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開場(1 / 1)

推荐阅读:

李二在軍事上的戰略眼光,絕對是最頂尖那一撮。在了解這個甲胄的成本和性能之後,立即就明白了這套甲胄的意義重大。

綿甲的重量還不到三十斤。較之現在軍中所用的劄甲而言,造價大大降低的同時提升了輕便性,同時用厚密棉布那可是後世用來防禦火器鉛丸的,對箭矢的防護也相當的不俗,因此具有相當的實戰意義。

有了這綿甲,騎兵出擊需要的負擔的重量可就輕多了啊,這對於擅長騎兵奔襲作戰的李二來說,這點無疑是個大福音,畢竟一套紮甲的重量,快就趕上兩套綿甲的分量了。他甚至都想好了怎麼利用這點,增加騎兵的奔襲能力,將來對突厥作戰,必定能起不俗的效果。

還有高句麗,遼東寒冷,這綿甲正好適用。

冬天作戰困難,很大程度上是盔甲穿在身上除了沉重之外,還跟冰塊一樣,長時間穿著鐵甲消耗太大了。

而有了這種綿甲,對於唐軍冬季作戰的能力那是能夠得到極大提升的。

退了唐軍可就能夠從河東直入河北了,到時候幽冀二州睡覺都難睡得踏實。而且二十萬大軍出征,若是勞而無功,甚至一仗沒打就退兵,對你漢王的威望也是極大的打擊。

在這種情況下,劉玄機也起了一些撤兵的念頭。

因為要防備晉陽城內的拓跋浚,所以能跟唐軍作戰的軍隊,大概是對方軍力的一半,如果據河而守,尚且有些勝算。但要是等到河水結冰,唐軍想要渡河可就是如履平地了,到時候可就沒有任何優勢了。

同時王思政又獻計,現在圍城為了小半年了,城裡的糧食估計也吃的差不多了,而拓跋浚在晉陽也並沒有身後的威望,不如讓拓跋天保出麵,勸降拓跋浚的部眾。

李二在親自縱馬在冰上奔馳了一圈之後,唐軍也開始了作戰準備。

拓跋浚這個人雖然沒有大才,打仗是個二把刀,五萬大軍被兄弟拓跋天保的數千鐵騎給打的潰不成軍。

一來一去,十幾日就過去了。

而城內糧食果真如王思政所算計的吃的差不多了,對此拓跋浚直接把缺糧的百姓分批放出城去,讓他們自己去找吃的。

於是乎,當夜城內就發生了一場火並,好幾個想要擒拿拓跋浚然後開城投降燕軍的將領被抓捕,隨後以私通外敵而被誅殺。

所以在了解都這種綿甲的造價和生產工藝之後,李二和李三都意識到這種甲胄一旦能夠普及對於唐軍來說,有著極大的意義。

這同樣是李三給他支的招。

實際上,另一時空裡綿甲的大規模流行是因為戰場形勢變化,其主要的防備目標火器。元代開始就有的布麵甲,後來到了明代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棉鐵複合甲的存在除了能防禦火器,其被推廣的原因也受製於小冰河期的氣候以及明朝困窘的財政。甲片內置可以有效的保暖和防止生鏽。

但他搞些勾心鬥角的算計,卻是一把好手,不然也不會搶在兄弟拓跋天保前麵去上黨見他父親,最後成功接班。另外李三郎提前派人潛入城中跟他說過,要提防燕軍的策反。

此外,隱匿於棉布之下的鐵片可以不采用傳統劄甲的製作方法,用較大的鐵片連接,也不用穿孔綴連,節省了物料的人工成本。

眼下推廣布麵甲和綿甲,其實對這場戰爭的意義不打了,如果是要開始大規模裝備,最少也得武德三年以後了。

最新小说: