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nove.com/最快更新!無廣告!
手榴彈試驗很成功,接下來眾人又試著引爆了地雷。
除了一個出現故障之外,其餘的都順利引爆,而且爆炸威力相當大。
這次實驗,效果非常不錯。
“好,乾得漂亮,傳我的話,今晚上改善夥食,犒勞大家夥兒。”
曲紹揚非常高興,當即說道。“給你們記一功,年底多發獎金。”
安德斯等人一聽,十分高興,忙謝過了東家。
“大人,這些東西,咱們要大量生產麼?”安德斯少不得要問一句。
“嗯,儘量生產吧,人手不夠的話,我想辦法再招一批。
但是儘量保密,不要讓外人知道了。”
曲紹揚最初研製這些東西,倒也沒多想,純粹就是給那些兵工技術人員找點兒事情做。
沒想到這些人的能力這麼強,真的按照曲紹揚所說,研製出來了。
也好,這些東西都有不小的作用,多生產點兒,總能派上用場。
再者,也得借機會多培養點兒技術人才。
光指著洋人不行,一旦哪天這些人反水,曲紹揚這邊豈不是無人可用?
正好借著機會,再多安排一些聰明機靈的進來,跟著學技術。
試驗完成,曲紹揚還有彆的事,沒多做停留就走了。
臨走之前,特地叮囑安德斯等人,一定要注意安全生產。
實驗室和作坊周圍,嚴禁煙火等,以防萬一。
從炸藥作坊返回貓耳山,曲紹揚立即給陳允瀚寫了封信。
在信中,曲紹揚讓陳允瀚多留意江對岸的動靜,並叮囑陳允瀚,抓緊時間招兵買馬訓練鄉勇。
其實這事兒曲紹揚跟陳允瀚、趙正國等人,提了不止一次了。
如今陳允瀚手底下的團練鄉勇,保守估計得有三千人。
其中明麵兒上有一千多人,暗地裡還有這兩年借助剿匪的機會收服了不少山頭,以及商隊的人手。
這些人一水兒都裝備的國外進口快槍,今年開春,又裝備了一批大炮和重機槍。
當然,這些東西,都藏起來了,不能放在明麵兒上。
畢竟陳允瀚隻是個團練長,手底下又是槍又是炮,還有那麼多人馬,容易引起上頭誤會。
戰事一起,清廷那些兵根本就不頂事兒,恨不得一槍不放就跑。
那些兵能跑,陳允瀚他們這些團練鄉勇能跑麼?
身後就是他們的家,他們的親人,他們跑了,那家怎麼辦?父母妻兒怎麼辦?
曲紹揚能把老丈人丈母娘接走,還能把其他人都接走麼?根本就不現實。
到那個時候,隻能奮力一搏,舍命殺敵。
所以,提前就得積蓄力量,不能打沒準備的仗。
不光寬甸團練,貓耳山、雙甸子等處的團練,這兩年也沒少擴張。
現如今,貓耳山、塔甸一帶,有巡防隊兩千多人,另外各村屯保安隊、金場、山場、煤礦等處護衛加起來,差不多還有兩千多人。
雙甸子、娘娘庫等地,在趙正國和鄭鐵柱的招攬下,發展的也非常快,真有啥事情,兩三千人絕對沒問題。
這些人都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真要是戰火綿延到附近的話,曲紹揚一聲號令,就能形成戰鬥力,保衛家園。
當然,戰火應該是燒不到貓耳山周邊,提前準備,以防萬一而已。
除了讓陳允瀚儘量招兵買馬之外,曲紹揚也在信裡麵囑咐陳允瀚,假如江對岸真的鬨騰起來,就第一時間把陳郎中夫妻、何青竹母女,都送到貓耳山來,避免有意外情況發生。
能說的,曲紹揚都說了,其他的不能透露太多。
信寫好之後,正好跟陳秀芸的信一起,安排人送去了寬甸。
幾天後,寬甸那頭接到了曲紹揚夫妻的信。
雖然夫妻倆表述的不太一樣,可主要思想類似,都是想讓陳家人前去貓耳山。
“爹,你說紹揚他們兩口子是啥意思?我咋覺得不對呢?”
陳允瀚拿不定主意,就跟陳郎中商議。
“我也猜不透怎麼回事兒,但紹揚這個人的脾氣你知道,他辦事向來靠譜兒,或許,他是聽說了什麼?
要不然這樣,你打發人去奉天,問問你大哥的意思。”
陳郎中沉默好一會兒,他也摸不準曲紹揚這是葫蘆裡賣的什麼藥,隻能這麼說。
陳允哲在奉天府學裡讀書呢,消息靈通,保不齊他知道點兒什麼。
於是,陳允瀚立刻打發了人,前往奉天。
陳允瀚剛打發人離開寬甸,前往奉天,鴨綠江南岸,高麗那頭,出事了。
五月初三,全羅南道古阜郡爆發農民起義。
清廷應高麗王室請求,派兵開赴牙山協助平叛。
不想倭國伺機挑起戰爭,先發製人派兵占據了漢城到仁川一帶戰略要地,並以軍艦控製釜山和仁川等港口。
就在倭國軍隊開進漢城的第二天,那股起義的力量突然宣布放棄起義,並且退出所占領的州縣。
高麗國王也如釋重負,立刻向清廷和倭國發出請求,我們局勢穩定了,兩位大爺都請回吧。
清廷這邊不願意與倭國開戰,自然是樂意撤退的,但是倭國那頭,卻不肯撤。
他們好不容易找到了這麼個機會,哪能輕易放棄?
於是,接下來就進入了扯皮時間。
以李中堂為首的清廷官員,試圖用“以夷製夷”的外交辦法,利用俄、英向倭國施壓,迫使倭國撤兵。
然而,在倭國外務省大臣的斡旋之下,俄、英都默許了倭國向清廷開戰。
李中堂“以夷製夷”的外交策略沒能奏效。
這麼大的事情,國際上都在關注著,國內哪能不知道?
在奉天念書一年多,通過各種手段打通了跟盛京將軍府關係的陳允哲,自然也得知了一些消息。
所以在接到了弟弟的信之後,陳允哲立刻意識到,曲紹揚很可能是預見了什麼,也許接下來真的會有一場戰爭。
所以,陳允哲立刻跟來人說,讓他回去告訴陳允瀚,抓緊時間收拾東西。
把父母、何青竹母女,或者送到奉天,或者送去貓耳山。
奉天是清廷祖陵所在地,事關社稷宗廟,即便真的有事,朝廷也會派大軍力保。
而貓耳山位於鴨綠江上遊,地觸偏僻,也不是什麼兵家必爭之地,應該也很安全。
反正不管去哪兒,提前做準備總是沒錯兒的。
就這樣,送信的人立刻返回寬甸,告知陳允瀚。
陳允瀚拿不定主意,還是找父親商議。
“原本我和你娘就打算,等靜雅過了周歲,我們就去貓耳山照看你妹妹。
既然這樣,那就讓青竹和靜雅跟我們一起走吧。
若是沒啥事兒,等你妹妹生了孩子,滿了月,我們就回來。”陳郎中當即拍板決定。
陳允瀚一尋思也行,於是就這麼說定了,抓緊時間收拾東西,派人護送父母妻女前往貓耳山。
就這樣,五月末,陳郎中一行到了貓耳山。
曲紹揚這邊得知消息,趕忙和陳秀芸領著根鎖、根有,前去迎接。
“爹、娘、二嫂,一路辛苦。哎呦,小靜雅都這麼大了,可真俊啊。”
一見麵,曲紹揚先跟老丈人、丈母娘打招呼,隨即就看見了被何青竹抱在懷裡的小姑娘。
一周歲多點兒的小姑娘,長得又白又嫩,肉嘟嘟的小臉,跟糯米團子似的。
頭頂用紅繩綁了個朝天辮兒,身上穿著桃紅色的衣衫,看上去還真有點兒像民間傳說裡的人參娃娃,著實招人稀罕。
根鎖和根有兩個,在母親的示意下上前來,乖乖喊了姥爺、姥娘、二舅母。
然後倆男娃的目光,也都看向了二舅母懷裡那個漂亮的女娃娃。
“靜雅妹妹,我是你大表哥,這是你二表哥。”五歲的根鎖,口齒伶俐,表達能力非常強。
那邊,陳秀芸也扶著腰上前來,見過了父母和嫂子。
李氏一看閨女這身形,頓時就皺起了眉頭。
“你不應該是才懷孕七個來月麼?我咋瞅著跟人家快要生了的差不多。
走走,趕緊回家去,我給你看看,咋瞅著不像懷了一個啊。”
陳秀芸在信裡一直沒提這事兒,李氏也不知道,今天一見麵,屬實給她嚇了一跳。
“娘,不用看了,我這肚子裡應該是倆。”陳秀芸摸了下肚子,笑道。
“你知道是倆,咋不跟我們說呢?好幾次寫信,你一個字兒都沒提。
你要說是懷了倆,我和你爹早就回來照看你了。”
李氏一聽,氣的不行,聲音都忍不住拔高了些。
“這得虧是我們沒去奉天,來貓耳山了,要不然,你生孩子可咋辦?”
雙胎生產的風險,可比單胎大多了。
就貓耳山這地方,哪有幾個好產婆啊?唯一醫術可以的,就是陳秀芸了。
可她再能耐,也不可能給自己接生啊。
李氏此刻真的很慶幸,他們兩口子選擇來貓耳山。
“娘,沒事兒的,我還行,沒覺得咋地。”
當著嫂子的麵兒,陳秀芸能說啥?隻能說好聽的唄。
“走吧,爹、娘、嫂子,家裡都收拾好了,咱們先回去再說。”
原本安德斯等人住在陳家,現如今都搬走了。
去年修圍子的同時,又在空地處蓋了不少房子,專門給安德斯他們預備的。
每家兩三間屋子,各自開夥做飯。
陳家這邊空出來了,前陣子陳秀芸就讓人把裡裡外外都打掃了一番,這兩天又重新收拾了一回,啥都安排好了。
等眾人進了陳家,李氏第一件事就是跟閨女去裡屋,給閨女檢查了一下。
“嗯,看這個樣子,確實是懷了倆。
雙胎一般很少足月,八個月往後就要注意了。
你最近不許跟紹揚住一起,保重自己要緊,聽見了沒有?”
作為母親,李氏最在意的自然是閨女的安危。
雖說陳秀芸已經生過倆孩子了,可李氏還是不放心,依舊要多叮囑幾句。
“娘,我知道輕重,最近紹揚都是歇在蘭心那邊,就算在我院裡歇著,他也不敢碰我。”
曲紹揚又不是禽獸,媳婦肚子那麼老大,他哪裡敢有什麼想法啊?
“嗯,那就好,女人懷孕生子,一隻腳就踏進了鬼門關,一定得小心才行。”
李氏聞言,鬆了口氣,這才跟閨女出來。
正說話呢,林若蘭和孟蘭心也領著孩子過來了,眾人許久未見,這一見麵,格外親熱。
孟蘭心跟何青竹沒見過麵兒,但彼此都聽說過對方。
二人都是從小習武,性情爽利不拘小節,如今見麵聊了會兒,隻覺得十分投緣,越聊越近乎。
當天傍晚,曲老摳兒、曲江、劉東山,也都從金場趕回來了。
三家人聚到一起,那叫一個熱鬨。
陳郎中一家人回貓耳山的消息,很快就傳開來。
一些跟陳郎中關係不錯的人,陸續前來拜訪,陳家著實熱鬨了好些天。
當然,應酬客人的事情,都是陳郎中出麵。
李氏跟何青竹則是成天到曲家,陪著陳秀芸,再預備點兒小娃出生後要用的東西。
陳秀芸已經生了根鎖、根有倆兒子,家裡小娃用的東西都在。
原本她的意思,就是簡單預備點兒,差不多就行。
老輩兒人傳下來的規矩,小孩子用舊的東西好,不能啥都用新的。
尤其是包被之類,全新的棉花太熱,孩子容易上火。
所以陳秀芸之前就把根鎖、根有用過的被子拆開了,裡頭的棉花套一分為二,然後添一部分新棉花,這就變成了雙份兒。
至於衣服啥的,也沒做太多,小娃長的快,做多了不等穿幾天呢,就小了。
李氏作為孩子的姥娘,不管閨女預備了啥,她肯定是要給外孫子預備一整套被褥、衣服啥的東西。
尤其是陳秀芸肚子裡大概率是倆娃,東西少了根本不夠用,所以李氏就跟何青竹帶著丫頭們,又做了不少。
轉眼間就到了六月末,陳秀芸懷孕已經八個多月了。
這個時候,從奉天那頭傳來了消息。
倭國軍艦在豐島海麵偷襲,擊沉清廷運兵船,並擊毀、擊傷清廷多艘艦艇。
同時,進攻駐牙山清軍,悍然發動戰爭。
緊接著,七月初一,清廷宣布上諭,對倭宣戰,同時,倭國也對清廷宣戰。
“壞了,這是要亂啊。紹揚,沒想到你的推測,真的成真了。”
得知消息後,陳郎中驚訝不已,怎麼也想不到,倭國竟然真的跟清廷開戰了。
“小倭子,他們怎麼敢的?”陳郎中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