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如今終究還是實力遠不如大明的。”朱常洛安慰了她一下,“孫兒倒以為,這大劫並不是外敵,而是內憂。朱明天命所歸,隻要不是失了民心,又豈會亡?”
“失民心?”李太後心裡一緊,“已經到這種地步了?”
“如今自然不至於已經民心儘失。但連年征戰、賦役之外又加礦稅、天災變多,情況是在變壞的。”朱常洛答道,“奉皇祖母懿旨,孫兒已經準備先遍覽一年來奏疏了。許孫兒一些時日,孫兒能看得更分明。但眼下有幾件事,要請皇祖母示下。”
李太後點了點頭:“你是勤心多了,說來聽聽吧。”
於是朱常洛請示了那幾個想法。
去祭祀,這不必有什麼好說服的。既為天下蒼生,也為親人骨肉。
李太後隻補充了一句:“除了張天師之外,也讓僧錄司發各地名刹,供奉一二祈祈福吧。這筆銀子,皇祖母來出。”
朱常洛知道她是要彌補一下自己的內心不安,於是就沒有勸阻。
而後便是裁撤一批太監宮女,朱常洛給的一個理由是明年必定要大婚,會補進一批宮女。另一個理由,當然是節省宮廷開支這種事情,容易讓群臣更加擁護他。
“當年因大征朝鮮和播州,又有兩宮三殿大工,父皇已經不得不派出諸多礦監稅使來開源,可這終歸也隻是飲鴆止渴。群臣多言礦監稅使之害,雖必定有誇大之處,但貪財奴婢著實不少,到了地方耀武揚威害民之事隻怕也不少。這些,一年解送回來的銀子沒多少,卻壞了我朱家名聲。”
朱常洛輕聲說道:“如今播州已平定,撤了礦監稅使,罷了大高玄殿和龍舟之役,這都是父皇仍在位時下的旨意,天下百姓必定感念父皇恩德,是功德之舉。”
李太後凝視了他一會,問道:“你不想等到登基後再做這些?”
朱常洛搖了搖頭:“孫兒不需要。況且,群臣心裡都清楚,這隻怕是皇祖母與孫兒的主意。讓天下百姓都感念父皇之恩,也許父皇的龍體也能康複得好一些。先把這幾樁事做了,回頭他們擬孫兒的登基詔書,也不會玩些春秋筆法,臧否父皇施政得失。因戰而設,功成便撤,父皇身後名總要好聽些。”
李太後微微歎了一口氣,最終默默點了點頭:“那就這麼辦吧。常洛,你能想通這一點,祖母又放心了一些。”
她說的,自然是對群臣的認識。
文人喜歡什麼、擅長什麼,李太後當然也清楚。
這些事是收心之舉,要收天下民心,始終還是要先收官紳之心的。
然後她又提醒:“卻不能事事都依著他們!”
“那是自然,所以孫兒也想用一個他們排擠的人。”朱常洛說了賀盛瑞的名字,介紹了一下他被排擠的過程,“滿朝貪官汙吏不少,奴婢們也有不少中飽私囊。但孫兒登基親政後,勤勉國事、任用賢能還是要多與外臣接觸,至少皇極門先重建起來。禦門聽政,燕朝,也都有個地方。讓賀盛瑞來做,群臣之中有實心用事的,不貪財逢迎的,自然知道孫兒欣賞什麼樣的官。”
李太後更加滿意地點了點頭:“這個表率立得好。工部提到內帑的兩宮助工銀,聽說那回節餘下了近百萬兩,是個實心用事的。”
重修皇宮,還是朝廷的國庫出錢。但因為在宮裡,具體承辦又都是太監們負責。
過去,這些都是大有油水可撈之處。采購、工期……工部派的主持之人往往也參與其中,與太監們一起瓜分。
但賀盛瑞把工程管理控製得極好,以至於當時相關的太監、勳戚、工部官員都沒撈著油水。
又快又好地把兩宮重建了,一百六十萬兩的預算隻花了六十八萬兩,他的結局卻是被人尋一些彆的理由彈劾,貶去了泰州。
朱常洛要把他重新用起來,在外臣那邊會傳遞信號,在宮裡,則是要清除一些過去更會哄朱翊鈞和鄭夢境的大太監了。
田義和陳矩、成敬這些人,過去在司禮監也是束手束腳、顧忌重重的。
有理有據,朱常洛請示的這幾件事都得到了李太後的首肯。
於是就能成為“聖諭”,去外臣那邊宣諭了。
“皇祖母勿需過於憂慮。”朱常洛又保證著,“孫兒雖然進學晚,但畢竟夢中於那後世有所遊曆,總有些感悟,有些頭緒。在孫兒想來,隻要民心穩固、國富兵強,大明便無亡國之憂。千頭萬緒也隻能緩緩圖之,孫兒先從勤勉開始,總能趟出一條康莊大道!”
李太後欣慰地點了點頭,像是覺得自己沒有白做那個決斷。
“皇祖母相信你,要不然,菩薩又為何入你夢示警?放手去做吧。”
於是朱常洛告退了,又去了一趟景陽宮,在那裡陪母親用了個晚膳才回。
慈慶宮那邊,田義站著,而司禮監文書房的小太監們絡繹不絕。
“臣叩見殿下。”
“免禮。”朱常洛明知故問,“還在搬?”
“積壓甚多。”田義目帶奇光地看著朱常洛,“殿下,當真要悉數覽奏?”
朱常洛點了點頭:“這是必須的功課。”
田義隨他走入書房,指著那邊已經堆滿的幾個書架:“這些是還未歸檔的,殿下要一年之內的都搬來,隻怕還放不下。”
哪怕隻是暫時在這裡辦公,司禮監也已經儘快給他布置好了。
大屏風的隔斷裡麵,是朱常洛自己的獨立小書房。
外麵,則是王安和鄒義的書案,以及周圍牆邊的書架。
按照製度,所有奏疏還是需要皇帝給處置意見的。哪怕是置之不理,也要給個明確命令,司禮監才會按流程手續將之歸檔,又或者存了足夠長時間再另行處理。
但朱翊鈞懶,有時候束之高閣的命令也不給。
時間拖久了,司禮監就采取了折中辦法,一邊先歸檔,一邊仍等候皇帝處置。
如今,這裡都是積壓下來還沒給過意見的奏疏,而且隻是時間夠近、沒有先歸檔的那部分。
“……還有多少?”
田義想了想:“大約還有八成多。”
朱常洛頭皮發麻,總算明白田義眼中的異色是什麼意思了。
……得,給朱翊鈞擦屁股吧,順帶先了解一下情況。
奏疏裡的場麵話雖多,但信息量仍然極為龐大,觸及整個帝國的方方麵麵。
上本之人的姓名、官職,所言之事、所涉之人,隻要能夠提煉出來,點連成線、線織成網,大明這個龐大國度的諸多當前實情就會呈現在眼前。
而這,正是他上輩子已經熟悉的狀態和工作。
隻要從中獲取了足夠的信息,朱常洛就能在後麵給出一些具體的處置意見。
收一些可用之人的心,埋一些將來國事的伏筆。
就把這當做登基前的皇帝“實習期”準備工作吧。
“開始吧,你們都過來,筆墨伺候。除了覽讀,還要紀要,整理。奏疏裡大多虛言,真要一本一本字字覽讀,那就瞎費功夫了。”
田義點了點頭,奏疏裡言事確實虛話套話極多,批閱奏疏也是個技術活,最好熟悉之後一眼就看到關鍵在哪些地方。
太祖當年都因此發過茹太素的脾氣。
但他說道:“殿下若隻是先擇其精要,臣等可以先紀要謄抄呈覽。”
“不一樣,我有彆的要求。”
聽到朱常洛這麼說,田義有些疑惑。
有要求可以提啊。
田義很自信,也很想讓這個已經讓自己頗為認可的嗣君知道司禮監能在國事上幫助他。
紀要呈稟,那是文書房的基本功。
就算另有要求,司禮監又豈會辦不好?
但隨著他和王安、鄒義湊到了嗣君的案桌前,看了一會之後,他們三個人就不由自主地張開了嘴巴。
……好像是很新的東西。這個,真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