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買活 > 941 紅薯也很重要!

941 紅薯也很重要!(1 / 1)

推荐阅读:

“喲, 這北風吹在身上好冷哉——今晚怕不是要下雨了,紅伢兒,快回家和你娘說一聲, 把蓑衣拿出來擦擦曬曬撒!”

“下雨?下雨倒是好的, 反正曬場那裡也都收得差不多了, 就怕是要下雪!你們家今年備了多少柴火?買不買蜂窩煤?”

“下雪, 那你這口氣比天還大了,現在才十月裡, 哪有就下雪的!往年就是下雪, 也是三九天氣薄薄下一層撒, 未必搬到山下來, 還比山上更冷了!——我們家買煤的,為啥不買?柴火又不是不要錢!我們家又沒有山林裡的地,也沒有林場的親戚……大概總要買個四百斤煤球就好過冬了,你們家怎麼說的?這個數夠不夠?”

“嘿!那你是沒聽說喲,就太湖裡那幾個島,去年差點都餓死人!——島上住的果農人家, 本來平時三四天就劃船出來買個柴米油鹽的, 十一月突然一場大雪,湖麵上凍了!他們在島上又冷又餓的,都斷糧了,這要不是衙門找人,拿漿敲碎冰層,把船劃過去, 這不是人真要凍死在上頭了?”

雖然議論著起了北風,但在熱氣騰騰的工坊裡,這兩個工人的衣著卻仍是單薄, 燒滾了的一大鍋熱水,在屋子中央發出騰騰的熱氣,即使隔了一個開間,屋子裡的溫度也還是很高,在磨盤旁邊忙活的漢子,穿著單薄的圓領衫,還要把袖子卷到大臂上,在脖子上圍一條毛巾來擦汗呢。他們一個不斷地把切成薄片小塊的紅薯放入磨盤上的開口中,另一人則在下方收集著磨出來的紅薯粉,積到了一大盤,就休息片刻,也讓驢緩口氣,給它吃點甜脆的蔬果,這裡把紅薯粗粉倒入大桶,喝口水擦擦汗,便又繼續驅使著驢子忙活了起來。

“還真有這事兒,太湖的島上都種的是什麼果子?這樣有賺頭,住在上頭都不肯下來了?不過去年是真冷!”

“那還不是的?說是連廣府道都下雪了……種的是什麼?大概是柑橘吧!聽說太湖的橘子是有名的甜,不似我們這裡的小橘子,當真是稀酸!”

“哎,田師傅不是說了麼,明年就要引種果樹了,縣裡的罐頭廠都在布局了,這事兒你們聽說了沒有……說是隻有掃盲班分數高的人能給買果樹苗,不然,怕腦子太笨種不好新果樹,倒可憐了好苗,那苗也不便宜!種毀了的倒罷了,種成了還得還點本錢給縣裡……你們種不種的?”

“咋不種撒?我們家雖然沒有林地,但屋前屋後種兩棵,要能種好了,一年不也多得幾筐橘子吃,有多的,還能賣罐頭廠去!再不然挑擔進城賣了,多少也是個脂粉錢。”

“啥脂粉錢?”

兩個漢子一邊乾活,一邊漫無邊際地瞎聊著,屋外這時候進來人了:兩個額前勒了藍帕子的瘦小婦人,力氣倒是不小,兩人一起,把大桶裡的紅薯粗粉提走了,進進出出地提著已經磨好的粉,倒入屋外空地裡的大缸中,這大缸就在井邊不遠,有個漢子專門的在那裡搖竿子汲水,接了水腸往大缸裡灌,一缸滿了就換一缸,院子裡擺滿了一口口滿當當的大缸,都是裝滿了淡褐色的紅薯粉水。

紅薯粉的皮渣會浮在水上,在一定時間的沉澱後,澱粉就落到了底下,院子裡挖了一條寬闊的水溝,上頭多數都蓋了石板,隻有一個下水口上,放了一個極大的笊籬,這些婦女們把新擔來的紅薯粗粉泡了水,就忙著把舊缸裡的水也順著一片特意做成凹槽的敞口水管,傾倒在笊籬上,這樣,水下去了,皮渣留在笊籬上,笊籬時不時地被取走,在一個專門的皮渣桶裡磕兩下子——這是上好的肥料,幫工都輪流拿回自己家去做堆肥的,可不會白白地倒掉浪費,有些村裡如果建了沼氣池,一般都全都送到沼氣池去,就算是粉麵作坊給村裡的一些貢獻了。

雖然有豬尿泡封在一起做的‘水腸’,以及拿硝過的皮子間斷釘上木片來做支撐,讓它變得比較可以周折的‘水管’做輔助,倒掉缸裡存水的工作依然是相當繁重的,尤其是最後一點水需要人親自彎腰去舀,這之後,缸裡的澱粉還要擠壓一下,把最後一點水給擠出來。很快,院子裡陸陸續續就都是前來上工的村人了,這些處理過的紅薯粉塊,自然有人擔走了,爬上梯子,在水泥平房的頂部攤開曬了起來,同時,前些天曬好的粉塊還要收走放好,又送到作坊內部,重新加一點水,入鍋熬開了之後製作粉皮。這也是那口大鍋的由來,鍋裡永遠保持著將沸的水,粉塊一入鍋,就是一勺水加下來,很快就熬成了濃濃的粉漿,把盤子挪開等候一會兒,就可以揭下來拿出去再晾了。

等到粉皮晾到半乾,取下來或者是切塊,或者是切條,最後一次拿去曬乾,就是可以拿來販賣的紅薯餌塊和紅薯粉乾,雖然是不起眼的小東西,但卻也要經過三蒸三曬,頗為勞費體力,而且也耗柴耗煤,最後化為的紅薯粉乾,一斤也不過是賣十文錢——這不能說是多有賺頭,要知道五斤紅薯才能出一斤粉呢,還有柴錢和人力,這實在不能說是一門大生意。

但是,對於地處湘西的農家來說,這筆帳又不能這麼算了:雖然五斤紅薯出一斤粉乾,但一斤粉乾可以泡出三斤濕粉來,是足夠五六個人豐豐富富的吃一頓的主食了,而且吃了以後不燒心,不噎著,胃裡是不難受的,還能存放許久,又比較頂飽,甚至比一人吃一斤紅薯要來得更頂飽呢——也不像是吃紅薯乾一樣費牙,所以,即便是不賣錢,隻是自家留著吃,他們饒些柴火錢也是願意把紅薯做成粉乾的,無非是缺柴火缺勞力的地方,隻到做成澱粉這一步罷了。

現在能賣到十文錢一斤,他們就更情願了:這紅薯是賤得很的東西,如果完全能跟著田師傅說的去施肥,花費了心思去照顧,一畝地隨便也是兩三千斤,就按一頓一人一斤來說,一家六口人也夠吃一年多的時間了,還有餘呢!

要說去賣吧,紅薯便宜,賣不上價格,又沉重得很,運到州縣,路費都比本身的價錢貴了,還沒人要買——城郊農戶自己種個幾分地,整縣城人都夠吃了。要說都放在那裡麼,窖藏又是極大的問題,每年夏季濕熱,漚爛了可惜,要說拿去喂豬吧,也不是不行,但終究覺得罪過,這也就是兩年前,買活軍入湘西了,州縣都投買了,村子裡熱熱鬨鬨地動亂了一陣子之後,田師傅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教大家種紅薯,打那之後大家才能吃得飽飯,這之前,能裹腹的那都是好東西,彆說紅薯了,就連紅薯皮都是有人要吃的,拿這樣的東西去喂豬——莫說那些吃慣苦的老人要念佛抹眼淚,說自家裡餓死的親眷,就是壯年人也覺得實在是罪過可惜了,佛祖是要降罪的。

下力做成紅薯粉乾,那就是比較起來最好的選擇了,無非就是辛苦一點,這個人人都能接受得了,農家人就是力氣不值錢,況且,他們這種的是夏紅薯,趕在霜降前和稻子采收,這時候是農閒的,因為這幾年天氣冷,也談不上種雙季稻,霜降收了紅薯之後,晾曬半個月,去了水汽。差不多這時候也是把稻子的事情忙完了,再把豆子種下去,或者種苜蓿這些綠肥,一般來講,這種過冬的作物是不怎麼去照料,也不指望收成的,主要是靠它來肥地,歇息個幾天,大家就都來忙著做紅薯粉。這樣家家戶戶都做個千把斤紅薯粉乾出來,算是賣一半吃一半吧,還要交一些做賦稅的,這樣大概賣個六百斤,那也就是六兩銀子,趕得上城裡人幾個月的收入了。

對莊戶人家來說,一年看得到現錢的時候很少,之前買活軍的高產稻進來之前,算下來一年能見到一兩現錢都是多的了,而一切的開銷都要從這一兩裡來出,可見是多麼的局促。紅薯粉這麼一門營生,就讓他們的年收入一下來到了從前的六倍,這樣的日子怎麼能不好過呢?

這些農戶也不知道州縣外頭過的是什麼日子,其實也壓根不感興趣,他們連南湖道的首府在哪裡都不知道呢!對他們來說,村子乃至附近的州縣,這就已經是全部的世界了,要讓他們突然間倉促地在農閒時分離開自己的村子去遠處做工,這是非常不容易接受的事情,莫說女子出去,就是男子,也覺得不可想象。

在生活的地域上,他們能接受的最大程度的改變,就是在十幾裡地間進行搬遷,比如說深山中一些為了逃稅而形成的村落,本來也沒有什麼好耕地,隻是苟延殘喘,現在被挪出來了,買活軍把地主原本隻是粗放耕種的田地分給了他們。這對深山的流民來說,就已經是天大的,可喜的變化了。至於說到縣城去,在縣城裡新開的廠子做工,那更是被視為前所未有的創舉,凡是有勇氣去做工的村民,親眷在村裡都被高看一眼,倘若有什麼孩子因為讀書好,被田師傅和教書先生推舉去縣裡,那更不必說了,簡直就是文曲星下凡!大家都會偷偷地去他的祖墳那裡看看,是不是在冒青煙呢!

不過,雖然把地域搬遷看得很重,但生活方式的改變卻是很徹底的,這些百姓很快就都剃了頭,按照田師傅和教書先生的叮囑,虔誠地遵循聖訓,更換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注重衛生、儘量洗澡,按要求種地,沒事就去讀書,到村口來聽報紙……雖然聽報紙常常淪為東家長西家短的開大會,大家對於報紙上非笑話的內容絲毫也不關注,有一種能混則混的感覺,但是,該聽話的時候他們倒也不打折扣,尤其是種地上,指哪打哪絲毫不打折扣,因為第一年田師傅來的時候,就有了很慘烈的對比,凡是能聽田師傅的話去種田的,收成都不差,按老經驗來給新稻種施肥的人家,一畝地就硬是少收成了上百斤穀子呢。

至於紅薯,從來沒種過的東西,隻能是按照田師傅的指點來的,‘越聽話日子越好過’,這簡單的道理,可能是在過去的幾年間成功烙印進眾人腦子裡唯一的共同認識,而僅僅隻是這樣的改變,就足以讓他們覺得‘謝皇帝’要顯著地好過‘未皇帝’了,因為以前在未皇帝坐江山的時候,聽話也未必會有好日子過,隻能保證你不會當即就死罷了,而且有時候即便是聽話了也還是要死,而且死得也很快,似乎和不聽話也沒有什麼差彆,還不如不聽話了鬨將起來,至少死了個爽快。

但凡是在未皇帝治下能活下來的人家,都是很唯利是圖的,隻要有好處,他們可以比任何人都聽話,不管明不明白這些舉措的意義,反正他們隻有服從,尤其是在立刻可以看到好處的事情上,村裡人的合作度是最高的,譬如說耕種陌生作物,第一年,九成以上的農民都非常的好學服從,到第一年,對比一出來,這個數字就變成了九成九,剩下那唯獨零點一成不服從、愛偷懶的農戶,莫說村長針對,田師傅嗬斥,就連其餘農戶都排擠他們——

在鄉村中,什麼不孝、霸道,似乎都不是事兒,因為雖然有人受了這些罪狀的妨害,但也總有人會享受這些性格的好處,唯獨的頂天大罪就是不勤勞,凡是不勤勞的人家,就猶如沾了什麼穢物一樣,村裡人都捏著鼻子不願意和他們打交道,甚至還會請求村長,讓縣裡衙門把他們捉走了,生怕這懶惰傳染開來,帶壞了自家的小孩。

就這樣,很快的,村長和田師傅也學會拿捏村民了,開始把一些種新作物的機會,和村民平時的表現結合起來,同時對他們宣講一些其中的好處。就譬如說這種果樹好了,為何農閒時分來做紅薯粉的漢子,都可以在行地講起好幾百裡之外的太湖果農的事情,還有縣裡要開的罐頭廠?他們又是如何知道這罐頭廠是什麼東西?這就是田師傅幾個月來鋪墊的結果,田師傅平時給大家講得仔細,大家這才知道,這果子吃不完,除了做成蜜餞之外,還能做成罐頭,罐頭裡裝的都是好東西……種幾株果樹,好好照料下,幾年後一年沒準又多個千把塊錢的收入,實在不行,家裡人也多個吃口!

好,等大家都想種果樹的時候,再把買果苗的資格和掃盲班的成績一綁定,這不就把農戶們給拿捏了嗎?農戶們這才發自肺腑地認識到什麼叫政審分,政審分的作用……並且開始跟著審視自家的情況:自己雖然不是那種閒來無事就打老婆的孬種,但是不是也染了村裡的習氣,看不順眼了揍個兩拳,踢個兩腳,叫教書先生或者是常來村裡巡視的女乾部看在眼裡?有沒有阻撓家裡的孩子上學,要他們沒事多在田裡乾活?有沒有無視買活軍的規定,私下給不到結婚年紀的孩子成親……

若這些都有,那好事兒憑什麼輪到你頭上呢?倘都跟從著田師傅和指派下來那村長的意見,把這些給改了,雖然平時被人說三道四指指點點,當成了衙門的走狗,沒一丁點骨氣,但這會兒是不是眼看著就得了好處?

雖然都在一個作坊裡乾活,但各家的情況各人自己心裡清楚,有誰能買新種苗,有誰買不上,多少都有個數,彆看作坊裡乾得熱火朝天,這些人第一年來乾這活已經成了熟練工(紅薯粉乾雖然工序複雜,但和做米粉乾道理是差不多的),好像各自都等著賣粉乾掙錢,極有盼頭,其實心底各有各的盤算,隻是都藏著不說罷了。

忙忙的到了下午,因為怕下雨的緣故,還把外麵的缸子都封好蓋上,曬場上的紅薯粗粉、粉乾都收回來在屋子裡晾好,大家各自回到家裡,這才尋了家裡人,把心底話說出口,各自計較起來——對種新果樹這事,其實都是藏了一些沒說,各有各的消息來源,此時各自傾吐,也有從田師傅那裡知道的,也有從村長那裡聽說的,數目倒是大差不差:“第一批新種苗,村裡是有三十一十五棵,說是一戶人家最多兩棵三棵,分法一個是看成績,還一個是看政審分,當然也看各家的申請。”

“爹爹大哥娘嬸子……你說,我們家這情況,能不能申請?敢不敢申請?護不護得住這幾株樹苗來哉?怕不要才到手就吃人毒死拔掉砍斷……這斷頭債找不到是誰下手,怕倒還欠了衙門的錢哉!”,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