早就從一次拿一筆銀子,變成了每一次加印都按印量分成的‘版稅’製度。

不說那些寫話本的,就是寫紀實故事的張宗子、寫遊記的徐俠客等人,靠著版稅都成了巨富。很顯然隨著買地識字人群數量的不斷上升,印刷業將來市場會更加廣闊,這寫書的靠一本書真能吃一輩子,而搞服裝的,哪怕出的是流行程度更勝於話本的版式,卻隻能可憐兮兮地拿一筆專利費用……

這比較下來,張九娘心中自然不平,閒來無事常和人抱怨,魯二也聽去了不少,知道她很奇怪這些仿製的衣裳是從哪裡來的,“我幾次和使團那邊的服裝店要談價錢,他們卻說他們的賺頭也是有限,除了一些工藝特彆,隻能廠子產的衣服之外,他們還是賣布料比賣成衣多些,不好給我加價。那我就納悶了,京城好手藝的裁縫現在越來越少了,這些版式的新衣服都是從哪裡來的?難不成還真是買地有人扒著我的版在仿麼?”

要不是買地的官府信用一向良好,她都猜疑是服裝廠瞞產量了,這個疑問也是直到如今魯二來了紹興,誤打誤撞才被他看破:原來還真是買地這裡的小作坊在扒版,因為買地的大服裝廠還是做棉布衣服為主,他們主要的好處在於棉布質量好,厚實、不容易破損,且染色牢固,至於一些實用顯俏的設計,這是錦上添花。

由於成衣畢竟比布料還是要貴,要把手工錢算在裡麵,因此一些簡單的版式,一流行開來,很多人的確願意自己裁布量體去仿製,所以對大服裝廠來說,在保證價格的情況下,還真沒法給一些版式本身多算錢,因為不管版式本身是否流行,對於銷量的拉動是比較有限的。如果為了難仿製把工藝做得複雜,那成本和不良率就會上升,售價必須提高,按柳柳的說法,“固然買地的百姓日子過得好,但舍得在衣服上多花錢的人,也沒你想得這麼多。價格貴十塊錢,顧客就減少三成,貴了二十塊能減少八成,大廠日產量在這,他們不會去做貴衣服的。”

但是,如果把布料換成貴價的絲織物,那又完全不一樣了,就算是在敏朝,棉布自己縫製,絲織物去找繡娘、裁縫也是常見的做法。絲織物不但貴,而且嬌嫩,整燙也很麻煩,很多知識不是隻懂得漿洗縫製的百姓所能掌握的,甚至對大多數百姓來說,粗糙的雙手就讓他們失去了處理絲織物的資格,那些繡娘在家從小都是不做家務的,就是要維持皮膚的細嫩,不然,手從織麵上摸過去,都能刮毛布料。

因此,一樣是斜襟掐腰的襯衫,棉布的三十塊錢,絲質的就要二兩銀子,這還是普通的絲料,若是那文華錦繡的內造彩緞,不賣個五兩十兩銀子,你都要疑心貨不正。當然可想而知這種售價的衣物,受眾群有多麼窄小了。可以說一城能買上的人都是有數的,張九娘去到織造司之後,一直就是想在這上頭做文章——總不能把奢物的錢讓買地都賺了吧?

她自己設計的一些版式,可以做兩賣,賣給買地的服裝廠做棉布版本,打開流行,她自己私人收點錢,再讓織造司這裡出官造的成衣,在敏朝賣一賣,再往買地出一出,雖然買地的審美總體還是樸實剛健為主,但張九娘是堅信,人都愛俏,女子尤其,買地的女子自己還能賺錢,就算不敢公然穿到廠子裡衙門裡去,那你說錢賺到了,私底下休息日和小姐妹一起出去玩玩,穿點俏色的綢衣難道還真犯了什麼天條不成?哪怕穿個幾水就沒那麼好顏色了,但張九娘是了解女兒家的,就為了那幾日的好鮮亮,總有人願意花錢!

這如意算盤打得是挺響亮的,但怎麼說呢,銷量卻始終沒有預想的那麼高,利潤也沒那麼厚,這和張九娘在京城自己雙眼收集到的信息,親自的感受卻是相背離的,在一些高尚的交流場合,譬如買地京城超市圈,敏朝一些私人合股仿建的購物中心內,感覺到的新式私衣普及率倘有個六七成,毛估估算出來的銷量,和織造司這裡的賬那根本就合不上!

張九娘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那些多出來的衣服是上哪兒找的裁縫,畢竟如她所說的,現在有手藝的人都願意南下,以各種工匠尤其踴躍,因為他們在買地的社會地位要比在敏朝高得多了,收入也有提升。京城這裡的裁縫,還餘下來的那些七七八八都在織造司這裡掛了號,以張九娘的了解,他們可填補不了她察覺到的這些產量!

倘若把紹興這裡的廠子一算上,一切疑問也就迎刃而解了。魯二這才知道為什麼紡織路上這麼多私人的服裝廠,又這麼多要招贅的富戶了,大廠做棉布,小廠做絲織品,紡織街的這些小廠子,可算是填補了一大塊市場空白,而且他們發展這些要比京城有優勢得多了——江南自古以來都是桑蠶之地,絲織物要便宜得多,現在大江以南儘為買土,京城織造司不能再直接從江南織造局調貨,如果不改弦更張,重拾陝南絲路,那麼,以後還要從買地進絲料再加工,售價和紹興廠子比無論如何也不會有優勢。

可想而知,將來京城織造司的盈利空間隻會更窄,張九娘空有諸多奇思妙想,卻很難化為落袋的銀兩和政績,不能不說的確是有些可惜。魯二平時護送她出行,常聽她和不同朋友討論這些,就隔了一層板壁,擋能擋住多少?

耳濡目染之下,也多少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不由得頗為惋惜,想了一轉,發覺自己無論如何也不能阻止這麼多服裝廠跟風扒版,也不可能給張九娘發快信,叫她藏住自己的新衣——等他的信送到羊城港,張九娘怕不是早穿著各種新衣出去逛了,可笑她還想著為京城織造司帶些新客,卻不知道紹興那邊隻要有一二眼線見到了這個新款式,再趕海船回紹興,不過是半個月的功夫,這裡的服裝廠就可以開始仿造了!

這最好的辦法,還真是如細柳服裝廠這管事‘芳姨姆’所說,儘量為張九娘換一筆銀子,這樣政績落空了,好歹還有一筆版式費,算是私人的一些好處。因他便肅容道,“看來也隻能如此了,不過,我魯二豈是賣主求榮之輩?不論你們信不信,這筆錢我自己是不收的,全都給張主任去。你們也不要給我現銀,開一張支票給我,等主任回武林轉船運回京的時候,我要去尋她彙合,便把支票帶去了,讓她在武林支走。這般大家說的清楚些!”

二女見他雖然並不富裕,但居然也能把持得住,頗有幾分不取不義之財的節操,也不由得暗暗點頭,芳姨媽笑道,“好,那就分成兩份,該你的辛苦錢是要給的!不過,你這粗漢子,能不能說明白女兒家的衣服?說不明白,那我們也不能付錢。”

魯二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常常要陪小姐下作坊去,如今不比往日了,京中人口騰貴,小姐又要做事,排場大了也遭人非議,往往就二三人陪著。雖不說上下打量她的衣著,但那作坊中各種規格的假人比比皆是,上頭都穿著衣服,卻可以隨便打量,有時候說起男裝,還拿我做個衣架子。你們若要女裙,我這裡有兩件是小姐預備帶到南邊去穿的,款式特彆些我還記得住,彆的也沒有了,若要說男裝我這裡還能說得多些。”

“男裝不要的!”

細柳服裝廠卻很看不起男裝,認為男裝沒有她們打這個時間差的必要,“男人他們花錢的在彆處,我們這些貴料子的衣服,他們自己既舍不得買,買了也不會打理,更不會積極地去穿,這沒成家的男人,出門時能有個人形就不錯了,成家了的,在買地終究是少數不說,花錢的地方也多。我們小廠子幾乎是不做男裝的!”

魯二見她們對男顧客如此輕蔑,本想反駁幾句,垂下頭看了看自己洗得泛黃的短袖衫,也是啞口無言,這衣服他到手多久都不記得了,反正一夏天就這麼兩件,沒有穿破他看不出有什麼更換的必要。想想就算有朝一日有了錢,可以儘情享受,恐怕也要等吃夠玩夠了才想著買些新衣來穿——便是到了那時候,恐怕他也不會買絲緞衣服,想起來全是缺點,還那麼死貴,就算好看,好看得了多久?便有錢了也不能這樣浪擲著花。

雖然隻是兩件新款式,但也足夠細柳服裝廠消化的了,他們廠子本來也不大,款式多了反而不容易取舍。因為魯二初來乍到,還沒安頓下來,柳柳這裡且還有事,便約定了午後來畫圖,讓芳姨帶魯二去城裡銀行開個戶口,同時芳姨這裡正好去開個支票。魯二這裡跟芳姨一起辦了入職手續,芳姨帶他去宿舍放了包袱,兩人便轉移話題談起了紡織路這裡常發的竊案,芳姨媽道,“你瞧,正是因為我們廠子做的都是貴價衣服,一件拿出去隨便也賣個七八兩銀子,因此這竊案才屢有發生,我們好不容易賺了一點利潤,都拿去修高牆、紮玻璃了,工人出入也恨不得仔細搜身,便是這樣也還是在丟,反而是那些大廠子,他們沒這個擔憂,一件衣服就幾十塊錢,出廠價更是爛死便宜,小偷要偷多少才能回本?”

“那些更士雖然來了,但也是忙得陀螺轉,紹興畢竟剛歸買不久,他們的事情也多得很!這樣小打小鬨的偷竊,不比那些要出人命的案子那麼緊急,不得已隻能想辦法請師傅上夜養狗,你若是能找到他們偷竊的辦法,把這條路給塞住了,懸賞五十兩銀子全歸你——這錢再添點都夠你在紹興買房子的了!”

當然,魯二不是本地人,他沒地,還要多添一筆買地錢,賬不能這麼算。不過這五十兩銀子也非常誘惑了。他當下就忍不住要在廠子裡巡邏起來,一邊四處張望著,一邊拿了武林那裡得的身份文書,和芳姨一起往外走,忽又想起來問芳姨道,“不對呀,這衣服六七件,案值不都衝著六七十兩去了麼,再怎麼樸素也要三十多兩的本錢吧?你們剛才說,案值加在一起才十多兩——一件衣服的本錢不到二兩?這麼便宜?”

按織造司的成本來說,一件衣服二兩成本簡直是低太多了!魯二現在仿佛才知道為什麼織造司在京城做不開了,織造司的成本就是要五兩銀子!隔了一條大運河,成本差了這麼多,問題到底出在哪裡?難道即便是特科產業,也逃不開官營成本高的魔咒,中間的層層環節還是一樣雁過拔毛、層層分潤加碼?!

“倒不是你想的那般,若以前,蠶絲都是各家收來,各分等級,能織成官緞的上好蠶繭產量本低,本錢是要高些。尤其是前些年,江南動亂,織戶離散,繭價更高,成品絲綢的價格自然也就居高不下了。”

芳姨也看出了魯二的思緒,忙笑著解釋起來,魯二也忙道,“對啊!我常聽小姐她們說起,說江南織造前些年受到極大的重創,先是瘟疫、各地鬨兵災,後來買地崛起,江南百姓都大量逃去買地,原本的織戶大量改為棉農、棉工,江南作坊也大量改做棉織品,還養蠶的人家不過是原本的一兩成,要不是江南、買地都不穿絲物,隻穿棉衣,這絲緞的價格怕不是要漲到原本的數十倍——”

也是因此,張九娘等人根本沒懷疑這些綢緞新衣是從買地來的,卻不想悄無聲息之間,江南的絲織業不但恢複了,還私下發展得這麼好,成本降低了這麼多!而這消息卻根本沒見諸報端,把敏朝死死地瞞在了鼓裡!魯二不免認為這或許是買地的衙門有意在封鎖消息了——平時都說買地的衙門憨厚守信,沒想到原來也藏奸!

他這裡生著悶氣,那邊芳姨卻道,“嗐,如今這百業俱興,多少日新月異的發展,都在一天之內發生啊?周報根本報道不過來的,隻能維持重心在農業上,工業的恢複和發展,挑選一些來說罷了,不然,說得多了,一期報紙要有一本書那麼厚,而且百姓們又不關心的,隻要有好貨就行了!”

“就說我們織造業吧,其實桑蠶養殖的恢複也就是這幾年間的事情,畢竟我們這裡要說農業,實在沒有什麼能和南洋相比的,自然要發展特色農業養殖業了。買活軍一拿下江南,就開始布局,到如今也隻能說是堪堪達成了目標的一半,把產量給恢複了一些,至於蠶種挑選、新式方法喂養等等,都還在慢慢的往前推呢,和彆的產業比起來,這些成就根本不值一提,輪不上報紙表彰渲染的。就說我們這些小廠子,也就是之江人腦子靈活,能賺點快錢,要說技術,根本不能和大廠相比——我們賺點手工費罷了!大廠那裡推的技術,那才叫神乎其神呢!”

說到這裡,芳姨也是來了興致,帶著魯二往旁邊一拐,“走,反正進也進城了,我們去超市看看,帶你見識一下南邊大廠運來展覽的新布料——比緙絲還貴,一寸怕不要二兩金!也就是最近剛研發出來的,這應該是如今天下第一貴重的緞子了,你雖去不了羊城港看定都大典,但好歹來了趟買地,也讓你見識一下買地的好東西!”,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