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嗯?
會計學老師好奇的拿過紅頭文件一看。
哲學係不僅把完整的子課題說明寫進去了,
還把《子課題說明書》《翻譯任務計劃表》《研究方法設定》《成果輸出框架》等配套內容全都附了過來。
好家夥……
怎麼哲學係也摻和進來了?!!
當下,辦公室裡的幾個老師全都湊過來,一人拿起一份材料看了起來。
“彆說,這材料寫得挺不錯啊!”
產業經濟學老師翻開研究方法設定,忍不住嘖嘖感歎:
“這文獻引用、這理論結構……嘶!”
“還加了個‘康德—黑格爾—哈貝馬斯’的理論鏈條做支撐!”
“……有水平!!!”
這邊產業經濟學老師正沉浸在材料論證裡呢,旁邊的國民經濟核算老師卻皺眉道:
“這可不是啥好事兒……”
“人家下筆快、邏輯緊,真送到科研處、教務處那邊,十有八九會被他們的‘意識形態驅動+哲學理論驗證’那套吸引。”
“到時候成果展示誰上台?”
“誰掛名?”
“咱經濟係還排得上號嗎?”
“就是這個道理!”會計學老師低聲附和。
“哲學係的學術包裹能力太強了。”
“他們手一伸,進來一攪動,這子課題就成了理論核心。”
“我們這主乾反倒成了技術附屬,管動手不管動腦,吃力還不討好。”
眼看氣氛有點緊。
這時,一直沒說話的勞動經濟學老師開口了。
“我倒覺得哲學係進來是個好事兒。”
“理論這塊,本就是我們的短板。”
“平時做項目,最難整的就是那些材料語境、報送口徑,誰寫誰頭疼。”
“現在哲學係願意接這攤子,等於替咱們把最難啃那口骨頭啃了。”
“更重要的是,”
他頓了頓,道:
“哲學係是全校重點扶持係室之一。”
“他們插手進來,等於項目被掛上了重點標簽。”
“無論將來撥款也好、宣傳也好,渠道都會比咱自己單乾時順暢太多。”
經濟係主任張國真開口了。
“是這麼個道理。修理廠項目是誰立起來的,誰跟的最早,學校門兒清。”
“到時候理論歸他們,實踐歸力學,項目落地歸我們經濟係。”
“成果嘛,咱們三家一起分。”
“真到了成果展示那天……”
張國真抬眼看了在座一圈人,輕輕一笑:
“康德說什麼都沒用,最終還是得看誰把零件給造出來。”
這句話一出,幾人先是一怔,隨即哄笑起來。
會計學老師看熱鬨不嫌事大,笑著道:“這話要是傳出去,哲學係那幫人得氣炸。”
連英華笑道:“搭上他們的車,走得快一點、穩一點也沒啥不好。”
關鍵是,
陳露陽這小子,真是會攪動風浪啊。
當初立項的時候,他們不過想著做個校內“產學研”合作試點,
能把力學係拉進來,已經算開了先例。
哪想到這才隔幾天,陳露陽竟然把哲學係也給拽進來了。
會計學老師感慨道:“擱往年,誰敢上來把幾個院係拉一塊兒乾事?”
“可他倒好,一個學生,愣是把我們拉成了一個項目組。”
連英華笑道:“是啊,彆人都來學校讀書學習,就偏偏他是跑來搞串聯了。”
會計學老師悠悠道:“現在這年頭,學校也在搞改革,誰都知道將來路子要放寬。能先搭上車的,誰願意當旁觀者?”
“但問題是……”張國真穩穩接話,把話題拉回主線上:
“車再好,也得看往哪開。”
他把筆一放,語氣穩了些:“項目是好項目,人也能乾,但現在人多了,咱得把章程理清楚。”
“哲學係這邊可以參與,文件我簽。”
“但參與歸參與,牽頭的還是咱經濟係,項目掛在我們名下,修理廠也歸我們對接。”
“回頭我跟教務處和科研處那邊打一聲招呼,說明這是經濟係主導的產學研協作實驗點。”
“理論分析歸哲學係,實驗平台掛力學係,成果統一報送。”
“一份名字,三方聯署,署在咱經濟係下麵。”
一旁的勞動經濟學老師砸吧砸吧,笑道:
“理論、實驗、實踐三位一體,這項目都算一個完整的‘三位一體科研組織模型’了。”
“可不。”會計學老師嘖了一聲。
“要真做出成果,咱經濟係這一波,說不定還能在年底科研評比上冒個尖。”
“冒尖倒是其次。”張國真收起那迭材料,“關鍵是學校看著呢。”
“這項目搞得越成體係,越規範化,越能成為改革試點的種子樣板。”
“真有那麼一天,學校開跨學科聯動的頭一槍,我們經濟係,必須上名單。”
理清了思路之後,
張國真與連英華當即拍板,籌備一次三方協調會,將哲學係、力學係和修理廠代表一並請來,當麵對口,把各自職責和署名邊界劃清楚。
……
三方協調會,會議臨時安排在學校的行政樓四層的小會議室。
會議由連英華主持,三係代表圍桌而坐。
哲學係來的是係主任蕭輝和李正繁,
力學係來了張殿才和實驗組兩名學生。
而項目發起人、修理廠主責人,承擔具體“實踐落地”工作的陳露陽,也作為重要代表參加了會議。
呼……
陳露陽躋身在一乾老師中間,暗暗深吸一口氣,瞅了瞅對麵笑的一臉溫和的蕭輝。
內心一陣感歎!
黑啊……
真黑啊。
要不說學哲學的人,那心裡都黑。
早知道今天會有這麼個結果,
還不如當初就從了李正繁,給哲學係做實習編譯呢。
好歹做實習編譯,稿費是自己的。
不像現在,自己每周都要交給哲學係一份‘翻譯與研究周誌’。
明麵上是“用作理論支撐”,
實則翻譯什麼、分析哪段,全得哲學係說了算。
為了方便自己乾活,
李正繁還特意給他辦了一張圖書館閱覽室通行證,開通了德文藏書權限。
賣身契鎖的死死的。
不過嘛,
一想到自己的項目~~~
嘿嘿嘿!
陳露陽的臉上忍不住露出得意的表情。
隻要每周多熬熬夜,寫幾篇手稿,
就能把哲學係拉進來自己的項目,怎麼算都是太值了!
這邊陳露陽正內心掐算小買賣呢,
張國真推門而入,掃了一眼屋裡,說了句:
“一會兒科研處的人也要來,說是調研看看。”
“誰?”連英華一愣。
“副處長,杜懷遠。”張國真回答,“說是校領導讓他過來‘了解情況’。”
話音剛落,屋裡氣氛明顯緊了幾分。
就連陳露陽的神色也嚴肅了不少。
科研處是學校主管科研校長的眼睛。
他坐在那,就意味著校領導已經在看了。
科研處的副處長一旦親自出席,往往就不是“了解情況”那麼簡單了。
那是校級關注信號的前哨,是改革試點向製度軌道過渡前的“風向探針”。
誰來聽,怎麼聽,會後怎麼寫紀要、反饋報到哪一級,
都會直接影響這個項目的下一步,更會影響陳露陽在項目中的地位。
雖然陳露陽是項目發起人,也是實踐環節的主要負責人,
但在學校課題登記、科研處成果評審中,學生署名第一位是極少數特批情況。
在沒有“特例認定”的情況下,
通常會把陳露陽排在第2位或“主要成員”位置,以體現師生合作、保護製度框架。
說句不好聽的,
即使項目是陳露陽做的,
但如果製度設計不給他“第一作者”的身份,
哪怕他翻譯了上百本康德,
所有的努力,歸檔時隻是一句“學生參與”。
正因為如此,
經濟係才要力爭“第一成果署名權”的歸屬。
既維護院係主導地位,也不能讓自己的學生吃虧。
沒過多久,門口響起腳步聲。
杜懷遠穿著深灰呢子外套,夾著一摞空白批件,走進會議室,一副來“聽聽情況”的樣子。
他本是物理係出身,調入校科研處不過兩年,說話有股乾脆的利落勁兒。
是個標準的“技術派乾部”。
一進門,
他笑著點點頭:“我就坐後頭,聽一聽。”
大家互相點頭示意之後,會議正式開始。
連英華清了清嗓子,率先發言,語氣溫和但不失節奏:
“今天這個會,主要是把我們幾個院係在修理廠通用件項目中的分工、流程和成果歸口做一次集中明確。”
“項目雖然起步於我們經濟係,但能發展到今天這個規模,離不開哲學係在理論層麵的支持,也離不開力學係在實驗和圖紙方麵的配合。”
他目光掃過全場,“今天坐在這兒的幾位,都是實際推進工作的骨乾人員。”
“大家有啥建議,有啥困難,,今天一並說清楚,咱們攤開來理。”
……
整個會議進展的節奏很快,也沒什麼廢話。
討論從項目結構調整講到材料口徑,從成果報送講到署名順序,話題不斷,節奏不疾不徐。
杜懷遠始終在後排安靜聽著,偶爾點點頭,低頭在本上記錄些什麼。
陳露陽也乖巧的坐在旁邊。
雖然他也是核心人物,
但今天的會畢竟是三個係之間的協商,主要還是幾個大哥們的交流,他就安安靜靜的坐著聽就行。
可是聽著聽著,
陳露陽覺得聽不對勁了。
怎麼這協商會開著開著,還開出了一股“三國演義”的味道?
一個個都笑裡藏刀,明爭暗鬥的。
“這項目最開始的時候,是我們係對產學研結合的一個嘗試,但走到今天,已經不止是試點了。”
張國真語調平穩:“我們係裡提議建立一個統一的‘項目協調小組’,由三係指定聯係人輪值負責材料整合與進度跟蹤。”
“後續所有對外材料,包括科研處彙報、團委推薦、宣傳部門稿件,統一由經濟係出稿、三方審核、共同署名。”
“每一個環節的技術歸屬、翻譯支撐、實驗報告都可以列入成果。”
“到時候誰出力誰上名,明明白白、不含糊。”
張國真話音落下,會議室裡沉默了兩秒。
陳露陽也輕輕挑了挑眉頭。
張國真的這番話,看似平和、講理、照顧各方,實際上卻是一次非常明確的“權力劃界”。
“協調小組”、“輪值管理”、“三方署名”聽起來雖然公平公開,又很合理。
但是一句“統一由經濟係出稿”,直接明確了主導權歸屬。
真要輪到署名排序,誰第一?誰末尾?
誰來界定“誰出力”?
是由經濟係彙總?
還是每係自己認定?
眼看著經濟係挑起戰火,
哲學係的蕭輝笑道:“張主任這個建議,我們非常支持!”
“協調小組是該設的。”
“流程統一,對項目推進是好事。”
“我們哲學係一貫重視製度化操作,這種三方協同機製我們非常支持。”
說到這,蕭輝話鋒一轉。
“不過呢,‘三方審核、共同署名’這裡恐怕還得參考學校那邊對署名規則的具體規定,免得落實時出了偏差。”
陳露陽再次輕輕挑挑眉。
蕭輝這話說的也很不客氣啊!
表麵雖然支持,但是語氣裡的意思就是提醒經濟係彆越權
成果歸屬不是你說了算,得看校規和製度文本。
這邊蕭輝剛說完,旁邊一直沒怎麼開口的張殿才也表態了。
“我沒意見。”
“我們力學係做實驗、畫圖紙、建模型,是要數據說話的。”
“隻要經濟係能把我們的資料整得清楚、報得及時,我們肯定願意繼續配合。”
說到這,
張殿才頓了一頓,語氣淡淡地補了一句:
“但如果後續材料歸口混亂、實驗圖紙進了報告卻沒人提是誰畫的,”
“那我們這邊,就不太好繼續乾了。”
話不重,卻透出一股力學係慣有的“技術派講規則”作風。
聽到這,陳露陽坐不住了!
這不行啊!!!
你們三國演義,愛咋演咋演,
但是不能礙了我的事啊!
他搞項目,力學係的圖紙是命根子。
沒了圖紙一切都白扯。
寧可這項目不搞,也不能把力學係給得罪了。
陳露陽剛要開口回旋回旋,旁邊的張國真卻已經接上了。
“張老師說得對,我們經濟係也講一個賬目分明、名實相符。”
“誰畫圖、誰測算、誰翻譯,將來都要在材料裡注明清楚,不會模糊,也不能代寫。”
他語調一轉,掃了圈在座老師:
“但相應的,所有基礎資料、底稿數據、過程記錄都得歸檔,統一格式,按時交接。”
“將來署名評優,一切按實據、按產出說話。”
張國真這一番話,說得滴水不漏。既表了態,也設了規矩,還順帶把“誰出力誰署名”的責任落到了製度上。
會議室裡短暫沉默了一下。
坐在哲學係一側的蕭輝先開了口:
“隻要評定機製公開透明,材料歸檔嚴謹規範,我們哲學係就沒有異議。”
力學係那邊,張殿才手裡捏著茶杯回答道:
“我也沒彆的意見。”
這時,
始終坐在一側、幾乎沒開口的杜懷遠開口了。
“今天這會,我原本是帶著‘了解情況’的任務來的,剛才幾位老師和同學說的這些,我一條一條都記下了。”
“剛才張老師提到‘協調小組’,我也聽了大家的交流,意見都很實在。”
“學校下一階段要探索教學科研一體化,重點支持一批‘跨學科跨單位任務導向’型項目,”
“你們這個通用件試製,是目前跑得比較快、成效最實的幾個之一。”
“目前唯一的短板,是機製上還沒固化。”
“如果能把機製搭出來,年底可以走一輪特批,單列經費,掛專題號。”
“否則就算被列為試點,也隻是半拉子工程,既做不出樣板,又誤導改革節奏。”
嗯?!
陳露陽的小耳朵瞬間豎起來了~
一旦“單列經費”,就代表項目在學校財務係統有了獨立財政身份。
他手裡這點三百塊的啟動經費,就能成倍往上翻!
到時候買設備、做實驗、請專家、發補貼,經費可就有了著落了!
刹那間!
陳露陽突然覺得今天這出“三國演義”演的好啊!
你們演吧~
你們爭吧~
吵得越激烈,項目分量越重,校裡就越當回事兒!
杜懷遠開口道:“我建議,你們三係儘快擬一個《協同課題歸口與署名約定》,月底前上交科研處,走一輪立項評審通道。”
他翻了下手中的筆記本,補了一句:
“我會先走一輪‘項目調研’通道,把你們這個項目作為‘跨係實踐試點’上報學校。”
“流程一旦跑通,年底前可申請掛專題號,正式納入校內科研二級課題序列。”
“屆時不管是申報成果、申請經費,還是對接校外合作單位,你們都擁有正式科研課題身份。”
臥槽……
陳露陽心肝猛地一顫!
“科研二級課題”??
這可是正兒八經能進人事檔案、直接對接教育部成果評審、能作為畢業免答辯理由的硬項目!
比起他現在“學生參與”的名義,完全就是從門外人一躍成為正式科研人員的跳板!
而自己不僅是項目負責人。
還是技術方案的提出者,
更是哲學文本翻譯的唯一執行人。
光是“主要成員”這欄他就能寫上三遍!
最關鍵的是,如果自己真的能拿到“二級課題”,保研直推也不是不可能啊!
想到這,陳露陽心口一跳!
可緊接著,
他的眉頭又微微皺起。
這可咋整……
他都已經下定決心讀省大的研究生了。
這萬一到時候北大給自己保研直推了,那讓他咋選啊?!
想起省大,陳露陽的內心除了感恩就是愧疚。
這輩子要是不進省大,他都對不起學校的那些老師!
就這樣,
陳露陽在究竟是讀研讀北大,還是讀省大的猶豫中,開完了這次協調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