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從敏朝這裡,去到買活軍的治下,現在對於京城的百姓來說,已經相當方便了。雖然北直隸,不像是山陽、江南幾道,已經出現了大規模的人口遷移潮流,但到底雙方建交之後,有些東西是擋不住的,即便朝廷從來沒有公開允許過治下的百姓去買活軍那裡,但在流民這件事上,朝廷又何曾起過什麼管束的作用呢?
在山陽那幾道,去買活軍的人口,多是在本地活不下去的佃戶、農民,也有小商人、書生,都願意去買活軍那裡闖一闖,這年頭遠路難行,大家都願意結伴,便由能走遠路的壯漢作為主體,依托著岸上裝載著婦孺和口糧的福船,自發形成大規模的流民隊,還有些流民隊,籌資高舉黑白旗幟,上書‘活死人’三個大字,看上去鬼氣森森,據說這是以毒攻毒,能起到辟邪的效果,讓謝六姐庇佑隊伍一路上不發瘟疫,也不會遇到什麼山崩水漲的意外。
而京城乃至北直隸一帶,想要去買活軍那裡的人口,現在有兩種走法,沒錢的,設法結伴去登萊,在登萊流民營集合,接下來就是接受訓練,走陸路去福建,有錢的人家,則是在天港上船,現在已經有專門的客船來搭載這些有錢人了。
艙位絕不便宜,像是十三娘居住的上等客房,有個裡外套間的,到雲縣要三十兩銀子,即便如此,這隔日發的客船,船票也相當的緊俏,範老爺是派心腹家人先到天港預備,由本地櫃上出麵,方才能為十三娘買好船票,否則還不知道要在天港等候多少時日呢。
天港碼頭這附近,現在短發的人也多起來了,十三娘上船時,便看到了碼頭船上都有青頭女娘在走動,許多一看就是女水手,個個都是高挑健壯,身上的肌肉緊繃繃的,把衣服撐得很鼓,膚色也曬得很黑,在船上走來走去,熟練地綁著纜繩,也用很標準的官話,和岸上的書記、苦力、幫閒,甚至是吏目們從容自如地談笑。
十三娘還額外注意到,這幫碼頭上混的漢子們,對女水手可不敢有絲毫的不敬,言語上十分的注意。不像是家鄉的那些車船夫,對於富貴人家的女眷當然客客氣氣,沒有多餘的話,但對那些平民百姓中的小媳婦大姑娘,少不得有幾句撩騷的話兒,至少也要扯著嗓子唱一段山陰小調,把她們撩撥撩撥。
看來,就連天港這裡的民心,也在不自覺地向買活軍靠攏呢,不論是以威懾人,還是以德服人,總之天港的百姓,對於活死人們是很尊重敬佩的,對於那些明顯要去買活軍那裡的旅客,也沒有流露敵意,反而多是羨慕與佩服。人人似乎都想要去買活軍那裡看一看,好像到了那裡,自己就能脫胎換骨,完全做一個新人。
十三娘當然也是如此,她便是為了做一番大事業而去的,不過,她可不會隻是空想,到天港之後,她又重新整理了一遍自己的行李,並且把握有限的嗯時間,去天港碼頭附近的商鋪走訪,第一,要看看這裡有沒有新到什麼買活軍的書——她可不是去找話本子的,倘若有一天十三娘去看話本了,那也隻是因為她想在其中找些商機,那些話本都是無聊的人才看的,她要看的,是買活軍的教材。
買活軍的書,十三娘不敢說自己一看就懂,但隻要能讀懂了,收獲都是很大的,譬如政治與社會,其中的思想,十三娘便覺得很值得揣摩,她對於這種想法的正確與否,完全不關心,隻關心買活軍是否擁有執行這種想法的暴力,既然他們有,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便按著書裡的辦法去做,總是吃不了虧。
還有《數學》、《物理》、《化學》,這在十三娘來看,都是極好的書,尤其是《化學》,她以為買活軍的合金工業竟然如此發達,一定是因為他們掌握了高深的化學知識,而買活軍居然能將《元素周期表》這樣極其珍貴的東西,隨隨便便地就扔在書裡,給世上所有人看到,那麼便隻能說明,他們手裡一定有更先進,更可怕的知識,正被謝六姐牢牢掌握,不然,按買活軍的作風,他們才不會隨便往書裡印這些呢。
這麼重要的東西,朝廷還視而不見,一心一意在道統上糾纏,這就是敏朝之所以必敗,買活軍之所以必勝,十三娘隻聽說皇帝對於化學也是很著迷的,但他的政令出不了京城,這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就譬如說介州範的事情,那個範老爺,他的腦袋為什麼不送去介州,而是在京城給晉黨看呢?
十三娘以為,理由是很明白的,那就是連錦衣衛都不是很有信心,能把那顆頭帶去介州,再完好無損地帶回來。
山陰在某種程度而言,已經是個獨立的小王國,這是朝廷正在逐漸發覺,而十三娘心知肚明的事實。彆看現在閹黨、西林,仿佛已經精誠合作,朝廷聲勢大振,政通人和,那是因為朝廷現在做的事,對於各地的大戶都是有利的,買活軍散發的良種,永遠都是大戶先得,也隻有大戶才能組織人手去學習生產,有了他們的配合,難道還能出什麼岔子嗎?
良種傳得下去,但特科是未必能開得起來的,即便開了起來,所培養出的學生,能否把書裡的知識轉化為生產力,十三娘也很不樂觀。她之所以急於去南麵,便是有一個很大的計劃——煤、鐵,這個山陰極多,十三娘相信,願意放下成見和買活軍修好的晉商,不會隻有她一個,天下的聰明人多了去了!
——但能沉下心來,自學《化學》,還學出一點心得,在山陰又有人脈積累的人家,那恐怕就不多了吧?十三娘覺得,凡是在元素周期表上,排位緊靠的元素,恐怕都是伴生的,而山陰的礦產既然豐富,那麼說不準原本被隨意拋棄的煤渣之中,就有些買活軍需要的新元素礦呢?
這是完全說不清的事情,當然,十三娘現在也沒有辨彆新礦產的知識,但如果買活軍處有這樣的專門人才,她可以花錢聘用他們,也有能力將這些人送到山陰去找礦,在山陰,有能力私下開礦,並且運到登萊的人家是不多的,晉陽範家算是其中一戶。十三娘相信,謝六姐也拒絕不了這份大禮,而這就是範家在買活軍中立足,十三娘大肆掠奪政審分的第一步。
有了這樣的計劃在,她怎麼能不熱心理科學習呢?十三娘的受寵,實在不是偶然,她的聰明簡直是有點過分的,打小兒她學說話就快,會說南北官話、山陰土話,北麵十幾道的土話,她沒有聽不懂的,這邊聽人說,那邊就那個跟著學。
至於算賬,那就更不在話下了,這就是個人肉算盤,常常在家幫祖父看賬,四年前買活軍崛起之後,他們用的新式記賬法逐漸流傳,十三娘也是第一個看懂,並且對此十分推崇,認為這是一種很難在賬目上做手腳的新辦法。
除了在文字、詩詞上不屑一顧,完全忠實於自己商戶女的身份之外,十三娘學什麼都快,而且她的心也狠,船剛一啟航,她便叫侍女將她的頭發也剪成了青頭,且逼著四個婢女也都剪了發,“發乃氣血之餘,也是要耗費能量去養著它的,早一日剪啊,你們就多了一日的養分用來學習。而且到了買活軍那裡,多數也是要剪的,不如這會兒就剪了,在路上還乾淨些,說不定還能省出水來洗洗頭。”
這話是有道理的,但她的婢女遠沒有十三娘灑脫,頗有兩個私下哭了幾場——能跟得上十三娘的人,天下又有多少呢?十三娘也不管她們,隻是把發絲收集著,叫其中手巧的婢女,為她做一頂義髻,需要的時候可以穿戴,幾個婢女若是想做,自己的頭發都在那,也可以做去,她來出買黑綢布、發網的料錢。
頭發一剪,早預備好的衣服一換,她看起來便儼然是個買活軍的青頭女娘了,十三娘又傳話叫那些男丁們都如法炮製,不過,在船上他們見麵的機會不多。因為出得起船錢的客人都較有身份,又有很多未婚的女眷,船上的管理是比較嚴格的,男女客人儘量不能碰麵,尤其是二等艙、三等艙的客人,更是很難往一等艙這裡來。
這世上的聰明人的確是不少的,這艘船上,倒有一多半客人都是女眷,年紀也都不大,比較統一的特征是精明能乾,相對來說大方健談,而且都對自家的來曆含含糊糊,不肯明言。
其中的道理,在十三娘來看非常顯然,一個女孩兒,除非留在家中招贅,無非是賠嫁妝好生嫁出去而已,出嫁以後,一年能回幾次娘家啊?若是婆家規矩大,兩三次都算多的,這個女孩兒對家裡可說就沒有什麼用了。
如今這樣的局勢,若是有能乾的女孩兒,便花個一二百兩銀子,送她到買活軍那裡去闖一闖,豈不是比嫁人要劃算?這些銀子,拿來置辦妝奩,按他們這樣人家的手筆,那是遠不夠的,算來還能節省不少呢。便是實在安生不下,灰溜溜的回來了,幾百兩銀子,他們這樣的人家也不是虧不起。
自然了,若是有什麼出色的少年郎需要延攬,那許個女兒,也是劃算的。不過這世上值得用兒女婚姻籠絡的才俊是何等稀少啊,在十三娘看來,大部分人的婚事不過是到了年紀,便安排一下而已,反正成親不成親都沒有什麼用,隻是耗在那裡空吃米糧而已,差彆實在是不大的。最好的辦法,便是把無用的女兒許給才俊,有能耐的女兒,送到買活軍這裡來,搏一博異日的前程,若是買活軍不能成事,隔了千山萬水,誰能株連到本家身上?
有這樣想法的人家,絕對是不在少數的,十家裡哪怕有一家,以京城一帶權貴的數目,這都是個很大的數量了,這些姑娘們個個都是要強之輩,彼此也是心領神會,每日都抽出一定時間交際,互相也隻稱呼姓氏與排行,並不打聽名字,就算有些人原本私下是認識的,大麵上也不表露。她們都是來自一地的女郎,到了買活軍那裡自然要互相幫扶,站穩腳跟,但和所有的鄉黨一樣,彼此之間也充滿了分寸與保留。
和這樣的人交際,十三娘認為對自己是比較有益的,因此她並不覺得浪費時間,每日裡行程安排得很緊湊早起先打一套八段錦,隨後去吃早飯,吃完早飯抓緊時間自學一個時辰,出去在甲板上看看海,和朋友們應酬一下,隨後午飯、午休,午後若是不起浪,便再學一個時辰,隨後活動筋骨,晚飯吃得較少,吃完後洗漱休息——一等艙的住客,一天還是可以洗漱兩次的,所以她們也絕不亂跑,不願意去彆的艙房聞旁人的體味。
和在家的日子比,坐船,尤其是和旁人拚船,總是不舒適的,但生活上的不便,與飲食上的簡單,十三娘認為還可以忍受,因如今刮起北風,從天港到雲縣,坐海船順利的話隻需要十多天,若是走運河,沒有一個月功夫是到不了的。海船隻有一點比河船要差,那就是浪頭有時會很大,而十三娘有輕微的暈船,這點讓她很氣悶,在她心裡,自己理應什麼事都擅長,即便是輕微的暈船,也是有些不可接受的。
客船多數都是貼著海岸線走,不太會有迷途、觸礁、沉船的顧慮,而如今沿海的海盜,都被買活軍收拾得服服帖帖的,不少搖身一變,成了買活軍的水兵,東海海域是數百年來未曾有過的太平,眼看雲縣在望時,船上卻又生出了變故來。
十三娘隔壁的女娘,一屋子人不知道誰起的頭,陸續都病倒了,發燒、咳嗽,似乎是感了風寒,便由她們開始,陸續在船上傳播了開來,等到船隻在雲縣停泊時,一等艙的女娘們已經病了五六成之多,十三娘和幾個侍女,不幸也在其中。
風寒發燒,又在旅途之中,哪怕是走老了江湖的年輕壯漢,也覺得日子難捱得很,更何況是這幫嬌小姐了?多少女娘都是滿懷希望而來,滿以為自己能做出一番事業,誰知道第一趟旅途,便叫她們嘗到了滋味,要走出深閨,可深閨以外的日子哪裡是這麼容易過的?
那些女水手走南闖北,在海上發起寒熱病來,不也隻能硬扛?船上的藥能治得好,那是命大,治不好了,連全屍都留不得,隻能立刻海葬,晚一日都不行,就怕的屍體讓更多人染病。凡是出門在外的人,這都是必須要去麵對的危險。
休說小姐們,便是那些貼身伺候的副小姐,自幼被高門買去,多少年沒吃過這種苦了?好容易進了福地,現又跌了出來,得而複失,比小姐們還要舍不得。十三娘這裡,一屋子婢女,燒得昏昏沉沉,還忍不住啼哭,十三娘也是渾身不得勁兒,靠在床上打寒戰,苦藥一碗一碗逼著自己喝,喝得直乾噦,卻總也不見好。
不至於就這般死在船上了罷?
燒得喉嚨腫痛,連話也說不出來時,十三娘也不禁有這樣喪氣的想法,不過到底年輕,哪怕是心中這樣一想,也還是倔強嘴硬,暗想道,“死在這裡也不後悔,總是憑我心意試了一試,人誰無死?總比空關在家裡強,在家裡,我和廢物有什麼區彆。”
或許便是這股子倔勁,叫她逐漸好了起來,等船靠岸時,十三娘雖然還有低燒,但喉嚨已經不腫痛,可以喝得熱水,吃得下藥了。但船上也有病人,已是麵如金紙、水米不進,有些將下世的光景。
正所謂同舟共濟,旅伴不見好,眾人的心情也很沉重,更讓人沮喪的是,由於船上有疫病,整船人都不能通關,而是被引導去了一個新建的碼頭,在那裡建了一排排的單層水泥小屋,乘客中有症候的,需要在此地單間居住,等待醫生來進行檢查診治,沒症候的也要集中在某處進行觀察,直到醫生確認隻是正常的風寒時疾,方才能夠過關呢。
十三娘此時已能勉強起身,這時候也沒什麼好鬨的,聞言便勉強為自己收拾了行李,也是虛得雙眼發黑,隻能由幾個戴了口罩的健壯女醫,將她裝入一個形如滑竿的所謂‘擔架’中抬走,她此時還有些拉稀,入住小屋之後,顧不得彆的,先燒下一壺熱水,又去用了馬桶,出來了精神好些,倒出熱水喝了幾大口,正在盥洗時,便聽到外頭腳步急促,有人一邊走一邊用發悶的聲音問,“人已經暈過去了嗎?心跳還有沒有?”
恰好,她和那重病的旅伴是隔壁,這十三娘也是年輕好事,仗著自己剛喝了熱水,有了精神,也沒說病人不能出屋,便趴在門板上,瞧著幾個醫生走進隔壁病室,心中也是好奇想道,“聽說買活軍醫術也能通神,這個沈小姐,若是在京城,隻怕是不行了,連大夫也不敢開方子,不知道在買活軍這裡,能不能把人給救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