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買活 > 664 知識教儀軌

664 知識教儀軌(1 / 1)

推荐阅读:

南洋這裡還有一點好,便是天色總是很亮的,便是在冬日,日落時分也不會提早太多,所以阿美祭司這樣的知識教祭司,得以在天還亮的時候,從牛車上卸下她隨車背負的一個小黑板——找個吊腳樓的竹架子一擱,大家抬頭就都能看見,再加上隨身攜帶的袋子,從裡頭舀出一杯杯的沙子,就是沙盤。

黑板、沙盤,這就是知識教的祭司隨身攜帶的法器,在南洋這裡,如果看到背著黑板,腰間掛著沙袋的行人,他們的身份便是極其確定的,於占城港一帶,甚至是往外輻射出去很多的地域裡,這樣的行人會得到本地居民格外的敬重,即使是還沒有入教的人,對於這種祭司,也總帶了幾分畏懼,認為平白得罪他們沒有什麼好處。

而在信徒這裡呢,他們早已準備好了自己的沙盤,這會兒已經排成一對,虔誠地接受著阿美祭司賜沙了——在鄉下,要製作沙盤實在是很簡單的,隻要有一個木頭框起來的盤子,再淘一些細膩的泥土,準備一根筆直的木棍,這就行了,這樣的沙盤一般是灰褐色的,但阿美祭司帶來的是精心淘洗過的海沙,這漂亮的明黃色海沙,被阿美祭司高高地抬起手,傾倒進沙盤時,那如同瀑布一樣的景象,仿佛有一種動人心魄的感覺,讓信徒們的呼吸都因此變得細微謹慎,好像稍微不慎,就會錯過了智慧倒入沙盤,同時也是倒入自己腦中的重要過程。

‘倒沙’,是知識教禮拜的重要儀軌,漢人們沒有加入知識教,因此便隻是羨慕地在一邊看著——她們一樣很快準備出了沙盤,這東西實在是不難備的,隨便抓一個笸籮,墊巴一點沙土也能將就,隻是沒有入教,便沒資格領受海沙,而這種羨慕又進一步地讓土人們加深了對知識教的虔誠,認定他們從受沙中得到了黑洞量子神明賜予的智慧,要不然,為什麼每次祭祀授課過後,他們能夠記住那些知識,並且在苦修中,也能感到自己的腦子變得越來越靈活,越來越聰慧呢?

這其中的道理,其實是有點兒含糊的,因為好像這意思是,學習本身並不會收到效果,唯有個人的苦行,以及神明的垂青,才能讓學習有成果,腦子因此變得好使似的。不過,老實嫂等人,卻很吃這一套,她們認為這種想法是極有道理的,因為在他們的生活中,充滿了太多需要運氣才能成全的事情了——

就說種田吧,這絕不是付出努力就有收獲的事情,付出努力之後,還要一整年的風調雨順,才能真正的豐收。所以但凡是以種田為主業的人,從生活中提煉出的經驗,便讓他們由不得的都很迷信,認定了,除了自己全身心的努力之外,還需要一個高高在上的,超自然的仙神一般的力量來保佑,才能讓一件事收到期望中的效果。

種地是如此,認字自然也一樣了,老實嫂這些新移民們,跟著上了一堂阿美祭司的識字課,效果不能算是太好,他們發現,自己對於拚音的掌握,居然還比不上土人——其實原因是很多的,這些土人們,怎麼說也跟著阿美祭司上了多半年的課程,這是一,第二,阿美祭司在上課時經常會用占語來向土人們解釋一些疑難,而這些話當然是老實嫂他們聽不懂的,所以,即便教的是一樣的東西,土人們學會了八成,蹭課的新移民隻學會五六成,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新移民們卻忽略了這些客觀理由,固執地認為,這是因為他們沒有入教,沒有得到賜予的智慧,所以腦子還不夠靈活的緣故。

入教,成了他們的一個心願,而在沒有入教之前,他們隻能通過加倍虔誠的苦修來試圖感動阿美祭司——這裡的苦修,自然不是吃素、跪經,這些自我虐待般的手段,是被知識教明確列為惡行的,知識教所接受的苦行隻有一種,那就是雙倍、甚至多倍的完成作業。

既然如此,那就多寫多畫,於是,休息時,念念有詞地在蒲團邊上,用棍子刻畫著拚音字母的工人,不再隻有土人中那些虔誠的信徒了,就說在所有人裡都算得上是最迷信的老實嫂吧——她家裡是獵戶,自然隻有更迷信的,比起種田,獵戶更是看運氣的人家,老實嫂在老家時就是最常去上香數念珠的,連數念珠這麼無聊的誦經苦修都能撐得下來,現在自然有更充分的動力來完成苦修,順便強硬地要求家下的兒女們也跟著一起抄拚音了——二十多個聲母韻母,一天抄五十遍,十天抄五百遍,比祭司要求的作業多完成五倍,這難道是很難的事情嗎?不是吧,還沒往著十倍去超呢!

說實話,很難說到底是抄拚音苦,還是數念珠苦,這兩種苦修苦的地方不同,數念珠苦在枯燥,在極致的枯燥中,獲得一種忍耐的自豪,仿佛以此對未來的磨難多了一絲度過的信心,而抄拚音,學官話,這種苦是一種精神虛耗,自怨自艾般的苦楚,因為怎麼都學不會,反而覺得自己十分的愚笨,十分的不可造就,與那種忍耐的自豪,完全背道而馳了。

但是,當然了,苦行就沒有讓人愉快的,而且,學這些東西也不是為了什麼具體的好處——或許丈夫是考慮到了職業的發展,但在老實嫂這裡,她的想法是不同的,她的苦學,是為了取悅阿美祭司和知識神,在這個陌生的地域,能獲得本地強大神明的保佑。

對她來說,固然學習本身也能帶來收入的提升,但卻遠遠沒有神明的認可來得更重要。老實嫂已經拜了一輩子的神佛了,她完全無法想象自己離開了宗教信仰該如何生活,既然,現在已經接受了在一個完全陌生的新地方長期生活的命運,那首要的需求,甚至大過衣食住行,在精神上的需求,就是在南洋尋找到一個最好的,最主流的,對一家人最有利的信仰,並且虔誠地投入進去,在她被知識教接納的那一刻,老實嫂認為,她從此就能把南洋當做自己的故鄉,完全棲息下來,並且敢於去做更大、更長遠的計劃,徹底抬頭挺胸,好比在娘家未出嫁時那樣,極有底氣地做人了。

以這種遠大的目的,她嚴格的要求自己,以及要求兒女,丈夫麼——雖然她是無法要求,隻能側麵督促的,但好在,也是個勤快的人,不用怎麼催促,他一貫是很能刻苦自己的。他們完全地沉浸在這種背誦的痛苦裡,比其餘兩戶新移民都要用功許多倍——那兩戶人家,在最開始的忐忑後,立刻融入並且知足於現在的生活,認為已經比原本過得要好得多得多了,完全沒有什麼向上的動力,最大的野心,不過是在林場附近多蓋幾間吊腳樓,給孩子們以後長大分家了使用——才安頓下來幾個月,孩子也不過八歲,就已經想到十幾年後結婚分家的事情了!

對於知識教,他們雖然也很感興趣,但也絕沒有如此狂熱,他們自己倒還能堅持苦行,但孩子們如果不想學,也並不怎麼要求,“隨他們去吧,反正,聽阿一他們說,祭司五天來一次,教的課程三個月一個循環,終究有一天是能學到的,孩子們現在還小,就讓他們去玩兒吧!”

範家夫婦不這麼想,而隨著學習態度的不同,學習成果也就有顯而易見的不同了,他們很快發現,其實拚音這個東西,雖然圈圈點點,但也沒有那麼難以記憶,每天都能認真抄寫五十遍的話,很快就能分辨出字母的不同——等到第二個十天過後,阿美祭司又來開課時,她在黑板上寫一個拚音,範家人就能跟著拚讀出它的讀音來,而且速度很快,他們居然真的掌握拚音了!

這讓他們得到了阿美祭司的誇獎,也讓土人們對範家人多了幾分敬重,土人中地位最高的獵手,平時在林場是誰都不搭理的,但這次也多看了他們幾眼,對他們點頭笑了笑,認為他們是對知識神很虔誠的漢人——雖然範家人為了低調,不會對外誇耀自己的苦修,但大家都是有眼睛能看得到的。而土人們的喜惡其實很簡單:信一個神的就是朋友,不信的,雖然不是敵人,但也始終都存有幾分戒心。

“就是虔心吧,抄拚音的時候,要誠心進去,認真的抄,苦修才能被神感應到……確實也感覺,腦子一日比一日清明了,做事也越來越清楚。”

老實嫂這麼對好奇的漢人們說著——在所有的漢人中,他們是對知識教最虔誠的,張阿定這些第一批漢人,男多女少,不過都有相當的文化素養,也用不著上阿美祭司的課,自然不會去湊熱鬨了。這其中男丁還好,他們是很忙碌的,而且學識挺深厚,閒下來了自己要學習,有兩個女眷,平時也隻是幫忙做些雜務的,此刻卻感到了對知識教的極大好奇,並且對老實嫂描述的效果非常心動,七嘴八舌地問,“真的是認真苦修之後,越來越聰慧了嗎?還以為都隻是傳說呢。”

“怎麼隻是傳說呢?”老實嫂是真的相信,自己的腦子好像比從前好使,完全是因為神賜。她立刻舉了好幾個例子作為證明,有自己的,也有近來逐漸能說得上話的土人的,“就說我吧,從前我是不怎麼能記事的,尤其是生完孩子之後,丟三落四的,有時候去河邊洗衣服,都走到一半了,一拍腦袋還要往回找東西。可現在,我去做事之前,腦子裡就清清爽爽的,知道該帶什麼東西,預備著什麼情況——快下雨了要帶鬥篷,腰間再掛個繩索,掛個小刀,要是采到了芒果,用刀割了棕櫚葉,一包一捆就回來了——”

“是是!”她的例子立刻喚醒了大家的記憶,“就說你現在做事想得越來越周到了,看來果真是神恩啊!”

“何止是我,阿亮你們知道嗎?”其實阿亮不能叫阿亮,因為亮這個音在土人的發音中是lia,是一個閉嘴的內收無聲碰唇音,這個音,在官話中是被逐漸摒棄了的,隻有一些白話還有保留,現在隨著在南洋生活時間變久了,漢人也重拾了這個發音,現在他們都能發出這個音來。“就是那個總是笑著的少女,她和我說,之前他們分果子,隻能這麼分,你一個,我一個,你一個,我一個——”

她模仿著拿果子的樣子,“分完了,誰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分了多少,所以果子一多就乾脆不細分了,一人一筐,有時候阿亮也覺得不公平,但是好像就隻能那麼分,現在不同了,她拜入知識教之後,也沒有人教,有一天她突然間自己在想,就算沒有秤砣,也可以通過船的吃水來分,先把小船放上果子筐,在吃水線上做個記號,再在空船的吃水線上做個記號,然後,要分幾份,就給吃水線分上幾等分就行了……這樣的智慧怎麼會是她能擁有的呢?她覺得必然是知識神的賜予。”

“是囉!”

“阿亮這麼聰明啊!”婦人們也帶了驚歎,因為即使是她們也要想好久才能明白這個道理,笨一點的還跟不上呢——這就更加驗證了知識教的神妙,因為她們都認識阿亮,毫無疑問這個女孩兒剛來農場的時候絕不算是聰明的。“一定是神恩了,我是記得的,阿亮剛來的時候,一起上山,發現了一棵樹,她的阿哥忘記帶家夥了,讓她回去取斧頭,她就隻取了斧頭來,阿哥問她,‘我的鋸子呢’?”

“阿亮說,鋸子在斧頭旁邊呀!”

老實嫂也知道這個故事,她笑了起來,“阿亮和我說,當時她真沒覺得一點不對——你不說要鋸子,我怎麼知道你要呢?所以她來回又走了一次,但她現在有智慧了,再不會犯這種錯誤啦。”

確實,知識教的開智作用是極為明顯的,這種開智指的不是把人變成那種學富五車,隻在傳說中的天才,而是似乎能把百姓們習以為常的愚昧和吃力拔掉,這種愚昧是她們時常能接觸到的——容易忘事,腦子不開竅,不懂得‘統籌’,而知識教似乎真能賜下神恩,在苦修中把人變得越來越靈巧。老實嫂、阿亮,都是很好的例子,林場的婦人們,逐漸地也隨著老實嫂一樣,對知識教虔誠起來了。

“但阿美祭司到現在還不肯收你嗎?”

占人的新年快到了,他們在南洋落腳了大概已有大半年了,老實嫂一家人去上阿美祭司的識字班課程,也已經四五個多月了,他們的官話比之前要流利多了,結交了許多土人朋友,拚音滾瓜爛熟,甚至已經開始嘗試著買報紙,並能獨立讀出報紙上的文章(雖然耗時很久,很吃力)了,這種種表現,在新移民中可以說得上是出類拔萃,但是,阿美祭司到現在也還是沒有邀請他們入教,這讓其餘林場工人難免有點兒擔憂了,“要是連你們也不肯收,那我們自然更不肯了——祭司有沒有說是為什麼?”

她們到現在還是不太敢去和祭司多搭話的,總有點敬畏在裡頭,老實嫂和祭司也隻是略微熟悉了一點點,她很發愁地說,“祭司說,不是我們不好,而是她不知道能不能招收漢人……我們是漢人來的嘛,要南洋開拓委員會發話才好。她說機會合適了,去幫我們問問。”

“是這樣啊!”

幾個婦人頓時活躍起來了,她們都是買地過來的,在那裡培養出了新的習慣,並不害怕和衙門打交道,不像是老實嫂,一聽說得要南洋委員會發話,便立刻畏縮起來,不敢再為自己分辯一句了。

“原來是委員會的關係!那倒是好辦了!”

她們立刻就拍著胸脯打包票起來了,“當時下南洋的時候都說了,有困難要積極和委員會報告的——明日不是放本地的新年假嗎?我們一起進港口去,找委員會好好說道說道,如果能把漢人入教的事情談下來,那就好了,到時,我們一起入教去——”?

就像是去官房都喜歡找伴一樣,婦女們一向是很喜歡成群行動的,便是再懶惰的人這時候都憧憬了起來。“彼此也有個伴!”:,,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