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之事,距今已經數千年之久,真知道仙界是如何以所謂‘科學手段’來反查從前曆史,按此書的記載,恐怕仙界已經掌握了話本所說的‘大圓光術’,可以查看古今,又或者甚至是可以直接回溯時光……有了這的技術,才會有《鬥破乾坤》話本所提到的種種仙術,否則真難以想象《鬥破乾坤》這種話本的作者,是如何將如此爛俗直白的文筆,以及如此奔放散逸的‘想象力’集於一身的……
沈曼君被張宗喝破了‘大同之治’的誤會之後,情緒便冷靜得多了,她也得承認,古的生產力落後於此刻,一是一種新奇又合理的思想——說它新奇,是因為這和乎寫到了沈曼君腦裡的‘厚古薄今’是完全相悖的。
論是孔聖又或者是諸百家,爭鳴唯一共同的一點,便是都認可對古之治的推崇和懷念,自然而然,千年來的讀書人,對於三代之治,都有自己的懷想和寄托,仿佛政治的最高點,便是完全地複古,從現有的紛『亂』回到三代那簡單又自洽,無處和諧的理想鄉之去。
這種崇古的思想,始於先秦,兩千多年來乎從未有人質疑,如果是沈曼君已經接收了一年的買活軍教育,又親眼見到買活軍主導下的種種神跡,這本教材的觀點,根本會對她產生任何影響,她隻會輕蔑地冷笑一聲,便將這謬論給拋到九霄雲外去。
然而,如今的沈曼君,能看到這種學說合理的地方了,鐵——的確是越來越易得的,器具也是越來越好用,越來越簡便,這都是生產力進步的證明。生產力似乎隻會向前發展,如此說來,數千年前的夏、商,生產力比此刻更低,社會形態也有所同,豈是再自然過的事情?而古三皇五帝時,政治之所以簡單和諧,無有紛爭,恰恰是因為生產力極度落後,沒有剩餘產品,也就沒有了貪婪……古之治的簡單是被迫的簡單,而是選擇的簡單。
邏輯自洽——邏輯!現在沈曼君也慢慢地琢磨出這個詞的意思了,她覺得這個詞的確概括了許多散逸而分散的概念,相當的精確。而《政治》教材的理論邏輯確然是自洽的,甚至比人感應還要更周密,更經得起質疑,也就在智慧層麵散發出了更高的魅力。她乎已經要被新道統說服了,迫及待地翻開一頁,進入到了周代的‘封建社會’篇幅。
若是望名生義的話,封建社會的確是要比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更加容易理解的,奴隸社會讓人困『惑』之處在於,哪怕是此時敏朝也還普遍存在著許多奴隸,甚至活死人的法律地位似乎也接近於奴隸——哪怕謝六姐用來治理他們的辦法嚴苛,也給予他們許多自主的權力,似乎他們像是真正的奴隸,但許多活死人都以官府的奴隸或者佃戶自居,而謝六姐對此也沒有多反對的表示。
在沈曼君看來,這種耐人尋味的沉默,似乎反映了謝六姐旺盛的權力欲,但她也能理解沉默的緣由——買活軍的規矩,實在是過於標新立異了,倘若把百姓當成百姓的話,那他們或許立刻就配合起來了。而謝六姐顯然是個‘君可欺之以方’的統治者,對於她要推行的東西,甚至完全可以說是擇手段,她如今頒布道統也是她想要教化萬民,而是她意識到若推出道統,越來越大的地域就越來越好管理了。
進入封建社會之後,鐵器開始成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封土建國成了這時期的標誌組織結構……所謂命於下國,封建厥福,封建製在殷商已有了萌芽,四方封國的體製落入周朝之後,便進入了千餘年的封建社會時期,這一時期亦是文化興旺發達,而各方學說逐漸成熟,史料廣泛流傳,沈曼君已有了一定了解的時期。
由兩周而至春秋戰國,到始皇大一統為止,四方封建的統治特點是極為明顯的,諸侯王在自己的封國內擁有極大的自主權,封國內的百姓自認為是王之民,而非君之民,甚至也能越過諸侯向封臣下令,這是越禮之舉。這種自主權被視為是封建製和集權製的標誌區。教材認為在秦將下一統之後,封建製隻在南北朝有過短暫的回流,但很快也消失無蹤,兩千年曆史,華夏國絕大多數地區始終在推行集權地主製——也就是如今的主流製度,君主直接占有下,再無封建封臣,所有百姓都依附於,由任命官僚治理,而土地也歸屬於百姓私人,可以自由買賣。
教材還指出,封建社會和集權地主製,在政體的確有很大的差異,但由於生產力沒有根本區,主要的先進生產工具依然是鐵器,因此兩者是列係,而是繼承係,封建製始終作為央集權製的一種補充,部分地存在於王朝,譬如敏朝的藩王,就還算是封建製的遺存。而此時的西洋社會也還處於普遍的封建製,他們的大概還算是教皇,而本土封國林立,各個爵位都有自己的封土,這無疑是對應了周代到戰國那千餘年的政體。
沒想到西洋人的政體還蠻落後的……
雖然書強調了兩種社會形式是存係,但沈曼君自然以為還是大一統之國更為強大,而她已逐漸認識到,此時西洋人在技術實在是有許多地方都超過了敏朝,這時候見到了政體的優越,自然而然,唇邊也浮起了一點點微笑。隻是這一點優越感很快就消失了——她看到了闡述生產係的那一段。
地主佃戶或者地主農奴的生產係,是社會主流的生產係,地主通過佃租和人身契約,將佃戶和農奴固定在土地,能輕易離開,剝削他們的剩餘價值……
這怎能叫作剝削呢?!
當教材在闡述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的時候,沈曼君還是用超然冷靜的態度來汲取知識,甚至覺得大多數說法都很有道理,但當分析進行到現如今的社會,進入到地主對佃戶的剝削時,她便一下激動起來了——這也能叫作剝削啊?收地租,這……這難道是經地義的事情?這和奴隸社會的所謂剝削能一嗎?!
按照教材所說,奴隸社會的剝削,是指我有了富餘的武力,便擇選了武力如我,生產力有富餘的人,以我的武力奪走了他的自由,剝削了他的剩餘產品。這當然是——當然是讓人反感的。
沈曼君也十分喜歡剝削,這個詞發明出來就是為了讓人反感的,因此她尤其能接受地主在剝削佃戶的說法——地主一沒有強迫佃戶,二也沒有禁錮他們,愛佃田就佃,願佃田也可以走,沈曼君自己就接觸到了許多佃戶另尋去處的事情,難道這也算是剝削嗎?這又有什邪惡可言呢?
如果這也叫剝削,那下間的人豈是隻有兩種去處,要種地,要便是為官府做事,其餘的事情一律是能去做了?便是做生意,也是在剝削?倘若商賈把這個商品蘊含的全部價值都照價付給生產者,對外又加高要價,他們賺什?難道隻加路費,其餘什也多?若是要低價買,高價賣,那是剝削了生產者,就是剝削了購買者……這和地主佃田又有什同?總能做生意是好的,佃田便是壞的了吧?
再者,還有自家開個小工場的,那也一是要剝削剩餘價值嗎?剩餘價值這個詞一旦發明出來,那便乎可以囊括了此時所有生產之外的流通環節——隻要有流通,便必定是剩餘價值的交換,那憑什把一部分定為是剝削,而另一部分定為是的東西呢?
買活軍喜歡地主,這是沈曼君已經知道且接受的事情,在知道緣由的時候,她倒是沒有多想,視為是謝六姐的統治藝術,但現在,一旦在道統找到了根據,沈曼君反而委屈了起來,覺得這是極其講道理的說法,一氣否定了多人的根基——若是佃一些田,多餘的錢財該去往何處?若是佃田,哪有餘錢讀書?甚而說,若是一個無兒女的老人,把家裡的田佃出去換點糧,難道這也算是剝削嗎?
仿佛有一氣堵在胸,她有點兒看下去了,甚至連標注都忘記去圈點,而是愣愣地坐在辦公桌前,反感地望著教材,心底已經在醞釀著反駁的文章了。沈曼君來到買活軍這裡之後,遇到的挫折很多,甚至還有被謝六姐當麵斥責的時候,但她最感到公和厭惡的還是此刻,這——這完全就是歪理邪說!
“原來如此,剝削變得更隱蔽也更婉轉,但始終存在於生產邏輯之……”
她耳邊又傳來了張宗的喃喃誦讀聲,他倒是看得起勁,半點沒有反駁的意思!
沈曼君心頭火起,隻覺得張宗聒噪至極,她深吸了一氣,在心底默念著‘製怒’二字,又一次以極強的意誌力強迫自己翻過書頁——要反駁教材,唯獨的辦法就是讀懂它,作為一批讀者,沈曼君沒有的選擇,她隻能精研教材,選擇自己的策略,反對這部分理論出現在教材之。
其實從利弊的角度來說,也是該放出來的啊……這地主剝削佃戶的說法一出,下的地主豈都要反‘買’了?誰喜歡自己被說成是剝削者啊,這也好聽了,再怎也該加以區分,譬如佃租在多以算是剝削,多以下算是經營,以此來團結更多的盟友……
“真知道徐先老是怎想的,”沈曼君心裡也由得嘀咕了起來,“六姐懂事,可他居然能讓這的言論審閱通過,出現在教材裡……如今看到這教材的人,豈是都要驚詫莫名,和買活軍離心了?”
剝削與對剝削的反抗都根植在人的本能,人既渴望剝削他人,利用自己的優勢汲取超額利潤,也渴望反抗他人對自己的剝削,保有自己的全部生產價值。當一個人無法取得優勢地位時,他會聲稱自己反感剝削,為此鼓舞著同伴的情緒,聲稱被剝削是一個人與生俱來正當的權利。
但一旦當他擁有了一點小小的優勢,他便立刻又安於剝削者的位置,忙於壓榨被剝削者的剩餘價值,且發明出一套獨有的道德體係作為粉飾,試圖論證剝削行為的正當。人們沉『迷』於競爭之,急於獲取優勢地位,成為剝削者,這便構成了古今外所有衝突的本源動力。
“在六姐預測之,教材最具爭議的一段會是哪裡?”
當沈曼君等人放下手工作,可自拔地研讀著教材時,雲縣學校的辦公室裡,徐先也正背著雙手,凝望著窗外的海景,“以老朽所見,恐怕地主剝削一段,是要被誅筆伐了,甚而會引起一場大論戰,或許也好說。”
謝雙瑤坐在他身邊,則是帶了滿臉的空虛與滿足,她剛完成最後一次書校對,算是把難產了許久的教材給肝完了。
“最具爭議的難道是對剝削的定嗎?”她有些詫異,“剝削本身是的詞啊,隻是代表了一個曆史過程,它會誕生也會被消滅,但在眼下的生產力階段,其存在是一種必然——這一段我覺得我寫得很好呢!”
要編撰這一本教材,最大的難點其實在於素材的取舍,要結合此時人們對曆史的認識,對於曆史做一定的初步教育,這部分工作必須是徐先去完成,謝雙瑤壓根就沒有時間,她把握的是之後於政治理論的選擇和闡述,當然,很多也都是照抄的,隻是做了點小刪改,至於對未來社會形態的展望,這才是需要原創的內容。因為此時壓根就沒有資本社會……
因此,謝雙瑤選擇將原始社會之後,再到消滅了剝削的終極大同之間,所有的社會形態都概括為剝削社會。將人群於剝削的博弈作為社會體製變革的原動力,以此來論述限製剝削與發展生產力的要:剝削與對剝削的反抗都存在人,而於剝削的爭鬥無疑會消耗大量的生產成果,因此,互剝削,或者最底程度的有限剝削,是剝削社會最佳的博弈結果。一旦限於剝削而沒有餘力發展生產力,便證明了社會形態本身科學。剝削社會的存在,本身便是為了有一日能夠消滅剝削,是一種間階段的社會形態。
而匱乏的生產力,則是剝削的源頭,即是當人們的需求無法被自身的生產力所滿足時,便產生了剝削他人而滿足自身需求的動力。當生產力極為匱乏,乎毫無剩餘時,剝削沒有土壤,但一旦盈餘產生,剝削的欲望便從人滋生了出來,直到生產力豐富至自身需求可被自身生產力完全滿足為止,剝削才會逐漸退出曆史舞台。這也就是所謂大同之治的真正內核——
“生產力的終極進步……”
徐先也跟著喃喃讀出聲來,溫著書他最喜歡的段落,“屆時,也會有新的社會形態以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階段……大道之行也,下為公……”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獨親其親,獨其,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必藏於己,力惡其出於身也必為己,是故謀閉而興,盜竊『亂』賊而作,故外戶而閉,是謂大同……
由生產力極度匱乏,被迫的大同而始,最終生產力極度豐富,主動的大同而終,數千年前,賢人所向往的未來,將在千萬年後成為現實,由先而後,最終再返先,由大同而至大同……
這的道統,在美學是否具備了獨特的美感?始即是終,終即是始,是否又得到了道家極的一絲神韻?徐先神往地閉眼,仿佛在幻想著那新的社會形態的種種細節,“那就是仙界嗎……”
“仙界的社會形態,會是如何呢?夏蟲可語冰,想必那將是我等完全無法理解的一種社會形態了。”
在他身邊,謝雙瑤的表情有些微妙,但徐先完全沒有發覺,他已經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向往之——對於未來的究極大同,徐先是深信疑的,試想,謝六姐都能穿梭時空,來到平行世界了,這該是多先進的生產力,要滿足人們的需求,已經完全費吹灰之力了,誠然,那便是生產力的極大豐富——那是大同是什呢?
“真想知道那時的仙人們是什……”他懷著無限的憧憬,輕聲說道,“想知道他們是否,也還是會有煩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