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今日還算是演得順的。”
禾城附近這十幾個鄉鎮的何賽花——她私下叫鄭鶯兒,擦了擦臉頰上的熱汗,一邊解著腰間的喇叭,一邊和同事們談著今日的工作。“還好,沒扔臭雞蛋,昨天老白身上那味——真是受大罪了,偏偏集上又沒澡堂子,可是折騰。”
“可不是?”
過於熱情的觀眾,一直是這支鄉村劇團要麵臨的問題,在四周巡演的過程中,劇團遇到的情況可是多種多樣,有漢子看得上頭了,往台上跳,揮拳就要打張大發、何老丈、張老丈等等,還有女娘看得太投入,哭得幾乎要暈厥了,戲散了後還要找‘何賽花’訴說自己的苦楚等等,至於奸角被人丟石子兒,那都不算什麼了,還有些小夥兒完全把劇情當真了,戲散了來求婚的,要叫鄭鶯兒嫁給他們家,願意把自家的田分出來等等。
聽說在買活軍治下,這出戲的效果還要更好,很多遲遲不給女娘分田的村子,這戲一演,立刻就分了,那些村子給‘何賽花’的承諾要實在的多,分來的田立刻就在她名下雲雲。而且在那裡,戲並不是結束在胖子的道白中,而是結束在何賽花豐收的喜悅裡,尤其是那些有過豐收經驗的村寨,對這個結尾的反響會更好。
鄭鶯兒這一支之江的戲班子,並沒有采納這個結尾,而是改為以胖子道白結束,這是在吸納了前幾場演出的經驗後做出的改動,因為之前演到最後一幕時,觀眾的反應明顯比之前要冷淡得多,甚至還有些人覺得過分誇張了,有為了戲劇效果吹噓的嫌疑——若說何賽花種田時遇到的種種煩難事故,說的便是生活中的事,隻要是農戶,幾乎都可以從中找到共鳴,那麼豐收的喜悅,則是沒有采納高產稻種的地區無法共享的。
因此,他們給雲縣的劇作家寫了信,根據作家的指示,修改為道白結尾,果然效果又好得多了,以鄭鶯兒自己的見識,這種比生活更好的東西,在道白中說出,似乎人們也更好接受一些。總之,何賽花最後有了個好結局,這是所有觀眾都願意見到的。
當然,故事裡也留了扣子,到底何賽花有沒有原諒張大發一家,還有自己的父母?對於這點,觀眾各有不同的看法。鄭鶯兒換下了戲服外套,穿上自己的小紅襖,才走了沒幾步,便被好幾撥人攔住了,有勸她和好的,有讓她永遠彆回頭的,還有要給她說個好兒郎的。弄得大家都是哭笑不得——
原本這出戲寫的時候,便是有意設計為可以直接穿常服出演的,這是為了鄉村劇團考慮,但大家演出下來,卻都不約而同地還是指定了一套專用戲服,平時穿的衣服儘量和戲服區分開來,鄭鶯兒還特意扯布縫了一件小紅襖穿,沒想到還是沒攔住,台下的觀眾看得上頭了,哪管你穿什麼衣服?直接就當是何賽花,和你聊起來了。
“好的,好的,大娘,我改日來找您——”
這般左右招架敷衍,鄭鶯兒矮下身子,靠同事們幫著打掩護,先溜到車裡,喝著水擦著汗,等了一會,幾個同伴這才慢慢陸續脫身,全力幫何賽花脫身之後,大家自尋出路,先回來的一般都是胖子——他是道白,大家對他的關注相對也少些。
其他幾個演員,都難逃觀眾洶湧的民意,所以在分配角色時,大家都不敢把忠奸分彆集中到固定演員身上,雖然這樣在換衣服時會相對方便點,但若如此,扮演奸角的那個演員,就勢必很難為了。下台後老有挨揍的可能。
“今日港口來船了——好多外鄉人來看戲呢。”
胖子也是這戲班的班主,上車後和何賽花一樣,先灌了幾口茶潤嗓子,隨後便開始記賬,“今日觀眾賞了三百多文……演出一場,演員有鄭鶯兒、白小攀、胡發財……”
“三百多文?算是大方了。”
“禾城這裡富庶啊——自從港口建起來,可不就是更有錢了,再者也是俺們戲好,若是一般的戲班子你瞧瞧,十幾個人,全套披掛,唱一場下來,賞錢不過百那也是有的。”
“那是,這戲能不好嗎?若是不好,三四個月光景,如何唱遍江南,聽說都唱到兩廣去了。”
“這戲還能叫唱嗎?得叫演——”
大家說笑著,很快人也到齊了,時辰也已不早,便先動身去港口那裡看看,“要是有台子,風不大,明早在海邊演一場,再到小溝村去。”
這個流動戲班子,所有家當都在一輛馬車上,人員構成和行動節奏都非常簡單,專演《何賽花》,人數就卡死在了劇本要求的最低限度,六個人上,剛好,胖子是班主,兼任車夫,剩下五個人在車裡和箱籠擠一擠。
他們的演出是按墟日來的,禾城這裡,一般是二日一小場,五日一大墟,所有的墟點都是固定的,也有相應的場地。如此一輛車就在周邊跑,若是勤快,今日演出,明日趕到下一個墟點,後日還可以再演出一場,兩日一場,一個月便是十五場——遇到熱情的觀眾,一日還能演個兩場。這樣隻在禾城這裡十幾個墟點打轉,大約一個多月能轉一圈。
要說一場戲看得多,觀眾會生厭,那也是許久以後的事了,畢竟不是每個墟日,周圍村落的人都會來趕圩,總是有人沒有看過的,便是看過的人,往往也不介意再看一遍——這年頭農戶的娛樂極少,遇到喜歡的戲碼,接連看個七八遍,恨不得背下來的都有。尤其是有些好的唱段,那真是台上唱,台下也唱,說不上多麼喜新厭舊,有好些班子,一本戲唱十年以上都不是問題。
當然,需要時不時推陳出新的戲班子也有,但那都是在城裡唱給老爺們聽的好班子,收入也要比何賽花這樣的小班高得多,胖子這個小班的收入主要有兩個來源:第一是觀眾自發的賞錢,這個是很不固定的,多的話一場三四百、上千文都有,少的話,幾十文也是要演完的。
第二,就是買活軍發給的工資了,一場三百文,不多不少,六個人分,正好一人五十文,這是給買活軍這裡派出的戲班子結算的總額。所以這些戲班一般都把演員壓在六個人左右,這就是緣故了。多了自家分的錢就少,還不如多記一段台詞,多拿一些是一些。
一場五十文,一個月唱個十五場,這裡是七百多文,屬於有演就能拿的,賞錢大家分一分,一個月一般都能有個一千多文,這份收入對戲班子來說實在不低。像鄭鶯兒她們班的演員,這個業務水平若是放到彆的戲班子裡去,那是連飽飯都沒有得吃的。
戲班子裡能有現錢在手裡的,一般都是班主,還有當紅的伶人,也會有人打賞名貴玩物——不過達官貴人一般自家都豢養戲班,那又是另一種辦法了,也不是鄭鶯兒她們所能知道的。像鄭鶯兒這樣的身板,若不是買活軍排了新戲,她一輩子和戲是沒有一點接觸的,要不是班裡胖子、白小攀等人,都有鄉村戲班的經驗,也不可能知道更多東西。
對胖子他們來說,這種新型的巡演,當然也比從前好得多。他們以前是專門在一府內趕大廟會的——唯有大廟會,會花錢請人來唱戲,小墟誰請?隻能是靠打賞,但打賞的錢真不多,一百多文是不能回本的,還不如專趕大廟會賺頭多一些。
如此一個月能唱三場就不錯了,班主手裡能落個二三兩的盈餘是好的,至於其餘的伶人,說是班主的徒弟,實際上拿不到太多錢,戲班更像是趕路的憑借,又有個免費食宿,若是不滿足於班主平日裡給的稀薄月錢,那旁的收入主要便靠皮肉上的買賣——鄉村趕遠路的戲班子,幾乎全都是男伶,所以他們前半夜唱的正經,但到了後半夜會唱葷戲,不但賞錢多,也方便有意的徒兒們找客源。
能找到客人的,當然都是年輕顏色好的弟子,年紀大了,有心的便轉為拉琴打板,或者自己做班主,也有轉行的,從此便不知去向,男伶幼年起便不曾吃苦種田,能做的營生很少,多數是不知所蹤。如胖子這般的伶人算是很幸運的,來了買活軍這裡,現下一個月一千文到手的報酬,吃住上稍微省一點,至少能置辦下一點家業來。而且何賽花戲班子並不怎麼挑剔年齡,或者說還正要有一點年紀,才能演出這麼多角色的三昧。
自然了,這戲班子也不能是隨便拉幾個路人來便可以演的,除了鄭鶯兒是從農婦中選□□,經過培訓投入演出以外,其餘配角多是由有戲班子經驗的男伶充任,因為大段長本的台詞,沒有一點工夫是背不下來的,而且在舞台上,一舉一動都和平時不太一樣,也需要相當的表演經驗。而且這份活計要走南闖北,年紀大的女伶一般都不願出門,比較願意在買活軍治下之內做流動演出,晚上能回自家歇宿,即便演出的場次或許比外頭要少,但至少沒那麼折騰。
不錯,《何賽花巧耕田》,在買活軍之外受到的歡迎,還比買活軍治下更為廣泛,雖然買活軍治下的百姓也喜歡看戲,也覺得這故事有意思,但他們中不少人會覺得巧耕田裡教導的一些農業技巧,完全是浪費時間,因為本就是已經會了的東西,戲上還拿來講就無聊了。尤其是已經分過田的村莊,很多觀眾對於戲裡的內容反而會有些惱羞成怒的感覺——因為恰恰就是發生過的事,在現實中充當了反派的人,看到了怎麼能不惱怒呢?
越是分田久,越是種田好,總之,被買活軍占據得久,越是繁華的地方,對《何賽花巧耕田》
的反響也就越平淡,尤其是城鎮內,《何賽花巧耕田》的反響還是比較平淡,那裡最近流行的是另一出名家寫的《姻緣錯》,也是和買活軍治下的生活有關。不過鄭鶯兒他們這幾個月都在外巡演,所以還沒看過這出戲罷了。
“港口到了,果然好多人啊,都是去雲縣那的嗎?”
“聽說是山陽道來的百姓,今年山陽道又鬨旱災——哎,鄭鶯兒,說起來那些都是你老鄉了!”
“可不是!”鄭鶯兒也很驚喜,“我在台上就瞧見了,哎呀,那真是俺們山陽道的個子,杵在人群裡就和柱子一般,那個大腮幫子,一看就是煎餅嚼出來的!”
五人一邊說笑,一邊下了馬車,在港口跑來跑去,勘察了一番,找了塊大石頭當舞台,“可以,乘這會兒風不大,還能演一場!到傍晚就不行了,風大,聲音被風吹得都發抖,那就沒效果了。”
“怎麼樣兄弟們?既然是買活軍運老鄉的船,先不說錢了,便為他們演一場?”
因為戲班子受聘上路,本來的目的是演給禾城這裡的百姓們看,每一場都是要有集會上的吏目簽字,要‘有來有去’,這樣才能去和買活軍衙門結賬。這些港口的船客,說起來不算禾城人,叫他們簽字,衙門也未必會認,至於說打賞,兵丁們的打賞,戲班子們是不肯收的,他們發自內心地崇敬這些青頭大兵,而搭船的又都是苦命人,也拿不出錢來打賞,因此仔細計較之下,來港口演戲很可能完全沒有報酬,是純虧的。但幾個演員都說,“演!”
“來都來了!也讓船上的兄弟姐妹都樂一樂!”
都是發自內心的話,並沒有絲毫的勉強,因為他們實在覺得眼下的生活是很快樂的,不僅僅是收入上的提升——一千多兩千文的收入,的確體麵,不過他們都會算數,也識字,還略通音律,其實在買活軍治下也有彆的安穩活兒,收入也差不多,但是喜歡表演的人,對於能夠抬頭挺胸地通過正當的表演,獲取體麵的報酬,是會感到一種發自內心的歡喜。
而這種歡喜便正是買活軍帶來的,所以他們有機會便很想要回報一下,演戲的人,想到的辦法就是演戲。而《何賽花》這出戲,好就好在這裡,隻要找到一處空地,哪怕是田頭地間都可以演,甚至還因此顯得更真實更動人。胖子走到港口那排小木屋那裡,和他們商量了一會,便招手叫他們過去,“說好了,兩點半開演,咱們先吃飯!”
飯是港口這裡免費招待的,這些兵丁每天守著私港也很無聊,有人來唱戲,自然是好吃好喝地招待,臨走時還要厚給酬金——雖然戲班子並不打算要,但現在沒必要說這些。中飯吃的是烙得兩麵焦黃的餅子,海帶燒蛋湯,鹹菜佐餐管夠,一條條的蒸小鹹魚擺在那裡也不限量,鄭鶯兒笑著說,“鹹魚餅子!是俺們山陽人的胃口。”
幾個也剛從港口回來的年輕人便看了過來,有個小女孩叫了起來,“啊!何賽花!”
鄭鶯兒一看,便是那在台下看得流淚的山陽年輕人,不由得衝他們笑了笑,那小女孩歡欣鼓舞,又蹦又跳,叫道,“何賽花對我笑,何賽花對我笑了!”
這港口今日很是繁忙,除了戲班子之外,還有幾艘船在這裡倒騰食水、搬運貨物,還有一些原就在沙船上等開船的客人,也下來閒走,見有了熱鬨,都走過來看,倒鬨得戲班眾人有些發窘,那年輕人連忙過來致歉。鄭鶯兒笑道,“不妨事哩,你們是山陽哪裡過來的?”
知道是從土山走海州來的,便更是親近了,“俺是海州再往西麵,蓬萊那裡的,當時還是搭船去東江島,在東江島上船來的雲縣!”
原來鄭鶯兒到這裡也就是一年多的光景,正所謂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在之江道這裡遇到這麼多山陽人,她的心情也很振奮,“好,好,都是來過好日子的,小妮彆怕呢,雖說是遠了些,但到了買活軍那裡,便是你做夢也不敢想的好日子。”
因又告訴李狗栓三人,若是到了雲縣,可以去哪裡找山陽飯館,“俺們山陽、遼東的漢子女娘們,都願意去那一帶吃飯,你們若有什麼事要求人幫手,隻管去問便是了,都是老實可靠的本分人,在官府那裡都備案的。”
雖說她因演了何賽花,仿佛在觀眾眼中便成了大人物了,但鄭鶯兒自個兒卻不把自個兒看得多高,拉著李狗栓兄妹三人絮絮叨叨說了一盞茶時分,差些連飯也沒好生吃完,還是胖子叫了一聲,方才急急說道,“我回去時就住在雲縣,你們去飯館打聽鄭鶯兒,都知道我家在哪,若是有難了,留個口信兒,我回家了來尋你們!”
又衝三人一笑,急匆匆地便去換衣裳準備上台。白小攀笑道,“你瞧,那後生還盯著你不放呢,鶯兒,你這又要招惹風流債了。”
鄭鶯兒滿不在乎地道,“什麼風流債,出門在外,老鄉幫老鄉,哪個都和白叔你想得這樣多,俺們買活軍的女娘和外頭還有什麼不同呢?”
買活軍的女娘,如今在江南兩廣一帶,是很有些名聲在外頭的,有些話說得很不堪,當著她們的麵,卻自然也有一番誇獎的話說著:要比‘外頭’的女娘大方能乾,而且很會‘勾人’,不論長得好不好,總是叫人打從心底喜歡,願意和她們相處。
這些話,即便是當麵的誇獎,但其實也有些冒犯的意思在裡頭,因為把‘勾人’作為了一種誇獎,而又有很多女娘將‘勾人’看做了一種指責,而且外頭的男子,所說的願意和她們相處,或許也不是太好的意思。
也因此很多買活軍治下的女娘,彆看大說大笑,多麼開朗,實在是不願意到‘外頭’來的,這些願意出來闖蕩的女娘,則往往有些共同的特點,第一便是很不把彆人的眼光看在眼裡,大大咧咧,隻管自己做自己的事。第二,便是多少都有些防身的底氣在身上,能夠憑著自己的本事,叫彆人不敢輕易來冒犯了自己的尊嚴。
鄭鶯兒便是這樣一個女娘,她自小便因為吃得多不受父母的待見,舍給她乾爹去學了些武藝在身,一道跑江湖賣藝走鏢,什麼都做,前些年她乾爹‘老’了,鄭鶯兒也說不上多難過,用最後一點積蓄將乾爹好生收殮了,打聽到買活軍這裡日子好過,便從登萊折騰到東江島去,從東江島折騰到雲縣。一路上風生水起,還給她做粗活攢了幾百文錢在身上。
這樣一個女娘,到了買活軍這裡,豈不是猶如蛟龍入海?止不住地就是鬨騰?她又伶俐,很快便認得了許多字,活也做得好,好幾個女吏目欣賞她,讓鄭鶯兒去考吏目,鄭鶯兒都不太情願。
她是個自由自在的性子,本想著在買活軍那裡還找些同行,相幫著到處去賣藝來著,若是做不下去,便再去彆處混,不料恰好便有了這麼個組戲班的機會,鄭鶯兒當下便喜歡起來:她自小就喜歡看戲,甚至自己也很想上去唱唱,可惜就這身板,從前賣藝時也隻能舞劍劈磚,走繩翻高都輪不到她。如今戲班子要招高個子,身形壯實,靈巧會背台詞的女娘,這豈不是為她量身定做?
鄭鶯兒當即便去找卓作家毛遂自薦,很快便成了第一批何賽花,她又愛新鮮愛熱鬨,愛到處去跑,自告奮勇往北走,到‘外頭’去巡演,也不顧彆人的議論——她一路上跟著五個大男人吃飯住宿,在外人看來,“像什麼樣子?必定不是正經女娘!”
這也是很多女伶不願出門巡演的原因,男女雜處,若是女子相貌姣好,那傳出去的話可難聽了。但鄭鶯兒絲毫沒有所謂,她每一日都快快活活的,雖然打從心底,她還不覺得自己是買活軍的人,但對這個政權的好感也很高,今日因為是演給買活軍看,格外賣了力氣,在台上喜怒哀樂,都下了十二分的工夫,把沙灘上觀眾看得如癡如醉——
最前排是沙船上的女娘們,看到後來早已是哭聲震天,而站在後排圍觀的買活軍兵丁們,個個也都高聲叫好,對這難得看到的戲碼極是捧場,尤其是頌揚六姐的唱段,更是扯著嗓子跟著嚎叫起來,把沙灘上渲染得鬨熱不堪,多少搭乘沙船南下的商賈,也是看得目瞪口呆,都道從未見過如此新鮮的戲碼。
一日演兩場,何賽花還好,其餘幾個演員就有些吃不消了,他們要不斷換衣、換口齒,其實是比何賽花要累得多。不過這是為了買活軍而演,為了撫慰這些從山陽道一路忍饑挨餓,投奔買活軍而來,到現在都還驚魂未定的山陽道百姓而演,六人都十分振奮,演完了彼此相視一笑,四處唱喏謝過喝彩,並不端茶盤要錢,隻那些觀眾不論女娘還是士兵,都在解錢包要給他們酬謝,一時場麵熱鬨不堪,鄭鶯兒幾人又要爭相逃去不提。
身為何賽花,她自然是眾人最關注的一個,鄭鶯兒和幾個同班搭伴久了,很有默契,仗著自己功夫好,縮起身子,從大石側麵翻下,在石影中往馬車處逃跑,卻不料走到馬車旁,從陰影中又閃出了一人來,急道,“姑娘,你可有這戲的本子,在下想瞧一瞧!”
鄭鶯兒嚇得差點沒一拳打過去,見其是個戴了文巾的老秀才,麵相十分文雅,方才逐漸把拳頭鬆開,道,“嚇死人了!你是哪一位,怎麼戲沒看完,便知道到這處來等人?”
那書生沉聲道,“我也曾寫得幾本歪戲——在下,長洲馮猶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