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nove.com/最快更新!無廣告!
因為過分廉價的煤油導致煤氣管道鋪設落後,進而導致整個煤氣係統發展滯後。
本來弗蘭茨也考慮過賣煤氣罐罐賺錢,隻不過由於這個時代的技術和材料所限,煤氣罐的價格貴的離譜。
但小型煤氣罐卻不是全無用處,可以供給軍方和探險隊。煤氣方便、快捷,關鍵時刻還可以當武器用,軍方的大佬們都非常滿意。
士兵們就更不用說了,能吃上口熱乎的比什麼都強。
目前弗蘭茨隻能在幾座大城市搞煤氣公司,中小城市和更小的區域則完全推廣不開。
曆史上1826年英國人就發明了煤氣灶,但是在之後的五十年間,英國隻有不到10%的人選擇了使用煤氣灶。
直到1869年一位英國工程師為其接上了橡膠軟管,並升級點火係統,在之後不到10年的時間裡英國有50%的城市居民選擇了煤氣灶。
其實煤氣灶的升級科技含量並不高,弗蘭茨雖然不懂煤氣灶的相關技術,但是他知道後世的煤氣灶是什麼樣的。
於是乎在弗蘭茨的指導下奧地利帝國的煤氣灶很快就完成了換代升級,新的煤氣灶已經有了幾分後世煤氣灶的影子。
由於操作簡單、性價比、快捷、靈活,更是可以自由掌握火候很快就在維也納、布拉格、威尼斯、米蘭、倫貝格等核心城市推廣開來。
當然煤氣灶也遭到了很多非議,一些傳統的廚師認為煤氣灶缺乏木材燃燒的香味。
然而這些缺點相較其優點來說根本不值一提,尤其是對於絕大多數平民和飯店來說,在這個木材越來越少的時代使用煤氣灶無疑是太有性價比了。
試點的成功給了弗蘭茨信心,正當他雄心勃勃準備大乾一場時候,突然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小城市基建太差,再加上煤油燈廉價和點燈人的反對煤氣係統難以推行。
其實這也沒什麼好說的,弗蘭茨並不是那種必須一直贏贏贏的人,該國家出血的時候他也絕不會吝嗇。
隻不過隻要是人就多少會有對損失的厭惡,在短暫的糾結之後弗蘭茨決定強推煤氣管道工程。
不過為了彌補政府受到的損失,皇家煤氣公司將會向接受改造的地方政府提供每年10%的煤氣公司分紅,為期十年。
雖說有點左手倒右手的意思,但弗蘭茨還是需要安撫政府官員的情緒,政府和皇室的財務是分開的,他的吃相不能太難看。
弗蘭茨這個專製皇帝其實沒有想象中那麼自由
奧地利帝國的地方官們一聽是皇帝的命令,再加上有公司分紅補貼大多數都選擇了欣然接受。
至於那些點燈人,皇家煤氣公司可以為他們提供培訓,培訓合格可以成為皇家煤氣公司的雇員,否則可以選擇領取三個月的工資走人。
弗蘭茨提出的條件,在這個時代已經是相當優厚了。
當然也會有一小部分選擇坐地起價就是了,能安撫自然是要安撫,政府、教會、當地貴族都可以出麵。
不過為了以防萬一,弗蘭茨還是要出台一部相關法律,確立補償標準。如果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弗蘭茨也隻能走法律程序。
根據自由市場的規則,弗蘭茨的做法完全是多此一舉,畢竟優勝劣汰,點燈人這一職業已經跟不上時代被淘汰乃是必然。
根據這個時代的理論給失業工人的補償是一種政府乾預,甚至可能會導致不平等競爭。
不過奧地利是帝國,帝國政府沒法完全依靠冷冰冰的法律。更何況帝國還沒有相關的法律,弗蘭茨不覺得法律的缺失該由個人承擔責任。
同時哈布斯堡家族的名譽更需要維護,弗蘭茨不至於為了一點小錢就搞得天怒人怨。
其實煤氣公司的建立也有助於工業的發展,一些對溫度要求不是很高的工廠就不再需要自己造鍋爐了。
不過這其中並不包括冶煉工業,畢竟在這種耗能巨大且對爐溫要求較高的工業中煤氣和煤炭相比,還是太過昂貴。
相比煤氣公司帶來的經濟價值,弗蘭茨更在乎的是社會價值。
使用煤氣可以大幅降低汙染,同時還能減少火災風險。
弗蘭茨可一點也不想把維也納變成和倫敦一樣的城市,黑色的天空不時降下酸雨,白色的濃霧多藏著喜歡開膛破肚的殺人狂,綠色的河水中漂著魚骨,以及狂笑之人.
事實上弗蘭茨在維也納第二次擴建時期就將工廠遷移到了城市外圍,汙染重的工廠則遷到了下遊,不過工廠對城市汙染依然無法避免。
以現在的情況弗蘭茨還真不能將工廠全都搬出維也納,畢竟此時工業可是一座城市實力的象征。
隨著時代的變遷,維也納周圍的樹木被大量砍伐,用木柴生火做飯的人反而一般都是有錢人,平民更多會選擇廉價、高效的煤炭。
然而由於很多人缺乏常識,在屋中生火的時候順手關閉了門窗,由此引發了無數慘劇。
這個時代消防隊的水平不能說沒有,但隻能說十分有限。麵對火災大多數時候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組織結構鬆散,工具簡陋,專業性也十分有限。
此時隻有法國消防的專業化程度最高,其實他們是有軍事編製的部隊,這一製度被後世爭相效仿。
英國消防隊則是以心黑、要價高聞名於世,雖然有一些誌願者組成的消防隊,但是需要極大的耐心和運氣,畢竟隻是誌願者,工時不太確定。
奧地利帝國的消防體係很有國家特色,既有效仿法國的專業消防部隊,又有市場化用工,對於社區誌願者也是來者不拒,甚至還保留了傳統的貴族私人消防隊。
不過彆看名頭這麼多,實際效率依然低到離譜。
眾所周知一件事如果隻有一個部門負責那叫責無旁貸,兩個部門負責就容易相互推諉,三個部門就容易出現沒水吃的局麵,更彆說四個部門了。
曆史上曾經發生過一場席卷了四分之一個維也納的火災,起初隻是一家距離燈油廠五十米外的麵包店起火,麵包店的老板和學徒迅速撲滅了自家的火勢,然而隔壁商戶卻不幸被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