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虎坊路15號。
朱琳趴在江弦的胸口,雨打芭蕉般嬌豔,“你剛才寫什麼呢?”
“一篇新,打算投給《兒童》。”
“《兒童》?”
朱琳“撲哧”一笑,“你給你孩子寫的呀?講什麼的?”
“講了鄉村孩子們的小學時光,挺美好的一個故事。”
朱琳想了想,“伱是不是也看到那些批評了?”
江弦自然知道她說的是什麼。
自《米》出版以來,迎來極大讚譽的同時,文化界批評他的聲音也不少。
好些位作家和評論家,都指責江弦不應該寫這樣的文章,批評他的文章隻會一味的彰顯人性的醜與惡。
還有位老詩人托作協的人給他帶話,說:創作要注意道德導向,不要覺得《伏羲伏羲》受到追捧,就大肆發揚審醜藝術。
甚至有極端的,直接否定江弦這個作者,說他隻會賣弄人性醜惡博眼球,寫不出貨真價實的作品。
“這些人真是太煩了。”朱琳有些氣惱。
“有爭議是難免的。”江弦深知,這世界上就是有杠精這種東西存在。
四大名著還有一群人噴呢,就他寫的這些,有否定的聲音可太正常了。
不過他這人還就心胸狹隘,就小家子氣,就愛較真,就愛啪啪打這群人的臉。
不知道這群說他隻會賣弄醜惡的人,看到他接下來這篇,臉該有多疼。
“呀,你怎麼吃不夠?”朱琳嬌羞的埋怨一句。
一夜操勞。
第二天,江弦把朱琳送去片場,而後背著稿子去到《京城文藝》。
“安憶同誌!”
“江弦?”
王安憶剛從食堂打了份早飯,準備回招待所吃。
倆人寒暄幾句,得知江弦剛剛完婚,王安憶吃了一驚,而後笑著給他道了聲賀。
進到305號房間,布置一如張潔老師當年,此刻桌上堆滿稿件,江弦翻看了一遍,“這是你放假這段時間寫的?”
“我在京城也沒什麼事情做,隻好每天寫稿子。”王安憶回答。
江弦嚇了一跳,一頁稿紙不提修改的小字,至少也有個500字,桌上起碼有個一兩百頁,少說七八萬的字數。
這是真讓他弄了個卷王出來?
“彆老憋著寫文章,有空你也到處溜達溜達。”
江弦提醒一嘴,隨後從挎包裡取出一大盤切糕似的稿子,“我之前和金近老師約了一篇兒童的,你能幫我拿給他麼。”
這正是江弦此行目的,王安憶因為寫兒童,文講所給她分的指導老師就是金近,她每周都要去他家裡麵拜訪學習,江弦托她幫忙交稿子再合適不過。
另一邊,剛為自己這些天的努力有些沾沾自喜的王安憶,見到江弦這一遝光捧著都有些吃力的稿子,嘴角的喜色全部消失。
“你這是什麼時候寫的?”
“在北戴河那會開始寫,昨天剛寫完。”
“多少字?”
“二十三萬。”
噝。
王安憶心情那叫個複雜。
北戴河就是文講所放假前幾天去的,也就是說,江弦用了比她多四五天的時間,寫了二十三萬字出來。
他甚至還抽空結了個婚!
這要怎麼超越?
怎麼總感覺自己活在江弦的陰影裡?
“我能拜讀一下麼?”
王安憶問了一句,也不顧剛從食堂拎回來的包子、豆漿了,她這會兒根本沒啥吃東西的心情。
“當然沒問題。”江弦表示自己並不介意。
王安憶便捧起這份稿子,字跡圓鼓鼓的,向著一邊兒斜,第一行寫著作品名:
《草房子》
“草房子?好奇怪的書名”王安憶抬頭瞥了江弦一眼。
又看向第一段。
“那是一九六二年八月的一個上午,秋風乍起,暑氣已去,十四歲的男孩桑桑,登上了油麻地小學那一片草房子中最高一幢的房頂。他坐在屋脊上,油麻地小學第一次一下就全都撲進了他的眼底。秋天的白雲,溫柔如絮,悠悠遠去,梧桐的枯葉,正在秋風裡忽閃忽閃地飄落。這個男孩桑桑,忽然地覺得自己想哭,於是就小聲地嗚咽起來。
明天一大早,一隻大木船,在油麻地還未醒來時,就將載著他和他的家,遠遠地離開這裡
──他將永遠告彆與他朝夕相伴的這片金色的草房子.”
隻頃刻間,王安憶便被這個故事抓了進去。
江弦坐在一旁,喝了口王安憶給他倒的茶水,站起身瞥了眼窗外樓下的籃球場,沒打擾她,悄聲離開了這間屋子。
這篇《草房子》,便是隨機靈感【鄉村孩子】+【小學時光】所合成出的一部長篇。
發生在油麻地,是一個虛構的村落,村子裡的房子全都是草房子這種特殊建築,所以書名叫草房子。
是以小男孩桑桑為主視角,寫了五個小孩子桑桑、禿鶴、杜小康、細馬、紙月看似尋常又催人淚下的成長曆程。
因為是類似《芙蓉鎮》的那種穿插式敘事形式,所以《草房子》裡的每個角色都寫的很打動人。
說起來,這的原作者曹文軒,這會兒還在燕大任教,是劉震雲、梁左、陳建功這些人的老師。
不過他很年輕,才26歲,從燕大畢業以後就被燕大留下任教了,要知道他的學生陳建功今年都31了。
嗯,他和鄭淵潔這位“童話大王”還有一番宿怨,一直互相不對付,把他倆人放到相聲界,就好比一個是薑昆,另一個是缸子。
天漸漸暗下去了,王安憶仍捧著《草房子》,專注的讀著,一口飯沒吃、一滴水沒喝。
8月出頭,正是京城天氣最熱的時候,桌上的包子和豆漿都餿了。
她已經讀到了江弦這篇稿子的最後一個章節“藥寮”。
桑桑得了病,快要死去,他妹妹柳柳忽然變得乖巧。
“媽媽為什麼總哭?”
桑桑說:“因為我要到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去。”
“就你一個人去嗎?”
“就我一個人。”
“我和你一起去,你帶我嗎?”
“那個地方,隻有我能去。”
“那你能把你的鴿子帶去嗎?”
“我帶不走它們。”
“那你給細馬哥哥了?”
“我和他已經說好了。”
“那我能去看你嗎?”
“不能。”
“長大了,也不能嗎?”
“長大了,也不能。”
“那個地方好嗎?”
“我不知道。”
“那個地方也有城嗎?”
“可能有的。”
“城是什麼樣子?”
“城城也是一個地方,這地方密密麻麻地有很多很多房子,有一條一條的街,沒有田野,隻有房子和街.”
柳柳想像著城的樣子,說:“我想看到城。”
王安憶眼眶已經不知是第幾次模糊了,尤其是看到桑桑背著妹妹柳柳爬上了縣城城牆,她眼淚瞬間汪在了眼睛裡。
翻完最後一頁,看完最後一行,王安憶心中想的隻有一個詞
——純美。
她呆坐在沒有開燈的房間,縈繞在的氛圍裡,久久走不出。
這哪裡是一篇兒童?
一篇兒童,能讓她這個成年人止不住的紅了眼眶?
可說它不是兒童,它講的又全都是小孩子的事情。
桑桑,禿鶴,紙月,杜小康,細馬,每一個人,都是那麼好的孩子。
王安憶自小就看過很多,作家們為了追求藝術性,總是要寫一個驚絕的結局,給讀者留下幾分悵然與回想。
所以最後一個章節,看到桑桑得了病快要病死的時候,王安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直到看到江弦寫了一個圓滿的好結局,她才終於鬆下了那口氣,甚至在心底對江弦這個作者一陣感恩戴德。
“寫的真好。”
王安憶揉揉眼眶,此刻,她真是迫不及待的想聽聽金近老師對這篇的評價。
終於等到授課那天,她早早的起來往金近家去,路上轉了兩路汽車,又走了一截。
“金老師!”
“安憶來了!”
金近穿著汗背心,手持一把蒲扇,像個鄉下小老頭,貼心的給王安憶備了茶水,還有盛在菜碗裡的半碗杏子。
他倆都是南方人,金近的江浙口音,王安憶聽得十分親切。
“金近老師,我幫江弦同誌遞一篇他的稿子給你。”
金近當然記得這回事情,他原本想著,都已經這麼久了,江弦還沒交上來,或許是覺得不適合就放棄了,沒想到這個時間點王安憶給他送了過來。
等王安憶從挎包裡掏出沉甸甸的稿子,金近忍不住吃了一驚。
“這麼厚?!”
“他寫了一部長篇。”
“長篇?還是兒童?”
這可太少見了。
要知道大部分兒童,寫的都不長,像是《神筆馬良》《小鯉魚跳龍門》《一隻想飛的貓》.大部分甚至是散文,像《小橘燈》。
“你已經看過了?”
王安憶點點頭,“讀起來就像《愛的教育》一樣感動。”
金近頓覺不可思議。
他當然知道《愛的教育》,這本書上世紀就出版了,暢銷全世界。
這原名叫《心》,是長篇日記體,相當於主角安利柯的日記,還寫了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每月故事”。
咳咳,“每月故事”每篇都賊好看,“馬爾科六千裡尋母”看一次感動一次。
金近很尊重王安憶的想法,王安憶在《少年文藝》擔任編輯,不可能在兒童上沒有她的判斷能力。
“有這麼好?”他笑嗬嗬的問,一臉的難以置信。
王安憶歎了口氣。
“至少我寫不出這樣的作品。”
金近還要給王安憶她們上課,來不及看完這一部長篇,隻先匆匆瀏覽了幾行。
“6,2年?”
“是倒敘,江弦先寫了的結尾,然後才從六年前講起這個故事。”
“.背景是這段時期?”
金近皺了皺眉,這個時間段他太熟悉了,他們這個年紀的人也太熟悉了。
“江弦沒有寫這段曆史,他就講了一個水鄉的,油麻地小學。”王安憶解釋道。
“噢。”金近點點頭,“這樣的處理是對的,江弦寫的是兒童,孩子們的世界是純淨的,所以兒童裡不應該出現世界的衝突和苦難。”
王安憶想了想,“江弦寫了苦難,但他處理悲傷和苦難的方式很高級.”
王安憶說了半天,也不知道該怎麼表述。
“遮蔽的藝術?”金近問了一句。
她興奮的點點頭,“對、遮蔽的藝術!”
金近笑了笑,他和王安憶越聊,越對江弦的這篇《草房子》感興趣。
瞿小偉也很快過來,金近和他們聊了有一個小時的寫作技巧,兩人這才告辭。
金近持著把蒲扇,戴上眼鏡,握著放大鏡,開始看江弦的這篇《草房子》。
午間的陽光熾熱,聒噪蟬鳴伴隨著夏季的陽光灑落,整篇稿子都變成了金黃的顏色。
金近花了三天的時間才全部讀完,揮著蒲扇,在屋裡興奮的來回踱步許久。
“寫的這麼好?!”
都說江弦寫人性的惡是一把好手,寫起人性的美也是不遑多讓。
甚至就連這篇的結構,也有著一種簡潔、圓潤的美,每一章以一個人物為主角鋪展故事,一個故事又帶動下一個人物的出場,最後形成一個流暢的故事鏈。
“妙!妙啊!”發現這一點之後,金近忍不住暢意的笑出了聲。
這篇《草房子》裡不止一次提到了首尾相接的白鴿群,江弦巧妙的把結構和內容融合到了一起,這就有點像古詩詞,不僅象征是美的,韻律同樣是美的。
想到古詩詞,金近又猛然間意識到什麼,匆匆忙忙翻出這篇幾個分章節的章節名:
禿鶴、紙月、白雀、艾地、紅門、細馬、藥寮。
“他簡直就是在寫詩!”
江弦甚至把細節處理到了章節名上,每個章節名都是一個優美的意象。
這叫什麼?
這叫“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現在回想起江弦和他說的那句,他要寫一篇無論大人小孩都愛看的兒童,金近當時覺得他在大放厥詞,如今不得不服。
藝術性、故事性毫不遜色。
他興奮半天,才終於想起最重要的事
——得把這篇稿子送去中少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