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弘治朝後期,文官的勢力能夠壓宗室一頭.或幾頭。
皇帝是宗室最大的後台。文官連皇帝都不放在眼裡,何況宗室乎?
弘治十七年,霜降日。
天氣驟然變冷,清晨的寒霜結滿了奉天門前廣庭。文武官員們已經換上了冬服。
饒是如此,凜冽的秋風還是吹得人脖頸發涼。
弘治帝坐著八人輿來到了前廣庭,百官跪迎。
一名人高馬大的大漢將軍跪倒在八人輿前。背起了弘治帝,走到龍椅前。
蕭敬跟幾名太監、少監,七手八腳的將弘治帝攙扶到了龍椅上。
武官班中的常風看到這一幕格外心酸。
僅僅十八年前,皇上還是位意氣風發的少年天子。如今卻已虛弱到像個八十老翁。
要知道,皇上今年才三十五歲啊!比常風還小四歲。
不得不說,弘治帝是一位勤勉的天子。即便病成這樣,依舊不缺席每日早朝、午朝。
早朝開始。
弘治帝開了金口:“朕打算在朝陽門外修一座延壽塔。內閣擬誥書吧。由司禮監秉筆張永、內官監太監李興提督興建事宜。”
“哦,銀子由內承運庫出。不用一兩國帑。”
一個病入膏肓的皇帝,為祈求上天給他延壽,修一座佛塔祈福,這並不過分。
修的是佛塔,又不是阿房宮。撐死也就花個幾萬兩銀子。且用的還是內帑。
常風第一個出班:“皇上敬天愛民。上天一定會降下福報,佑我大明天子長命萬歲!”
“臣常風請求至延壽塔工地,搬運木材、石磚。略儘身為臣子的綿薄之力。”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從弘治帝還是儲君時,常風就常伴他左右。
常風是懷恩的乾孫,每當看到常風,弘治帝就想起自己的恩人懷恩.
常風主動請求去延壽塔工地當苦力,這讓弘治帝大為感動。
弘治帝剛要誇讚常風幾句。內閣首輔劉健第一個出班。
劉健說了一席載入史書的話:“稟皇上。佛老鬼神之事,無益於世,有損於民。今寺觀相望、佛道成群、齋醮不進,賞賚無算,竭儘天下之財,疲天下之力,勢窮理極,無以複加。請收回前命,停建塔寺!”
劉健此言一出,先是李東陽、謝遷兩位閣老出班:“臣附議!”
六部官員、科道言官紛紛出班:“臣附議!”
夭壽了!一個親賢臣、遠小人,勵精圖治,勤勉治國,開創一朝盛世的明君,在病入膏肓之時,連修建一座佛塔祈求延壽,都要被“賢臣”們反對。
“賢臣”們不是不通情理。他們隻是在維護自己的原則:弘治朝的朝堂是君臣共治。不能讓皇帝說了算!不管皇帝提出的事情是否合理。我們一定要杠一杠。
大明的文官,是最早的杠精。
奉天門前廣庭形成了一邊倒的局麵。一眾文官齊齊反對弘治帝修建佛塔。
弘治帝分外失落,壓抑之下他眼冒金星,差點從龍椅上跌落下去。幸好蕭敬眼疾手快,扶住了他。
儲君朱厚照聽不下去了,他高聲道:“滿朝文官還有良心嘛?父皇的身子是被朝政累垮的!”
“他老人家隻是想修一座佛塔而已!你們就橫加阻撓,毫無人臣孝悌!”
“李先生、謝先生,你們不是整日教導孤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嘛?你們的孝在哪裡?伱們的忠在哪裡?”
弘治帝打斷了朱厚照:“不要胡說!”
朱厚照滿臉委屈:“父皇.”
弘治帝重複了一遍:“不要胡咳咳咳,不要胡說。”
“眾卿家所言極是。是朕有錯。國帑、內帑一絲一毫皆是民脂民膏。朕不該擅興土木。”
“修建佛塔之事,朕不會再提了。”
常風聽了這話,為仁慈敦厚軟弱的皇帝感到悲哀。
這是什麼樣的朝廷,這是怎樣的一批臣子啊!
“君臣”變成了“臣君”,臣在君上。弘治帝或許能在史書上留下君臣共治、從善如流的好名聲。但改變不了臣權壓過皇權的事實。
太祖、太宗泉下有知,恐怕棺材板都壓不住了!
早朝散後,憋了一肚子氣的常風回到了錦衣衛。
他做出了一個決定,一定要幫弘治帝將佛塔修成。
就在此時,翰林院的庶吉士劉龍大模大樣的進了常風的值房。
第(1/3)頁
第(2/3)頁
劉龍見到常風,彆說跪拜,連拱手之禮都懶得行。他背著雙手,盛氣淩人。
此人是弘治十二年的探花,劉健最看重的高足。有劉健當後台,他完全不把常風放在眼裡。
皇帝勢微,皇帝的家奴頭子自然也缺少對文官的威懾力。
劉龍道:“劉首輔命你立即去內閣值房。”
“命”,還他娘“立即”?這是上司對僚屬的言詞。
皇帝親軍的統領,什麼時候成了內閣的僚屬?
常風一臉平靜,忍常人所不能忍,方為大丈夫:“哦?劉首輔沒說什麼事?”
劉龍一言不發,轉身就走。對常風毫無尊重可言。
一旁的千戶張采道:“常爺,要不要查劉龍的底?我很想看看,這個牛鼻子庶吉士有沒有做過什麼不法情事。”
常風道:“查!不但要查他,還要查他三代。我倒要看看,劉首輔的高足是不是潔白無暇的蓮花。”
張采問:“那內閣您還去嘛?”
常風道:“去。當然要去。如果我所料不錯,我布局了一個月的那件事,今日會有個結果。”
半個時辰後,內閣值房。
常風站到了三位閣老麵前。
劉健抿了口茶,瞥了常風一眼:“京中紛傳,宗室正在串聯,說什麼宗室要出來理政,削內閣之權。有這回事嘛?”
常風撒謊:“有,北鎮撫司在各藩王處都是有耳目的。此事屬實。”
劉健追問:“領頭的是誰?”
常風微微一笑:“我不太好說。我是朱明皇族的家奴,那些藩王宗室亦是我的主人。”
劉健眉頭一皺:“這麼說,你是要袒護藩王宗室了?”
常風道:“不敢。”
謝遷插話:“怎麼不敢?還有錦衣衛常屠夫不敢乾的事情嘛?”
常風冷笑一聲:“嗬,袒護藩王宗親就要跟你們三位閣老、六部九卿為敵。如今皇上都要讓你們三分。我這個家奴又怎敢自討沒趣?”
謝遷道:“算你識時務。”
李東陽打圓場:“常同知心裡一向裝著黎民百姓。藩王宗室供養,百年間占去了朝廷財政支出的兩成還多.”
“常同知是明事理的,自然不會跟他們站到一起。”
常風道:“我說過了,我是不敢跟他們站到一起。”
“至於李閣老所說,藩王宗室供養靡費甚多,是朝廷大弊,我與你觀點相同。”
“宗室製度,嫡長子襲爵。庶子降一等封爵。”
“親王庶子封郡王。郡王庶子封鎮國將軍,鎮國將軍庶子封輔國將軍,輔國將軍庶子封奉國將軍,奉國將軍庶子封鎮國中尉,鎮國中尉庶子封輔國中尉,輔國中尉庶子封奉國中尉”
“洪武年間,有爵在身的宗室隻有五十八人。到永樂年間,宗室人口增至一百二十七人。至本朝,宗室人數竟達一萬一千八百人!”
“這還不算公主、郡主、縣主、郡君、縣君、鄉郡及其儀賓。”
“再過個百年,恐怕宗室數量會變成幾十萬上百萬人!朝廷財政遠遠不夠供養宗室。”
常風一番話,引起了三閣老的共鳴。
謝遷破天荒的誇讚常風:“常風,你還是有幾分見識的。”
真是屁股決定腦袋和稱謂。謝遷入閣之前,口稱常風為“常爺”,如今卻直呼其名。
李東陽道:“若貿然斷了宗室供養,恐怕會生變。為了大局,暫時不能這麼乾。”
劉健點頭:“是啊。雖說永樂朝之後,藩王勢力日益勢微。但不少藩王還是有護軍的。”
常風這回在表麵上站到了內閣一邊。他積極為內閣對付宗室獻言獻策。
常風道:“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一下子斷了宗室供養,顯然不可能。”
“不如這樣。先限製宗室襲爵的人數。”
“晉係藩王中的慶成王,生了九十多位子女。朝廷光是封他的庶子們,就封出去四十三個鎮國將軍爵位。”
李東陽附和:“諸藩係宗室中,數晉係宗室生得多。山西巡撫前一陣子曾稟奏,晉係宗室一年供養就需糧七十七萬石。”
常風抓住了要點:“大明的宗室製度有漏洞。宗室正妻、妾室所生,皆為龍子龍孫,可襲爵。宗室正妻隻有一位,妾卻可以廣納。”
“譬如慶成王一人便有妾數十位。”
“若能控製宗室妾室的數量,便能控製宗室庶子的人數。”
劉健用一種奇怪的眼神看著常風。他心中暗道:常風能在弘治朝做了近二十年寵臣,果然有能力。看事情能抓住關鍵。
第(2/3)頁
第(3/3)頁
李東陽道:“常同知所言極是!限製宗室妾室人數是個好法子!”
常風已經揣摩透了文官集團的脾性,文官集團不知不覺中,成了被常風利用的對象。
當然,要說文官集團是漆黑一團,也有失公允。他們對付宗室,除了因烏鴉校尉造謠,也有為江山社稷著想的原因。
幾日之後,內閣領銜,朝中兩百多名文官聯名上奏疏。
奏疏建議弘治帝下旨“各處藩王除正妃外,妾媵多不過四人;鎮國、輔國將軍除正夫人,奉國將軍除正淑人外,妾媵各不過三人;鎮國中尉除恭人,輔國中尉除宜人,奉國中尉除安人外,妾媵各不過二人。”
幾百文官聯名的奏疏,弘治帝是一定會恩準的。
這便是弘治十七年著名的“宗室限妾令”。
從某種意義上說,宗室限妾令可能讓大明王朝多延續了幾十年國祚。
而限妾令的幕後推手常風則深藏功與名。
數日之後,常風的老泰山劉秉義過壽。內閣三閣老竟然命人送來了壽禮。
劉秉義大為驚訝,壽宴罷,他問常風:“賢婿,內閣一向與你不睦。這回我做壽,他們怎麼送了壽禮?”
常風笑道:“最近我幫他們出了個主意,原本劍拔弩張的關係有所緩和。”
劉秉義勸常風:“如今內閣的權力大過皇帝。你這樣就對了。為官嘛,一定要學會韜光養晦。”
常風笑道:“接下來我就要乾一件讓他們不高興的事了。”
常風所說的事,是為弘治帝修延壽塔。
這日,錦衣衛中來了幾名修廟宇、道觀、佛塔的築商。
常風對這些築商以禮相待,大家喝了幾盞茶,常風開始說正題:“若建一座九層佛塔,需多少銀子?”
為首的築商問:“那要看如何用料。規模幾何。”
常風道:“實話告訴你們。這座佛塔是給皇上修的。規格要遠超一般佛塔。”
一眾築商聽了此言,紛紛獻言獻策。隨後他們估算了下成本,大致需要白銀六萬兩左右。
常風得了這個數目,立即找到了劉瑾商議。
常風開門見山:“我打算幫皇上把延壽塔修成。”
劉瑾皺眉:“不太可能吧。文官們反對皇上修佛塔。皇上已經同意。”
常風卻道:“你說錯了。文官們是反對皇上用內庫、國庫的銀子修佛塔。如果修佛塔所出銀兩,是臣子們自願捐獻的呢?”
“臣子捐銀子給皇上修佛塔,祈求延壽,這是孝心!文官們不是天天把百善孝為先掛在嘴邊嘛?”
劉瑾略一思索,伸出了大拇指:“高!實在是高!小叔叔高見!”
常風道:“你立即在宮中搞個公益,向內宦們募捐。我在廠衛、軍中,跟緹騎、武將們募捐。”
“內宮、軍中募捐銀子給皇上儘孝。我猜那些文官也不會在‘孝’字上有失,一定也會慷慨解囊捐銀子。”
“如此一來,修延壽塔的銀子便有了!”
當日,劉瑾便在宮中開了公益。張皇後得知,帶頭捐了三千兩體己銀子。
皇後帶了頭,內宦、太妃們自然踴躍捐銀。
常風也在廠衛、軍中開了公益。廠衛袍澤、軍中將士亦踴躍捐銀。
內閣值房。
劉健跟李東陽、謝遷商議此事。
劉健道:“捐資修延壽塔,是在為皇上儘孝。咱們不能輸給那些閹人和丘八。”
李東陽附和:“對。大明以孝悌治天下。要說儘孝,咱們這些兩榜進士出身的官員不能落於人後。”
謝遷亦道:“這樣吧。內閣下道文書,命在京文官立即募捐銀兩。”
短短三日,文官、武將、內宦共捐銀十萬餘兩。為弘治帝祈福的延壽塔順利開建。
常風再次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從“宗室限妾令”和“修建延壽塔”兩件事中,常風琢磨出了一個心得。
這個心得便是:不要跟文官集團正麵衝突。要虛與委蛇,通過巧妙的手段讓文官集團這個龐然大物為己所用。
(本章完)
epz 3366. 80 .
yj. 3j 8pz xiaohongshu.
kanshuba. h 7t. bihe.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