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們敘州的日子, 如今可是蜀中數得著的哩!彆看是大江上遊,可下遊的萬州,都未必有俺們這麼多高級貨色, 便連錦官城的大商人, 都要到府城來進貨!”
對於近乎生番的夷人, 水手們當然沒什麼可說的, 山子一幫人在最初的震撼過後,被告知這種‘夜中舉火’的仙器, 正是敘州這裡受到神明保佑的證明,水手們便沒有再繼續講解了, 而這幫夷人在最初的震撼過後, 也變得更加的畢恭畢敬起來,手牽著手, 唯恐掉隊了, 不能被這樣輝煌的神界天工接納,過不上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這會兒,他們對於自己生活方式的改變,也已經有了更多的接受程度, 對於新生活的好奇也越來越高了, 深信改變隻有更好的份兒。
“那可不是?不說彆的, 就是這‘大亮仙燈’,嘖嘖,這話怎麼說來著, 奪日月精華、集造化於一身,這話可真是文雅,但用在這燈上還真是再好也不過了!也就是咱們郝嬢嬢有本事,否則, 從咱們敘州沿路去豐饒縣,一路上多少州縣,怎麼就弄不到這東西呢?”
由於夷人懼水的關係,他們是不從船上搭的長板上碼頭的,必須等待有限的泊位,這些議論,正是在等待船隻排隊靠岸時,山子和李謙之聽著船隻上歇息的水手船家聊天時竊聽來的——說實話,得虧了他們在語言上都是有天賦的,山子不必說了,老家就在這一帶,雖然隔了幾百裡路,但大江上遊的方言多有相似之處,不像是江南那樣十裡不同音,而李謙之一路走來,對於夷話已經學了皮毛不說,漢人的土話他是完全能夠聽懂了,不然,這些蘊含了寶貴信息的龍門陣,他們還未必聽得懂哩。
“郝嬢嬢那還用說嗎?這是再生仙母……若不是他們一家子出去了,敘州哪有現在的好日子過,依我看,郝嬢的生祠早就該搞起來了,偏是德哥攔著不讓,說是這樣不好——那就再弄一個六姐菩薩的生祠嘛!沒的因為六姐菩薩不許人祭祀,其餘人也都不能建生祠了,哪有這個道理呢。”
有個水手顯然對郝嬢嬢推崇備至,他頗有些憤憤,另一個船家則勸解道,“唉,買活軍那裡的規矩就是如此的,俺們敘州這裡也隻能聽命不是?彆人也還罷了,俺們同鄉促進會的人,都是往雲縣常走動的,德哥不是說了嗎,不知者不罪,可咱們都是知者了,就得格外守規矩……”
這話倒也不無道理,不過聽在李謙之耳中便十分耐人尋味了,因為‘格外守規矩’這是一個比較詞,可見城中必然有一夥人,或許是沒有去過買地,或者去得不頻繁,他們是沒有太守規矩的,私底下可能還有些小動作,已經引起了同鄉促進會這幫人的不滿。當然這不滿眼下並不明顯,不過已可以確定,同鄉促進會對買活軍果然是最為依賴親善的一幫人,這也很合理,他們是跑運輸的,多數親眼見過買地的繁華,言談之間,把自己放在了較次要的隨從位置上,這一點在他們買活軍的使者看來,當然是值得嘉獎的,證明這幫促進會的人,懂得分寸,知道進退,至少並不惹人反感。
本來還想再聽下去,不過,這時候夜已經深了,渡口也不算太繁忙,船隻往前劃去,在碼頭上吊著的五六盞‘氣死風’燈籠照耀下,夷人們陸續登岸,因為長久沒有踩在陸地上,大家都有點兒天旋地轉的,動作不快,水手們一麵嗬斥一麵幫忙,場麵一時頗為混亂,李謙之找到機會,和山子對視了一眼,彼此握了握手,他便矮著身子,把腰一彎,無聲無息地跳到江水裡去了。
夜裡有風,潮水聲本來就大,他動作又輕柔隱蔽,一時間竟根本沒人發覺,山子也混在人群中上了岸,等到人都上來了,他這才假裝驚慌地尋找起自己的同伴,不過,李謙之是個啞巴,兩人在船上也十分低調,再加上人數是變動不定的,經常每個渡口有人上船,也有人被推到水裡去。按照山子和李謙之的觀察,船家對乘客情況的把握,不像是買地那樣嚴謹,此時夜又深了,大家都有些不耐煩,水手們語言還不通,隻是草草點了兩遍,便一揮手,道,“可能是剛才不留心,跌到江裡去了,明早再來看看吧!一個啞巴,能跑到哪裡去!”
實際上,明早再來也隻是一句空話,這畢竟是大江,一個不會遊泳的啞巴,夜中落江,生還的可能性實在是微乎其微,就這樣,李謙之悄然便從夷人的身份中洗脫出來了——他要怎麼混入城中,山子倒並不很擔心,小道士渾身長滿了機關,又是新式打扮的漢人,能編造而不露破綻的身份,實在是太多了。至不濟他還可以向買地駐敘州辦公室求助,不過,在兩人商議中,這是最後一步,因為這也等於是把自己的身份亮出來了,進入了敵人的視野。
山子這裡,則是不動聲色,跟著大部隊一起,進入了安置在江邊不遠處的土番營地。這裡的條件,雖然在活死人看來仍然十分簡陋,但已經令夷人們驚為天人了——地麵是水泥硬化過的,有廁所、浴室,睡的也是水泥屋而不是帳篷,光是這水泥屋,就讓他們大開眼界,至於進屋之後,睡的雖然是吊床,而不是架子床,但對夷人來說,這條件已經比他們在老家要好得多了!
匆匆入住之後,先是分配了床位,接著便沒有什麼話了,翌日起來,他們先吃了濃濃的碎米粥做早飯,佐餐的榨菜也是上好的——特彆鹹,雖然不是酸菜,但大家也讚不絕口,至此都覺得自己離開家鄉半點錯都沒有。緊接著,便有先他們一步下山的夷人進來,教他們規矩了:首先是衛生上的規矩,其中便溺要去廁所這點被一再強調,老師們早有準備,立刻就組織大家來了一次宿舍的大掃除,重點衝刷牆邊——就這麼一晚上,已經有很多人懶得出屋,直接在牆邊小解了,屋內四角和門口是重災區。從老師們的反應來看,這是普遍現象。
其次,則是排隊上的規矩,嚴格的紀律性和服從性是被一再強調的,看得出來,山民們對此不是很適應,山寨的生活雖然階級分明,但平時的管束卻是鬆散,他們很難想象,任何事情都不能想乾就乾,而要打報告、獲得許可,是怎麼樣的一種生活。這種約束感,理所當然地讓很多人感到了本能的抵觸。
然而,這種抵觸卻又輕易地被敘州幫提供的吃食給化解了,說實話,在山子看來,敘州幫發的免費夥食實在不算是太高明——但這也要看是和什麼比了,對於常年半饑半飽的土番來說,能夠大量供給的白米飯,這就是無解的存在——他們在山裡最發愁的就是沒有主食吃,昆蟲、小動物乃至采集來的菌菇果實,作為調味料可以,想要填飽肚子那還是非主食不可。在敘州幫把土豆介紹進山之前,靠苦蕎來做主食的夷人,基本上常態是沒法吃飽肚子的。而土豆作為主食的滋味,理所當然是無法和米飯相比的,即便這米飯是從南洋販來,因為一年多熟而被嫌棄沒有風味的長粒米也是一樣。
想要吃飽飯,那就得聽話學規矩,想要鬨事的,一律賞鞭子,屢教不改的那就直接帶走,去向不用問,打聽太多,你也想跟著一起走嗎?敘州這裡的行事就是這麼簡單,學規矩,練排隊,也學一些簡單的漢話,教導拚音和數學——不過,這種掃盲班的重視程度要排在規矩班之後,規矩不會,不能出營地,而且滯留得越久,飲食就越簡單,要做的事情就越多,老師的臉色也越不好看,實在太久無法畢業的,也會‘消失’。但掃盲班的知識學不會,這個倒是無妨,不影響他們畢業。反正,這些夷人之後是會去種田的,教導他們種田的人也都會說夷話,是之前下山的夷人中脫穎而出的‘田師傅’,不會說漢話,對他們的生產倒沒有太多的妨礙。
“能做田師傅和規矩班的老師,日子就很安穩了。”
作為會說漢話,在大江中下遊生活過,也去過雲縣呆了一段很短時間的夷人,山子很快就在規矩營裡出頭了,他的規矩表現當然是非常優異的,而且也能組織同期一起學習,起到帶頭作用,很快就成了學生中的佼佼者,和老師們也混熟了,結交成了朋友,大家認為,山子將來很可以也來當規矩班的老師。
對夷人來說,這是最好的出路之一,本地的夷人如果不是從事這兩種職業,基本就是去做農民,能夠當官的當然非常少,做彆的行業的目前也不多。十幾天下來,對敘州這裡的夷人家支發展,山子已經非常了解了:敘州這裡,如今有很多土番都搬遷過來了,采用的政策都和夷人營一樣,先學規矩,然後去種田,來做敘州幫的佃農。
敘州這裡的規矩,和買地最初一樣,畝產百斤以上的穀子都收走,倘若畝產在百斤以下,他們就抽成——不過,這幾年敘州這裡天氣不錯,水稻一般畝產都能達到四百斤,還有見縫插針種的土豆和玉米、紅薯,因此隻要是給敘州幫種地,溫飽肯定不成問題,還能在田師傅的教導之下,學習一些彆的技藝來換取錢財,生活肯定是要比原來在山寨裡要強得多的。
這個政策,讓山子心裡不太是滋味,但也說不出什麼,因為這是卡著買活軍從前的標準來的,實際上買地現在的農稅早就改了,不再是如此機械將百斤以上的糧食都征走。而是結合每個村的情況,厘定種植政策之後,根據種植作物的比例來征收糧食,現在對江南農戶來說,最合算的方式其實是搞桑基魚塘,同時分年份,輪種土豆、大豆,用養分歸還和科學施肥來保證土壤的肥力。然後每年賣了糧食和蠶繭之後,來繳納貨幣稅,由於買地用的是紙鈔,沒有火耗銀子一說,也有比較精密的稱重係統,不是按‘石’來計算實物稅份量的,糧食的買賣和征稅又是兩個機構,不論是繳納貨幣稅還是實物稅,對百姓來說都不算太吃虧。
敘州這裡,能買到‘大亮仙燈’,卻不學買地搞常平倉買賣……這就叫人很難評了,但因為買活軍以前也搞過這種稅收標準,想要挑理也很難。敘州這裡很多地方都給山子這樣的感覺,他認為張主任背後一定有一個積年老吏組成的團體,否則很多事情不會做得毫無破綻卻又惹人惡心,讓人打從心底的膩味——
真要說的話,還得誇呢,畢竟,乍一看,效果是極好的,就是買地治下,土番的融入都不會有敘州這裡效果這麼好了,他們甚至還能做到山子都認為是不可能的事情,那就是把夷人的家支完全拆散了,按小戶為單位,融合起來塑造全新的夷人村落,要知道,在買地,都是鬨出了刺殺時間後,搞了個沸沸揚揚的客戶遷徙,花費的錢財比敘州這裡要大得多了,才算是姑且達到了類似的效果……
“這麼多不同家支的夷人混在一起,他們不打架嗎?”
山子這麼有些不可思議地問著夷人教師們,他剛才聽他們說起了本地的家支,聽到了加在一起有幾千字的繁雜家支譜係名,夷人的名字基本就是家譜,能交代出祖先的來曆,自己居住的地點,因而往往也非常的冗長,如果不是本族人,根本就記不住,正是因為山子可以無縫融入這些談話,人們才對他的來曆毫無疑心。他甚至能從這些人的名字中判斷出一點,那就是敘州周圍的夷人至少有八成已經下山了,加在一起一共是七八個大世係,十幾個家支。
毫無疑問,這些家支之間,很多彼此都是有世仇的,但在敘州,大家卻都非常老實,從來沒有鬨出過夷人鬥毆的醜聞,規矩老師們也因此非常的自豪。他們笑著說,“郝山,你從小離開了夷寨,對以前的事情已經記不清楚了,可其中的道理你應該明白,白夷們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他們能記得什麼呢?仇恨不都記在黑夷老爺們那裡嗎?還有就是我們畢摩家族,現在,記得最清楚,最有學問的黑夷們全都死啦,從前的事情是什麼樣,還不是我們畢摩說了算?”
郝山是山子的‘漢名’,他是已經記不清自己的夷名了,不過這個關係也不大,因為起漢名正是這些夷人內部的潮流,把郝作為漢姓的人也不少,這是為了感激讓他們搭船過來的同鄉促進會,也有人改為張、劉這樣的大姓。山子的名字倒讓他有了點優勢,顯出了他和其他學生的不同,因此他雖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畢摩家族出身,但卻也被規矩老師們接納了,他很快就注意到了這點:原本的白夷,多數還是做農民,能有資格從事田師傅、規矩班老師這兩個行業的夷人,全都是畢摩出身,基本就沒有例外的。
似是而非……這就是敘州給山子的感覺,看似什麼都對味了,甚至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活死人學習的呢,但細品之下,卻又似乎什麼都不對味,感覺好像少了些說不清道不明,卻是至關重要的什麼。不過,山子這時候當然不會否認自己畢摩出身的猜測,而是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讚成道,“說得對,畢摩本來就是最有學問的白夷,有學問的人教導沒學問的人,這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是呀!”老師們高興得滿臉放光,邀請山子一起喝甜醅酒,這東西是山下的特產,夷人們從前自然是沒有喝酒的習慣的,這東西對他們來說太奢侈了,而一旦來到山下,酒和煙草,對番族的殺傷力簡直太大了,他們喝起酒來仿佛天然海量,又非常的貪杯。
敘州這裡不像是買活軍處不喜飲酒,在山子看來,發給老師們的薪水,衙門全都通過煙酒賺回來了,以至於雖然現在敘州城人口激增,房子顯然不夠住,但房價居然沒有漲得很厲害,而且基本都把持在漢人手中,全是因為這些夷人寧可住在宿舍小間裡,也要在這兩樣物事上享受個夠本。“村長本來也應該從我們畢摩這裡選出來,我們可是為敘州的漢人老爺們立下了汗馬功勞哩,這些不都是我們該得的嗎!”
現在,敘州要治理這些夷人,也離不開畢摩就對了,精通漢語的多數都是畢摩,那些白夷農民,多數隻會一些常用語,想要和漢人無障礙的交流,基本辦不到,不過他們對敘州衙門也的確是忠心耿耿。山子心想,就是要這些白夷不懂漢語才好,如此才能讓他們繼續理直氣壯地維持在一個‘隻知敘州幫,不知買活軍’的狀態裡。這些畢摩們自以為自己拿捏住了敘州幫的軟肋,在漢語教授上偷懶怠工,殊不知,他們的偷懶,或許其實也是敘州幫計算中的一環呢?
“家支混居,居然不出事兒,漢人老爺們當真了不起!”
心裡如此想著,表麵上他當然不會露出破綻,而是跟著誠心實意地讚頌著敘州衙門,輕而易舉地哄得這些與敘州衙門已經深度綁定的畢摩們心花怒放。山子這才煩惱地歎了口氣,“但這樣的話,我想要找到親戚就更難了,人都被打散了,名字也換了,這該去哪兒找呢?”
如今他已經被當成自己人了,而且還是個相當討喜的自己人,畢摩們自然積極地為他出謀劃策,並且提供著自己知道的信息,“確實是不好找,都是打散了輪流安置的,附近的村落裡,不會安置太多一個家支的農戶,而且還積極給他們改名,因為名字太多了不好登記,當時也沒有留下底檔,我們夷人和漢人不同,不喜歡記太多,都是隨遇而安。”
“說起來,你那個方向的家支,來的時間也很早了,已經來了一年以上,當時這兒的老師還有一半沒有來呢。”
一個老教師記憶力不錯,回憶起了當時的情況,“當時……他們好像被分到了西北方向,去那裡種田了。對,那會兒山地上的煙草田剛開辟出來,很多夷人農戶都去那裡了。”
“煙草田?這麼好的東西也輪到我們夷人種嗎?”山子吃了一驚,“煙草——這可是個好東西呀!”
“是啊!可見敘州老爺們是多麼的重用我們番族了。”畢摩們也感到麵上有光,自豪地說,“漢人、番人都被分了過去,因為大家都沒有種過,都是一樣要學,而且,新田是官府開辟出來的山田,甚至還更喜歡用我們這些忠心的土番呢!”
“敘州的男女老爺們,對我們番族可真是給足了麵子!”山子也不吝自己的誇獎,但又好像想起了什麼,“不過……難道隻有我們夷人從山裡下來嗎?我記得小時候,在我們的村寨附近,也有一些漢人的深山村子,好像這一次回來,完全沒聽到他們的消息,他們難道還一直住在山裡啊?”
漢夷雜居在此處山中是很正常的現象,大家並不覺得他描述的是某個特定的地區,老師們不以為意地回答,“那當然不是了,漢人們也下山的,不過,他們好像不走夷道,而是有自己的渡口,不用上規矩班,因為會說漢話,規矩也比較好,一般都是到了就分地,直接去各個村子裡的,所以在規矩班裡看不到他們。”
至於漢人們的去向,他們自然也就完全不知道了,山子手長腳長,他那個村子的住民多數也有類似的特征,老師們卻根本沒有提起這事兒,看起來確實沒有接觸過,甚至他同村就不是走的這條路來敘州,否則路過的夷寨,肯定多少也會有點印象。山子隻是好奇一般地多問了一句,“漢人自己的渡口,也是促進會的船去接嗎?”
“那是當然的!”
答案非常的肯定,“現在敘州這裡,大江小河上所有的船隻,都是促進會的產業,促進會不高興,一艘船都進不來敘州,漢人渡口肯定也是促進會的船!”
山子輕輕點了點頭,似乎滿不在意地把話題給轉開了,他心中有一種感覺:作為夷人,能得到的消息也隻有這麼多了。固然,在這裡的潛伏還會有其他重要作用,譬如說深入了解敘州的番族政策,為買活軍思考對策提供寶貴的消息。但,對於消失的漢人村落,他這裡能再找到的線索也是有限,餘下的尋找,恐怕隻能寄望於活動在外的李謙之了。
距離規矩班一月一次的考核,還有兩周的時間,在此之前他們是不能輕易出營的,山子表麵上貪婪地暢飲著甜醅酒,心底卻是牽掛起了一彆之後,毫無音信的李謙之:也不知道小道士是否平安,是已經和自己人接上頭了,還是繼續潛伏在暗處單身活動,關於消失的同村,他又有沒有找到什麼蛛絲馬跡,能不能揭開敘州幫內部那張沉默的畫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