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兒,這邊有兩個頭骨。”
眾人分開搜尋,然後江春福他們在距離屍骨一裡地外,發現了兩個僅剩下少許頭發的頭蓋骨。
那頭蓋骨上麵,明顯有大型猛獸撕咬過的齒痕。
“紹揚,我怎麼看著,像是狼咬的呢。”劉東山看了看那頭蓋骨,說道。
“嗯,我看著也像,鬨不好,這倆人是遭遇狼群了。”
前幾天連著下了兩場大暴雪,小動物都不出來,狼群沒了食物,肯定會攻擊人類。
兩具屍骨已經被啃的麵目全非,但是從衣服等方麵,還是能看得出來,這應該就是進山打獵的那倆人。
於是,眾人將屍骨收殮起來,帶了回去。
橫死的人不能進屯子,所以曲紹揚隻能把那兩家人叫到屯子外圍,讓她們辨認屍骨。
死的這倆人歲數都不算太大,一個二十七八,另一個三十出頭。
家裡都有媳婦、孩子,孩子最大的八歲,小的才兩三歲。
見到丈夫屍骨,那兩個婦人哭的痛不欲生,幾次昏厥過去。
眾人一看這等情形,沒辦法隻能幫著前前後後的忙活,終於將死者入土安葬了。
臨近年關,因為這一場禍事,讓整個兒貓耳山周圍,都籠罩起一股厚重、不祥的陰影。
而接下來的日子,屯子裡也開始不消停起來。
貼近林子邊緣的地帶,開始陸續出現野獸出沒的蹤跡。
緊接著,有的人家丟了頭小豬,有的人家丟了羊。
最可怕的是,一天下午,一群孩子在外頭放爬犁坡兒的時候,就聽見一聲慘叫,回頭發現,少了個孩子。
孩子們趕緊大喊求救,臨近的人家聽見了趕忙出來,順著蹤跡追過去,在路上撿到了孩子的帽子、手套、棉鞋。
等眾人追進林子很遠一段距離後,找到了孩子的蹤跡。
隻可惜,那孩子已經被什麼野獸給掏開了肚子,內臟全都被吃了,身上也啃的幾乎沒了肉。
孩子的屍體運回去,爹媽哭的上氣不接下氣,其他人見到孩子的慘狀,無不落淚難過。
“不行,不能就這麼算了,咱們得想想辦法,不能讓這些野獸繼續猖狂禍害人。”
人群中,不知道誰忽然冒出來一句。
“對,對,咱不能再坐以待斃,得想想辦法,把這些禍害給除了。
要不然,咱還怎麼安心過這個年?”有人提頭,其他人紛紛附和。
貓耳山歸屬於通化管轄,這邊隻有個分防巡檢,而且隻是夏天駐紮在貓耳山,冬季就去八道江了。
也就是說,現在指望衙門幫忙那是不可能的,一切全憑他們自己。
大家夥兒商議了之後決定,每家派出一個主事的人,就在分防巡檢的衙門大院裡,聚集起來開個會。
貓耳山周邊,大概有二三百戶人家,大家夥兒湊到一塊兒,七嘴八舌的也說不出個子午卯酉來。
最後,眾人提議,先選出一兩個有能耐有本事的人領頭,大家夥兒聽他安排就行。
正所謂家有千口,主事一人,七口當家八口主事的,啥事兒也辦不成。
眾人選來選去,最後推舉了老周和劉東山倆人。
老周來貓耳山早,人緣在那兒。
劉東山雖然來的晚,但是家大業大,徒弟能乾,家裡養了那麼多夥計,而且劉東山還有一身的好功夫。
由這兩人領著,其他人配合,先把這一場危機過去。
老周這人性格挺好,他覺得自己沒那麼大本事,於是就提出來讓劉東山主導,他從旁協助。
劉東山一看這個情形,也沒推卻,就這麼順水推舟應承了下來。
之後,劉東山在曲紹揚的建議下,提出來幾點。
一個是各家各戶加固自家的園杖子。
東北本地人以前是不夾園杖子的,闖關東的人到此後,才興起了用木棍夾園杖子。
大多數人家的園杖子就一人來高,身手利落的年輕人直接就能跳過去,更彆提野獸了。
所以這第一件事就是加高加固園杖子,避免野獸跳進去霍霍人和牲畜。
第二個就是在屯子前後,幾條主要進屯子的路上,挖陷阱、下套子,周圍做好標記。
屯子裡的人輕易不要出去走動,避免誤傷。
第三個就是告誡各家的孩子,不許出自家大門。
學堂裡念書的也都暫時彆去了,老實在家呆著。
最後一點,各家都派出壯勞力,組織人手在周圍巡邏。
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就敲鑼示警。其他人隻要聽見鑼聲,要及時響應幫助。
這四點,得到了大家夥兒的一致讚同。
於是眾人紛紛行動起來,各家出青壯勞力,在曲紹揚的帶領下,白天想辦法去挖陷阱、下夾子、下套子,晚上兩班倒巡邏守夜。
其他人,則是想辦法把園杖子加高加固。
這數九寒天的,下夾子、下套子容易,挖陷阱卻是極難。
大家夥兒拿著尖鎬費勁巴拉的刨一天,也隻是挖出來幾個陷阱。
那陷阱裡頭插滿了竹簽,再放進去隻活雞,陷阱四周埋上夾子。
然後用樹枝等物,將上麵鋪平,弄的和其他地方一樣。
還彆說,這些東西確實有用,沒過幾天,陷阱裡就掉進去兩頭狼,夾子夾住了三頭,套子還套中了一頭老狼。
眾人一見,都鬆了口氣,隻要把罪魁禍首弄死,他們就能過個安穩年了。
果然,之後的一段時間裡,屯子再沒發生丟牲口的事情。
此時已經過了小年,離著大年也沒幾天,各家各戶開始忙活著準備過年。
曲紹揚成親的時候,家裡殺了兩頭豬,家裡還剩下一些豬肉。
秋天的時候,不少人家借了肉去,這幾天各家陸續殺豬,都給還了回來。
再加上家裡還有前些天打獵的野豬,過年足夠吃了。
所以曲紹揚就說,今年過年不殺豬了,豬圈裡那兩頭豬留著,養到明年過年再說。
“師父,咱自家做點兒豆腐吧。
今年家裡黃豆不少,過年了多做點兒,再凍上兩盤凍豆腐。”
曲紹揚找到劉東山,跟他商議。
“行啊,你想吃咱就做唄,這還有啥。”劉東山一聽就樂了。
今年地裡的出產一點兒都沒賣,黃豆除了送去油坊榨了些油之外,還剩下不少。
家裡有磨,人手也充足,做個豆腐還費多大勁啊,想吃就做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